【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在夏季到来之前,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执法局对全市游泳场所开展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游泳池水质抽检工作。

根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要求,游泳池水质检测项目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6项指标。

其中游离性余氯指标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皮肤过教等症状,过低起不到杀菌消毒作用,会造成游泳池水质的恶化,导致多种介水疾病的传播。

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消春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常见的含氯消毒剂
氯气和漂白粉能消毒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

由于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破坏细菌、病毒的结构,从而可达到杀菌的目的。

同时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次氯酸酸性较弱且极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极易分解产生HCl和O2
ClO2是一种具有高效、广谱性的消毒剂,能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藻类、真菌等。

因其在消毒过程中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也不产生其它有毒物质,故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________。

(2)常见的含氯消毒剂的成分或主要成分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Ca(ClO)+2HCl=X+2HClO,其(3)工业上用漂白粉消毒时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2
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的原因是________。

(5)在次氯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先由紫色变为红色,后逐渐变为无色。

请结合材料解释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消毒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Cl2 CaCl2在消毒过程中无“三致效应”也不产生其它有毒物质(合理答案均可) HClO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详解】
(1)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消毒过程中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2)常见的含氯消毒剂的成分或主要成分中属于单质的是:氯气Cl2,只由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a(ClO)+2HCl=X+2HClO,该(3)工业上用漂白粉消毒时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2
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比反应后多1个钙原子、2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
CaCl2;
(4)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的原因是:二氧化氯在消毒过程中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也不产生其它有毒物质;
(5)在次氯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先由紫色变为红色,后逐渐变为无色。

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的原因是:次氯酸有酸性,可以将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同时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可以将红色溶液漂白。

2.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

燃料的选择性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

而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

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

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其不需推动涡轮等发电器具,也不需将水加热至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足足比一般发电方法高出了约40%;优点还不只如此,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且水又是无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装置。

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4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

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

右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燃料电池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
B 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

C 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 2可电解水生成。

D 燃料电池都要排放CO 2气体
(3)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甲烷燃料电池释放能量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化学 D 2CH 3OH+3O 2
点燃2CO 2+4H 2O CH 4+2O 2+2KOH 催化剂K 2CO 3+3H 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短文:燃料电池(Fuelcell ),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可知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A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正确;
B 据短文可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正确;
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 2可电解水生成,正确;
D 、氢燃料电池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3)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32222CH OH+3O 2CO +4H O 点燃; (4)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通入燃料甲烷的一极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
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432CH +10OH -8e CO +7H O ═,通入氧气
的一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22O +8e +4H O=8OH ,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两式相加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为:
42232CH +2O +2KOH
K CO +3H O 催化剂。

3. 乙醇汽油,是指在汽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我国目前暂定为 10%)的变性燃料乙醇,通过特定工艺混配而成的新一代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

能源结构调整和降低环境污染推动了乙醇汽油的发展。

乙醇的化学符号是 C 2H 5OH ,无限溶于水,与烃类燃料相溶性差。

乙醇可以单独作为汽车燃料,也可和汽油 或柴油混合形成混合燃料。

乙醇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有以下特点:
(1)乙醇的低热值相当于汽油的 60.9%,相当于柴油的 62.8%,但从相对能耗的角度看,其热效率并不比汽油和柴油低;
(2)乙醇的辛烷值比较高,是良好的汽油机代用燃料,也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良好添加剂,但其十六烷 值很低,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难度较大;
(3)乙醇的沸点比汽油低,有助于燃油-空气混合气的形成,但缺少高挥发性成分,对起动不利。

乙醇的蒸气压比汽油低,会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蒸发排放;
(4)乙醇的汽化潜热大,有助于改善 NOx 排放,乙醇的着火界限宽,能够在较稀的混合气状态下燃烧,所以适合稀混合气燃烧模式的发动机。

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醇的一条物理性质 ______
(2)写出乙醇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3)乙醇汽油的优点是______不足是______(各写一条)
【答案】无限溶于水C2H5OH+O2u u u u u r
点燃
H2O+CO2从相对能耗的角度看,乙醇热效率并
不比汽油和柴油低十六烷值很低,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难度较大
【解析】
【详解】
(1)由题中信息可知,乙醇的物理性质有:无限溶于水;沸点比汽油低等;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2H5OH+O2u u u u u r
点燃
H2O+CO2;
(3)由题中信息可知,乙醇汽油的优点是:从相对能耗的角度看,热效率并不比汽油和柴油低、乙醇的辛烷值比较高,是良好的汽油机代用燃料、乙醇的沸点比汽油低,有助于燃油-空气混合气的形成、乙醇的汽化潜热大,有助于改善 NOx 排放等;不足是:十六烷值很低,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难度较大、缺少高挥发性成分,对起动不利、乙醇的蒸气压比汽油低,会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蒸发排放等。

4.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请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______。

(3)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
①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______。

【答案】石油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2:1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催化剂
2CO2+N2进行分析。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 石油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故填: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3)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
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催化剂
2CO2+N2,所以①该反应
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2:1;故填:2:1
②根据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是: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故填: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点睛】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从上表看出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室内甲醛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甲醛的释放期非常长,人们打开人造板
家具柜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甲醛的气味.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
“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序号).
a.甲醛有毒
b.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__.(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__.
【答案】烹饪 abc 光、TiO2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解析】
(1)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2)a.甲醛有毒,正确;b.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具有吸附性,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正确;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正确。

故选abc。

(3)依据图一可知,“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条件是光、TiO2(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6.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过程”。

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对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进行描述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只能采用下列收集方法的是(__________)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更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③ C 3NO2+H2O=2HNO3+NO 空气中的N2,在雷雨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

转化为可溶性的硝酸盐,易被植物吸收,从而起到氮肥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氮气和氧气放电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详解】
(1)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故选③。

(2)一氧化氮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故选C。

(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

(4)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气体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被植物吸收,故“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更好的原因是空气中的N2,在雷雨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

转化为可溶性的硝酸盐,易被植物吸收,从而起到氮肥的作用。

【点睛】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7.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院士说:“化学是不断发明和制造对人类更有用的新物质的科学”。

在分子一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就可以创造新物质。

石墨在超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某些碳原子(方框中的碳原子a)受到挤压,凸出到层间的空间中,与上一层正六边形的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的排列形式,就得到金刚石(方框中的碳原子a对应的石墨中的碳原子a)。

1985年,英国化学家克罗托发现C60,提出C60是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构成封闭的完美对称的笼状分子,由于C60分子的形状和结构酷似英国式足球,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足球烯”。

C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

1991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了碳纳米管,它是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

碳纳米管的管状结构决定了它的弹性和弯曲性都比较优异,可制作金属催化剂载体,作为贮氢。

材料制作燃料电池等,碳纳米管还可用于纳米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前沿领域。

2004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制得石墨烯,这种碳单质的碳原子是以正六边形紧密排列的单层结构。

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性能:表面积大、透光率高、导电性强、机械性能优异等,使石墨烯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传感器、手机屏幕、电脑触摸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取石墨烯片段包裹成足球烯,也可以将片段卷起来得到碳纳米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涉及到的碳单质共有_____种。

(2)文中提到“在超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变为金刚石”,这一变化是_____变化。

(3)C60在常温下是_____色晶体,猜想C60的一种化学性质可能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与金刚石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碳纳米管机械加工:性能优异,弹性较好,易于弯曲,这些性质都源于它是_____结构。

(5)石墨烯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透光性,可以用来制作_____。

(6)结合本文,你认为从微观角度创造新物质的可能途径有_____。

【答案】5 化学变化紫红色 C60+60O2点燃
60CO2或
C60+120CuO 高温
120Cu+60CO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管状透明电极、手机屏
幕、电脑触摸屏(任答其一)在分子、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
【解析】
【详解】
(1)短文中涉及到的碳单质有石墨、金刚石、C60、碳纳米管、石墨烯。

共5种。

(2)“在超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变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C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
C60是碳的一种单质,可能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可能具有还原性,与氧化
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60+60O2点燃
60CO2;
C60+120CuO 高温
120Cu+60CO2↑;
C60与金刚石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碳纳米管是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

碳纳米管的管状结构决定了它的弹性和弯曲性都比较优异;
(5)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性能:表面积大、透光率高、导电性强、机械性能优异等,使石墨烯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传感器、手机屏幕、电脑触摸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6)结合本文,碳的五种单质本质区别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从微观角度创造新物质的可能途径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

8.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生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

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储存于地壳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其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产生温室效应。

矿物燃料燃烧生成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有一小部分可被海水溶解,但海水中溶解态二氧化碳的增加又会引起海水中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中的“碳”是指_________。

(填“碳单质”、“碳原子”或“碳元素”)。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

(3)举一例说明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利用碳循环分析,可防治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

(写一条即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不再参与碳循环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 人类的活动干扰是破坏“碳循环”平衡的主要因素
D 地壳中的碳也会参与到碳循环进入生物圈、水圈及大气圈中
【答案】碳元素 将大气圈中的碳转移到生物圈中(合理即可) CO 2和H 2O
22C+O CO 点燃 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合理即可) BCD
【解析】
【详解】
(1)“碳循环”中“碳”的是指碳元素;故填:碳元素;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意义是将大气圈中的碳转移到生物圈中,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CO 2和H 2O 。

故填:将大气圈中的碳转移到生物圈中(合理即可);CO 2和H 2O ;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2C+O CO 点燃。

故填:22C+O CO 点燃;
(4)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可防治温室效应加剧。

故填: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
(5)A 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故错误;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正确;
C 人类的活动干扰是破坏“碳循环”平衡的主要因素,正确;
D 地壳中的碳也会参与到碳循环进入生物圈、水圈及大气圈中,正确;
故选:BCD 。

9.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为降低大气中CO 2浓度,有以下途径。

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将CO2注入特定的地层,该方法最大的风险是CO2泄漏,局部CO2浓度快速上升,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等。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CO(NH2)2]、甲醇(CH3OH)等资源。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3)上述综合利用CO2得到的产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 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海洋封存CO2会引起海水酸化
【答案】光合作用碳(或C) CO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光合作用;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碳(或C)元素;
(3)根据“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CO(NH2)2]、甲醇(CH3OH)等资源。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可知,综合利用CO2得到的产品有[CO(NH2)2]、甲醇(CH3OH)、 CO和O2,,其中,C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4)A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A错误;
B 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有利,例如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海洋封存CO2会引起海水酸化,故C正确。

故选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