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
份)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劳动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的。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就一般的日常理解而言,劳动是付出体力或脑力进行工作,以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或者换取酬劳的活动。
但如何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创造人”推演出劳动的育人价值,却不能一蹴而就。
从教育学的立场出发,要探明“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就需要说明劳动教育有哪些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地方,其他四育薄弱和缺失的环节又如何能通过劳动教育得以完善。
首先,需要厘清劳动教育和德育的关系。
部分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首要目的,甚至认为“劳动教育虽然包括劳动技能学习、调节紧张学习生活等功能,但其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目标却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毫无疑问是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对劳动价值观的过度强调,也有可能遮蔽更加丰富的教育意义。
劳动作为对体力和脑力的使用,对外部世界的改变和对人自身的塑造,应该具有从身到心,从体到德更加丰富的内涵。
如果只聚焦于价值观的培养,就有可能又把劳动教育变成了某种变相的德育或政治教育,这同样是对劳动教育整体目标的偏离。
其次,需要辩证地理解劳动教育中体力和脑力的关系。
部分研究者认为劳动教育中的“劳动”,并不包括“狭义的脑力劳动”和“纯粹智力活动”。
另一部分研究者往往又强调不能仅仅把劳动视为体力劳动,要重视当下“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新形态的劳动不断形成”的特征,若一味强调“出力流汗”,劳动教育就会严重脱离时代与社会实际。
这种冲突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怎样考虑劳动教育中的身体和智力的关系?劳动形态的扩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成人劳动世界的结构和分类,然而这种变化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劳动的应然参照吗?教育者需要深入反省身体和精神的对立,将其还原到身心发展的层次和顺序上去,形成可供劳动教育参照的身心关系。
最后,劳动教育也要区别于生计教育或职业教育。
诚然,从学校毕业之后,多数人都会进入各类劳动岗位,这是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但是,从教育本身的立场而言,如果没有生计或者职业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劳动教育吗?劳动教育对人还有意义吗?只
有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肯定回答,劳动教育才有本质的合法性,而不仅是外在的功能性意义。
因此,就教育学意义而言,开展劳动教育最本质的理由,不是因为不劳动就吃不上饭,也不是因为当前社会对劳动者有迫切需求,而是劳动这种自由自觉、带有创造和改造意义的活动,拥有对“人”的普遍意义。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所谈的才是真正的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
青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需要还原到符合人的自然天性和身心发展过程的形态上去,也要体现对“全人”的培养价值。
也就是说,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应该体现在对儿童的身体、技艺、心灵的每一方面都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培养。
一方面,“体、技、心”是属于人之个体的,因此,对这三方面的培养,都真正地属于“育人”,而非外在的社会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体、技、心”这三者涵盖了人的身体与精神、内在与外在、生存与活动、并能以多种方式勾连个人与群体。
因此,这是一个可以完整体现“育人”的框架。
(摘编自娄雨《什么是“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虽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论断,但无助于探明“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问题。
B.部分学者将“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作为劳动教育核心价值目标,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C.目前劳动教育中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分类,不可简单地作为青少年劳动教育身心关系的参照。
D.开展劳动教育最本质的理由是,劳动教育带有创造和改造意义,它拥有着对“人”的普遍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恩格斯的经典论述出发,结合目前学界“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B.文章反复强调“教育学立场”,鲜明地标示出了本文区别于一般结论的研究角度和研究价值。
C.文章在多方面的比较和反思中层层推进论述,充分体现了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浓厚的辩证色彩。
D.文章结构严谨,“体、技、心”三方面分别照应中间三段,综合体现了劳动的独特育人
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弄清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区别及其对四育的完善途径,有助于从教
育学的立场理解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
B.劳动教育研究中关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现有研究结论存在着冲突,也有欠缺之处,
但仍为作者的深入思考提供了帮助。
C.即使没有生计或职业的需求也依然需要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特性决定的,推广
劳动教育无需考虑生计或职业的需求。
D.在某班“热爱劳动”主题班会上,一名同学“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赢得尊严”的发言
要点,与本文作者所持观点不尽一致。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所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
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
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
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等。
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
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
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材料二:
当NBA、CPI、GDP、ATM等244个英文缩略词、“字母词”被收入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后,百余名学者以一封举报信对其质疑。
学者代表称,《现代汉语词典》收录244条所谓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敏生表示,汉语词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一般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用英文替代汉字,从现实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来看,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对于学者的质疑,商务印书馆方面回应称,《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工具书,在后附上以外文字母开头的字母词,符合读者查考、学习、更新知识的需求。
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西文不可以写进字典,之所以收录进来这些英文字母词,是为了大家的查找方便。
回想我们平时的口语习惯,几乎无人在提到NBA时非要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代之。
我们不会说国内生产总值,而将其称为GDP。
事实上,这些字母词已成为汉语语言表达的一部分。
偶然蹦出几个,不代表汉语表达已经被侵蚀,只是我们在寻找一种更简练、准确的表达方式而已。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9月)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244条字母词,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字母词是汉语和外语在语言接触当中产生的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人们外语水平的提高、外语热的影响、国际交流的需要等因素都促使字母词不断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一些典型的字母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表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IT、DVD、CEO”等。
不过,在当前我国公开的中文出版物、新闻媒体报道中,直接将外来语嵌入中文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广电总局于2010年对各广播影视机构下发了通知,提示各个部门,在非必要的情况下,非外语频道要尽量避免使用外语以及外语缩写词,如果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要在后面加上中文解释。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此外,还有许多原本只在特定场合使用的字母词现在常常出现在媒体上,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例如一些新闻媒体有喜欢使用字母词的习惯,以“江苏TD网络正式建成开通”、“安徽芜湖致力打造国内高端LED产业园”为标题,而其中“TD、LED”这些字
母词无疑人为地在广大读者面前设置了一道语言屏障。
所以,字母词固然有诸多优势,但我们在接纳它的同时也要对它的使用进行规范,避免滥用。
(摘编自寇春娟《论字母词及其规范》)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
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B.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
词一事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材料二则是对相关新闻
的评论,力求反映现实生活。
D.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材料二持接受的态度,认为有其合理性;材料三则持否定的
态度,反对字母词的滥用。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严谨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表达则
更有弹性,允许不同观点的提出。
B.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特点进行分析,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结合人们的
实际生活展开分析,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C.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
而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取论据更看重其是否贴近日常生活。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材料二、三的语言相对通俗,因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字
母词使用情况的研究没有参考价值。
(3)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自身的发展有何影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月
鲁迅
还没有走完高粱田,天色已经昏黑;蓝的空中现出明星来,长庚在西方格外灿烂。
马只能认着白色的田塍走,而且早已筋疲力竭,自然走得更慢了。
幸而月亮却在天际渐渐吐出银白的清辉。
“嫦娥一定生气了,你看今天多么晚。
”羿想,说不定要装怎样的脸给我看哩。
但幸而有这一只小母鸡,可以引她高兴。
”
他望见人家的灯火已在前面,一高兴便不再想下去了。
马也不待鞭策,自然飞奔。
圆的雪白的月亮照着前途,凉风吹脸,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
马自然而然地停在垃圾堆边;羿一看,仿佛觉得异样。
迎出来的也只有一个赵富。
“怎的?王升呢?”他奇怪地问。
“王升到姚家找太太去了。
”
“什么?太太到姚家去了么?”羿还呆坐在马上,问,“不是等不迭了,自己上饭馆去了么?”
“喳。
三个饭馆,小的都去问过了,没有在。
”
羿低了头,想着,往里面走,三个使女都惶惑地聚在堂前。
他便很诧异,大声问道——“你们都在家么?姚家,太太一个人不是向来不去的么?”
她们不回答,只看看他的脸,便来给他解下弓袋和箭壶和装着小母鸡的网兜。
羿忽然心惊肉跳起来,觉得嫦娥是因为气忿寻了短见了,便叫女庚去叫赵富来,要他到后园的池里树上去看一遍。
但他一跨进房,便知道这推测是不确的了:房里也很乱,衣箱是开着,向床里一看,首先就看出失少了首饰箱。
他这时正如头上淋了一盆冷水,金珠自然不算什么,然而那道士送给他的仙药,也就放在这首饰箱里的。
羿转了两个圆圈,才看见王升站在门外面。
“回老爷,”王升说,“太太没有到姚家去;他们今天也不打牌。
”
羿看了他一眼,不开口。
王升就退出去了。
“老爷叫?……”赵富上来,问。
羿将头一摇,又用手一挥,叫他也退出去。
羿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想了些时,才问那呆立在下面的使女们道——“太太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掌灯时候就不看见了,”女乙说,“可是谁也没见她走出去。
”
“你们可见太太吃了那箱里的药没有?”
“那倒没有见。
但她下午要我倒水喝是有的。
”
羿急得站了起来,他似乎觉得,自己一个人被留在地上了。
“你们看见有什么向天上飞升的么?”他问。
“哦!”女辛想了一想,大悟似的说,“我点了灯出去的时候,的确看见一个黑影向这边
飞去的,但我那时万想不到是太太……”是她的脸色苍白了。
“一定是了!”羿在膝上一拍,即刻站起,走出屋外去,回头问着女辛道,“那边?”
女辛用手一指,他跟着看去时,只见那边是一轮雪白的圆月,挂在空中,其中还隐约现出楼台,树木;当他还是孩子时候祖母讲给他听的月宫中的美景,他依稀记得起来了。
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
他忽然愤怒了。
从愤怒里又发了杀机,圆睁着眼睛,大声向使女们叱咤道——“拿我的射日弓来!和三枝箭!”
女乙和女庚从堂屋中央取下那强大的弓,拂去尘埃,并三枝长箭都交在他手里。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
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
“飕”的一声,——只一声,已经连发了三枝箭,刚发便搭,一搭又发,眼睛不及看清那手法,耳朵也不及分别那声音。
本来对面是虽然受了三枝箭,应该都聚在一处的,因为箭箭相衔,不差丝发。
但他为必中起见,这时却将手微微一动,使箭到时分成三点,有三个伤。
使女们发一声喊,大家都看见月亮只一抖,以为要掉下来了,——但却还是安然地悬着,发出和悦的更大的光辉,似乎毫无伤损。
“呔!”羿仰天大喝一声,看了片刻;然而月亮不理他。
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
他们都默着,各人看各人的脸。
羿懒懒地将射日弓靠在堂门上,走进屋里去。
使女们也一齐跟着他。
“唉,”羿坐下,叹一口气,“那么,你们的太太就永远一个人快乐了。
她竟忍心撇了我独自飞升?莫非看得我老起来了?但她上月还说:并不算老,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
”
“这一定不是的。
”女乙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
”
“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
”女辛说。
“胡说!”
“那豹皮褥子脱毛的地方,我去剪一点靠墙的脚上的皮来补一补罢,怪不好看的。
”女辛就往房里走。
“且慢,”羿说着,想了一想,“那倒不忙。
我实在饿极了,还是赶快去做一盘辣子鸡,
烙五斤饼来,给我吃了好睡觉。
明天再去找那道士要一服仙药,吃了追上去罢。
女庚,你去吩咐王升,叫他量四升白豆喂马!”
(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赏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先写羿因晚归而心烦意乱,但当人家的灯火出现在他眼前时,又用马的自然
飞奔和月照前途烘托出他归家的急迫与喜悦。
B.小说写羿打猎归家后的猎物——小母鸡,与前文“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中的“大
猎”比照,射日英雄的没落感隐约而出。
C.小说多处运用短句,表达简练而又不失准确,如写羿射月时的两段几乎都是短句,拉
弓、射箭、连射三箭,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D.羿射月失败后,使女们一直跟着他,给他鼓励,希望他能从失妻的痛苦中振作起来,
像从前一样做一个战士,羿却更加萎靡了。
(2)小说中多处写到月,极富意味,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神话传说中的射日英雄后羿在这篇“新编”小说中,具有了更多普通人的一面,文中划线部分集中体现了这一创作特点,试用划线部分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塑造人物的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主用诸将之谋,数侵盗晋边。
陆抗上疏曰:“昔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
苟无其时,虽复大圣,亦宜养威自保,不可轻动也。
今不务力农富国,审官任能,明黜陟,慎刑赏,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调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
今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国家之良策也!况今师所克获,不补所丧哉?”吴主不从。
吴大司马陆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即处上流,受敌二境。
若敌泛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
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
臣父逊,昔在西垂上言:‘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臣前乞屯精兵三万,而主者循常,未肯差赴。
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
今臣所统千里,外御强对,内怀百蛮,而上下见兵,财有数万,羸敝日久,难以待变。
臣愚,以为诸王幼冲,无用兵马以妨要务;又,黄门宦官开立占募,兵民避役,逋逃入占。
乞特诏简阅,一切料出,以补疆场受敌常处,使臣所部足满八万,省息众务,并力备御,庶几无虞。
若其不然,深可忧也!臣死之后,乞以西方为
属。
”及卒,吴主使其子晏、景、玄、机、云分将其兵。
机、云皆善属文,名重于世。
初、周鲂之子处,膂力绝人,不修细行,乡里患之。
处尝问父老曰:“今时和岁丰而人不乐,何邪?”父老叹曰:“三害不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父老曰:“南山白额虎,长桥蛟,并子为三矣。
”处曰:“若所患止此,吾能除之。
”乃入山求虎、射杀之,因投水,搏杀蛟。
遂从机、云受学,笃志读书,砥节砺行,比及期年,州府交辟。
(摘编自《资治通鉴•晋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B.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C.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D.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
句中用以指周武王开始讨伐行动。
B.黜陟,古时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等。
句中“黜”指罢免官职,“陟”指提升官职。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句中亦此意。
D.百蛮,古代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
句中指需安抚的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抗对吴忠诚,敢于发表意见。
在吴国君主听取了手下将领的策略多次在晋国边境侵犯劫掠时,他便上疏直陈自己反对的观点。
B.陆抗崇尚做事应该相时而动。
他认为商汤用兵、周武王讨伐都是正当其时的,因为当时的夏朝多行罪恶之事,而商纣王也邪恶残暴。
C.陆抗对形势有清醒的判断。
他和父亲陆逊都认识到了西陵地理位置重要,是关系国家
安危的关键,建议朝廷一定要加强防守的力量。
D.陆抗教子有方,对后人影响深远。
他死后,几个儿子全都文武双全,深得吴主重用;
受到陆机、陆云教导的周处也能改过自新、有所作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敌泛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
②处尝问父老曰:“今时和岁丰而人不乐,何邪?”
(5)陆抗反对吴主“侵盗晋边”的理由是什么?反对的结果如何?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巫山高
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注】望,清秋见楚宫。
【注】高唐:战国时楚国台观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出语自然,言题中之“高”字;着一“皆”字,更显巫山十二峰之高。
B.三四句写巫山云雾缭绕遮住太阳,兼寒风细雨,喻诗人才华埋没的悲惨命运。
C.七八句清空中蕴悲凉,其中的“楚官”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怀古之思,愁绪倍增。
D.全诗前三联写景,末联触景生情,营造了一种清寒空蒙的意境,艺术特色鲜明。
(2)请从写景的角度方面赏析“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两句的精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直陈其事,表达对友人遭贬谪的惊愕、惋惜之情的句子是:,。
(2)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雪有柔媚之姿、慧洁之质。
由于这些自然特质,使得冰雪世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一直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画面。
宋代的雪景山水画堪称一座高峰。
宋朝画家皆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各自内心的雪景寒林,他们在雪景寒林的造境中运用水墨手法的典范_____,如王诜的《渔村小雪》、宋徽宗的《寒江雪棹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马远的《雪景图》等。
范宽笔下的《雪山萧寺图》,给观者的第一印象便是画境稳健,深蕴中正、平允之态。
画中严谨细致而又不取繁饰的描绘,或许难以让人联想到“抒情”二字,但这种_____的生命力量,正是源自画家纵览山川、含毫命素之际的审慎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敬畏。
他笔下的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_____、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
宋画中常见的“孤寒”可视为画家______、不同流俗的狷介,他们用迥立的孤峰寒林象征自己的心境,视孤寒为归处,向孤寒求适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比比皆是呼之欲出坚不可摧独立高标
B.俯拾即是呼之欲出无坚不摧遗世独立
C.比比皆是栩栩如生坚不可摧独立高标
D.俯拾即是栩栩如生无坚不摧遗世独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这些自然特质,使得冰雪世界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
B.由于这些自然特质,冰雪世界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
C.由于这些自然特质,使得冰雪世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一直竞相描绘并所钟爱的景致。
D.由于这些自然特质,冰雪世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一直竞相描绘并所钟爱的景致。
(3)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抒情”二字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