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试卷精题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
1、(2011·潍坊市11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
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
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
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
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
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这一本书的历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
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
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
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
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
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
祖母的泪水,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
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树叶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
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
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他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
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
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些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叶子,那么风一定是祖父。
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做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
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
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
1.文中多次提到了“叶子”、“落叶”,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落叶”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祖母是怎样一个人物?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赏析“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这个句子。
(4分)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写祖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1.(4分)①“落叶”是行文的线索,使文章叙事显得条理清晰。
(1分)②“落叶”是饱受生活之苦,而又能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祖母的象征。
(1分)③“落叶”寄托着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祖母和祖父之间的真挚感情。
(2分)
2.(4分)(1)①饱受生活磨难,内心深处蕴含苦痛。
②热爱生活,面对压力,表现出坚毅、坚强、乐观的精神。
③富有情趣美,执著于对祖父的情感。
(2分)
(2)怀念、敬佩、赞美。
(2分)
3.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将苦痛埋在心底,坚强、隐忍的人生态度,表达作者对祖母的敬佩之情。
(4分)
4.①比喻手法,将祖母比喻为叶子,表现祖母对待生活的坚强。
②拟人手法,写叶子(比喻祖母)只将自己的心思向风(祖父)诉说,表现祖母对情感的执著。
③对比映衬,用“雪”与“叶子”作对比,用“雪”的“呻吟”表现“叶子”的坚强。
④细节描写,祖母用写满思念的叶片祭奠祖父的细节,表现埋藏在心底的痛苦和真挚情感。
(答出3点即可得6分)
2、(2011·烟台市模块检测)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8分)
寂寞天鹅美
肖黛
(1)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
若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似乎会让人感到是很难进入的。
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
天鹅瞄着湖泽,优优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
偶间,有庄重的王子腹收羽毛,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
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行规,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此调护。
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和、妍丽和尊严
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
(2)这湖水,是美神遗落的泪珠么?
(3)天鹅就依这湖水而栖身,生于斯,长于斯。
它们拒绝与狂风险浪共存的一切,拒绝兵器相击的声音,拒绝车马被役而招致的铁穿鼻蹄钉掌的束缚,拒绝金银珠宝在颈间的羁勒,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工雕饰。
它们无声无息地存在;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为大自然的宁静,亦是为万物的和谐。
只有到了同生命揖别的时候,它们才会吟出听不真的一曲挽歌,渐渐缓缓地幻化于殷勤的清澈里。
(4)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5)或许有人专门注意过天鹅平常的鸣叫,有形之嘹唳,有声之铿锵,却很难有人注意天鹅的秀目,忽略以至冷落了和人同样重要的心灵之窗。
天鹅的眼睛极少斜扫四周,蛋黄色的一圈,细致的宠着瞳光的自信,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昭示。
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蹙额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蹙额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着望它的。
(6)如若人被人如此看着,难免发生疑窦,难免会花费些时间去揣摩。
是被鄙视了?被妒嫉了?被记恨了?还是被怜悯着呢?难免会感到受了某种伤害而久久或至少片刻不能宁静。
于是便拓展人所兼备的最强的语言能力,街头巷尾,饭后茶余,有高吭长喧的,有俯耳贴鬓的。
一时间热闹纷繁,难分谁的喉管粗细,难辨谁的口音地道……有情话,有恶语,有事实,有谣言,当然会有些铭言,有些忠告,慷慨激昂,热腾澎湃。
为了维护也好,为了谴责也罢,把一个原本就喧闹的世界染濡得愈发喧闹,虽然一个没有争战的世界是人们共同向往的。
(7)寂寞呵,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迢。
(8)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
汪曾祺先生有书《沈从文的寂寞》,文中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鸭窠围、杨家咀也是这样。
汪先生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四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
”(《长河》题记)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
寂寞的人是充实的。
(9)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
人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词意,那就是——拒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
(10)寂寞天鹅美。
(摘自《青海日报》,有删改。
)
1.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天鹅怎样的生存状态?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试简要分析第7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
3.从文中看,人怎样才能耐得住寂寞?试分条概括。
(4分)
4.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
(6分)
答案:1.(4分)描写了天鹅优雅惬意、庄重洒脱、恪守行规、会意会神、彼此调护的甜柔、富有人情味的生存状态。
(2分)为下文展开议论和抒情提供鲜活的现实依据。
(2分)
2.(4分)(1)承上启下,(2分)由人世间的纷繁喧闹而发出感慨,写出了人难以达到寂寞的境界,由此过渡到下文写耐得住寂寞的人的难能可贵。
(2分)
3.(4分)远离世俗的争斗,拒绝尘世的束缚,不受物质利益诱惑,追求坦荡自然的生活。
(每点1分。
)
4.(6分)(1)作者描写了天鹅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天鹅寂寞之美的赞叹,并由此阐明了天鹅寂寞之美产生的根源;(3分)(2)形象描写了人世间生活的喧嚣和争斗,与天鹅寂寞之美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寂寞之美的向往和呼唤。
(3分)
3、(2011·豫南九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珠宝
莫泊桑
朗丹先生在副科长家里的一次晚会上,遇到了这个年轻姑娘,从此就堕入了情网。
她的父亲是外省的一个收税官,已经死了好几年。
后来她跟着母亲来到了巴黎。
她们家虽穷,可是为人正派,稳重而且和蔼。
这个年轻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魅力。
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再三夸奖说:“娶她的人肯定会幸福。
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了。
”
朗丹先生那时在内政部里当主任科员,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
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做妻子。
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
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因而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很阔绰。
她对丈夫无比的关心、体贴、温存。
而且她本人的诱惑力又是那么大,虽然他们相遇已经有六年了,可是他比开头那些日子还要爱她。
他责备她的,只有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
她的朋友们(她认识几个小官吏的妻子)经常能够替她搞到包厢,请她去看当时风行的戏。
她不管她丈夫愿意不愿意,总是拖着他一块去;不过一天工作下来,这种消遣反而增加他的疲劳。
因此,他恳求她别再拖他同去。
她开始不肯答应,直到最后才为了讨好他,勉强让了步。
他对她说不出的感激。
然而,这种爱看戏的嗜好,很快地引起了她爱打扮的需要。
她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爱在耳朵上戴两粒冒充钻石的大莱茵石。
她还戴假珍珠的项链、赛金的镯子。
她的丈夫有点不满意这种对假货的爱好,每次劝他,她总是露出温柔的笑容,“有什么办法呢?我爱好这个。
我当然更喜欢有真的珠宝!”
到了晚上,只有他们俩待在炉火旁边,她就开始热情地细细观看那些假珠宝,好像其中有一种无穷的、秘密的乐趣似的。
她一边用手指转动着珍珠项链,或者让宝石的切面放出夺目的光彩,一边不停地说:“你倒是瞧瞧呀,做得多么好。
简直跟真的一样。
”
一个冬天的夜里,她从歌剧院回来,冻得全身直打哆嗦,第二天不停地咳嗽,一个星期以后就害肺炎死了。
朗丹差一点也跟她进了坟墓。
他是那么失望,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都变白了。
他从早哭到晚,难以忍受的痛苦撕碎了他的心灵。
但是生活对他来说越来越困难了。
他的薪水在他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用了。
他奇怪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
终于有一天早上,离着月底还有整整一个星期,手上却连一个子儿也没有了。
于是他打主意变卖东西。
他立刻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货”。
他在她留下的那一堆假货中找来找去,他决定卖掉她好像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虽是假货,可是做工考究,想来还可以值个七八法郎。
他把它放在衣袋里,打算找一家可靠的珠宝店。
他终于看到一家,走了进去。
“先生,”他对商人说,“我想请您估估这件东西。
”
老板见了这件首饰,就立刻叫了起来:“哎呀!我可认识这串项链,它是从我们这儿卖出去的。
”
朗丹先生感到很惊慌,问:“值多少钱?”
“先生,我是两万五千法郎售出的。
我准备出一万八千法郎收回来,不过按照法律规定,您得先把这件东西弄到手的经过告诉我。
”
朗丹先生惊奇得两腿发软,坐了下来。
他说:“不过……不过,您再好好看看,先生,我一直以为它是……假的呢。
”
首饰商人又问:“您愿意告诉我,您姓什么吗,先生?”
“当然愿意。
我姓朗丹,住在殉道者街十六号。
”
商人打开帐簿,查了查,说:“这串项链的确是在一八七六年七月二十日送到朗丹太太的住址,殉道者街十六号去的。
”
他从首饰店出来,穿过大街,继续朝前走,走着走着发现走错了路,又转过身来往回走,走到了杜依勒里宫,过了塞纳河,一看又走错了,于是又回到香榭丽舍大街,脑子里乱得没有一点儿主意。
他想好好地考虑考虑,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的妻子没有力量买一件这样贵重的东西,——当然没有。
那么,这是别人送的一件礼物了!礼物!谁送的?为什么送呢?
他停下来,呆呆地立在大街中间。
可怕的疑窦掠过他的脑海。
莫非她?这么说,其余的珠宝也都是礼物了!他觉得地上摇晃,觉得面前的一棵树倒下来;他伸出双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他顺利地从珠宝商那里拿到了一万八千法郎,此后,他的贪欲膨胀起来,卖掉了妻子的所有珠宝,成了有钱人,开始到处炫耀,与妓女鬼混,才半年就又结了婚。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郎丹太太的“假项链”竟然是真的,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已在前面做了多处暗示。
这一点与作者的另一篇小说《项链》有异曲同工之妙。
B.小说开头用“为人正派”“稳重”“天使般的贞洁”“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来形容郎丹太太,读完全文,我们分明感到这些词语都充满讽刺意味。
C.小说在倒数第二段写郎丹先生一再走错路,这一情节意在表现他内心的恐慌,而造成他内心恐慌的原因是,他觉得对不起妻子,不该在妻子刚去世不久就变卖她生前所喜爱的项链。
D.郎丹太太对丈夫的不忠,其实是郎丹先生一手造成的,他不该纵容妻子的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
E.小说在塑造郎丹先生时,运用了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而对郎丹太太虽着墨不多,但也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郎丹太太患肺炎并很快死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具有重要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6分)
(3)请分析郎丹太太的形象。
(6分)
(4)有人说,郎丹夫妇虽然都未经受住物质的诱惑而走向了堕落,但在情感方面,他们夫妻还是彼此相爱的,也有人认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情可言。
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8分)
答案:(1)A B (答A得3分,答B得2分,答E得1分。
答C、D得0分。
C.“而造成他内心恐慌的原因是,他觉得对不起妻子,不该在妻子刚去世不久就变卖她生前所喜爱的项链”错。
D.“其实是郎丹先生一手造成的”错。
E.小说在塑造郎丹先生时,除了运用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外,心理描写也很突出。
)
(2)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正是太太的去世,才使收入不高的郎丹先生很快陷入了困境,正是这种困境才促使他想到要变卖妻子的“假珠宝”,也才解开了妻子和“假珠宝”的秘密。
(2分)在人物塑造上,正是这一情节的推动,才揭开了郎丹太太的真面目,也使郎丹先生贪婪、自私、无耻的嘴脸暴露无遗。
(2分)从而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2分)
(3)郎丹太太是一个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最终走向堕落的虚伪的女人。
(2分)她外表美丽端庄内心却充满了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她爱看戏,爱珠宝,(1分)丈夫微薄的薪水无法满足她的欲求,于是她就凭借自己迷人的姿色,博取有钱人的欢心,背着丈夫做起了别人的情妇,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送的礼物,(1分),她不仅不感到耻辱,还以此为乐趣。
(1分)而在丈夫面前却把自己伪装的如此温柔娴淑,深得丈夫的喜欢。
(1分)
(4)示例一:有真爱:
首先,郎丹太太是爱丈夫的。
①与丈夫结婚后,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对丈夫无比关心、体贴
和温存”,她希望丈夫陪她看戏,但看到丈夫因此而疲惫时,她就主动做了让步;②她不惜委屈自己,从情人那里弄到钱,让丈夫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③她害怕丈夫为她做别人的情妇而伤心,于是谎称自己的珠宝是假的,并谎称自己喜欢假珠宝。
(4分)
其次,郎丹先生也是爱妻子的。
①他从副科长家的晚会第一次遇见她,便对她一见钟情,很快便坠入情网②他明明不喜欢她爱看戏,但他还是纵容她③妻子死后,他痛苦欲绝,差一点跟她一同进了坟墓。
(4分)
示例二:没有真爱
从妻子方面:①她明知丈夫不喜欢她看戏,可她还是硬拖着他去看戏,根本不考虑丈夫的感受(不管她丈夫愿不愿意)。
②她明知道丈夫那样爱她,她还要背着他去做别人的情人。
(4分)
从丈夫方面:①明知道这些珠宝是妻子生前的最爱,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卖掉,一件不留。
②他利用卖妻子珠宝得来的钱去与妓女鬼混③妻子去世才半年,他就又结婚了。
(4分)
4、(2011·银川一中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
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
”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
”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
快抬一张桌子。
”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
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
林冲不敢抬头。
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
就请相见。
”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
那洪教头说道:“休拜。
起来。
”却不躬身答礼。
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
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
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
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林冲只得肩下坐了。
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
”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
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
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
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
”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
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
”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
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
”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
”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
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
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
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
”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
”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
此间又无对手。
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
”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
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
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
洪教头先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
”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
”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
”洪教头看了,恨不
得一口水吞了他。
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
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
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
”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
”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
”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
”大笑道:“这个容易。
”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
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
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
白银十两相送。
”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
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
柴进叫道:“且住。
”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
无一时至面前。
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
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
”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
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
”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
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
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
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
众人一齐大笑。
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
洪教头羞颜面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1)下列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水浒》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径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
B.小旋风柴进,好礼贤下士,交棒一节,作者饱蘸笔墨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
C.较棒的过程写得曲折摇曳。
先是吃酒等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力物(彩头),真正较量起来,不过两个姿势(“把火烧天”“拔草寻蛇”)、一个回合,真是吊足了观众(庄客)和读者的胃口。
D.较棒进行到四五个回合,林冲跳出圈外认输,因为戴着枷自己处于被动,柴进马上自责“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表明柴进疏于安排。
E.林、洪二人枪棒的较量,也是人物性格的较量。
林冲隐忍退让,处事冷静,洪教头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小说把二人描写得栩栩如生。
(2)小说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3)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6分)
(4)选段主要内容是围绕林冲展开的,请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任选其一,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答案:(1)B、D,其它选项不得分。
(B、柴进礼遇林冲主要是在林、洪二人较棒之前,较棒过程中柴进的心理活动是,一要见识林冲的真本事,二要借林冲灭洪教头的傲气。
D、这一细节明写柴进,暗写洪教头挑起竞争却有失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