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过程及 注意事项,减轻其焦虑和紧张情绪。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
评估患者的骨折情况
了解骨折的类型、程度、位置及移位情况,为手术提供依据。
评估患者的其他疾病
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便术中及 术后处理。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治疗方法,如热敷、按 摩等,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
进关节活动。
调整固定方式
如采用石膏固定,需定期检查固 定松紧度,避免过紧影响关节活
动。
04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早期功能锻炼
总结词
轻柔、无负重
详细描述
在骨折固定后的初期,应进行轻柔的肌肉收缩和 舒张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复查内容
检查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恢复情况 等。
注意事项
如有异常症状,如疼痛、肿胀、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复查。
居家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
日常生活指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关 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以促进 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 漱、上厕所等,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 作。
总结词
全面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详细描述
在骨折愈合后,应进行全面的功能锻炼,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等,以恢 复上肢的正常功能。同时,可以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吃饭、梳头等。
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步恢复上肢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05 出院指导
出院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 运动以防伤口感染。
预防血栓形成
早期活动
01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收缩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
抗凝治疗
02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观察肢体肿胀和疼痛情况
03
注意观察患肢是否有肿胀、疼痛加剧等情况,及时发现血栓形
成的迹象。
预防关节僵硬
早期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包括关节屈伸、肌肉力量训练等。
术前准备
01
02
03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前 的注意事项,如饮食、个 人卫生、备皮等。
术前检查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如血 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 等。
术前用药
根据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如抗生素、止血药等。
02 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观察
01
02
03
04
体温
定期监测体温,观察是否有感 染迹象。
脉搏
监测脉搏变化,评估血液循环 状况。
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判断是 否存在呼吸困难。
血压
定时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情况 ,预防低血压或高血压。
伤口护理
清洁伤口
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
敷料更换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疼痛缓解
对于伤口疼痛,可适当给予止痛药 缓解疼痛。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了解疼痛是否在逐渐减轻 或加重。
肱骨干骨折的护理常 规
目录
CONTENTS
• 术前护理 • 术后护理 •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 出院指导
0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舒适环境
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以及 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患者营造一 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给予心理支持
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中期功能锻炼
01
总结词
适度负重、关节活动
02 03
详细描述
在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负重训练, 如提水壶、拿轻物等。同时,可以进行关节活动,如屈伸肘关节、腕关 节等。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后期功能锻炼
疼痛管理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止 痛药,同时可以采用冰敷、热 敷等物理疗法确使用药物 ,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 物。
休息与活动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休息和 活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
作。
定期复查指导
复查时间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复查,一般为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 月和1年。
饮食调理
心理支持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多食用富含钙质 、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 合。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疏导,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 绪。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药物止痛
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给 予适当的止痛药。
非药物止痛
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 方法缓解疼痛。
03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周围的清洁,避免潮湿环境。
抗生素使用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体温和伤口情况
定期监测体温,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出等感染征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