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体会
1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
![1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a541ff255270722182ef732.png)
1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目的:评价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 18例,于溶栓后观察再通情况、死亡例数、颅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并发症。
结果:溶栓后18例AMI中有12例再通,再通率为66.67%。
结论:尿激酶治疗AMI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不良反应少,不受医院条件限制,操作方便,费用低,值得推广。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目前心肌梗死的死因大多数是由于泵衰竭或致命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以及心源性休克引起。
心肌坏死的范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限制心肌坏死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而溶栓治疗不受条件限制,因此溶栓治疗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AMI。
我院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AMI患者予以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入选AMI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55~75岁,平均(56.8±5.6)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6例,前壁4例,前间壁6例,下壁1例,高侧壁1例。
本组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持续胸痛≥30 m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②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③发病≤6 h;④年龄≤75岁;⑤无溶栓及抗凝治疗禁忌证。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镇痛、镇静(杜冷定100 mg、安定10 mg肌注)等治疗,阿司匹林300 mg口服,连服3 d,改100 mg每晚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口服。
同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检查电解质、血清心肌酶等各种指标,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采用溶栓治疗,选用国产溶栓药物尿激酶150万单位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内滴完,溶栓2 h后,如凝血时间无异常则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 mg/kg,每12小时注射1次,连续注射5~7 d。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c031dfc5901020206409c9b.png)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体会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溶栓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臨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胸痛症状缓解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疏通梗死的心血管,缓解患者胸痛症状,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急性心肌梗塞是心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指的是由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得部分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而引发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发作时临床多见全身性发热、恶心呕吐、胸痛、心衰及休克等症状,严重者还会猝死[1]。
由于该病发病率、死亡率高,寻求高效的临床救治方案是医疗事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受经济发展与医疗技术不平衡的制约未能在临床上普遍应用,而静脉溶栓治疗则更为便捷,且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2]。
我院以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
现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7.6±4.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3],且均存在超过30min持续性胸痛,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抬高,排除溶栓禁忌证患者,梗死部位:前壁梗塞33例、侧壁梗塞19例、下壁梗塞8例。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7.5±4.5)岁,梗死部位:前壁梗塞17例、侧壁梗塞10例、下壁梗塞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7.8±4.7)岁,梗死部位:前壁梗塞16例、侧壁梗塞9例、下壁梗塞5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溶栓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溶栓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9115e2eccbff121dd3683c7.png)
续性心前 区域胸骨后疼痛 ; 呈压 榨样 疼痛 、 闷胀痛 , 常在 几 且
分钟或稍长时间 内疼 痛迅 速达 高峰 , 含服 硝酸 甘油无 效 , 常
难以忍受 。
12 治疗 方法 通 过溶 解血 管 中的新 鲜血 栓 而使血 管再 . 通, 具有简便 、 经济、 易操作等优点 , 早期应 用可改善症 状 , 降 低 死亡率。对无条 件施 行或 估计 不 能及 时 ( 接诊 后 9 n 0mi 之 内 ) 施 急 症 介 入 治 疗 的 急 性 S E 患 者 , 在 接 诊 后 3 实 T MI 应 0
发 因素者 3 4例 , 如劳累 、 饮酒 、 激动、 吸烟 。无诱发 因素者 3 0 例 。梗死性疼痛者 3 , 8例 可发生在休息甚 至睡觉 或活动 时 , 疼痛部位及放射性 与心绞 痛相似 , 程度 较剧 , 现剧烈 持 但 表
中纤维蛋 白溶酶原 , 使其转变为纤维蛋 白溶酶 而溶 解冠状动 脉 内血栓 。
疗 ) 可使 闭塞 的冠状 动脉再 通 , , 心肌得 到再灌 注 , 濒临坏 死
的 心 肌 可能 得 以 存 活 或 使 坏死 范 围 缩 小 , 防 止 或 减 轻 梗 死 可
后 心肌 重塑 , 改善 患者预后 , 一种 积极 的治疗措 施 J 是 。溶 栓疗法 即通过溶解血 管中的新鲜血 栓而使血管再 通 , 具有 简 便、 经济 、 易操作 等优点 , 早期应用可改善症状 , 降低 死亡率 。 对无条件施行或估计不能及时 ( 接诊后 9 i 内) 0r n之 a 实施急
17例血液透析导管堵塞后尿激酶不同溶栓方法的应用与体会
![17例血液透析导管堵塞后尿激酶不同溶栓方法的应用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4c104e90242a8956bece4f8.png)
者配合 , 使患者 了解溶栓 的过程及重要性 。 ②详 细询 问患者有无 溶栓禁忌 证。 ③抽吸前用碘酒消毒导管两端 口, 溶栓全程 导管 下
检验 结 果 比较 , 均 无 明显 差 异 , 尿潜 血 ( 一 ) , 大 便潜 血 ( 一 ) 。 2 . 4 溶 栓 过 程 中 的护 理 要 点 ① 溶栓 前 做 好 解 释工 作 以取 得 患
管透析过程中血流量能达到2 0 0 m l / m i n 以上 ,但存在血流空吸现
象; 能抽 出血 液 但 存 在 负 压 的行 溶 栓 治疗 1 4 例, 成功1 1 例, 有3 例 透析 过 程 中血 流 量大 于 2 0 0 m  ̄ m i n 以上 时 , 血 流 存在 空 吸现 象 。 经 统计, 溶 栓 成 功率 达 8 7 . 9 %。
2 护理 方 法
全。 成 功 率 高。 关键 词 : 尿激酶; 中心静 脉 ; 溶栓
中图 分 类号 : R 4 7 2 . 9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6 — 0 1 3 3 — 0 2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衷竭患者主要 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 在动静脉内瘘 尚未建立之前或者动静脉 内瘘建立失败的情况下 , 临床上多为患者采用行 中心静脉插管来进行有效透析。 但 由于诸
后 的效 果 。 主要 包括 长 期 导 管 堵塞 3 例( 2 例 锁 骨 下静 脉 、 1 例 股 静脉 ) , 临 时导 管堵 塞 l 4 例( 5 例 颈 内静 脉 、 9 例 股静 脉 ) , 溶栓过 程分3 次进 行, 3 0 m i n 后 回抽 血 液 , 观察溶栓效果 。 认 为 采 用 不 同剂 量 的尿 激 酶 对 血 液 透 析 中心 静 脉 导 管堵 塞 患 者 进 行 溶 栓 , 操 作 简单 , 过 程 安
瑞通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瑞通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d7106f0a32d7375a5178012.png)
瑞通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瑞通立(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伸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的方法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科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进行统计,分析,讨论。
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溶栓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症状,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出血症状。
我科23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达98.1%,无并发症发生。
讨论:瑞通立作为新一代溶栓剂治疗STEMI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和较少的不良反应,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瑞通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病者也越来越年轻化。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以起病急,变化迅速,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至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1]。
做为急诊科工作者,我们是在第一时间接触病人,了解病情的。
所以能更精准更及时的把握治疗的时间窗,以降低其病死率。
溶栓治疗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经济易被患者接受。
然而在当今医学手段不断提高,对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年来我科应用瑞通立-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伸物。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它适用于成人由冠状动脉梗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疗法,能够改善心肌梗塞后的心室功能。
其治疗的原理是:借助激活纤溶酶原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近一年内我科共收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3例,男17例(73.9%),女6例(26.1%)年龄43~57岁,平均年龄48岁。
其中下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8例,前间壁1例,多部位:广泛前壁3例,高侧壁2例,前壁+下壁2例。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137例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137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b15e0452ea551810a687bc.png)
2 结 果
溶栓治疗后血 管再通 的间接指 标见 参考文 献 。经 尿
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 A、 、 组患者在 1h 3h 2 B c三 、 、4h三个 时问段 内血管再通情况见表 1 。 表 1 各 时间段 三组患者血管再通 比率 ( , ) 例 %
[ ] 胥 少 汀. 科 手 术 并 发 症 预 防 与 处 理. 民军 医 出 版 社 , 5 骨 人
2 o 8 o 2: 9.
急性 心 肌梗 死 药 物 溶栓 治 疗 17例 分 析 3
慎顺雯 安金 辉 吴磊
比较不同时间段来诊的 s T段抬高性 心肌梗死 ( T MI 患者经药 物溶 栓治疗后 的 SE )
1 1 一般资料 .
以 20 0 5年 1月至 2 0 0 8年 5月来 诊 的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 中选择 17例作 为研 究对象 , 3 患者入选及排 除
标准 ( 即适应证 、 忌证 ) 禁 依照参考 文献… 。1 3 7例患者 中男
7 9例 , 年龄 4 5~7 , O岁 中位 年龄 5 岁 ; 5 8 女 8例 , 年龄 5 7 5— 0
【 摘要 】 目的
疗效 。方法 对 17例 S E 患者常规嚼服阿司匹林 30m 3 T MI 0 g和氯吡格雷 7 , 5mg溶栓药物选用尿激酶 , 以 10万 u溶于 10m 生理盐水 中, 3 i 5 0 l 于 0mn内静脉滴人 , 溶栓结束 1 2h给予低分 子肝 素 0 4m 皮下 . l 注射 , 12h一 次, 用 3~5d 每 连 。结果 开始溶栓 治疗越早 , 开通 机率越高 , 发生 再灌注性 心律失 常 [ A] R 机率越高 , 而死亡率越低 。结论 溶栓开始治疗 的时间越早 , 疗效越好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体会201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体会2010](https://img.taocdn.com/s3/m/c8c4bbd5b14e852458fb5712.png)
496陕西医学杂志2010年4月第39卷第4期胸止血、肾衰、肝衰、肺部感染、伤口感染1例,无l例死亡。
随访全组病人,除心功能明显改善外,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生活自理,可行适当体力劳动。
讨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多瓣膜受损时间长,心脏处于高负荷。
超耗能状态,使心肌细胞大批衰竭,导致心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功能障碍,术后病死率高,并发症较多,特别易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故属于高危病例。
目前尚无统一的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2]。
我们结合有关报道,执行如下标注准:①全心扩大,心胸比例大于0.7;②左室扩大,左室横径(LVD)大于70ram或小于40ram;③心功能3~4级;④重度肺动脉高压;⑤左室肥厚,双窀肥厚,房颤者合并心房血栓,⑥瓣膜病合并心内膜炎内科控制无效;⑦再次手术或急诊手术;⑥心源性恶液质;⑨合并冠心病需间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
本组病例均符合重症瓣膜病的诊断。
因此,我们注重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特别是术前利尿、扩血管治疗、强心和营养支持。
提高心肌收缩力和手术耐受性。
对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持续吸氧,u服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
降低肺动脉压。
术前对于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上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如合并有冠心病,须同期行CABG,心脏复跳后行桥支与升主动脉近端的吻合町缩短心肌缺咀时间,更能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术中常规经右肺上静脉插左房管,术中及时引流。
术后监测中心静脉压(CVP)J,解心功能及容量负荷,指导治疗。
二尖瓣下结构是左心室重要的解剖结构,对维持左心审收缩功能起着莺要的作用“],在二尖瓣手术中通过保留二尖瓣前页、后叶等瓣下结构维持二尖瓣组合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同样有改善右心功能。
降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提高临床效果。
我们选择瓣环增大,瓣叶和瓣下结构改变尚可的患者行保留后瓣叶或保留伞瓣的二尖瓣置换术,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8e9777902768e9951e738eb.png)
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第24期M E D I C I N E I N N O V A TI O N R E SE A R C H护j磐g园越一;==..一....j。
一j一。
一.,....。
|i...j.。
i。
j i÷七。
}j,。
j。
.j。
FI。
.,.。
jj、i:.。
jio蠢。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体会韩凤珍佟丽华张志清甘南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甘南1621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其死亡率极高。
主要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头晕,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
为了提高治愈率,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施行静脉溶栓新技术治疗,通过护理观察,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能够使新鲜血栓溶解,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取得了较好治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例。
男18例,女12例。
年龄在39—78岁之间。
其中前壁心梗17例,下壁心梗5例。
再通27例,未通3例。
2用药前护理2.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溶栓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家属配合并签字。
2.2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感,积极配合治疗。
2.3采取各项标本,查心肌酶出凝血系统的监控,观察溶栓效果。
2.4做12导联心电图,以与用药后心电图相比较。
3用药方法采用静脉给药溶栓方法:用0.9%生理盐水I O O m l加尿激酶100—500U,30r ai n内滴完,溶栓药物快速滴人才能达到疗效。
4溶栓治疗中的护理4.1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特征和持续吸氧【文章编号11671—7821(2008)24—0154—014.2病人采用心电监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5.1出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如牙齿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及有无出血性呕吐和黑便等。
本级病例有2例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皮下淤血,停药6h后淤血消失。
5.2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溶栓治疗产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溶栓4h发生率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16e763983c4bb4cf7ecd1ce.png)
医护论坛
急性 心肌梗死溶栓 治疗体会
于 莉 莉 . 华 。 邵
(. 1内蒙古 自治 区扎 兰 屯市 中蒙 医 院西 医 内科 , 内蒙古 扎 兰 屯
2内 蒙 古 自治 区 呼 伦 贝 尔 市 卫 生 学 校 , . 内蒙 古 呼 伦 贝 尔
率 为 38 % 。 .4
22溶 栓 开 始 时 间 对 冠 脉 再 通 的 影 响 .
本 院 20 0 8年 1月 ~ 0 9年 1 20 2月 共 收 治 A 患 者 2 例 , MI 6
均 符合 世界 卫 生 组织 ( WHO) 于 急 性 心 肌梗 死 的诊 断标 准 关
发病 至溶栓 开始 时间 ≤6h者 2 0例 , 状动 脉再通 1例 , 冠 4 再 通 率 为 7 .% :发 病 至 溶 栓 开 始 时 间 6 1 00 ~ 2 h者 6例 ,冠 状动 脉 再通 2例 , 再通 率 为 3 .%。以上数 据 表 明 , 栓 开始 33 溶
治疗 情 况报 道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采 用 S S 00统 计 软件 处理 数 据 ,组 问计 数 资料 采用 P S1. x 检验 。
2 结 果
2 1 通 率 .再
根 据 冠 状 动 脉 再 通 标 准 判 断 , 6例 患 者 溶 通 1 2 6例 ; 再 通 率为 6 .4 未溶 通 9例 ; 亡 1例 , 未溶 通 患 者 , 死 1 %; 5 死 为 病
A 患 者 确 诊 后 . 速 将 其 收 入 冠 心 病 监 护 病 房 , 对 MI 迅 并 其 行 心 电 监 护 , 立 静 脉 通 路 后 立 即 开 始 一 般 治 疗 , 括 卧 建 包
脑梗死溶栓杭凝治疗17例临床观察
![脑梗死溶栓杭凝治疗17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7f5327ff46527d3240ce021.png)
讨论 脑动脉 闭塞致 缺血 , 超 过 一 定 时 限
后 ,就可能发生脑梗死 。 梗死病灶 由中央 的缺血 中心 和 周 围 的 缺 血 半 影 区 组 成 。 PE T 技术 的应 用 发现 其 中心 可 存活 8 ~ 18 小时之久 … 。 进展性 脑梗死 发病 6 小 时 内闭塞不 完 全 或 侧支代偿 充 足 只 表 现 出闭塞血 管 的部 分症状 。 由于 纤 溶 系统 活 性 降 低 , 高凝 、 高 脂 等状 态 仍 存 在 血 , 管 闭塞进一 步发 展 破 坏 了缺血 半影 区 的侧 支循 环 ,使 闭塞 的脑 动脉 范 围扩 大 , 致 使 部 分 尚存 活 的 中心 区 坏 死 。 临 床 可 由 短 暂 的稳定后 局 限性脑 缺血 逐 渐发展 ,症状 阶梯式 进 一 步 加 重 , 出 现 新 的 症 状 和 体 征。
05 .
小时 ,治疗组 发病至 再 次溶栓
时间 6 — 7 2 小时 , 平均 18 小时 。 两 组 病
情严重程度 、 既往史和伴发病 的评分均无
统计学差 异 。
病 例 选 择 :① 溶 栓 治 疗 前 C T 脑 扫 描
未见 出血 且 , 无 神经 系 统 功 能 缺 损 相 对 应 的低 密 度 灶 。 ② 进 展 中肢 体 瘫 痪 加 重 肌 ,
~
2002
年
1 8 例 为 对 照 组 男 , 1 0 例 , 女 8 例 ;年 龄 4 0
~
62
岁 ,平均
57 .
8
士 7. 99
岁。
均符合第
4 届全国脑血 管病会议制定 的脑梗死 的
诊 断标 准 。
发病至入 院时间
1 .
0
~
24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0b5191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a.png)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把2021.2-2023.2作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取该时间段内本科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进行研究,通过患者到院先后顺序实施分组,常规组(常规治疗方法)(n=16),研究组(静脉溶栓治疗方法)(n=16)。
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差异可见明显(P<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18,超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可见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5例(93.75%),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具有突出效果,不仅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能够使患者炎性因子有所改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推荐临床上广泛运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脉血氧不足导致,患者主要症状有胸部疼痛、出汗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不仅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
临床上主要以介入治疗方式为首选,此外还会视不同病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氧疗等方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2]。
本文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把2021.2-2023.2作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取该时间段内本科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进行研究,通过患者到院先后顺序实施分组,常规组(常规治疗方法)(n=16),研究组(静脉溶栓治疗方法)(n=16)。
纳入标准:①签署同意书者;②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疾病、出血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高血压者;③合并脑卒中疾病者;④认知、沟通障碍者。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体会 (附20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体会 (附20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a35b13b14e852459fb573d.png)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体会 (附20例临床分析)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行直接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能降低梗死后缺血事件,有助于靶血管血运重建。
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熟练技术者迅速进行急诊PCI的效果优于溶栓治疗,但急诊PCI的缺点为需要专用设备和人员而导致时间延缓,非所有医院均能进行急诊PCI[1]。
所以,我院在无急诊PCI设备的条件下,对AMI患者均进行了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其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有在我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5岁。
其诊断标准符2001年我国心血管分会制定的指南。
1.1.1持续胸痛>30min;1.1.2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的胸导联ST段弓背上抬0.2mv或肢体导联ST段弓背上抬1.0mv;1.1.3胸痛起病12小时以内;1.1.4血肌钙蛋白T或I升高,排除不稳定心绞痈和急性冠脉综合症。
其中前间壁心梗10例,广泛前壁心梗5例,下壁心梗2例,侧壁心梗3例。
发病1小时内就诊者10例,人于1小时在2小时内就诊者5例,大于2小时在3小时内就诊者3例,大于3小时而在6小时内就诊者2例。
1.2方法所有急性心肌梗梗死患者入院斤行基础护理,包括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同时予以吸氧,嚼服阿司匹林325mg,肌注杜冷丁止痛,静滴硝酸甘油外,用尿激酶100万ul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胸痛缓解时间,ST段回落状况,若胸痛缓解或ST段回落50%后,再继续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5天。
2结果,20例中,经溶栓治疗后有10例胸痛在1小时内缓解,6例胸痛在2小时内缓解,4例胸痛在3小时内缓解,ST段同落至等电位线者10例,回落>50%者6例,回落<50%者4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2例,均为频发室性早搏,经静脉滴注利多会因后室早消失,住院1周后行冠脉造影,达TIMI血.流II级者6例。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708e72c6294dd88d1d26ba7.png)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选用我院2004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3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29岁~74岁,平均年龄5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100 U~150万 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30 min滴完。
结果本组36例无一例死亡,均好转出院。
其中2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58.3%,胸痛迅速缓解消失2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映淤斑,无牙齿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
结论本组观察证实静脉溶栓疗法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AMI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75-02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静脉溶栓治疗为基层医院抢救AMI提供一套简便可行的办法。
临床实践表明,目前仅有少数AMI患者早期得到溶栓治疗,多数患者因各种因素或病重,转送到心脏专科后才开始溶栓治疗,延误了时间,失去了溶栓的最佳时机,如何缩短AMI患者就诊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提高溶栓疗效,是挽救AMI患者的关键,现就我院2004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36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选用了我院6年收治AMI静脉溶栓治疗36例。
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29岁~74岁。
梗死部位:前壁28例,前下壁8例。
其中典型严重胸痛持续30 min以上33例。
无痛性及其他不典型症状发病者3例。
33例心电图呈超急期改变,T波高尖,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上移。
发病时间在6 h~12 h内,另3例已进入条性期,出现坏死性Q波,ST段仍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融合。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989703dfab069dc512201ab.png)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
结果:33例病例中20例发病6h内溶栓,成功18例,13例发病6h-24h内溶栓,成功9例,本组病例中死亡3例。
结论:早期规范的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尿激酶静脉溶栓能够明显改善心梗预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152-02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出现异常病变导致心肌供血出现障碍,甚至引起严重的心肌缺血,时间长后会导致部分心急出现坏死,后果严重。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是持续不缓解的心前区疼痛,部分患者有濒死感,严重者出现急性的循环功能障碍,常规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缺血、损伤和坏死的动态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实验室检查会出现心肌酶谱的特征性演变。
目前采用尿激酶溶栓方法来治疗心肌梗死,治疗方案已经相当成熟,在出现症状4h以内,会有大约90%患者形成冠状动脉内血栓,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很高,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该病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地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早期的溶栓能够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降低心肌的损伤程度,建立新的血管功能系统,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降低患者病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院通过尿激酶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4岁-67岁,平均53.2岁。
梗塞部位:10例前间壁,7例前壁,10例广泛前壁,3例下壁,3例正后壁。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心电监护、氧气及其他的常规治疗。
在行溶栓之前患者需咀嚼阿司匹林300mg/d,连续服用3d,3d之后剂量调整到100mg/d,患者需长期使用此药物,并注意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或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 R I GN M DI L TR TM NT
2008N O .17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 EATM EN T
临床医学
急性S 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 TEMI)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它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生存率。
本院自2001年3月至2007年4月收治17例符合溶栓条件的S TEMI,应用尿激酶溶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7例病人,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在41~70岁,前壁梗死11例,下壁梗死6例,胸闷胸病≥30min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 导联中任意两个导联的S T 段抬高≥0.1mv,肌酸激酶(C K ),肌酸激酶同功酶(C K -MB)升高达2倍以上,肌钙蛋白Ⅰ(金标法)阳性9例,17例病人符合S TEMI 诊断标准,入院距起病时间≤6h,排除溶栓的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给氧、心电监护、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调脂、极化液及吗啡止痛,立即给予司匹林0.3g 口服,之后每天0.1g 口服,30min 内静滴尿激酶150万U,腹壁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mL bid 。
同时视病情给予卡托普利和美托洛尔等治疗。
1.3
临床观察
(1)症状和体征:患者胸痛的变化,皮肤粘膜、颅内、大小便是否有出血表现。
(2)
心电图及心肌酶监测:记录溶栓前及溶栓后0.
5h 、1h 、2h 、4h 、6h 、12h 、24h 的全导联心电图各1次,心肌酶谱溶栓后4h 、8h 、12h 、16h 、24h 各测1次,以后每天测1次至恢复正常。
(3)冠状动脉再通监测:①心电图示抬高的S T 段于2h 内回降≥50%;②胸病2h 内基本消失;③2h 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CK —MB 峰值提前出现在发病前14h 内。
具备上述四项中两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②和③不能判定为再通)。
2
结果
17例病人溶栓后再通15例,2例到上级医院行补救P CI,1例有消化道出血及皮下出血,2例有左心功能不全。
17例病人(2例在上级医院治愈)均治愈出院。
3讨论
3.1
AMI 治疗的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
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的范围,使患者度过危险期,降低危险期死亡率。
溶栓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 TC A)和支架安置术是有条件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
是一种关键的治疗措施,是及早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而溶栓治疗是目前基层医院最适合
开展的急救措施,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愈短则血管再通率愈高[1~2]。
因此AMI 病人在基层医院就地溶栓,避免在运送过程中错过了治疗的宝贵时间,本院开展溶栓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明显较前减少。
3.2
溶栓治疗的关键就是把握适应症及禁忌症的问题,只要确诊
AM I,且发病在12h 之内,至少两个胸前导联或至少两个相邻肢体导联S T 段指高超过0.1min,没有出血或可能出血性疾病等禁忌症都可以溶栓。
3.3
溶栓治疗的另一问题是出血和再灌注心律失常,本院溶栓这17例病,除1例有出血(后经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的用量后出血停止)外,其余16例均未见异常,所以只要排除禁忌症,溶栓是安全的。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3]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自由基和微血管的作用,再灌注期,微血管内皮细胞激活,释放出自由基等血管活性物质,自由基通过膜脂质过氧化增强等作用而损伤微血管,随着自由基的增多,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下降。
这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只要严密监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除非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率失常,本院这17例病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早搏,2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参考文献
[1]
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对疗效的影响[J ].中国循环杂志,1996,11:387~389.[2]
杨金云,刘小琼,钟美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7):17~18.[3]
金惠铭,王迪浔.病理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0~157.
【收稿日期】2008-04-29
17例急性心肌
梗死溶栓的体会
张创良
(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内一科海南东方5726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 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 TEMI)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治疗。
方法确诊S TEM I 后,给予尿激酶150万U 30min 内
静脉点滴。
结果17例S TEM I,15例治愈,2例转上级医院行补救性PC I 。
结论急性STEMI 患者,只要有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在基层医院溶栓是安全的。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中图分类号】R 5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6(b)-0046-01
4CH A E E CA EA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