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洪流冲出“穆赫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洪流冲出“穆赫兰道”
作者简介:董若(1987-),女,汉族,籍贯山西省大同市,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文围绕影片的梦境与现实的意识流思想、叙事的意识流构建和不停运用意识流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试图从根本上理解影片的主旨和构思迷宫。
关键词:穆赫兰道;意识流;思想;特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被多家悬疑网站、杂志等媒体评为榜首、堪称经典的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讲述了一个意识流式的恶梦。
其剧情可以有无数种解析和组合,但它的主题却异常清晰:好莱坞在银幕上创造一个个奇妙的美梦,但在银幕下却多以恶梦收场。
《穆赫兰道》这部用梦境讲故事的影片,就与意识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全片约2小时25分钟,前三分之二讲述两个平行的故事,从意识流角度出发,整部电影就是一场梦,一场关于梦的梦,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
一、意识流思想的无孔不入
电影开篇就借梦讲述,完全展现了意识流的魅力。
为了更加强化意识流带来的“奇异而美妙”的感觉,导演在影片中极力抹去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线,将梦境现实化,将现实梦境化,给人一种亦真亦幻、似梦似真的扑朔迷离之感。
因为意识流认为梦是潜意识的
一种,也是更深层、更根本、更原始的心理能力,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是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心灵的核心[1]。
这点仅从戴安妮雇杀手害死卡米拉之后内心饱受煎熬上看出来,无论黛安妮表面上多平静,都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悔意和恐惧。
梦境揭示了戴安妮真实的感受,表达了她强烈的愧疚。
除了对杀害卡米拉的愧疚外,在黛安妮的幻觉中,姨父母面目狰狞着扑来,表现了由于自己的颓废潦倒,使黛安妮对姨父母强烈的愧疚。
这两方面的愧疚构成了她最终自杀的原因。
另外,在梦境中,见到黛安妮公寓门口的两个男人而惶恐不安的丽塔,是黛安妮的现实状态:现实中的警探三番五次地对黛安妮进行调查和监视,暗示着黛安妮迟早会因自己的罪行而遭到惩罚。
即使事情没有败露,但长期的惶恐和愧疚也会令黛安妮精神崩溃,最终走向毁灭。
这种强烈的恐惧就导致了梦中那个笨手笨脚的杀手,因为失误一连杀了3个人,才得以脱身。
现实中邻居来拿留下的东西时告诉戴安妮那两个探员又来找过她,因此梦境中出现了幕后黑手打电话给戴安妮事故现场的两名警探做调查的场景中都可以看出。
其次,外部的客观世界,人的有理性的意识活动在意识流作家看来是不真实的,只有潜意识活动、梦幻世界、主观感受才是“最高的真实”。
弗洛依德认为,梦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2]。
在影片中,黛安妮的真实状态是现实中颓废潦倒,完全依赖卡米拉的落魄演员;而在梦中乐观、善良、极具才华,并在恋人关系中居于主导一方的贝蒂,是黛安妮潜意识中的理想状态,也就是黛安妮的
梦中自我。
因而,他们并不着意于外部环境、人物外貌以及行动的描写,并且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而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处,展示其隐秘的内心世界。
他们主要写人物朦胧的、混乱的意识,而不是明晰的、合乎逻辑的理性意识[3]。
所以可以看到梦境中的很多混乱意识流片段而非情节,影片也不断地淡化现实世界,着重粉饰梦境,还原真实。
例如,神情紧张的年轻男子丹向一个中年男子讲述他的一个可怕的梦,现实中在同一家餐馆戴安妮和杀手做交易时,戴安妮无意中看到丹正在望着他们。
杀手告诉戴安妮事成之后,她会看到一把蓝色的钥匙,而这把蓝色钥匙是用来开一个蓝色匣子的,蓝色匣子在一个乞丐的手上,即这个乞丐将是戴安妮罪行的见证者。
戴安妮内心深处很害怕见到这个乞丐,“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达成”[4],因此梦境中戴安妮化身为那个年轻男子丹,不停地向中年男子宣泄对乞丐的恐惧,并且说到“希望永远不会在现实中看到那张脸”。
当那个乞丐真的出现时,丹当场被吓晕过去。
这就足以见证好莱坞梦的残酷性,暗示性的描写了许多电影圈的黑暗:投资方的恶意操控、霸道的权钱交易、不公平的甄选机制等等。
而演员们要牺牲的代价不仅于此,其中一个点题情节便可看透:台上歌手在唱歌,唱得很精彩,但其实她是在假唱,一切都是在放录音,这时主持人大喝一声:“这是假的!”台下女主角颤抖不已,她们被深深撼动,因为她必须为创造这样的“假”世界付出“真”的代价!从而也勾起部分回忆,即梦境即将被打破,现实即将被揭
晓。
二、无处不在的意识流的特征
自由联想和象征构出了人物、怪异的场景、离奇的故事、梦魇的气氛,组成了《穆赫兰道》的好莱坞世界。
此处的联想为心理实验的方法,很受弗洛依德推崇。
联想的出发点往往是不明确的,是自由的,因而主观随意性、跳跃性很大。
还有时空错位,把过去、现在、未来都集中投射在“现在”这个意识屏幕上,跨度很大。
例如那个咖啡杯,女主角们的指甲颜色,尤其是那把蓝色钥匙。
有时为了表现事物内在的神秘含义,以及事物之间、各种现象之间神秘莫测的关系,也常常使用象征手法。
影片最开始那个神情紧张的年轻男子向中年男讲述一个恐怖的噩梦,按常理把这一场景安排在晚上会更诡异,导演把他安排在阳光充足的咖啡馆,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噩梦的神秘色彩,虽然让人觉得更可怕,更像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这个世界,那么黛安妮的死亡也是必然的。
与之相呼应的是最后30分钟,主要场景为梦中戴安妮死去的那个公寓,阴沉和灰暗的色调充满整个画面,仿佛是一个心灵的禁闭室,压抑、苦闷让人窒息: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极尽诱惑的红色灯光及阴森恐怖的公寓布置,都充满诡异的色彩。
本片的故事线索颠三倒四、错综复杂,但它有助于暗示片中人物命运的广泛性,这样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在任何进军好莱坞的人身上。
大量跨越时空的镜头的剪辑,使叙事极具跳跃性:邻居来拿落下的东西,看到茶几上的蓝钥匙是现实;戴安妮泡咖啡时,看到卡米拉是她的幻觉;戴安妮受尽卡米拉的冷落
和侮辱并雇杀手干掉卡米拉是现实;之后戴安妮盯着那把蓝色钥匙产生幻觉吞枪自尽则又回到现实。
还有戴安妮进入癫狂状态时屋内阴郁的蓝色光,自杀后弥漫整个房间的浓烈的烟雾等等都给观众造成这是梦境的错觉。
经由蒙太奇将梦境、回忆与现实错位、交织、混融,影片营构出“神秘的人物、怪异的场景、离奇的故事、梦魇的气氛”。
最后说说片名穆赫兰道,“穆赫兰道”比较窄,部分路段一直通到山顶的住宅区,跟影片本身一样,它的象征意义更为曲折,寓意也更深。
从那里看下去山下虽然万家灯火却更像憧憧鬼影,虽然底下定是欢声笑语,但从上面看却是寂静一片[6]。
综上所述,导演利用意识流做文章,打破观众的心理期待,“摧毁了司空见惯的感觉方式,使我们用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好莱坞——一个人人向往的圣地,却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够阳光明媚充满希望。
现实中,利益、名誉、金钱这些不可抗拒力操控一切,严肃而残酷。
可以说好莱坞就像午夜剧场的怪诞演出一样,是幻影、是假象、是噩梦缠身。
唯有那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戴安妮和卡米拉肩并肩笑得爽朗,才是这世间唯一的真,整部影片的温暖。
参考文献:
[1]柳鸣九.意识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9:6-9
[2][奥]弗洛伊德,赖其万,符传孝译.梦的解析[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28.
[3]亢西民.西方小说形态论纲[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
社,1999:265
[4][奥]弗洛伊德,赖其万,符传孝译.梦的解析[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71.
[5]阿木.多层梦境的可能性:穆赫兰道,电影文学[j],2004(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