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蜀道难》全文;
(2)了解作者李白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3)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节奏;(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蜀道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2)领略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
(3)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

2. 教学难点:
(1)诗歌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深层次情感和意象的把握;
(3)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作者李白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
(1)解析诗歌的字词、意象和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

5.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四、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蜀道难》;
2. 结合课后注释,翻译诗歌;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
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六、教学策略
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蜀道的壮美风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3. 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写作、表演等实践活动,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以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3. 阶段测试评价: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的掌握程度。

4.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培养。

八、教学资源
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多媒体资源:蜀道风光图片、视频资料等;
3. 参考书籍:李白诗集、有关蜀道的文献资料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诗歌鉴赏网站、论坛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诗歌背景,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2. 第二课时:诗歌解析,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3. 第三课时:诗歌韵律和节奏的鉴赏,课后作业布置;
4. 第四课时:课后作业讲评,总结诗歌美学价值。

十、教学拓展
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开展以“蜀道”为主题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锻炼写作能力;
3. 邀请文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4. 组织学生参观蜀道遗址,感受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壮美。

十一、教学注意事项
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4. 注重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十二、教学反馈与调整
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测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十三、教学延伸活动
1. 开展以“蜀道”为主题的摄影比赛,让学生用镜头记录蜀道的美丽风光;
2. 组织学生进行蜀道文化研究,深入了解蜀道的历史文化内涵;
3. 邀请当地老艺人讲述蜀道传说,让学生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4. 开展蜀道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十四、教学评价方法
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以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出改进意见;
3. 阶段测试评价: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4.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培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十五、教学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4.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重点包括: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

难点包括:诗歌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诗歌深层次情感和
意象的把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