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河流,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
具备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运用教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播放视频《亚洲雄风》和亚洲名山大川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亚洲。
学生观看图片,欣赏音乐。
第一站:亚洲地形和地势特点
老师: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和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提问:1.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2.说说亚洲有哪些地形类型?
3.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
4.找出死海和珠穆朗玛峰,看看他们的海拔有多高?
学生: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以及地形类型。
2.讨论: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二站:亚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老师:展示“亚洲地形图”,读“亚洲地形图”探究亚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找一找亚洲的主要河流。
2.看看它们最终流入到哪儿。
3.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
4.亚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
学生:学生看图讨论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过渡: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亚洲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
布的特点。
第三站:探究北美洲
老师: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北美洲
地形图”和“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探究北美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地形区。
2.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
3.分析北美洲的地势变化特点?
4.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流向。
5.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学生:小组自选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不仅要说明所选位置,而且要阐明选择依据)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
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四站:亚洲的气候特点
老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1.请仔细读图,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4.亚洲气候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亚洲气候特点。
(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五站:北美洲的气候
老师:展示“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读“北美洲气候类型图”探究北美洲气候的特征。
1.找出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2.了解北美洲的分布规律。
学生:学生看图讨论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自然环境
地形: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面起伏大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
气候:亚洲气候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