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地理高二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地理高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解
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哪个国家位于亚洲东部,与中国隔海相望?
A、俄罗斯
B、日本
C、印度
D、越南
答案:B
解析: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与中国隔海相望,是中国的近邻国家。
其他选项国家位置与题目要求不符。
故选B。
2、下列哪个地区属于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区之一?
A、撒哈拉沙漠地区
B、亚马逊河流域
C、北美平原
D、欧洲中部
答案:A
解析: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区分别是:极地地区、热带沙漠地区、高原山区和世界四大沙漠地区。
其中,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地区,人口稀疏。
其他选项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故选A。
3、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海拔较低,气候温和
B、云贵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崎岖,有“地无三尺平”的说法
C、黄土高原地表光秃,水土流失严重,有“千沟万壑”之称
D、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我国重要的牧场
答案:B
解析:云贵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崎岖,有“地无三尺平”的说法。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
黄土高原地表光秃,水土流失严重,有“千沟万壑”之称。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我国重要的牧场。
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共有5种气候类型
B、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共有6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C、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共有7种气候类型,其中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D、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共有8种气候类型,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答案:C
解析: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共有7种气候类型,其中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寒带气候和沙漠气候。
5、题干:在地球自转运动中,地球表面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地球公转
B. 昼夜更替
C. 潮汐现象
D. 地球倾斜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和地转偏向力。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6、题干: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 潮汐现象
B. 昼夜更替
C. 经纬网的划分
D. 地转偏向力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和地转偏向力。
潮汐现象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经纬网的划分是人类为了方便地理研究和定位而人为设定的,与地球自转无关。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7、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寒冷
B、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
C、全年降水均匀,光照充足
D、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东部沿海地区湿润多雨
答案:B
解析:我国气候特征为复杂多样,其中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寒冷主要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全年降水
均匀,光照充足并不符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东部沿海地区湿润多雨描述的是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因此,选项B正确。
8、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藏高原海拔最高,被称为“世界屋脊”
B、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布
C、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被称为“红色高原”
答案:D
解析:我国四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被称为“世界屋脊”,选项A正确;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布,选项B正确;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项C正确。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但其被称为“黄色高原”,而非“红色高原”,因此选项D错误。
9、我国地理纬度跨度大,导致南北温差小的是:
A. 云南
B. 海南
C. 广东
D. 广西
答案:B
解析:海南位于我国最南端,纬度最低,受海洋气候调节作用明显,因此南北温差较小。
10、下列地区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 东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答案:C
解析:华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1、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南北高,中间低
D.东西高,中间低
答案:A
解析:我国地势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分为三个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区。
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因此,选项A正确。
12、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
B.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青藏高原以高原气候为主
D.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答案:C
解析:我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
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青藏高原以高原气候为主。
因此,选项C描述不正确。
13、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
B. 我国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地理环境
C.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形成“干旱”的地理环境
D. 我国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
答案:C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形成了“干旱”的地理环境。
A选项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但季节描述不准确;B选项描述的是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但季节描述不准确;D选项描述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但季节描述不准确。
14、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B.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
C.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地区
D.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类型齐全
答案:C
解析: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而不是仅限于东北、华北、西南地区。
A选项描述的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B选项描述的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D选项描述的是我国地形分布的特点。
15、题干: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分布,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部,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东北部
B.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部,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部
C. 喀喇昆仑盆地位于我国西北部,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东北部
D.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南部,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北部
答案:B
解析: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部,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其他选项描述不准确。
因此,选B。
16、题干: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的河流,源头位于青海省
B. 黄河是我国流程最短的河流,源头位于甘肃省
C. 淮河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源头位于安徽省
D. 珠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源头位于云南省
答案:A
解析: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的河流,源头位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黄河是我国流程第二长的河流,源头位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淮河是我国流域面积第四大的河流,源头位于河南省;珠江是我国流量第二大的河流,源头位于云南省。
因此,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某区域气候统计图
问题:
1.描述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分析该区域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3.简述该区域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原因。
答案:
1.地理位置: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大致位于东经120°-130°,北纬30°-40°之间。
地形特征:该区域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海拔一般在1000-3000米。
2.气候类型:该区域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成因:该区域地处中纬度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降水充沛;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气候干燥。
3.主要农业类型:该区域主要农业类型为温带作物和畜牧业。
分布原因:温带作物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平原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区,适合放牧牛羊。
解析:
1.本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地形图和气候统计图,学生可以描述出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地理环境的能力。
通过分析气候统计图,学生可以判断出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并解释其成因。
3.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农业类型及其分布原因的能力。
通过分析地形图和气候统计图,学生可以总结出该区域的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原因。
第二题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其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面积较广,主要气
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材料二:该地区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
主要山脉有秦岭、淮河、长江等。
问题:
1.请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
2.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原因。
3.阐述该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
1.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偏东,东临太平洋,北靠黄河,南接长江。
2.该地区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
(1)纬度位置:地处中纬度地区,纬度跨度较大,导致气候类型丰富;
(2)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变化;
(3)距离海洋的远近: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内陆地区受陆地影响较大,导致气候差异;
(4)地形和海陆分布的影响:山脉的阻挡和海洋的调节作用,使得气候类型更加丰富。
3.该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1)山脉的阻挡: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使得山脉背风坡的气温相对较高;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脉对降水的抬升作用,使得山脉迎风坡的降水量相对较大;
(3)地形对风向的影响:山脉对风向的阻挡和引导作用,使得风向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某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多样性和地形
对气候影响的理解。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学生需要掌握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中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每个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第三题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地形图
材料二:该地气候资料统计表
1.请根据材料一,描述该地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地形特征: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
成因: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同时受河流侵蚀、切割作用明显。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影响: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种植;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小麦等旱作物的种植。
解析:
1.首先观察地形图,根据等高线密集程度和弯曲方向,判断该地以山地、丘陵为主。
接着分析成因,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产生山脉;同时受河流侵蚀、切割作用,使得地形更加复杂。
2.分析气候资料统计表,发现该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符合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接着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种植;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小麦等旱作物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