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树人中学2025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树人中学2025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小明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第3min时,该物质是固态D.该物质的熔点约为50℃
2.小明听到室外的歌声,说这是小芳在唱歌,这体现了声音特性中的()
A.振幅B.音调C.响度D.音色
3.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A.
B.
C.
D.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5.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A.甲图中,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乙图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丙图中,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图中,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6.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向右移动游码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7.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密度较大
B.甲的密度为0.5g/cm3
C.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
D.乙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8.在深圳,高楼大厦上的玻璃幕墙在给市民带来美的同时,反射的光也会造成“光污染”。

下列图中与“光污染”原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9.如下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m V 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 .图中三种物质的密度最大的是a 物质
D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10.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 .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C .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会使光发生镜面反射,形成“光污染”
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越靠近地图看到的地图的像越大
三、填空题
11.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 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_____成水蒸气;寒冬,
喷射出的水滴很快_____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
12.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______℃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______(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13.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______比较,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标准叫做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

1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容易造成眼睛晶状体变_____(选填“薄”或“厚”),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形成近视眼,要用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15.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16.如图所示,超声波型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散成细小的颗粒,再利用风动装置,将这些小颗粒吹到空气中,以改善室内湿度的一种装置.它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通过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在校园内多种植树木主要是通过在_____中减弱噪声.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所示,为了让与水平面成45°的太阳光竖直照射到10m深的井底,平面镜应怎样放置?作图说明。

(____)
18.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作出图中物体的像.
(____)
19.(10分)如图是“测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小明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请你帮他一起解决:
(1)在调节天平时,他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时发现指针在图甲B位置,请你写出他接下来的具体操作_______;天平调节平衡后在测量金属块质量时,他首先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把50 g 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指针静止在图甲中的A位置;当他再向右盘中加入20 g 的砝码后,指针静止在甲图中的B位置,他应该____,再向右盘中试加入10 g的砝码,当天平最终平衡时,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2)小明首先在量筒中加入30mL 的水,将金属块浸没入水之后,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明测出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 kg/m3;
(3)小明发现他测出的密度相对于参考值来说偏小,他仔细观察发现,他在将金属块放入水中时,因速度较快而导致金属块上有很多气泡,请解释小明测出的密度值偏小的原因: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0.(6分)小乔和同学假期出去游玩,乘坐汽艇遥对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回声可以用来定位,这是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
(2)若汽艇静泊水面,则小乔离山崖多远?(____)
(3)若汽艇向距离875m的山驶去,汽艇行驶的速度为多少?(____)
21.(6分)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米?
(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3)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0.5m/s 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A B.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即图像中出现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 错误,符合题意;
C.该物质5min开始熔化,所以第3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所以此时物质是固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物质在50℃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小明能根据音色来判断“这是小芳在唱歌”。

故选D。

3、C
【详解】A.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编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A不符合题意;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C符合题意;
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据此判断A;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据此分析B;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判断CD。

4、B
【详解】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 错误;
B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故B 正确;
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故C 错误;
D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蜡烛A 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故D 错误。

故选B 。

5、D
【详解】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
B .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 正确;
C .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 正确;
D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 错误。

故选D 。

6、B
【详解】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

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故选B 。

7、C
【详解】ABC .由图可得
338g 2g/cm 4cm m V ρ=
==甲甲甲 33
8g 1g/cm 8cm m V ρ===乙乙乙 可知,甲的密度较大,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

故AB 错误,C 正确;
D .根据图像可知,乙的质量越大,体积也越大,且比值不变,故乙的密度不变,故D 错误。

故选C 。

8、A
【分析】
【详解】A .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比较光滑,作为反射面的时候,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时,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即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上,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光线很强,形成了光污染,故A 符合题意; B .图中说明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 不符合题意;
C.图中说明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说明的是漫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多选题
9、BCD
【详解】AD.同种物质,在状态不变时,密度不随质量、体积发生变化,故A错误,D正确;
B.由题中的图线知,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函数关系,也就是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B正确;
C.在横轴取相同的体积,可以看出a物质质量最大,c物质质量最小,由公式
m
V
ρ=知,a物质密度最大,b物质次
之,c物质密度最小,故C正确。

故选BCD。

10、BC
【详解】A.光的反射现象中,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
B.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故B符合题意;
C.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利用放大镜看地图时,被放大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离焦点越近,看到的地图的像越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三、填空题
11、汽化凝固
【解析】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盛夏,由于气温较高,喷射出的水滴变为水蒸气,即会发生了汽化现象;寒冬季节,由于气温较低,喷射出的水滴很快变为冰粒,即发生凝固现象,危及道路安全.
12、4 热缩冷胀
【详解】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
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
13、定量单位米(m)刻度尺千克(kg)天平
【详解】[1][2]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因此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标准叫作单位。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4]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5]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千克(kg)。

[6]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

14、厚前面凹透镜
【详解】[1][2][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容易造成眼睛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在近视眼的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延迟光的会聚,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15、固体快
【详解】声音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马蹄声.
【点睛】
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16、能量信息传播过程
【分析】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造成的结果判断即可.
【详解】[1]利用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可以将水打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2]通过“B超”可知人体内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树木可以影响声音的传递,是在传播途径处减弱噪声.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17、
【详解】第一步画出竖直向下反射光线;
第二步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MN;
第三步过O点做MN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

由于∠AOB=45°+90°=135°,所以入射角∠AOM=67.5°,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等于90°-67.5°=22.5°,所以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45°+22.5°=67.5°。

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18、
【详解】分别作出A. B两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
19、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用镊子取下20g砝码7.23×103见解析
【详解】(1)[1]在调节过程中,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方,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边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2]在称量时又出现了指针静止在甲图中的B位置的情形,说明砝码质量过大了,此时应用镊子取出20g砝码,再向右盘中试加入10g的砝码;
(2)[3]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被测金属块的质量为:
m=50g+0.6g=50.6g;
图丙所示的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37 mL=37cm3,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V=37cm3−30cm3=7cm3;
金属块的密度:
ρ=m
V
=
3
50.6g
7cm
=7.23×103kg/m3;
(3)[4]金属块上有很多气泡,导致体积会偏大,由ρ=m
V
可知,密度测量值会偏小。

五、计算题
20、信息 850m 10m/s
【详解】解:(1)[1]利用回声来定位,是获得了信息,所以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信息。

(2)[2]若汽艇静泊水面,他向山崖大喊一声,5s 后听到回声,则声音从小乔到山崖所用时间是2.5s ,则小乔离山崖的距离
=340m/s 2.5s=850m s vt =⨯
(3)[3]若汽艇向距离875m 的山驶去,则声音5s 时间通过的路程
11=340m /s 5s=1700m s vt =⨯
则汽艇通过的距离
21=2875m 1700m=50m s s s =-⨯-总
汽艇行驶的速度为 2150m ==10m/s 5s
s v t =汽艇 答:(1)回声可以用来定位,这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
(2)若汽艇静泊水面,则小乔离山崖850m ;
(3)若汽艇向距离875m 的山驶去,汽艇行驶的速度为10m/s 。

21、(1)980m ;(2)56s ;(3)280s .
【详解】(1)已知v 1=72km/h =20m/s ,整个火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t 1=42s ,则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 1=v 1t 1=20m/s ×42s =840m ,
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 1=L 隧道﹣L 车,
隧道的长为:
L 隧道=s 1+L 车=840m +140m =980m ;
(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时,则列车通过的路程为:
s 2=L 隧道+L 车=980m +140m =1120m , 由s
v t
=可得,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t 2=21120m 20m/s
s v ==56s ; (3)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0.5m/s 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通过的路程为L 车=140m ,需要的时间为:
t′=
140m
0.5m/s
L
v
车==280s.
答:(1)隧道的长为980m;(2)从火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56s;(3)在列车内,一位乘客以0.5m/s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要280s时间.
【点睛】
(1)已知整个火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火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减去车身长;(2)明确列车要经过隧道,所走的路程必须是隧道长+车身长,才算通过;知道列车速度和通过隧道列车所需行驶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通过隧道的时间;(3)已知列车长度和乘客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得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