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本章测试2(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章节练习人教版必修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高一生物试卷与试题

10. (多选)下列不属于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5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D)
A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 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 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D 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种林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面三个事例:
事例 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 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 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 来。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根据以上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 一 说明造成野生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和对生态环境的_________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0分] 参考答案: (1)生存环境的改变或破坏 (2)滥捕乱猎或滥采乱伐 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6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小草为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作为食物属于间接价值。
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
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
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
答案B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人造含氟制冷剂的大量排放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解析化石燃料中含有C和S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O2和SO2,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因此,开发的新能源若不含C和S元素或含量较少,就可以既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答案C3.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后来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黄顶菊迅速蔓延。
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D.基因多样性增加解析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使本地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受到威胁,破坏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A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项错误;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错误。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卷 (二) 学生版

(4)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_____水源,这一水源一般是由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_____。
23.(10分)某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恶性入侵有毒杂草。科研人员进行了有关研究。请回答问题:
B.建立自然保护区,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C.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该区域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大熊猫同化的一部分能量可随粪便中未消化的牛羚肉等最后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一种食草动物的放牧活动,能改善另一种食草动物的食物供应,这一现象称为“放牧促进”。塞伦盖提草原拥有大量的食草动物,斑马主要吃草的茎和鞘,几平不吃其叶子;角马更多的吃鞘和叶子;汤姆逊羚羊则吃前两者吃剩的牧草叶和大最未动过的杂草类。牧草茎含大最木质素、蛋白含量低,营养价值低;而叶则相反,且杂草叶含蛋白质的比例又比禾草叶高。角马采食过的草地,植物的生物量恢复快。在角马迁走后,汤姆逊羚羊迁入,它们喜欢集中在原来角马吃食过的地方吃草,对未被角马吃食过的草地不感兴趣。请回答下列问题:
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直接价值
B.可持续发展可以只追求经济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
17.根据生态环境知识分析雾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N、P过多排放入水体可能导致湖泊中的植物全部死亡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B. 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C. 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 外来物种人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答案】B【解析】解 A.大量开垦森林、草地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 A错误B.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 B正确C.雾霾不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C错误D.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 D错误故选 B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相符合的是()A. 为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地B. 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C. 为发展地方经济盲目开山采矿D. 为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答案】B【解析】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关键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B.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 臭氧量减少主要是氟利昂逸散至大气圈上层发生反应所致D. 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进行化学防治可有效降低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答案】D【解析】解 A.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关键是设法降低出生率 A正确B.“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B正确C.臭氧量减少主要是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上层并在强紫外线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导致 C正确D.生物防治可有效降低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 D错误故选 D4.微博上曾爆料在可可西里保护区有越野车追逐藏羚羊的事件发生当初人们将藏羚羊的栖息地建成藏羚羊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A. 易地保护B. 就地保护C. 恢复生态环境D. 防止滩涂被破坏【答案】B【解析】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主要是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将藏羚羊的栖息地建成了藏羚羊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属于就地保护故选 B5.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边缘效应在其性质上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表现出效应区比相邻生态系统具有更为优良的特性如生产力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都可能形成边缘效应B. 引起边缘效应的生态因子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方面C. 边缘效应往往会增加物种数量也会降低某物种的种群密度D. 效应区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相邻生态系统高【答案】D【解析】A、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都可能形成边缘效应B、引起边缘效应的生态因子包括物质 B正确C、边缘效应往往会增加物种数量 C正确D、边缘效应在其性质上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D错误6.封山育林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森林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其食物和栖息地有关B. 封山育林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封山育林后群落中某些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D. 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结构会更稳定【答案】B【解析】解 A.森林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A正确B.封山育林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错误C.封山育林后群落中某些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 C正确D.封山育林后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群落的结构会更稳定 D正确故选 B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 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C.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D. 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答案】A【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A错误B.生态环境的破坏、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C正确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 D正确故选 A8.近年来贵州、湖南等地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的多样性B. 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孤岛化均会引起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C. 贵州药用植物园的铁皮石斛入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湖南建立的黄腹角雉、大鲵等人工种群繁育基地属于就地保护【答案】B【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面 A 错误B.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孤岛化均会引起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 B正确C.贵州药用植物园的铁皮石斛入药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错误D.湖南建立的黄腹角雉、大鲵等人工种群繁育基地属于易地保护 D错误故选 B9.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 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B. 松土能加快土壤中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C. 松土如在大雨之前进行将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D. 松土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答案】D【解析】解 A.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 A正确B.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促进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因而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 B正确C.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而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 C正确D.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D错误故选 D10.下列哪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准确表示()A. ①表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②、③、④分别是生存斗争、用进废退、共同进化B. ①表示生物多样性②、③、④分别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①表示细胞外液②、③、④分别是血液、组织液、淋巴液D. ①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②、③、④分别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答案】B【解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不包括用进废退 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B正确C、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错误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错误11.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 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如果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则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b曲线B.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C.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应多以动物性食物为食D. 如果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曲线【答案】C【解析】解 A、按生态学原理由于环境和资源有限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曲线增长 A正确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应在\dfracK2时(此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55亿 B正确C 、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应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 C错误D、如果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环境容纳量降低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曲线 D正确.故选 C.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 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C. 生物圈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A正确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B正确C、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错误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正确13.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解 A、适当增加食物链增加了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因此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A对.B、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故B对.C 、信息传递还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到猞猁的生存.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的减少又促进了雪兔数量的回升.故C对.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因此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D错.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14.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要控制在()A. 13亿以内B. 16亿以内C. 13.3亿以内D. 13.6亿以内【答案】D【解析】解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3.6亿以内.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5.(1)利用如图装置将叶圆片的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抽出叶圆片会沉入底部当________时叶圆片会放出氧气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主要积累在________ 这样会使原来下沉的叶圆片上浮15.(2)将内部气体抽出的叶圆片放入________处的清水中避免________15.(3)烧杯中应加入富含________的清水这样保证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是唯一的自变量根据________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叶肉细胞间隙【解析】(1)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叶圆片会放出氧气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氧气主要积累在叶肉细胞间隙【答案】(2)黑暗, 叶圆片因光照而自动浮起【解析】(2)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之前叶圆片应置于黑暗处避免实验前的光照使叶圆片产生氧气而自动上浮【答案】(3)\ CO_2, 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或相同时间内浮起的叶圆片的数量)【解析】(3)烧杯中应加入富含 CO_2的清水这样可以避免因 CO_2不足而限制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保证光照强度作为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唯一因素16.(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物种是________(用图中英文字母表示)该食物网中E所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营养级16.(2)从空中俯瞰此湿地生态系统发现芦苇、菖蒲、碱茅等植物呈散乱、交错分布状态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样的分布给该湿地生态系统增添了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16.(3)当图2中部分牧草变黄时兔种群中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源地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16.(4)图3中⑦所对应的能量来自________同化的能量16.(5)若某年鼠种群的K值为2000只且1只兔与5只鼠或200只食草昆虫消耗的草的能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兔的数量增加50只昆虫减少4000只则鼠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16.(6)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农田中除草杀虫的意义是________【答案】(1)B、F, 第三、第四【解析】解(1)生产者是其他生物食物的根本来源由图可知 B和F为生产者 E位于4条食物链中占据第三、第四营养级【答案】(2)水平, 直接【解析】(2)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其中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等因素形成的镶嵌分布现象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直接利用和陶冶情操等【答案】(3)信息传递【解析】(3)牧草的颜色属于一种物理信息对兔带来的影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4)鼠和青蛙【解析】(4)图3中⑦属于蛇的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答案】(5)1850【解析】(5)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兔的数量增加50只则老鼠减少250只昆虫减少4000只则老鼠增加100只可见老鼠共减少150只则老鼠的K值为1850只【答案】(6)调整能量的流动方向使更多能量流向对人有益部分【解析】(6)农田中除草杀虫减少农作物食物链中的竞争者跟消耗者同样的能量消耗量更多的份额保存在我们的需求物里意义是调整能量的流动方向使更多能量流向对人有益部分17.(1)人体细胞中 CO_2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植物的 CO_2补偿点是指由于 CO_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 CO_2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 CO_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当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 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甲植物的 CO_2补偿点将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 CO_2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与神经调节相比 CO_2参与的调节方式在作用途径和作用时间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17.(4) CO_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但人类对_________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答案】(1)线粒体基质【解析】解(1)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H、 CO_2和能量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答案】(2)大于, 大, 原\ CO_2补偿点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得因此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后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环境中\ CO_2浓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解析】(2)由于甲种植物的 CO_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因此当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 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甲植物的 CO_2补偿点将变大因为原 CO_2补偿点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得因此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后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环境中 CO_2浓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答案】(3)需要体液运输作用时间比较长【解析】(3) CO_2参与的调节为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答案】(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解析】(4) CO_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但人类对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18.(1)风景区内的植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研究人员采用________(方法)调查景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________18.(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专家提出要进行垃圾分类请从生态工程的角度说明进行此项举措的理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你还可提出哪些举措恢复风景区的自然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一项)18.(3)通过以上过程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活动经常干扰群落的演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 样方法, 随机取样【解析】解(1)风景区内的植被属于生产者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使用样方法时应该注意随机取样【答案】(2)垃圾中的大部分可被回收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可以节约资源且减少垃圾量, 合理补种本地物种、在恢复自然景观的同时考虑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等【解析】(2)垃圾分类可以让垃圾中的大部分可被回收利用可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垃圾量废物资源化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若要恢复植被在补种植被时应该合理补种本地物种这是因为本地物种更适应当地环境成活率高在恢复自然景观的同时考虑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等否则会出现“前面种树后面伐树”的现象【答案】(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深远影响不合理的干预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例如土地荒漠化合理干预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生态农业的建立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也就是人类对群落正常演替的干扰19.(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水库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________又可以作为________19.(2)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分析图可知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________食物链在水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19.(3)由图中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19.(4)图中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________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水库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9.(5)官厅水库作为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 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库区水受到严重污染出现大面积水华水质持续下降至1997年水库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分析水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随着环境的改善和水质变好在2007年8月被重新启用作为北京饮用水水源地【答案】(1)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 消费者, 分解者【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图中可知浮游动物既可以植物为食又可分解有机碎屑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答案】(2)13.35% , 碎屑【解析】(2)看图可知水库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为 2198t\cdot km ^-2\cdot a^-1 浮游动物总能量为2198+14265= 16463t\cdot km ^-2\cdot a^-1 则2198÷ ( 2198+14265)≈13.35% 这说明碎屑食物链在水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答案】(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3)由图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4)捕捞, 抵抗力稳定性【解析】(4)看图可知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水库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答案】(5)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解析】(5)水华是指淡水中由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
高中生物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模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B.人工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D.节约经济成本,提高景观价值3.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C.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 D.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C.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D.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7.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低C.要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D.对于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8.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实施该条例有利于A.减少物种数目B.降低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C.保护生物多样性D.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名词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地热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⑦10.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A.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B.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C.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D.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11.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态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B. 易地保护能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C. 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 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答案】D【解析】解A.“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故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A正确B.易地保护能有效改善被保护生物的生存条件从而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B正确C.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可以通过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调整害虫与作物的关系,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正确D.能量传递效率的高低与食物链长度无关 D错误故选 D2.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究其原因很多都是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 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B. 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 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 寒潮、霜冻、盐碱化【答案】A【解析】解 A.森林减少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 CO_2会减少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即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A正确B.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结果泥石流会导致大量水土流失即泥石流和水土流失二者存在因果关系但地震与二者无因果关系 B错误C.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射到地面上的量增加而酸雨是因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一些工业气体的排放造成的即臭氧层破坏和杀伤性紫外线存在因果关系而酸雨与二者无因果关系 C错误D.寒潮可引起霜冻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土壤盐碱化与二者无因果关系 D错误故选 A3.西葫芦遭到烟粉虱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丽蚜小蜂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烟粉虱合成的Bt56蛋白能抑制丽蚜小蜂的发育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C. 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受到限制D.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控制烟粉虱属于化学防治措施【答案】C【解析】解 A.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昆虫天敌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价值这体现了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A错误B.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而不是抑制丽蚜小蜂的发育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 B错误C.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则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受到抑制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 C正确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抑制烟粉虱的数量增长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但不属于化学防治 D错误故选 C4.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④采用生物防治虫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答案】B【解析】据分析可知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④采用生物防治虫害5.下列不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 沿海的赤潮现象B. 火山爆发C. 酸雨D. 淮河流域水质受污染【答案】B【解析】解 A、沿海的赤潮现象是人类向海水排污引起的 A正确B、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 B错误C 、酸雨是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导致的 C正确D、淮河流域水质受污染人类向淮河排污引起的 D正确.故选 B.6.雾霾天气常常笼罩大江南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C.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出现反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D. 从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答案】C【解析】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A正确B、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B正确C、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C错误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D正确7.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A. 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B. 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C. 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D. 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答案】C【解析】解 A.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 A错误B.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这也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 B错误C.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C正确D.粮食短缺是人口增长引发的问题之一 D错误故选 C8.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如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 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_2含量C. 碳循环的过程①②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D.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平衡【答案】C【解析】A、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A正确B、植树造林有利于植物通过增强过程②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 从而减少CO_2含量 B正确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C错误D、由于温室气体CO_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正确9.植被的破坏是引起下列哪种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A. 土地荒漠化B. 酸雨C. 海洋污染D. 臭氧层破坏【答案】A【解析】解 A、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被大面积破坏 A正确B、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 B错误C 、各种污染物进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如石油泄漏、污水排放 C错误D、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的破坏 D错误.故选 A.10.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 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 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 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D. 生物圈子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B【解析】解 A.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正确B.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II、III)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 B错误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 C正确D.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D正确故选 B1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依次是()A.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植树造林B. \ SO_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 SO_2的植物C. 人造含氟致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致冷剂D.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答案】A【解析】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 CO_2的含量增加而 CO_2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需采取的办法是降低大气中 CO_2的含量而降低 CO_2含量的最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以改善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故选A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B. 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C. 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就越大D. 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多【答案】B【解析】解 A.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高低与营养级数量无关 A错误B.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物量实际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所以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 B正确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不一定越大 C错误D.食物链越长在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少 D错误故选 B13.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肆虐不断生态学家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下列人类活动中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是()A. 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B. 大量引人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C. 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答案】C【解析】解 A、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会破坏生态环境 A错误B、大量引人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平衡减少物种多样性 B错误C 、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正确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破坏生态环境 D错误.故选 C.14.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计划全面启动近年来白鲟、白鳍豚等生物的灭绝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给长江整体环境的修复提供了有利契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禁渔政策实施可变相证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的影响B. 十年禁渔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C. 白鲟等生物的灭绝使多种优良基因发生流失使其潜在价值消失D. 十年禁渔计划主要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维持生态稳定【答案】D【解析】答案 D【解析】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会使长江流域发生新的演替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A选项正确十年禁渔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也是最有效的保护 B选项正确白鲜等生物灭绝使优良基因发生流失其潜在价值消失 c选项正确禁渔计划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进而维持生态稳定 D选项错误【考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15.继白繁豚和长江鲥鱼功能性灭绝之后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洄游鱼类)被宣告灭绝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度捕捞和拦河筑坝是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B. 十年禁渔可显著提高长江中某些鱼类的环境容纳量C. 禁渔期可有计划地捕捞幼鱼以促进成鱼的生长发育D. 禁渔期可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以恢复其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解 A.过度捕捞会导致长江白鲟数量的减少而拦河筑坝会阻止长江白鲟洄游产卵所以过度不来和拦河筑坝是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 A正确B.在种群生态学中,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十年禁渔可以减少人们对鱼的捕捞进而可以显著提高某些鱼类的环境容纳量 B正确C.禁渔期应有计划的捕捞成鱼以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 C错误D.濒危鱼类数量过少以至于繁殖数量少禁渔期可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来恢复其种群数量 D正确故选 C16.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A. 12.5亿之内B. 14亿之内C. 15.5亿之内D. 20亿【答案】C【解析】解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5.5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故选 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17.(1)该食物网所含的食物链共有________条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种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当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该生物从这两种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相等则虾蟹每增重10千克需消耗浮游植物________千克17.(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是红树林生态系统________多 ________复杂17.(3)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但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答案】(1)7, 3, 550【解析】解(1)该食物网所含的食物链有7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虾蟹→小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蟹→小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虾蟹→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蟹→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虾蟹3种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当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该生物从这两种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相等则虾蟹每增重10千克需消耗浮游植物=10÷2÷10%+10÷2÷10%÷10%=550千克【答案】(2)组分(生物种类) ,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解析】(2)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答案】(3)间接, 速度和方向【解析】(3)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8.(1)该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18.(2)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不适合用样方法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________且身体微小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________来推测该草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土壤小动物大部分很小却对土壤中________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18.(3)有一个M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该草原由于环境适宜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 实际上田鼠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________降低________增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答案】(1)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次生【解析】解(1)该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由于具备土壤等条件属于次生演替【答案】(2)有较强活动能力, 种类, 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解析】(2)由于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故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不适于选用样方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种类来推测该草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土壤小动物大部分很小却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答案】(3)\ M⋅λ^t, 出生率, 死亡率【解析】(3)有一个M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该草原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故该田鼠的增长曲线为J型根据J型曲线公式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 M⋅λ^t 实际上田鼠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19.(1)该实验结果说明在0~20cm深度的土壤中________农业区更有利于线虫生存20cm深度以下土壤中________19.(2)画出土壤中线虫的食物关系网________19.(3)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以上相关的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19.(4)土壤中腐生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________ 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19.(5)在生态农业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还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并且还要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答案】(1)生态, 不同农业模式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解析】解(1)由表中内容可知在0~20cm深度的土壤中生态农业区更有利于线虫生存 20cm深度以下土壤中不同农业模式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答案】(2)【解析】(2)由表格可知土壤中线虫的食物关系网为【答案】(3)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解析】(3)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主要原因是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答案】(4)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分解,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解析】(4)土壤中腐生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分解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答案】(5)自生, 整体【解析】(5)在生态农业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还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并且还要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20.(1)图甲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规模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20.(2)图乙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_______.II.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列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实验步骤.①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污染的池塘水(4号).②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氮含量.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________的4份菖蒲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________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和总氨含量(单位mg/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2)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实验后4种水样中的总氮含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20.(3)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答案】无机盐【解析】解 I(1)由图1可知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无机盐浓度.【答案】抵抗力稳定(或自动调节能力), 生长状况相同、相等重量(长势、大小相同、相同数目), 相同且适宜, 1号, 水盐中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解析】(2)由以上分析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抵抗力稳定性.II(1)实验步骤①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污染的池塘水(4号).②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氮含量.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生长状况相同、相等重量(长势、大小相同、相同数目)的4份菖蒲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2)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1号.实验后4种水样中的总氮含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水盐中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答案】菖蒲对不同种类的污水有净化作用【解析】(3)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菖蒲对不同种类的污水有净化作用.21.(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草鱼属于________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放养草鱼和青蛙后稻田中的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的数量也因此而下降水稻增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初级, 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解析】解(1)草鱼吃水草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草鱼属于初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答案】(2)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解析】(2)通过生物之间的竞争、捕食的种间关系使放养草鱼和青蛙后稻田中的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的数量也因此而下降水稻增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意义在于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答案】(3)物种组成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解析】(3)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22.(1)表中数据说明随水体中TCB浓度的不断增加三种微藻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均下降.蛋白质不仅是构成微藻体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且一些蛋白质还可以作为________和________物质是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保障高浓度的三氯苯破坏了蛋白质的________ 加快了藻体细胞的死亡速度.22.(2)由曲线得到结论①________②________22.(3)测定三种微藻细胞数目时使用的实验器具包括试管、滴管、吸水纸、盖玻片、。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2节 Word版含解析

第六章第1~2节一、选择题1.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
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D.麋鹿繁殖太快[[解析]]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也并非一直稳定不变;“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
故选A。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下例举事实不符合其价值的是(C)A.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锯,属于直接价值B.沿海地区加大人工种植红树林的力度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属于间接价值C.科学家研究苍蝇在垃圾场所不染疾病的原因,属于潜在价值D.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解析]]科学家研究苍蝇在垃圾场所不染疾病的原因,属于直接价值,故选C。
3.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B)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生物多样性具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概括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对于路边的小草,它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直接价值),也可能含有人类所需要的基因(潜在价值),但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不可能是只有利而无害,而应是具有两面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它表明()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黄河三角洲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均被列入禁止开发区域。
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第三产业B.增加入海径流C.丰富旅游资源D.保护河口生态3.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关系富民强国安天下的大事,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
因此,当前阶段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4.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
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
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5.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D.提倡狩猎,扩大放牧数量6.下列措施中,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7.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高二生物必修3第六章能力测试: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二生物必修3第六章能力测试:生态环境的保护高二生物必修3第六章能力测试:生态环境的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3第六章能力测试,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主要最有效的保护层次是保护()。
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物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2.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
这说明该工程()。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B.维持原来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C.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3.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C.自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一定程度上被阻断8.在一个冬季以燃煤供暖为主的城市周围没有地衣生长,原因是该地()。
A.雨水稀少,高温干旱B.常年低温,雨雪过多C.空气中含有SO2过多,形成酸雨D.盐碱地,地衣无法生长9.人类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C.减少对环境物质和能量的索取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10.自然保护区具有的功能是()。
A.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B.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C.保护生态系统D.上述三项的总和11.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考试测试卷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考试测试卷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CO2的来源之一是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C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H,O,N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核酸、酶、果糖、脂肪中都含有这四种元素D.20世纪以后,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大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2.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
2001年首次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迅速蔓延。
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D.基因多样性增加3.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A.大气中CO2增多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的开采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5.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
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A.粮食问题B.人口问题C.环境问题D.资源问题6.在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之际,某生态工作者总结工作,为了加速当地生态资源的恢复,在过去的一年中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并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大量增加本地生态系统的种群数量B.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不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外来物种入侵该地区后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外来物种入侵将丰富本地物种基因库7.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①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①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8.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多的地区,其环境质量一定比人口数量少的地区差B.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C.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呈正相关变化D.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过去人类发展对环境施加了太多的影响,并已开始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9.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①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①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①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①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①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①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①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的自然环境①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A. 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10.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沙尘暴使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往较低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11.下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字母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中,e为三级消费者,f为分解者B.如果大量捕杀e,则d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C.进入c的能量一部分通过c的呼吸作用被消耗,约有10%~20%的能量传给d,另一部分传给f D.由于长期使用DDT,c类群产生了对DDT的抗药性,c类群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变异的结果12.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6×108t,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 t,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
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B.生物多样性是形成复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C.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D.生物圈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可以抵抗一切干扰解析:生物圈维持自我稳态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这限度,生物圈就会遭到破坏。
2.地球上的生物圈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地球上所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B.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的圈层,是生物的总和解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连同环境一起,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 C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解析: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的采伐量应小于生长量,农田施用氮肥应不少于农作物输出的氮素,否则会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或农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土壤贫瘠,影响农田持续发展。
选项B所述,由于“人工鱼塘”所依赖的能量来源不同于天然生态系统,因而可不完全依赖生产者供能,而由人补充鱼类饲料的方法可实现鱼塘的高产、稳产。
4.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解析:该人工生态工程是依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的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图中人的因素是非常突出的,在人的管理下,使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木糖醇、食用菌和禽畜等都能增加经济效益,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再生。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科学的态度是()A.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C. 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D. 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答案】D【解析】解 A.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A错误B.人类可以适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 B错误C.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应该同时进行 C错误D.要想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正确故选 D2.下列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A. 大规模围湖造田B. 严格控制污染源C. 清理河道淤泥D. 建立污水处理厂【答案】A【解析】根据水污染产生原因可通过控制污染源、清理河道淤泥、建立污水处理厂等措施进行处理但大规模围湖造田可破坏周围环境容易引起水体减少甚至造成水体污染3.高温天气和干旱导致澳大利亚林火肆虐许多野生动物难以找到庇护之所而大量死亡持续数月的森林大火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火灾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加剧了温室效应B. 对火灾地区濒危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C. 若干年后火灾地区重新长出植物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 火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影响大于对间接价值的影响【答案】A【解析】4.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 物种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三种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很多是就地保护的措施依据题意是保护生态系统题干没有明确说保护哪个物种故选 D5.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于人口持续下降导致资源消耗下降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B. 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数量增加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C. 为降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减少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D. 提倡使用“绿色能源”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减少\ CO_2排放与大力植树种草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大措施C. 减少汽车使用和开垦荒山造田均是减少雾霾的有效途径D. 我国海洋实行伏季休渔是践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答案】C【解析】解 A.我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 CO_2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 CO_2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缓解温室效应 A正确B.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B正确C.减少汽车使用和提高绿化面积均是减少雾霾的有效途径 C错误D.我国海洋实行伏季休渔是践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 D正确故选 C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不存在负反馈调节B. 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苔原生态系统恢复得慢C. 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8.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一定条件下群落可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B. 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最初阶段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D. 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解A.“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A正确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B错误C.最初阶段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复杂则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C正确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D正确故选 B9.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进一步降低出生率B. 改变人口的性别比例C. 调整人口年龄结构D. 改变人群的空间特征【答案】C【解析】A、放开二孩政策会提高出生率 A错误B、放开二孩政策不会影响人口的性别比例 B错误C、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延缓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 C正确D、放开二孩政策不是为了改变人群的空间特性 D错误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禁止开发和利用荒山因地制宜进行封山育林B. 不能以牺牲生态价值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C. 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山区、林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答案】B【解析】解 A.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A错误B.不能以牺牲生态价值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B正确C.生态效益属于间接价值 C错误D.引进外来物种不慎会导致生态入侵反而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D错误故选 B11.下列哪一项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 人口剧增B. 生物多样性锐减C. 土地荒漠化D. 臭氧层破坏【答案】A【解析】12.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回收垃圾收集处理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 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 有害垃圾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处理不合理时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D. 其他垃圾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答案】B【解析】解 A.可回收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后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A正确B.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B错误C.有害垃圾主要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随着食物链(网)进入到人体中 C正确D.其他垃圾主要是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用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D正确故选 B13.下列有关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关注与合作B. 臭氧层被破坏会使人患皮肤癌和白化病C.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D. 植被大量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解析】解 A.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关注与合作 A正确B.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大使皮肤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但白化病是遗传病与臭氧层破坏无关 B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正确D.植被大量被破坏水土流失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正确故选 B14.生态浮床技术利用水生植物根系吸收N、P、重金属及根系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生态环境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水生植物能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浮床能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C. 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少于无浮床的区域D. 生态浮床既可供鸟类筑巢也可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A【解析】1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B. 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政策C. “全面二孩”政策将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提高D. 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答案】D【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6.(1)图甲中属于生态系统的“基石”的是________ 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16.(2)图甲中的田螺和水蚤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有同样种间关系的生物还有________(写出一对生物)如果田螺大量减少短时间内青鱼数量也会减少但鲫鱼数量会大量减少短时间内黑鱼的数量变化不明显请根据图甲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3)图乙中涉及________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蚕同化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是________(用字母和数学符号表示)【答案】(1)小球藻和念珠藻, 田螺、青鱼、鲫鱼、河虾、黑鱼【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即图中的小球藻和念珠藻次级消费者是指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图中的草食动物有田螺、水蚤、鲫鱼、河虾以它们为食的有田螺、青鱼、鲫鱼、河虾、黑鱼【答案】(2)捕食和竞争, 河虾和水蚤、水蚤和鲫鱼(写出一对即可), 田螺减少青鱼的唯一食物是田螺所以青鱼减少同时田螺与水蚤为捕食和竞争关系导致水蚤大量增加直接导致小球藻数量减少食物减少鲫鱼数量减少而黑鱼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食物来源丰富故数量变化不明显【解析】(2)田螺和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且同时田螺以水蚤为食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水蚤与河虾都以念珠藻为食同时河虾以水蚤为食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水蚤和田螺的关系相同同理水蚤和鲫鱼都以小球藻为食同时鲫鱼还以水蚤为食田螺减少青鱼的唯一食物是田螺所以青鱼减少同时田螺与水蚤为捕食和竞争关系导致水蚤大量增加直接导致小球藻数量减少食物减少鲫鱼数量减少而黑鱼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食物来源丰富故数量变化不明显【答案】(3)2, F+G+H【解析】(3)第一营养级为绿色植物(包括藻类)第二营养级为草食动物第三、第四营养级分别为初级食肉动物与次级食肉动物图中有桑树和蚕分别是第一、第二营养级同化量减去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等于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F+G+H17.(1)在生态学上该湖泊中的藻类、鱼类等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调查湖泊中藻类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17.(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原因是________.17.(3)微囊藻(一种蓝藻)在适应条件下培养时数量可呈指数增长但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其主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_______等资源(至少答两项)时存在显著竞争的关系.现代生物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类有机物.17.(4)现在欲对一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项)17.(5)某同学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_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_1= ___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答案】生物群落, 样方法【解析】解(1)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的.湖泊中各种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动物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植物一般用样方法.【答案】中营养化, 此时鱼鳞藻、脆杆藻数量最多有利于鱼的生长和繁殖【解析】(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数量最多有利于鱼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 脂质【解析】(3)微囊藻(一种蓝藻)在适应条件下培养时数量可呈指数增长但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由于微囊藻和粉绿狐尾藻之间竞争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柴油是液态的脂肪储存大量能量现代生物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因为蓝藻体内含有较多的脂质类有机物.【答案】减少N、P的排放 , 培养粉绿狐尾藻等与微囊藻竞争的水生植物【解析】(4)可以采取减少N、P的排放、培养粉绿狐尾藻等与微囊藻竞争的水生植物、提取湖泊中的微囊藻制作生物柴油等措施对一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答案】A_1+ B_1+ C_1+ D_1(或A_1+ B_1+ C_1+ A_2+ B_2+ C_2+ D_2), D_1/W_1【解析】(5)能量守恒定律某一个营养级的输出的能量= 输入的能量可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_1= A_1+ B_1+ C_1+ D_1(或A_1+ B_1+ C_1+ A_2+ B_2+ C_2+ D_2\,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总能量为W_1 第二营养级固定的总能量为D_1 则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fracD1W1.18.(1)农田松土给农作物自身的生长、当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都会带来影响松土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某些鸟类看到食物时其体内便分泌一种激素促使其快速完成捕食这种激素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解析】解(1)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答案】(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解析】(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答案】(3)不属于,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无机环境之间而动物激素传递的信息发生在个体内的细胞之间【解析】(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无机环境之间而动物激素传递的信息发生在个体内的细胞之间因而某些鸟类体内分泌促使其快速完成捕食的激素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19.(1)该陆地生态系统的两种食物链类型中通常以________为主19.(2)若要监测以植物A为食的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各种昆虫的数量总是围绕着各自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对种群数量波动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________19.(3)该草原春、夏、秋、冬外貌有很大的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 夏季植物A及其他植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是________的一种表现19.(4)若某种种群数量很小的昆虫在该草原绝迹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数量基本没有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 某人从外地向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一种植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预测这种植物对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能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答案】腐食食物链【解析】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答案】标志重捕, 气候【解析】昆虫活动范围往往较大若要监测以植物A为食的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各种昆虫的数量总是围绕着各自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答案】时间结构(季相), 空间异质性(环境条件不同)【解析】该草原春、夏、秋、冬外貌有很大的不同夏季植物A及其他植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答案】该昆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被其他同营养级的物种替代, 大量繁殖导致本地物种减少使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也可能与其他植物相互制约成为其中一个组分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解析】若某种种群数量很小的昆虫在该草原绝迹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数量基本没有影响某人从外地向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一种植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使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成为其中一个组分20.(1)烟粉虱主营________生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 棉花细胞合成的酚糖可作为信息分子有效遏制绝大多数昆虫对自己的侵害这表明不同物种间的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20.(2)植物和昆虫从微生物中大量“窃取”其相关基因在生物变异类型中属于________ 烟粉虱为适应棉花酚糖对它的抵御也具备了酚糖丙二酰基转移酶基因这在生物进化上称为________20.(3)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对烟粉虱进行防治但有的同学立马提出反对意见他的顾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寄生, 消费者, 调节种间关系【解析】解(1)根据题干信息烟粉虱营寄生生活可直接吸食植物汁液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棉花细胞合成的酚糖可作为信息分子有效遏制绝大多数昆虫对自己的侵害这表明不同物种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信息传递有利于调整捕食关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重要影响(比如狐狸可以根据兔子的气味进行追捕群居生物可以根据“哨兵”发出的信息躲避敌害)从而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2)基因重组, 共同进化【解析】(2)植物和昆虫从微生物中获得相关基因并整合到自身DNA中这属于基因重组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烟粉虱为适应棉花酚糖对它的抵御也具备了酚糖丙二酰基转移酶基因这在生物进化上称为共同进化【答案】(3)盲目引入天敌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解析】(3)大量引进害虫的天敌可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引发新的环境危机是不科学的方法所以盲目引入天敌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21.(1)水体中各种鱼类在空间上分布不同直接决定动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因素是________ 据图分析若大量捕捞鲢鱼则鳙鱼的数量会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草多水清的湖泊里水草可以有效改善水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水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挺水植物丰富的湖泊生态系统一般不易出现“水华”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减少, 大量捕捞鲢鱼后一方面鲇鱼会更多地捕食鳙鱼另一方面浮游动物数量会增加使浮游植物数量减少鳙鱼的食物来源减少故鳙鱼的数量会减少【解析】解(1)直接决定动物空间结构的因素是动物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若大量捕捞鲢鱼鳙鱼的数量会减少其原因是大量捕捞鲢鱼后一方面鲇鱼会更多地捕食鳙鱼另一方面浮游动物数量会增加使浮游植物数量减少鳙鱼的食物来源减少【答案】(2)间接, 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 CO_2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起来【解析】(2)在草多水清的湖泊里水草可以有效改善水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水草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产者的作用是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 CO_2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起来【答案】(3)挺水植物能与藻类竞争阳光抑制藻类的繁殖【解析】(3)在挺水植物丰富的湖泊生态系统中一般不易出现“水华”现象原因是挺水植物能与藻类竞争阳光抑制藻类的繁殖。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B. 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有竞争关系C.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_2和氮氧化物含量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D. 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答案】A【解析】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A错误B、猫头鹰和黄融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融有竞争关系 B正确C、酸雨的成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SO_2过多 SO_2过多溶于雨水形成亚硫酸形成的 C正确D、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 D正确故选A.2.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将农作物秸秆放入沼气池发酵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C.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答案】C【解析】解 A.将农作物秸秆放入沼气池发酵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沼气池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A正确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B正确C.雄鸟求偶炫耀是一个物种内部的事情不属于种间关系 C错误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D正确故选 C3.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 ①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①沙尘暴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正确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说明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正确③要打击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防止土壤沙漠化正确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正确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正确4.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我国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一般宜采用就地保护而不宜采用易地保护B.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D. 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对濒危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为就地保护 A正确B、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B正确C、生物多样性除了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错误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故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C.5.下列不是温室效应形成原因的是()A. 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B.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平衡被打破C. 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D. 大气中的CO_2含量过多【答案】C【解析】解 A、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A正确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释放过多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平衡被打破 B正确C 、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是温室效应的危害不是其形成的原因 C错误D、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的CO_2含量过多 D正确.故选 C.6.继白繁豚和长江鲥鱼功能性灭绝之后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洄游鱼类)被宣告灭绝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度捕捞和拦河筑坝是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B. 十年禁渔可显著提高长江中某些鱼类的环境容纳量C. 禁渔期可有计划地捕捞幼鱼以促进成鱼的生长发育D. 禁渔期可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以恢复其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解 A.过度捕捞会导致长江白鲟数量的减少而拦河筑坝会阻止长江白鲟洄游产卵所以过度不来和拦河筑坝是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 A正确B.在种群生态学中,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十年禁渔可以减少人们对鱼的捕捞进而可以显著提高某些鱼类的环境容纳量 B正确C.禁渔期应有计划的捕捞成鱼以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 C错误D.濒危鱼类数量过少以至于繁殖数量少禁渔期可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来恢复其种群数量 D正确故选 C7.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如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 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_2含量C. 碳循环的过程①②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D.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平衡【答案】C【解析】A、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A正确B、植树造林有利于植物通过增强过程②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 从而减少CO_2含量 B正确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C错误D、由于温室气体CO_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正确8.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造成资源危机B.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 造成生态平衡失调D. 与地球的环境容纳量无关【答案】D【解析】人口增长过快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中的资源的需求量增加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危机 A正确人口增长过快生活生产污水及工业生产的废物增多会使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异常等因此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B正确人口数量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势必引起城市规模扩大造成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人口过度增长与地球的环境容纳量有关 D错误故选D9.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项目昆虫摄食昆虫粪便昆虫呼吸消耗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A. 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 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C. 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000kJD.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答案】D【解析】解 A.昆虫的同化量=摄食量-粪便量=410-210=200kJ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就是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昆虫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70÷200×100%=35% A正确B.昆虫粪便量属于其前一营养级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 B正确C.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200÷20%=1000kJ C正确D.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错误故选 D10.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A. 12.5亿之内B. 14亿之内C. 15.5亿之内D. 20亿【答案】C【解析】解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5.5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故选 C.11.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 CO_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 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 CO_2过量排放造成的C. 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D. 控制当地的海洋酸化可以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B【解析】A.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A错误B.由题意“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 CO_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可知海洋酸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 CO_2过量排放造成的 B正确C.生态系统的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的能量 C错误D.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不能达到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的 D错误故选B12.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压力以出乎人们想象的速度接踵而至.最近中央提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引起热议.以下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 人口的年龄结构比人口增长率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B.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来实现的C. 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D. 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人口总量将一定会保持稳定【答案】C【解析】解 A、人口的年龄结构适合于做长期预测 A错误B、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主要体现为控制生育水平也就是降低出生率并不存在提高死亡率的措施 B错误C 、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C正确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问题人口还可能继续下降 D错误.故选 C.13.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A. 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B.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C. 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D. 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以看出西部的问题在于“生态环境较差” 所以在开发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改善其生态环境故选A14.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四个多月 2020年新年前夕失控的森林大火烧毁了蓝山地区大片森林总面积将近一百万公顷的蓝山国家公园地处悉尼西部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蓝山因满山的桉树叶子在阳光下形成蓝色的挥发性蒸气而得名但如今蓝山变成了“黑山”“灰山” 考拉因大火成“濒危物种” 持续数月的山火还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带来灭顶之灾专家估计有超过2万只考拉丧生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 对蓝山地区考拉进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的最有效措施B. 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 蓝山国家公园内山火期间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基本不变D. 刺鼻的烟味和火光给考拉传递了化学和物理信息使一部分考拉逃生【答案】D【解析】解 A.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山火该地的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对蓝山地区的考拉要进行易地保护 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考拉鼻子特别。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据报道:美国一科学家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能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发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该事例充分证明,人类可以完全征服自然C.研制鲨鱼皮泳衣与直接利用鲨鱼皮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归属上是相同的D.鲨鱼皮肤表面出现V形皱褶的根本原因是环境的作用解析: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是一种科学发明,它和人们直接利用鲨鱼皮同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人类不可能完全征服自然;鲨鱼皮肤表面出现V形皱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C2.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解析: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就必须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目的。
答案:D3.(2017·海南卷)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误.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误。
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正确。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12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12 新人教版必修3【例题分析】例1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B. 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当地、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C. 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D. 不同人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育年龄和个体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特征的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所有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影响种群的大小、发生、发展等变化。
人类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并非仅由人类自身的自然生育能力决定,而是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有关。
同样,人类的死亡率也并非仅由自然选择决定,而是与当地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的稳定与否等情况有关。
因此,对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答案B。
例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理的保护自然的办法的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C. 严禁砍伐树木、禁止捕鱼等D.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解析本题考查进行自然保护与开发自然资源间的关系。
进行自然保护的办法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加强宣传教育、人工饲养及繁育濒危动植物等措施。
但是进行自然保护,并不是一味的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是在进行保护的同时,在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C。
例3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生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行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唯一方法解析目前,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因此,要加强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必修三高二生物第6章单元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附答案和解释)

必修三高二生物第6 章单元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附答案和解说)生物学是 21 世纪的主导科目。
小编准备了必修三高二生物第 6 章单元测试题,希望你喜爱。
一、关注全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种类及主要原由种类主要成因全世界天气变化 CO2 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水资源欠缺①人口多 ;②污染严重臭氧层损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酸雨化学燃料的焚烧土地沙漠化植被的损坏海洋污染①污染物质经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 ; ②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生计的环境被损坏2.特色:全世界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迫,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计和发展。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所有基因以及各种各种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1.保护种类(2)易地保护①含义: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特意保护。
②实例:成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③意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供给最后的生计时机。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过反对盲目地、打劫式地开发利用,而并不意味着严禁开发和利用,而是供给合理利用。
四、可连续发展人类的必定选择1.含义:在不牺牲将来几代人需要的状况下,知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长远而协调的发展。
2.采纳举措(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成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花费之间的协调与均衡。
知识点一全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见面对的重要问题,以下与环境污染没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光化学污染④潮汐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酸雨⑧大脖子病A. ①⑥B. ①⑤⑧C.②③⑦D.④⑧答案D分析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地点变化使月球对海水吸引力变化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因为缺乏碘元素,而不可以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所致;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致使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 ;光化学污染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激烈太阳光照耀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响,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本章测试2(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60分)1.2010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为:携手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湿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比农田生态系统高C.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湿地生态系统遭受污染,鱼类死亡,进而加剧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
属于综合运用层次。
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 项错误。
不同的生态系统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湿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比农田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农田生态系统低,B 项正确。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项正确。
湿地生态系统遭受污染,鱼类死亡进而加剧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项正确。
答案:A2.2010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发展、促减贫。
从该主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多样性B.路边的小草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基因(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基因(遗传信息)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只有基因的类型丰富,生物的种类、生活方式才丰富,A项正确。
长在路边的小草可能含有一些利于生存的抗性基因,故可能对人类有重要价值,B项正确。
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C项正确。
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越容易生存下来,故适应环境能力较强,D项错误。
答案:D3.“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句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经济价值解析:森林的上述作用体现了森林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的范畴。
答案:B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为()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B.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共同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间接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本题中A 项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项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为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答案:A5.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D6.如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Ⅰ、Ⅱ,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B.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C.选择Ⅱ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D.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解析: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开发不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森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森林可持续发展,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
答案:D7.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够保持国家安全()A.A国B.B国C.C国D.D国解析: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答案:B8.目前中国生态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名列全球倒数第18位,国内也只有北京一地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B.应当是发展“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C.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D.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解析:在可持续发展中,生产模式应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过程应当是没有废料,从而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只有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才能缩短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答案:C9.“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其基本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循环利用,而能量却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单靠其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能保证它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发展。
答案:C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战略B.可持续发展考虑了人类的长远发展C.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永恒主题D.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的解析: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类的长期发展为中心,以人与自然、经济、社会持久而和谐的发展为主线,追求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共存。
答案:D11.如图为一条流速缓慢的河流和一个生活污水排放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P点的溶氧量增加,细菌种群数目增加B.P点到Q点的有机物数量增多导致藻类植物种群数目增加C.P点到Q点藻类植物增加是由于无机物浓度增加引起的D.如果人为地将空气泵入污水中不会有助于分解有机物解析:从P点到Q点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藻类植物利用这些无机物大量繁殖,从而使其数目大量增加。
答案:C12.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B.作物轮作、套种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解析:生态农业是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护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使用化肥会造成污染。
答案:C二、简答题(共40分)13.(8分)水葫芦是100多年前被作为花卉引入我国的。
近年来,水葫芦疯狂肆虐我国南方江河湖泊,各地水域警报频传。
(1)造成我国水葫芦灾难的原因是()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的开发利用C.外来物种侵入到缺少天敌的地区D.环境污染(2)水葫芦繁殖能力强,蔓延迅速,其主要危害是()①影响通航②威胁堤坝安全③产生有毒物质④危及生物多样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处理水葫芦蔓延的方法有()A.物理打捞B.生物防治C.化学防除D.以上三种均可(4)我国有关部门正尝试从原产地引入水葫芦的天敌,以控制水葫芦的蔓延,你是否赞成这种方法?说明理由。
答案:(1)C(2)C(3)D(4)①赞成,引入天敌,可以有效控制水葫芦的蔓延;或②不赞成,引入天敌,该天敌有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生物,造成更严重的生态灾难。
(叙述合理即可)14.(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对“使用家庭煤炉产生的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项)。
(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两点主要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大蒜,一盆(编号1)置于阳台上,一盆(编号2)置于厨房煤炉旁,白天给予同样的处理,并进行同样的光照,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结果如下:项目编号 原来 形态 一周后 二周后 三周后 四周后 长度14.85.1 5.86.7 8.1 2 4.8 5.3 5.7 6.1 6.6 颜色1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2绿色绿色顶尖 变黄黄色 扩大顶尖 枯掉①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A .调查法、实验法B .同位素标记法、样方法C .实验法、观察法D .观察法、调查法②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分工、完成时间等)、结果预测、报告交流形式等(2)①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3)煤球燃烧产生的气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在煤炉旁生活的植物会出现病症(4)①C ②家庭煤炉燃烧产生的气体(或SO 2)影响植物的生长15.(18分)近年来,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请回答:(1)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引起的。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
为解决太湖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
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类别 青鱼 鲢鱼鳙鱼鲤鱼 食性螺蛳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杂食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对太湖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P 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 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 n=P 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