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桥施工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下面为大家带来公路路桥施工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由指导教师预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择题目并结合自己所学的桥梁专业知识发展毕业设计。

之所以选择与桥梁有关的毕业题目,是因为在暑假社会活动中从来没有接触过桥梁方面的知识。

从小就听长辈说起没桥时候人们都是靠船来摆渡!虽然从小就对桥梁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却不明白为什么要“遇水搭桥”?后来才明白这也是人类面临困境的一种态度和抉择!没有路也要造一条路,而且是不仅仅为自己的路!加之大学期间学习的桥梁知识仅仅在课程设计中应用,彻底没有考虑详细的工程实际情况等条件!基于这样的感情和理论知识背景,所以我选择了太岳路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课题!
目的:由于荆州城区呈带状东西分布,市民同一时间来回奔波于城市东西之间,钟摆式交通使承接东西向车流的道路不堪重负。

目前,荆州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城区道路有关,原因是城区道路布局内不成网、外不成环,城区西外环与北外环至今没有连通,导致江津路、北京路交通压力大。

荆沙大道建成通车后,交管部门曾经提出连通太岳路与荆沙大道的建议。

荆襄外河桥建成通车后,太岳路将成为城区道路由南向北的一条重要通道。

在此现实情况下,太岳路桥梁建立迫在眉睫。

现实意义:襄外河桥与荆沙大道连荆接处正好位于汉宜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太岳路桥梁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城区道路由南向北的一条重要通道,从荆州区方向来的车辆上下高速路口或者经太岳路前往荆沙大道的车辆,不必绕行塔桥北路、洪垸转盘,右转驶入荆
沙大道慢车道,这将大大地减轻城区江津路、塔桥路、北京路的交通压力。

此外,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开展,完善当地的交通网络,加快新开辟区的繁荣,促进城市的繁荣。

教学意义:通过毕业设计系统地稳固根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自主创新,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桥梁的设计原那末、设计方法、设计步骤,提高计算、绘图、查阅参考文献、使用桥梁标准手册和编写技术文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的能力,从而深入了解桥梁在桥式方案比选、构造计算以及施工架设等方面的设计标准、计算方法及设计思想等内容和要求,为毕业以后从事桥梁技术工作打好根抵。

(1) 《桥梁工程》(第 2 版),姚玲森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xx.5;
(2) 《桥梁工程》,王丽荣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北京; xx.9;
(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标准》(JTG D60-xx)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标准》(JTG D62-xx),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标准》(JTG D61-xx),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6) 《公路桥涵地基与根抵设计标准》(JTG D63-xx),人民交通出版
社,北京;
(7)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那末》(JTGT B02-01-xx),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8) 《城市桥梁设计标准》(CJJ11-xx),中国建造工业出版社,北京;
(9) 《城市桥梁设计通用标准》(TB10212-xx),中国建造工业出版社,北京;
(10) 《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xx),中国方案出版社,北京;
(11)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xx),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2)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xx),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3)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xx),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4)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5) 《桥梁计算标准—学习与应用讲评》,张树仁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xx.8;
(16)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标准》(JTG D62-xx)条文应用算例,袁伦一、鲍卫刚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xx.3;
(17)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标准(JTGD61-xx)应用算例》,袁伦一、鲍卫刚、李扬海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xx.8;
(18) 《桥梁计算例如集—混凝土简支梁(板)桥》,易建国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9)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范立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20) 《构造设计原理》,叶光曙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xx.5;(注:道路桥梁工程合用)
(21) 《混凝土构造设计原理》,赵顺波、许成祥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 xx.8;
国外:欧洲工业革命后,钢桥、混凝土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桥兴起并蓬勃开展,至 20 世纪 30 年代,由于高强钢丝和高强混凝土的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构造最终以自重轻、刚度大、抗震、抗裂性能好等优点独占鳌头,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被称为混凝土技术革命。

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方面,浮现了不少新的桥梁形式和新的桥梁设计理论,施工工艺也日益完善,从而提高了质量、降低了造价,甚至在大跨径桥梁方面可与钢桥媲美。

国际上, 20 世纪 30 年代法国与德国首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修建了桥梁, 1937 年建成跨径 33m 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跨径 69m 的外露配筋悬臂梁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要修筑被战争破坏的桥梁,但苦于缺少木材和钢材,于是跨径在 30m 以下的大部份中、小桥梁也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

首先采用的是构造简单的简支梁桥,如法国里昂简支梁桥跨径为 66m,1953 年原联邦德国采用悬臂法发展桥梁施工获得成功,建成悬臂浇筑式 T 型钢沃尔姆斯桥。

国内: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存在用钢多、自重大、易开裂等缺点,因此,为满足大跨径桥梁开展的需要,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是必由之路。

1973 年建成的北京复兴门立交桥,为8.25m+25m+8.25m 三跨连续梁桥,桥宽 51.64m,分三段预制先形成双悬臂静定体系,然后连续,横向由变截面实腹宽翼缘梁组成。

1974 年设计了65m×4包头三联连续梁桥,悬臂法施工完成跨径37m+70m×3+37m 的兰州黄
河连续梁桥。

1976 年兴建了30m+45×2+30m 的河北洺河四跨箱型连续梁试验桥。

此后,于 1978~1981 年相继建成为了采用悬臂法施工的兰州黄河桥,顶推法施工的广东东莞、湖南沩江等桥。

此后,随着高速公路和市政工程等根抵设施的快速开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开始迅速开展和广泛运用。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很大一部份桥梁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其中特别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开展和应用最引人注目。

研究主攻方向: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在我国桥梁建造上占我重要的地位,在目前,对于中小跨径的永久性桥梁,无论是公路桥梁或者城市桥梁,都在尽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因为这种桥梁具有就地取材,工业化施工,耐久性好,适应性强、整体性好以及美观等多种优点。

主要研究内容:
(一)上部构造设计构造及布置
1、桥梁上部构造纵断面设计;
2、桥梁上部构造横断面设计;
3、构造布置与截面形式选定
4、细部尺寸的拟定
(1)主梁布置;
(2)主梁粱肋尺寸拟定
(3)主梁翼板尺寸拟定
(二)主梁内力计算
1、恒载作用内力计算;
2、活载作用内力计算;
(三)主梁配筋设计
(四)验算
(五)行车道板内力计算
(六)附属设施设计
1、桥面铺装;
2、防水和排水设备;
3、伸缩缝;
4、防撞墙。

(七)其他
主要解决的问题:
1、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的原那末,合理选用适当的桥型。

并能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以到达缩短工期的桥梁设计,以提早通车在运输上带来大的经济效益。

2、主梁和横隔梁的尺寸选定,要满足设计要求。

桥的行车道宽度应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3、整个桥梁构造及其各部份构件,在创造、运输。

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4、构造应便于创造和架设,应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施工机械,以利于加快施工速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5、结合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设计到达与周围景观协调、美观的效果。

解决方法:查询相关的桥梁专业及标准,提高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实在不明白的地方问同学,必要时候主动联系指导老师。

公路是交通根抵设施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社会经济开展的物质根抵,没有这种物质根抵就会增加社会经济的运行本钱,甚至制约社会经济的开展。

国际经济开展说明,尽可能完备和应用根抵设
施,是决定一个国家参预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具有经济、便捷、快速的高速公路交通,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高速公路建立在全国已进入快车道。

我国的公路交通建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建国初期,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根抵性和先导性认识缺乏,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开展。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开展,公路根抵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立中的最薄弱环节,浮现了“全面紧张”的场面。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特别是公路的开展作为国民经济开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立得以迅速开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继续加大根抵建立投资力度,公路建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开展,使“全面紧张”的交通状况在近几年内得到根本改变,取得了一系列不平庸的成就。

五十多年来,我国公路建立已取得宏大成就。

回顾我国公路开展历程,比照世界公路开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开展时期。

但是,由于根抵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立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兴旺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级政府形成要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必须优先解决交通问题的共识。

国家把道路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开展的地位,公路建立投资大幅度增加,公路网的规划与建立也积极提到日程上来。

然而考虑到建立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公路建立实施方案,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兴旺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同时根据西部大开辟战略,大力扶持
西部地区公路根抵设施建立。

这无疑给西部地区的公路建立创造了
机遇,也为西部经济的开展带来了动力。

从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和舒适角度来看,所涉及的仅是行驶力
学和行驶心理学两个方面的问题。

从行驶力学的角度来看,直线线
形比曲线线形要优越。

但是,在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和技术标准的情
况下,无论是直线和曲线都能满足行驶力学的要求。

从行驶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单一的线形使人感到乏味,因此,我国公路技术标准
规定了公路线形直线不宜过长,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行车单调,容易犯困,尾随车辆不易估计车速,易造成车速过快而发生事故。

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宜相互对应,且平曲线要稍长于竖曲线,
也就是把平曲线的中点和竖曲线的变坡点对应,且把竖曲线包含在
平曲线内,即“平包纵”。

平曲线和竖曲线重合的公路线形,具有
良好的视线诱导作用,看起来平顺优美。

否那末,平曲线和竖曲线
的相位错开,不仅驾驶员的视线得不到诱导,而且会浮现线形扭曲
和排水艰难的缺点。

竖曲线的半径宜大于平曲线半径的 10~20 倍以上。

随着平曲线半径的增大,竖曲线半径的增大倍数也宜增加。

纵坡与竖曲线构成纵面线形,纵坡与竖曲线的设计,除要考虑
汽车的动力性能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适应地形,既满足汽车
行驶力学和安全的需要,又满足视觉上的舒适性和美感"因此,在纵坡与竖曲线的设计中,美学问题尤其重要。

从美学上讲,纵坡过
大!过长或者在一段路内反复浮现纵坡都是有问题的,要末破坏线
形的连续性,造成“碎坡”,要末形成视线盲区,影响视距等。

特殊是在纵坡与平曲线结合在一起时,纵坡的大小对公路线形外
观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陡而短或者反复的纵坡是不可取的。

竖曲线是
为保证汽车能够平顺通过坡顶或者坡底而设置的,于是竖曲线的长度和半径是决定线形美观和行驶舒适的重要因素。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开展状况,我国公路交通开展未来将表现出以下一些趋势:
1、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公路运输需求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开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2、对于公路运输量内部构造而言,公路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的增长将明显快于公路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的增长。

3、从我国公路运输需求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随着西部大开辟战略的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西部地区公路运输量的增长速度将呈现出逐步加快的趋势,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东部地区公路运输量所占的比重仍居于主导地位。

对我们来说道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把我们在校学到的知识用在实处。

通过阅读有关道路设计的文献和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随着现代公路设计技术的不断开展,特殊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及测量设备的开展,使得道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作为祖国未来道路建立者的我们更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虚心求学,刻苦钻研新技术、新方法,为实现我国公路建立的现代化,赶上国际公路建立先进水平而做出自己的奉献!
1、计算说明部份:
总说明书及各篇说明书;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平面设计计算(坐标、转角、平曲线、交点间距等);
纵断面设计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等);
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纵坡、竖曲线表;
公路逐桩坐标表;公路路基设计表;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桥梁、涵洞设置一览表;
通道设置一览表;
2、图纸部份:
路线平面图;
纵断面设计图;
超高方式图;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路基横断面图;
排水工程设计图;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
挡土墙标准断面图;
挡土墙布置图;
桥型布置图;
涵洞布置图;
通道布置图;
路面构造设计图;
[1] 张志清,杨林,朱照宏,(等).道路勘测设计[M]. 第 1 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xx.
[2] 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 第 2 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xx.
[3] 徐家钰,郭忠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道路工程分册[M]. 第 1 版.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4] 张起森. 公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M]. 第 1 版. 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1998.
[5] 姚祖康.公路设计路面[M]. 第 2 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6] 孙家驷. 道路设计资料集第 2 册[M]. 第 1 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xx.
[7] 孙家驷,李松青. 道路设计资料集第 3 册[M]. 第 1 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xx.
[8] JTGD50-xx 沥青路面设计标准
[9] 《公路根本建立工程概算、预算编制方法》 .第 1 版.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10] 段兵延.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第 1 版.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11] Antoino Nanni. Curing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strength Development[J].AAPT,Volume114,
[12]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那末 JTG/T D67-04- xx》.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xx
[13]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JTGD50- xx).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xx
[14] 交通部行业标准《[xx]358 号公路工程根本建立工程设计
文件图表例如》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xx-10-01
[15]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细那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xx-10
[16] 孙家驷著《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8
[17] 凌天清,曾经德荣著《公路支挡构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xx-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