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主机说明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MK9的设计,使主轴承滑油主管布置由 原来的机架侧板下移到机座侧板上,支管穿过中 间体连接到主轴承盖顶部进行主轴承的润滑,此 设计减少了大量管系布置,从设计上减少了油管 内部阻力,增加了滑油的流动性,对轴承的润滑 效果更好。
-
56
机座主轴承滑油管布置
-
57
主机管系布置
-
58
2.新式活塞头和活塞杆
-
17
自清滤器 HPS
-
18
自清滤器
HPS
-
19
液压块 高压油管
电动液压泵
机带液压泵
蓄压器
-
20
链轮
大齿轮
-
21
-
22
电 动 液 压 泵
自动模式
☆完车时停泵 ☆主机备车时,主泵维持压力. (初始建立压力时,两泵同时运行) ☆主机运行到特定转速后20s时 停泵。(默认15 %负荷)
手动模式
-
64
连杆
十字头
滑块
-
65
4.减重式中间体
中间体一改往日笨重的设计,变的得可靠又轻 便,同时为减少加工量,新设计将原中间体两侧的 加工面改为焊前成品。
-
66
中间体
-
67
5.缸套修改
➢缸套与缸盖及垫片连接面设计修改。 ➢缸套长度修改来配合减小的燃烧室体积。 ➢扫气口处壁厚减小。
-
68
6. 缸体修改:对缸体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冲程/缸径比
L:长冲程:约3.3
主机缸数
-
K:短冲程:约2.8
3
主机技术参数: 机型: DMD-MAN B&W 5S60ME-C8.2 缸数:5 冲程:2400mm 标定最大持续功率:9108kW 相应转速: 97 RPM 平均有效压力:16.6 Bar 最高爆发压力:170bar 燃油消耗率*(考核点CSR):161.7 g/kWh+5% 满足排放标准:TIER II 标准 发火顺序:1-4-3-2-5 外形尺寸(长×宽×高m):7.2m ×3.8m×11.1m
-
7
取消凸轮轴总成
包括凸轮轴、链轮、燃油凸轮、排气凸轮和示功凸轮
-
8
取消燃油、排气滚轮导套和换向装置
-
9
取消燃油泵
包括燃油泵、VIT系统
取消电子调速器
-
10
取消链轮箱
取消应急操纵台
-
11
取消起动空气分配器
-
12
取消调节轴
-
13
二、ME-C主机的新式配置部件: ☆液压动力单元(HPS) ☆液压缸单元,电控的燃油喷射和排 气定时系统(HCU) ☆新式排气阀 ☆主机控制系统(ECS)
-
4
ME-C主机结构特点
-
5
➢ ME主机拥有用于启动燃油喷射和排气阀的液压-机械系 统。促动器通过控制单元进行电子控制,这些控制单元 形成了整套主机控制系统。
➢ 燃油压力促动泵有一个简单的柱塞构成,这个柱塞通过 油压启动的液压活塞提供动力。油压通过电子控制比例 阀控制。
➢ 排气阀也是用液压方式打开,但是凸轮驱动机械装置被 2级排气阀促动器取代。促动器通过来自电子控制比例 阀的控制油控制。排气阀关闭通过空气弹簧完成。
增加爆发压力可以降低油耗,通过减少燃烧 室容积,增大压缩压力,可以提高爆发压力,因 此活塞头被修改为高顶山谷式,为配合该活塞头 ,缸套和缸盖也随其修改,导致主机增高3040mm。另外,为增加活塞杆的强度,活塞杆的材 料由S30Mn修改为S30MnH。
-
59
MK8.1
MK8.2
-
60
新式活塞头和活塞杆
-
51
主操作面板(MOP)
-
52
主机本地操作板(LOP)
-
53
主机本地操作板(LOP)
-
54
Dot.2 主机升级
主机由Mark8.1升级为8.2,爆发压力由160bar提 升为170bar。由于更高的爆发压力以及所需要的更小 的燃烧室体积,相对应将以下部件进行了改进。
-
55
1.机座主轴承滑油管布置修改
➢ 增加了缸体中心的壁厚。 ➢根据C3Cu的质量规范,铸造时增加了实验块。
-
69
谢谢大家!
-
70
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
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技术处 2012年7月
-
1
5S60ME-C8.2 柴油机技术介绍
-
2
MAN二冲程主机型号定义 • 5 S 60 ME-C MK 8.2
Mark:主机版本号
设计
内容 主机设计程序
C:紧凑型主机 B:排气定时由凸轮控制 C: 凸轮控制
E: 电控技术
活塞直径,单位:cm S:超长冲程:约4.0
-
61
-
62
➢ 缸盖高度升高30-40mm。 ➢起动阀位置修改。 ➢法兰变薄。 ➢缸盖螺栓PCD修改。 ➢缸盖圆周缩小。
-
63
3.新式连杆、十字头、滑块
连杆形式改为修长型,长度增加60-80mm,材料 由S20SX修改为S30Mn,为提高主机效率,降低摩擦 ,十字头修改为阶梯式,轴瓦增宽,降低本身重量, 同时滑块整体缩小,滑块与机架倒滑板接触面积减小 ,大大减少了摩擦。
-
43
-
44
主机控制系统网络布置
整个主机控制系统为双套配置互为 备用,当其中一套系统出现问题, 另一套系统会接替工作,从而提高 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
45
多功能控制器(MPC)
主机控制单元(ECU A & ECU B ) 气缸控制单元(CCU)1个/缸 辅助控制单元 ACU 1,ACU 2和 ACU3 主机连接控制单元(EICU A & EICU B)
-
31
液压缸单元(HCU)
燃油促动泵
排气促动泵
液压块 FIVA阀
隔膜蓄压器
气缸注油器
-
32
气缸套滑油 喷射器出口
ME主机ALPHA注油器
感应开关, 控制活塞运动,
反馈信号 促动器活塞
控制器注油信号
喷射柱塞
调整泵冲程定位套
冲程调整螺栓
放泄油出口 300 bar
气缸滑油
系统油
进口
-
33
燃油喷射系统
-
47
MC-C主机
起动空气系统
ME-C主机
-
48
辅助控制单元 ACU
辅助鼓风机控制
自动模式 1.辅助鼓风机在‘预起动’时起动 2.主机运行后通过扫气压力控制:0.7bar 时停止(有延时),0.4bar时起动 3. 主机停车后,辅助鼓风机继续运行15 分钟(默认)
-
49
辅助控制单元 ACU
液压泵的控制
非接触位置传感器 滑油进口
自调整阻尼活塞 锥形体
滑油出口 阻尼活塞
空气进口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9
密封油控制单元
阻尼活塞作用: 上行行程终止
排气阀关闭 位置
排气阀开启位置
阻尼活塞作用:下行行 程终止
-
40
密封油控制单元
-
41
排气阀油封
位置传感器 滑油进油管 泄放管
-
42
主机控制系统(ECS)
1. 多功能控制器(MPC) 2. 主操作面板(MOP)
➢ 起动阀通过电子控制方式打开,这样就可以不用起动空 气分配器。
➢ 控制系统的灵活性通过不同的“主机运行模式”来实现, 可以根据操作条件选择自动控制方式,或者通过操作者 手动操作。
-
6
一、取消常规的MC-C主机部件: ☆凸轮轴总成 ☆燃油、排气滚轮导套和换向机构 ☆常规的燃油泵和VIT系统 ☆电子调速器 ☆链轮箱 ☆应急操纵台 ☆起动空气分配器 ☆调节轴 ☆缸体操纵侧凸轮箱
ACU 1 控制 电动泵1 ACU 2 控制 电动泵2
ACU 1 控制 机带泵1 ACU 2 控制 机带泵2 ACU 3 控制 机带泵3 一个泵是压力控制模式,另两个是 随动模式
-
50
主机连接控制单元EICU
主机与外部系统进行集中接口
桥楼控制系统连接到 EICU 集控室操作面板连接到EICU 本地控制板连接到ECU
☆主机本地操作板(LOP)
-
14
液压系统油回路
-
15
液压动力单元(HPS)
-
16
液压动力单元(HPS)
HPS 组成: 两个电子驱动液压泵,主机起动时使用。 三个机带泵,给HCU提供高压油。 一个自清滤器,清洁进入液压系统的滑油 一套高压油管
HPS功能: 在主机起动以及正常运转期间,给HCU提供足够高 的液压油以完成燃油喷射及排气定时。
高压管
燃油柱塞
液压活塞 FIVA 比例 阀
燃油压力 8Bar
蓄压器
滑阀式 喷油器
放泄
高压液压油进口
-
34
液压管
排气阀促动 器 FIVA 阀
隔膜蓄压器
排气系统
排气阀杆
高压液压油进口
-
35
-
36
新式排气阀
-
37
排气阀
关闭排气阀 的空气弹簧 尺寸减小
-
新式油缸 新式空气缸 新式排气阀 杆
38
排气阀
☆ [Ctrl]泵失效时,另外两台泵中 一台将及时替代
-
24
轴向柱塞泵– Bosch Rexroth
-
25
柱塞泵流量调节原理:通过调整Swash Plate (冲 击板)倾斜角度调整供油量
-
26
-
27
自清滤器
单个滤芯
-
28
过滤过程
反冲洗工程
-
29
液压缸单元(HCU)
-
30
液压缸单元(HCU)
ECU用于对各个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CCU对每个气缸进行控制,包括燃油喷射、排气阀开闭、 气缸注油和起动阀动作等; ACU对辅助鼓风机、液压动力单元进行控制及工况监测; EICU用于对主机与外部系统进行集中接口。
-
46
气缸控制单元CCU
通过FIVA控制燃油喷射和 排气定时 监测燃油促动泵柱塞位置 监测排气阀杆位置 控制起动阀 控制注油器注油
在MOP中选择
安全阀设定压力225bar
-
23
机 带 液 压 泵
自动模式
☆根据负荷进行主机压力设定
☆泵有两种运行模式: 1. 压力控制模式[Ctrl] 2. 随动模式[Folw]
☆[Ctrl]泵以50%运行,随时补偿 实际压力同设定压力的差值, 之后当[Ctrl]泵回到50%,【Folw] 泵 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