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79073_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 12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229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解决办法
洪火林,郭伟军,陈毕良,邱思明,林剑铭
(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8)
摘 要:
在新时期矿产业需要做好全面保护工作,避免过度开采对矿山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从而促进矿山开采的进一步发展。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其中植被资源破坏,土壤污染,废水污染,地质灾害等是重点的治理内容。

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实际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相关管理机制建设不到位,环保意识薄弱,技术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影响到了环境恢复治理的效果。

因此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几点针对性措施,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2)24-0229-3Problems existing in mine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HONG Huo-lin, GUO Wei-jun, CHEN Bi-liang, QIU Si-ming, LIN Jian-ming
(Fuji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Quanzhou 362008,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the mining industry needs to do a good job of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to avoid the 
serious impact of excessive mining on the mine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ning. Mine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governance is the key content, among which vegetation resource destruction, soil pollution, waste water pollut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the key content of governanc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need to be developed.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ctual mine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governance,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not in place, weak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echnology lag,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and so on, which affect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governance. Therefore, these problems are deeply analyzed in the research work of this paper, and several targete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mine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governance.Keywords: mine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governance; The solution
收稿日期:
2022-10作者简介:
洪火林,男,生于1980年,汉族,福建泉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勘察。

1 矿山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1 植被资源被破坏
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去除开采区覆盖的所有植被,大面积的植被环境遭到破坏了矿山的植被环境。

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环保意识薄弱,开采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导致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垃圾形成污染源对周围的土地植被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1.2 土地污染问题
矿山开采需要进行开挖、堆土等一系列工程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造成矿区土壤结构和地表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养分遭到破坏或流失。

无序堆放的废物、排放的废气废水等,也会对土地和植被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壤污染问题严重,资源枯竭,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1.3 废水污染问题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管理不到位,环保意识薄弱,对周围环境和地表水、地下水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破坏。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又进一步导致水资源紧缺,使水资源问题越发严重。

同时,生活废水与作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会逐步渗透扩散到周边环境,不仅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损害了周围的土壤和植
被,威胁到矿山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1.4 地质灾害问题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使用的开采技术不合理,会对矿区造成次生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不仅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平衡,还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矿山开采结束后,会遗留下很多采矿区没有及时回填,在地表水等大气作用下,很容易引起地面塌陷的灾害。

而且,由于过度开采破坏了矿区的植被,在强降雨的影响下,地表层松动,很容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恢复治理管理不到位
在矿山开采的工作中,相关管理机制不到位,使用的技术不合理,导致矿山开采,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在后续的恢复治理工作中,也并未建立也针对性的管理机制,使用的管理方法相对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对粗放,从而影响到了环境治理的效果。

例如,在冶金矿山的开采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产生了大量的废物(铁矿石的开采和选矿总回收率低于60%)。

大量的残留矿石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生了很多的固体废物。

但是针对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并没有建立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不仅废物回收利用率低,而且大量废物也会占用浪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破坏。

在管理机制建设方面,责任制的建设不到位。

针对矿山开采后续管理等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各部门推卸责任,影响到了环境恢复治理的效果。

2.2 环保意识薄弱,监测管理不到位
一些矿山开采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在前期规划和开采过程中,环保工作落实不到位,使用的技术不恰当,开发过于粗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严重的污染破坏,加大了后期恢复治理的难度。

在实际的恢复治理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也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他们的综合素质不高,并未开展对于环境的全面监测和有效治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增加了环境的负担。

2.3 技术设备滞后,治理不彻底
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需要使用到的技术设备多样。

相关部门投入资金不足设备技术之后,从而影响到了恢复治理工作的效果。

尤其是在植被恢复、废水治理等多个环节,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持,治理工作不彻底,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而且在相关技术的研发方面投入力度不足,现有的一些技术存在一些漏洞以后,影响到环境治理问题,无法满足生态恢复的需求。

2.4 工作不到位造成二次污染
矿山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起步比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一些政策也并不完善,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支持,形成有效的约束。

在实践工作中,选择的治理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而且也没有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全面的环境监测等一系列工作。

一些矿山开采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在实际的开采工作中忽略了环境的生态效益,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环保措施,缺少管理,从而加大了破坏和污染程度,也会影响到后续的恢复治理工作。

2.5 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中,针对矿山环境要保护的内容要求并不全面统一也缺乏有效的经济监控手段和实操性。

对现有矿山环境问题和灾害的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完善性。

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执法人员缺乏相应的依据,执法不严,难以有效打击一些不合理的矿山开采行为和环境破坏行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3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遵循的原则
3.1 以人为本
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危害。

威胁到周围居民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因此,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周围居民的生活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做到减灾防灾,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3.2 因地制宜
各地区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矿山开采技术不同等诸多情况,使得所需要治理的矿山,环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开展治理环境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抓住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设置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解决矿山环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尽可能的控制环境,污染破坏等问题,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3.3 全面治理,分期实施
矿山开采过程的管理相对粗放,对周围的环境影响破坏严重,不仅会影响到矿区范围也会影响到周边的环境,因此需要开展全面治理工作,有效改善区域内的地质环境。

而矿山涉及到的面积范围大,一次性投入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根治难度大,无法保障治理效果,因此可以采取分期实施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确定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抓住工作重点一步步推进,加强全面治理,逐渐改善矿山环境。

3.4 预防为主,预防结合
在矿山环境恢复工作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应当遵循的基本方针。

将后期治理转移到前期,预防更加注重前期的防治工作。

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同时提高矿山企业的重视程度,遵循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

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等等。

在前期预防工作中建立一个完善的防控机制,降低后期置顶的难度。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适时的开展环境调查和影响评价工作,了解矿山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4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问题中的针对性解决方法
4.1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落实到位,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

首先环保部门发挥领导和监管作用,明确各岗位具体的职责,细化环境恢复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矿山企业形成一定的管理和制约,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将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矿山开采计划,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降低后续环境治理的难度。

其次在实际的环境治理工作中,也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

要根据实际的矿山环境污染破坏的情况,细化治理的主要内容,选择恰当的治理技术,制定全面的治理方案。

要做好对环境的监测工作,掌握环境恢复治理的动态情况,进一步调整方案,确保能够实现预期的治理目标。

第三要完善监管制度,做好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工作,督促他们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后续的恢复治理工作。

4.2 加强环境监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在矿山的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系统。

做好对环境的监测工作,能够掌握植被,土壤,水源大气等的具体情况,整合各项数据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

及时处理突发的污染破坏情况,将矿山开采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关部门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做好现场的动态监测工作,尤其是对矿山的敏感区域进行全面的初级监测,同时还要加强执法,严格控制矿山的开采安全性和环境问题。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健全环境监测机制开展全面监测工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有助于构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这一机制贯穿于矿产开采和后期治理的整个过程中。

在开采前,对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 12月下230
矿山开采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为矿山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开采过程中结合监测环境获得的实时数据,对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降低影响的方法。

开采工程结束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最终评价,分析该活动造成的影响,为后续环境恢复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4.3 加大技术研发
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恢复治理效果,尽可能要控制矿山开采,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就需要注重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更新。

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根据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具体情况,明确主要的研发方向,进一步更新技术设备,为环境治理恢复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其次要大力宣传绿色的节能技术,提高矿山开采企业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这些技术,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相关设施,确保开发的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第三,要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恰当的技术。

在治理土壤污染问题时,可采取营养恢复措施,通过培肥处理调整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和pH值培养微生物,使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

在植被恢复治理工作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恰当植被,通过生态恢复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

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需要加强监测技术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GPS等技术的结合使用掌握地质情况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4 做好人才培训
矿山企业需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人才的支持下深化企业改革,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效率,实现环境保护与矿产开采的结合发展,尽可能的控制矿山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同时注重环境恢复治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知识。

做好对植被,水源气候等的环境监测工作,达到良好的环境治理效果,实现矿产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

4.5 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
4.5.1 利益补偿机制
地方政府需要建设相关的利益补偿机制,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元资本积极投入到矿山,生产环境治理工作中,引进各种激励机制,完善补偿机制。

确保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严格贯彻落实,谁开发,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有效落实责任,调动企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4.5.2 部分税收优惠政策
矿山企业应该向国家政府缴纳产品环境税,矿山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排污费等一系列税费,如果自己还镜,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退还部分税费。

通过制定这一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提高矿山企业的重视程度,将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为了更好的激励矿山企业,积极的投入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也可以建立专项贷款,实行无息或免息,通过相关政策带动矿山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

4.5.3 建立矿山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建立矿山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要求矿山企业进行商业活动必须有环境许可。

将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纳入到必要执行的工作中,提高矿山企业的重视程度。

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针对矿山环境保护的情况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果并不符合相关标准,可取缔许可证。

通过这一形式,吸引矿山企业,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尽可能的降低矿山开采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4.6 规范矿山开采
为了确保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达到良好的成效,就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规范矿山开采企业的开采,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落实环保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4.6.1 做好前期预防,加强全过程把控
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开采观念,积极引进科学先进的开采模式,做好技术的更新。

在开采前要做好勘察工作,了解矿山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针对地质灾害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引起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危害,对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影响。

开采结束后需要及时回填,修复治理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加强每个环节的规范管理,提高环境开采效率的同时,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6.2 引进绿色开采概念
矿山企业引进绿色开采理念,加强开采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开采工作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降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难度。

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包括采空区充填技术,土地复垦,综合治理技术,保水开采技术等等。

采空区填充技术主要是将废石填充在井下的采空区,有效解决地面沉降和塌陷问题,保护井下作业的安全。

土地复垦综合治理技术主要是保护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土地。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与采矿活动同步进行,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自然环境制定针对性的复垦方案,尽可能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

保水开采技术指的是从采矿方法,地面注浆等方面实现矿井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矿山企业和相关部门都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认识到以往开采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转变传统观念,注重前期预防,引进绿色开采观念,规范开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理机制以及恰当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加大技术研发,地方政府也需要介入其中,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利益补偿机制,细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矿山企业的行为。

通过各种措施的支持,达到良好的环境治理效果,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1] 冯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探微[J].区域治
理,2018(21):40.
[2] 王建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学与信息
化,2021(5):102,104.
[3] 薛怡.矿山环境恢复生态治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世界有色金
属,2021(15):197-198.
[4] 晏友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世界有色金
属,2020(16):182-183.
2022年 12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