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知识:溜冰鞋的发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儿科普知识:溜冰鞋的发明溜冰鞋的发明
地处北冰洋附近的挪威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溜冰鞋,当时只是把驯鹿的颌骨绑在脚上应用而已。

而它的目的又主要是谋生所需要。

后来才逐渐发展为一项体育运动。

中世纪末期,溜冰鞋从挪威发展到欧洲各地,制作材料也不断扩大,用木材、兽骨或铁制成。

制冷技术诞生之后,世界第一个人工溜冰场于1842在伦敦开放。

1854年,加拿大人福布斯发明了一种由金属销子栓固定在鞋底的溜冰鞋。

不必用带子和扣子,靴与冰刀之间有弹簧和调节杆,只须一分钟就能把冰刀装上任何长度的溜冰鞋。

福布斯改进的溜冰鞋获得了成功,他在新苏格兰省设厂生产溜冰鞋。

扩展阅读:
方便面的发明
一般人认为,方便面的发明人是日本人安藤百福。

其实,在
安藤百福之前,“方便面”便已在中国风行。

据文史专家介绍,方便面最初的雏形,就是明末清初扬州大厨发明的“伊府面”。

这种时称“伊府面”的美食曾风靡当时的扬州上层社会,一度扬州厨师们人人会做方便面。

“清代的一位扬州知府,名叫伊秉绶,是个很出名的人物”,扬州学者韦明铧告诉记者,由于伊秉绶喜欢吃面条,所以他家里的厨子投其所好,善于烹制面条,慢慢做出了名气,由于伊知府喜爱结交朋友,家里常年宾朋满座,人们品尝过这道伊家秘制的面食后赞不绝口,纷纷效而仿之,这道味鲜色美的面条就这样在圈子里盛行开来,并冠名为“伊府面”。

当时,伊秉绶经常招待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夜晚还常常宴请朋友。

由于当时的物质条件有限,外出吃夜宵显然不太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伊秉绶的家厨根据扬州油炸面的制作工艺,用刀将面皮切成条状,晾干后,盘成一定形状,最后再放入温油中炸成金黄色。

据悉,“伊府面”不但可炒、可焖,也可以煮成汤面。

而且到了要吃的时候,还可以现场加工。

不过这道面好虽好,却不是当时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

韦明铧透露,虽然原材料普通,但是由于配料丰富,工艺考究,所以一般只有达官贵人们才有能力去消费,老百姓很少问津。

后来,伊知府告老还乡,回到福建老家,这道美食也随他到了福建,如此一来,“伊府面”的美名越传越广,并传入了民间,经过历代
高厨不断改进,“伊府面”的制作工艺日益娴熟精湛,并成了后来盛行的方便面的雏形。

很多现代人以为方便面是日本人发明的,其实,方便面的正宗老家是中国扬州。

据介绍,伊秉绶的家厨能够首创“伊府面”,与扬州的饮食环境分不开。

在此之前,扬州就有制作“原始”方便面的古老技法。

据陈恩德介绍,早在清朝先后,扬州就有不少厨师,会做一种叫“油炸面”的美食。

所谓“油炸面”,即将面团擀成面条,再卷曲成团,并在晾干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后收藏起来。

而被油炸后的面条,不但便于长时间的保存,而且面条之间不会粘连在一起。

因此,完全可从“油炸面”便于保存的特点,推断出扬州人才是最早做出油炸面的。

陈恩德还说,由于“伊府面”有即泡即食的特点,清末以后,扬州曾兴起一股食用方便面的潮流。

方便面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棋子面”。

棋子面,又名“切面粥”,《齐民要术》中早有记载:“刚溲面,揉令熟。

大作剂,饼,粗细如小指大,重萦于面中。

更,如粗箸大,截断,切作方棋……”这种棋子面,形状像方棋那样,蒸熟阴干之后,铺在阴地净席上,然后再装在口袋里久藏,临吃的时候取出来,放进沸水里一煮,就可以吃了。

与之不同的是,伊府面不是蒸的,而是油炸的。

相关资料
现代方便面发明人安藤百福
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出生在中国台湾。

二次大战后,日本食品严重不足,人们饿得连薯秧都吃。

一次,安藤百福偶尔经过一家拉面摊,看到穿着简陋的人们顶着寒风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

这使他对拉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决心把事业的中心转移到“食”上面来。

1958年,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鸡肉拉面”发明成功,如今全世界的方便面产值接近200亿美元,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食品发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