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学案1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王位世袭制取代。

自此“公天下”被“家天下”所取代。

(2)王权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具有神秘色彩。

学科%网
(3)行政制度: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到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内容
(1)分封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2)诸侯义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诸侯权力: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卿大夫—士”。

②加强了周天子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⑪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3.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4.核心:。

5.内容
(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2)诸侯与、卿大夫与的关系,依此类推。

(3)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6.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先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代远情疏 C.尊卑有秩 D.层级严密
2.“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

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
B.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基层组织
D.宗法关系定封建等级
3.“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

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

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
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5.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间争霸战争频繁
6.《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表明()
A.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B.政治制度变革具有必要性
C.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突出
D.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7.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以来的学者说法不一。

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史记》中有关早期分封制的记载()
A.属于研究上古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
B.是司马迁对上古时期历史的杜撰
C.为研究上古时期历史提供某些借鉴
D.比近代以来的学者说法更为可信
8.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中央王朝分出的。

“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B.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9.《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

如此则民治行矣。

”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B.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
C.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D.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
10.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1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1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13.《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是指把土地和人民按血缘关系分封给家族成员,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对分封者的离心势必越强,诸侯成为分封者的威胁,这是“宗法分封”的先天弊病,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分封制的特点,而不是“先天弊病”,故排除。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中“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可知体现的是分封制,“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体现的是宗法制,所以综合看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社会在政治上家国同构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只是分析宗法血缘关系,故排除。

3.『答案』B
4.『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体现了族权政治的特点,故选C项。

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政治,皇权政治和官僚政治从秦朝开始正式确立。

学科&网
5.『答案』C
『解析』据材料“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可知,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C
项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6.『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随着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的变革是必然的,即政治制度变革具有必要性,故B项符合题意;A出现在秦朝,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周王室与诸侯的矛盾,而非周边少数民族间的矛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而非宗法制遭到破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由材料“诸侯咸来宾从……咸尊轩辕为天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时代出现了诸侯从属于天子的早期分封制的政治现象,表明了早期国家制度萌芽的出现,可见《史记》中的这种记载为研究上古时期历史提供了某些
借鉴,故选C。

《史记》所记载的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现象,不属于原始资料即第一手资料,故A项错误;B、D两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明显错误,故排除。

8.『答案』C
9.『答案』A
『解析』宗法制是用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的政治制度,排除B。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排除C,选A;D没有揭示材料的实质,排除。

学科¥网
10.『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11.『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12.『答案』A
13.『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业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

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