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表格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接下来就让我们先走进七八岁发生的故事,用对比的方法来品味文中描写的细节。
二、对比,品味细节(动作、神态、语言)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1-15节,找一找:在描写父母评价我第一首诗时,有哪些细节(动作、神态、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可以在文中划一划、做批注。
(一)母亲、父亲的对比
1.交流:谁愿意向大家交流你的感受?你读出了怎样的母亲?(先母亲、后父亲)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巴迪一样的经历,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有不同的方式,现在你如何看待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能简单和大家说说吗?
“精彩极了”的鼓励是爱,“糟糕透了”的批评也是爱,正是这两种不同的爱带给我们成长。
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细节
母亲 父亲
鼓励 批评

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分角色读好父母的对话。
2.运用批注的方法体会场景中的细节,感受父母不同的爱。
3.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不同爱的表达方式的一种看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初步梳理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关注“极”“透”的笔Fra bibliotek。出示:
①“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②“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③“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④“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⑤“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评价:你说出了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发生的故事,准确又简洁,题目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故事大概,把文章读薄。
追问:文中还有一个时间点,找到了吗?——几年后。在几年后又发生了什么?你能不能也这样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预设:几年后我有了新的感受。
(3)小结:你看,写人叙事一般按照时间的顺序,关注到时间就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情的脉络,概括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篇文章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是第三篇,类型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批注的形式来品位场景中的一个个细节。
②小结:让我们带着刚刚分享的感受,读好母亲温柔鼓励我的语言、动作、神态,读出这样一位温柔鼓励的母亲形象,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
(2)父亲
①父亲:“扔”。一个扔字,他抓住了父亲的——动作。给你什么感受?
换词,体会扔——父亲觉得这首诗很糟糕,直接放回原处不行吗?能不能换成:父亲把诗放回原处呢?
走进父亲内心,体会扔——那么巴迪的父亲把诗扔回原处,他会是怎么想的?
是的,我们确实需要这种爱的鼓励。
追问:仅仅只有母亲的鼓励,就能成功了吗?
预设2:赞同父亲。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有时严厉是对我们的一种督促,也是爱。
追问:仅仅只有父亲的警告就够了吗?
预设3:直接说两种方式都需要。
我从心底里知道, “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正是因为这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引导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精彩的话。
2.联系实际简单说说理解
评价:表扬大家,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当时截然不同的场景。
(二)“我”前后心情的对比
1.那在这两个场景里,巴迪的心情怎么样呢?再次回到情境,在对比中找找“我”的心情。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我”心情的句子,圈出关键词。
2.指名生说,点PPT: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你能够用你的朗读读出他的心情吗?3.小结:看,父母完全不同的评价,造成了巴迪的心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前后同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年级
五年级
课 时
1课时
备课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一个普通阅读单元的略读课文,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②谁来读好这严厉的父亲的语言?
2.过渡:
对比朗读小结:巴迪第一次写诗,带来了父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边是母亲精彩极了的鼓励,一边是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让我们把他们的语言、动作联系起来,完整的读一读,能读出他俩鲜明的对比吗?一二组读母亲,三四组读父亲。
同屏出示: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课件、教具)
课件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3.有细心的同学发现了,母亲还有一次“嚷”的语言,在第12小节。
(1)这次的嚷有什么特别之处?又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或想法?
(2)把这一节放回到父母的对话中,感受父母评价的不同。师生合作读,直接读对话的内容,试着读好他们的语气语调。
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五笔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
透:半包围结构,下面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2.课题很有意思,请你读,你发现了什么?(读中发现)
(1)预设:
①发现反义词——你关注了词语的意思,它们完全相反,形成了对比。
②还有发现吗——发现引号。
联系课文内容,引号表示引用了——妈妈和爸爸对我诗的评价,是语言。
③瞧这两个评价,完全相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一个小小的课题,能够传递给我们这个多信息,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出对比。
(2)通过预习,能联系课文内容,借用课题中相反的评价,说说发生在七八岁的故事吗?打开课文,快速读一读,想一想。
预设: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夸我的诗“精彩极了”,父亲批评我的诗“糟糕透了”。
三、思辨,表达看法(以读代讲)辩证看待父母爱的表达——15-17节
1.如果你是巴迪,几年以后慢慢长大,回想第一次写诗,他更欣赏谁的做法?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1:赞同母亲。
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1)母亲
①交流:
*动作:“嚷”——“嚷起来”母亲是什么样的心情?
怎么嚷的?——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还有搂住了我这样的动作/再次拥抱了我/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语言:
能读好她兴奋的嚷出来的话语吗?指名2个读,女生齐读。
说这番话是什么表情?语速上应该怎样?
评价:我感觉到了你的情绪是非常高昂的、激动的。
你的朗读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兴奋的母亲的形象,有这样一个儿子,她太激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