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江苏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指南
司法部关于发布《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指南》及受理课题申报的公告国家规范性文件

司法部关于发布《201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指南》及受理课题申报的公告根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司发通(2001)05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201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面向全国公开申报。
现将课题申报受理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指导原则(一)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以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为国家法治建设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坚持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
在注重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适当兼顾法学基础理论研究。
鼓励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对策理论研究和有前瞻性的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新兴学科研究、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
二、课题类别和资助经费标准(一)课题类别课题类别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中青年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
(二)资助经费标准1.重点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为正式出版物的,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最终研究成果为非正式出版物的(包括论文、报告等),资助经费不超过6万元。
2.一般课题和中青年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为正式出版物的,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元;最终研究成果为非正式出版物的(包括论文、报告等),资助经费不超过3万元。
3.专项任务课题:司法部不资助经费,课题申请人或申请单位自筹经费。
三、申报要求(一)申报受理范围全国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法学类社团、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符合本公告规定的申报条件者均可申报。
(二)申请者条件1.申请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申请者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申报课题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足够时间专心研究。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公告

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公告————————————————————————————————作者:————————————————————————————————日期:22011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共189项)课题类别立项题目主持人单位及职称重大课题5项苏州大学教授1.科学发展的法治化机制研究胡玉鸿北京大学教授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甘培忠3.社会管理的法治化研究贾宇西北政法大学教授4.法律实施的保障机制研究李瑜青华东理工大学教授5.轻刑化刑事政策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张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重点课题16项6.资源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法制保障研究(并列)刘国涛山东师范大学教授7.资源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法制保障研究(并列)田土城郑州大学教授38.我国海洋权益保护的国际法问题研究刘楠来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9.行政决策体制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傅士成南开大学教授10.司法公信力研究徐亚文武汉大学教授11.司法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功能杨建学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2.宏观调控程序法律问题研究颜运秋中南大学教授13.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中的公平性问题和发展权研究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14.食品安全法律保障的实证研究娄丙录河南大学教授15.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组织治理肖金明山东大学教授16.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张怡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7.政府投融资法律问题研究肖海军湖南大学教授18.规制工具的选择与运用研究应飞虎深圳大学教授19.国际人权法与我国人权保障制度研究齐延平山东大学教授20.网络犯罪立法系统化研究于志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421.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法制保障问题研究张琦福建省法学会副会长青年项目9项22.中国宪法实施的有效性问题实证研究贾海洋沈阳师范大学教授23.税赋公平与社会和谐研究熊伟武汉大学教授24.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法治研究许玉镇吉林大学教授25.WTO/DS363裁决研究吕晓杰清华大学副教授26.我国反垄断法国际合作的模式选择问题研究于馨淼同济大学讲师、博士27.遗嘱信托在我国信托法律制度中的构建研究徐卫上海交通大学讲师28.死刑案件的辩护标准研究魏昌东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29.再审启动权研究冯仁强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30.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研究周光权清华大学教授一般课题47项31.我国宪法解释机制的完善研究张翔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532.区域一体化推进与地方立法协调问题研究陈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33.社区管理创新法律制度研究唐清利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34.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纠纷解决体系研究段文波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35.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形式戚建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36.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研究凌斌北京大学副教授37.法学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郑磊浙江大学副教授38.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问题研究李国强吉林大学副教授39.公司法结构性改革研究(并列)殷盛四川元绪律师事务所律师、副教授40.公司法结构性改革研究(并列)王延川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41.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法律控制研究董大胜审计署副审计长42.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现实功能评估沈健中央财经大学讲师、博士43.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制度研究邢会强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44.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问题研究王海英烟台大学教授645.地役权法律适用研究——从规范到实践孙鹏西南政法大学教授4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其他方式”研究任丹丽东南大学副教授47.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法律问题研究吴长波西南政法大学讲师、博士48.股份公司类别股份制度研究(并列)汪青松天津财经大学副教授49.股份公司类别股份制度研究(并列)刘俊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50.医疗损害责任在司法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侯国跃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51.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法律制度研究李晗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52.境外企业境内上市与境内股东权保护研究冯果武汉大学教授53.林权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杜群武汉大学教授54.票据法修改研究董惠江黑龙江大学教授55.破产管理人的地位研究刘沂江贵州大学副教授56.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研究(并列)闫文军中国科学院副教授57.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研究(并列)李永明浙江大学教授758.网络版权技术措施法律问题研究(并列)田刚中国政法大学博士59.网络版权技术措施法律问题研究(并列)郭鹏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60.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相关问题研究宁立志武汉大学教授61.司法解释适用中的问题研究王伟国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副研究员62.刑事证据规则实施效果实证研究王新环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博士63.警察取证行为实证研究杨宗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64.职务犯罪的侦查优先权研究刘广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65.民事再审与既判力关系研究林剑锋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66.发回重审制度研究张嘉军郑州大学副教授67.非讼程序特殊规则研究郝振江河南大学副教授68.民事诉讼与诉外调解对接机制研究汤维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69.我国条约法修改研究朱晓青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70.国际组织在中国的特权与豁免问题研究李赞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871.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研究刘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72.精神障碍者强制医疗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王岳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73.构建有区域特色的CAFTA争端解决机制研究史晓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74.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主导制研究王磊北京大学教授75.宪法相关法的修改完善研究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76.民法的修改完善研究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77.社会法的修改完善研究贾俊玲北京大学教授自选课题112项78.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平政院案例研究宋玲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79.以世界城市为目标的法治运作考察研究白桂秀北京市法学会副教授80.儒学与王权的斗争:帝制时代王权合法性问题研究潘传表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81.儒家“活法”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关系研究徐少彬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82.“依法办事”与中国传统司法理念的现代转换马小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983.情理在中国传统司法中的作用研究董长春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84.自然灾害下的人权保障——以国家义务为中心宁立标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85.地方立法良法标准研究周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博士86.行政合同诉讼问题研究王旭军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87.电视广告监管制度研究王小梅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88.涉法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机制研究李倩北京市法学会博士89.收容教育制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探索赵力军济南市政法委副书记9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治化研究王彦东北财经大学教授91.行政给付诉讼制度研究黄先雄中南大学副教授92.行政指导在行政执法中的规范运用陆伟明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93.就业权的行政法保障研究王晓杰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94.国家人权教育行动计划研究陈佑武广州大学副教授95.我国立法中民意沟通机制实证研究张洪涛东南大学副教授1096.新农村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权有序行使研究黄进才河南师范大学教授97.近代判决修辞研究田荔枝山东大学副教授98.中国商法史略论李功国甘肃省法学会教授99.中国商事物流法立法研究范健南京大学教授100.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朱淑丽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101.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法律问题研究陈华彬中央财经大学教授102.社会排挤与女性婚姻家庭权益的法律保障王歌雅黑龙江大学教授103.公法组织获得私法上主体地位的法律机制研究张力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04.论我国职工持股会的历史遗留问题及其解决黄福玲上海政法学院讲师105.非公共利益利用集体土地机制研究申慧文郑州大学讲师、博士106.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地调整”法律问题研究王立争天津商业大学讲师107.网路服务提供商的信息监管责任——“百度文库”案例分析夏晓红北京交通大学讲师、博士108.金融产品定价的法律规制研究冯博天津财经大学讲师、博士11109.我国合作社的运行现状与立法规制朱晓娟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110.论我国做空性场内衍生品的推出和完善杜晶中央财经大学讲师、博士111.中国农业巨灾保险立法研究胡晓珂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112.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规定的不足和完善研究王小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113.消费者权利变迁的实证研究钱玉文常州大学副教授114.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孔令学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助理调研员、博士115.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法律制度研究李红润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116.公司治理的民族文化基因研究孙光焰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117.我国参与型土地征收制度构建研究熊晖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曹泮天西南政法大学助教、博士118.农村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法律机制研究——基于成渝“实验区”的实证分析119.传统医药产业创新问题的知识产权研究张冬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120.中国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同基础研究夏扬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12121.知识产权质权的制度完善唐义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122.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版权法及其超越毕荣建烟台大学讲师、博士郑世保郑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123.海峡两岸网络域名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对海峡两岸网络域名纠纷解决机构的实证调研124.建设国际旅游岛法律对策研究刘云亮海南大学教授125.犯罪形态视域下的身份犯及其展开吴飞飞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126.俄罗斯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论庞冬梅黑龙江大学副教授127.风险社会下刑法中的“危险”研究刘媛媛天津商业大学讲师128.国际刑事法院的“歧视弱小战略”及中国应策研究宋建强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博士129.涉罪留守少年司法保障与社区矫正对策研究雷小政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130.中俄刑事立法改革与问题发展比较研究赵路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131.法社会学视野下我国毒品犯罪治理机制及死刑控制研究何荣功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32.检察机关诉讼职权与监督职权配置研究卢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长13133.博弈论视野下的区域侦查协作研究刘为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134.秘密侦查措施规范化研究刘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135.刑事诉讼视野下的法医物证研究樊学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136.司法鉴定制度完善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协调陈心歌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137.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效果实证研究杨迎泽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138.量刑建议规范化实证研究曹新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副检察长139.我国应对“普遍管辖之诉”的刑事法学研究高秀东外交学院教授140.刑事审前程序分流研究叶肖华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141.轻微刑事犯罪社区司法解决模式研究王琪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142.弱势群体犯罪视角下刑事司法与民意的实证研究徐光华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143.转嫁抗辩与间接购买者的诉讼地位研究綦书纬山东政法学院讲师144.民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刘玉华天津医科大学讲师145.交错语境的成长——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进路的思考相庆梅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1414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土法官研究潘怀平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副教授147.“碳政治”时代环境责任保险法律问题研究陈方淑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148.企业碳减排法律规制研究刘芳雄温州大学副教授149.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利益表达及救济机制研究戈华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150.生态恢复政治法律制度研究张建伟河南大学副教授151.低碳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法律机制研究蒋亚娟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152.我国城市建筑废物回收与循环利用法律规制研究乔刚西南政法大学讲师、博士153.自然灾害的法律应对——以适应制度建设为中心欧阳恩钱温州大学副教授154.城市社会弱势群体支持制度研究建设周青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155.劳动权保障的国家义务研究龚向和东南大学教授156.民生视野下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权保障研究冷传莉贵州大学教授157.海洋环境污染典型案例分析与国际求偿机制研究邓海峰清华大学副教授158.生态整体主义视野下的自然资源权体系及实施机制研究刘卫先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15159.境外追赃中的资产分享机制构建研究邢爱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60.国际条约解释方法及案例研究韩燕煦同济大学讲师161.跨界含水层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王秀梅西北政法大学教授162.空间站法律问题研究赵海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63.《巴勒莫议定书》及其实施机制研究柳华文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164.美国337调查与TRIPS协议一致性问题研究冯寿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律系副教授165.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风险防范与法律保障制度研究朱鹏飞东南大学讲师、博士166.WTO新形势下中美双边投资法律问题研究于丹翎外交学院教授167.“双向嵌入观”下中国代工制造业升级的法律环境优化研究胡峰浙江工商大学教授168.WTO/DS379 裁决研究余菲上海财经大学讲师、博士169.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制度之完善刘东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170.医疗损害责任在司法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纪格非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171.网络犯罪立法系统化研究赵国玲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16172.行政法律责任的基础理论与中国实践朱新力浙江大学教授173.构建大规模退赃制度研究:以被害人保护为中心王永杰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174.我国治理城市违法建筑的法律制度研究沈晖同济大学副教授175.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法治研究刘忠同济大学讲师176.紧急救治义务研究姜雯南方医科大学讲师177.司法审判适用法律方法及方法的运用郝建设辽宁大学教授178.我国证券市场国际板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马其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179.刑事证据规则实施效果实证研究余茂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80.“社会腱”视野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研究吴殿朝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181.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潘峰厦门大学法学院讲师182.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法律控制研究张建文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183.醉驾肇事新论:基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视角黄旭巍南京大学讲师184.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问题研究丁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17185.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形式齐小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186.中日公益法人制度比较研究徐洁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87.警察取证行为实证研究郭松四川大学讲师188.甘肃省重大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刘志坚兰州大学教授189.反腐败与个人分配制度研究李子顺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研究员18。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公告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法学会
•【公布日期】2014.12.16
•【文号】
•【施行日期】2014.12.16
•【效力等级】团体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公告12月4日—14日,我会在中国法学会网、中国法学创新网对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进行公示。
公示期内,收到有效异议。
经审核,有一项自选课题在课题名称、内容、研究思路、主持人及研究团队组成、研究基础等方面均与司法部2013年度已立项专项任务课题高度近似。
该申报课题主持人所做解释未能排除合理怀疑。
根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消该课题立项资格。
现将最终正式立项名单(共192项课题,其中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7项,一般课题53项,青年项目11项,自选课题120项,)予以发布(名单详见附件)。
特此公告。
附件:《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中国法学会
2014年12月16日附件: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评审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评审
专家承诺书
我作为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评审专家,为确保评审工作按时高效、结果客观公正,特作以下承诺:
一、认真阅读每一份课题成果,严格按照评审标准,对各项评审内容作出评分、填写评审意见并签字。
二、公平对待每一份课题成果,不论其观点是否与本人的观点相左。
三、在评审过程中,绝不以任何方式查询、打听课题申请人信息。
四、在评审过程中绝不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透露评审信息,不打听其他专家是否参与评审并交流评审情况。
五、尽快完成评审工作,并于2020年5月22日之前将填写好的评分表和全部课题成果寄回。
承诺人:
年月日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评审
工作人员保证书
我作为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评审工作人员,为确保评审工作正常有序、结果客观公正,特作以下保证:
一、评审专家从经会领导同意或党组通过的专家名单中选取。
二、绝不对外泄漏评审专家名单、评审进程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评审工作正常进行的信息。
二、绝不向评审专家透露申报课题及其主持人信息,不干扰专家正常的评审活动。
三、绝不向基础评审专家透露内容评审的结果。
四、认真统计评审分数,杜绝统计错误。
五、评审过程中,不得与课题申报人以任何方式进行任何可能干扰公正评审的联系。
如有申报人、申报单位及其他相关人主动联系、试图干扰公正评审的,应明确拒绝并报告部门负责人。
六、按照评审计划,尽心尽职推进评审各个环节,服从指挥。
保证人:
年月日。
申报课题指南序号

申报课题指南序号中国法学会“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专项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公章)中国法学会2014年11月印制申请人的承诺:本人郑重声明该申请系自愿提出,本人对所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并完全接受《中国法学会“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专项课题申报公告》、《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如获准立项,本人承诺接受本表、上述申报公告和课题管理办法为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中国法学会的规定,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成果。
本人已经了解项目最终成果需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结项。
中国法学会有权使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课题申请人(亲笔签名):年月日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盖章)年月日填表说明一、请严格按照本表格式填写,可加行,但勿随意变动字体字号、格式。
二、请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手写无效),如有不实则取消申报资格。
三、本表所有栏目均应如实填写,填写不完整、不按要求填写的申请表有可能被视为无效申请。
四、表中有选择项的请直接在该选项前的字母上划“√”。
(一)工作单位:应填写申请人档案关系所在单位全称,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二)地址:须填写详细通讯地址(不能仅以单位名称代替)和邮政编码。
(三)课题组成员名单:指除项目主持人外的其他项目参加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四)凡用括号标注的,直接填写括号中的内容即可,如课题组成员一栏中,(姓名),直接填写课题组成员的名字,如李明。
(五)成果形式分为决策咨询报告(包括阶段性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
五、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资格证明提供复印件即可,非A4纸大小的需粘贴在A4纸上,并装订在表后。
联系人: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杨青春、曹菲联系电话: (010)66173342Email: clskt2014@。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江苏研究基地发布第五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江苏研究基地发布第五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12.01•【分类】其他正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江苏研究基地发布第五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江苏研究基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定期编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在法治轨道上明规则、扬正气、树新风,使司法审判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本次发布的第五批江苏法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涉及惩罚不正当竞争、禁止非法捕捞水生植物、遏制“劳动碰瓷”、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维护邻里关系等紧系人民生活、关乎群众利益的问题,通过解读案例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教化意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理念的融合,引导向好、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目录案例一公交车上辱骂司机被劝,纠缠他人受伤责任自负案例二故意制造劳动纠纷,“劳动碰瓷”被判驳回案例三邻居改门难通行,法院判决复原状案例四非法捕捞“鸡头米”,破坏生态系统构罪案例五微信抽奖信息不明确,构成不正当竞争受罚案例六助人排涝致自家鱼塘遭损,善意助人损失应获补偿案例七严重超时工作致“过劳死”,用工及派遣单位连带赔偿案例八贩卖涉毒电子烟获刑,警惕新型毒品侵害案例九背弃师德行诈骗,教师沦为阶下囚案例十老人去世不通知子女,判决少分抚恤金份额案例一公交车上辱骂司机被劝,纠缠他人受伤责任自负裁判事项:方某因公交乘车点变更,上车后对司机进行指责,二人产生口角。
2014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推荐项

2014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推荐项目序号申请人性别出生年月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申请项目名称研究生类别(博士/硕士)省助/校助1 刘岳磊男1984.10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明清词话史博士省立省助2 王岩男1987.10 文艺学050101 类像时代的文学经验研究博士省立省助3 郭宝玉男1988.01 电影电视学130302 知青题材电视剧的艺术流变博士省立省助4 刘霞云女1975.10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文体的变迁(1978—2013)博士省立校助5 杨贺女1986.12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研究博士省立校助6 王宁玲女1989.06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先秦丧礼研究博士省立校助7 姜广振男1972.06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世说新语与佛教博士省立校助8 王金伟男1984.07 中国古代文学010105 北宋边塞诗研究博士省立校助9 孙晓磊男1985.12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史记志疑》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0 洪晓婷女1987.07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南齐书》词汇计量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1 朱敏敏女1991.09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东北沦陷区作家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2 王晓玉女1987.04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中古短语词统计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3 钱珺女1981.05 新闻学050301 民国时期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4 陈媛媛女1991.06 传播学050302 新记《大公报》与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流变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5 龙俊达男1988.03 戏剧与影视学1303L2 幼教电视节目对5-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南京为例硕士省立校助16 陶勤女1977.07 外国哲学010103 斯坎伦非自利契约论思想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7 李晶女1982.08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3 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8 李明建男1982.07 伦理学010105 民国时期伦理思想转型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9 陈祝峰男1979.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社会思潮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升研究博士省立校助20 李爱敏女1977.0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国际主义进路研究博士省立校助21 雷芳女1973.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价值基础研究博士省立校助22 丁昀女1976.07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马克思“完整人”的意义世界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旨归博士省立校助23 徐建飞男1987.0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1949-1956)博士省立校助24 刘泰来男1975.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我国对外声音传播中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博士省立校助25 刘昂男1992.04 伦理学010105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消费伦理问题研究——基于H村的实证研究硕士省立校助26 苏晓慧女1991.11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3 改革进程中的共同富裕研究硕士省立校助27 骆天伟男1987.07 法学理论030101 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内涵研究博士省立省助28 黎平男1973.08 民商法学030105 制度德性: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反思博士省立省助29 陆娓女1982.08 法律史030102 清“不应得为”律及其适用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0 周艳波女1969.07 诉讼法学030106 当事人阐明义务与证明困境法律救济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1 石聚航男1980.02 刑法学030104 刑法规范与经验事实交互认定的理路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2 徐丽枝女1973.11 宪法与行政法学030103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3 秦锐文女1990.08 民商法学030105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财产权益司法保障机制研究硕士省立校助34 刘畅女1991.09 国际法学030109 基于环境视角的TPP协定研究—兼谈对中国FTA谈判的启示硕士省立校助35 沈玲玲女1977.05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1基于信息网络社区演化过程的协同推荐机制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6 章洪量男1991.08 金融学020204 金融脱媒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硕士省立校助37 路璐女1990.02 企业管理120202 医药企业R&D投入产出失衡研究硕士省立校助38 刘晓静女1983.04 教育学原理040101 教育实践话语的修辞研究博士省立省助39 刘霞女1979.11 教育学原理040101 百年母语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博士省立省助40蒋平男1979.12 比较教育学040104知识转型的技术逻辑:中美高校网络课程改革研究博士省立省助41 郝路军男1980.02 高等教育学040106 组织文化视角下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2 傅金兰女1974.02 德育学0401Z1 关于少先队的一项质的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3 张晗男1978.10 学前教育学040105 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4 王奋平男1971.05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 美国各州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体知识结构比较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5 冯强男1980.06 教育史040103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史学研究——以斯普林为个案博士省立校助46 兰国帅男1984.10 教育技术学040110 教育与技术双重视域下的信息化教学新架构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7 杨绪晖男1986.09 教育技术学040110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参与式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博士省立校助48 汪卫平男1990.10 教育经济与管120403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差异的学校因素分析硕士省立校助理49 杨恩慧女1989.12 学前教育学040105 陈鹤琴儿童玩具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省立校助50 肖巍男1988.05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我国汉英双语者加工英语词汇时的汉语自动激活研究博士省立省助51 孙刚男1976.1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中的非裔主体研究博士省立校助52 梁婧玉女1986.0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 美国两党政治演说的架构隐喻分析博士省立校助53 易保树男1974.08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工作记忆对二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影响博士省立校助54 王瑞瑒女1992.03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美国华裔戏剧家黄哲伦的中国文化情结研究硕士省立校助55 姚玮女1990.04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文学创伤叙事研究—以伍慧明小说《骨》为例硕士省立校助56 李勉男1987.02 中国史060200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经济研究博士省立省助57 李倩女1987.06 中国史060200 土地制度与乡村共同体互动研究(1945-1958)博士省立校助58 曾梦岚女1990.11 社会保障120404 《东部沿海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海洋社会学视角》硕士省立校助59 杜云燕女1992.09 中国史060200 《环境变迁与近代苏南苏北经济差异的形成》硕士省立校助60 李琴女1987.10 应用数学070104 几类拟线性椭圆型方程(组)解的性质研究博士省立省助61 邹云蕾女1989.03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5 布尔控制网络系统的结构分解博士省立校助62 张彬男1989.09 基础数学070101 分圆多项式及其它数论问题博士省立校助63 龚跃政男1988.08 计算数学070102 偏微分方程保结构算法研究博士省立校助64 李梅女1966.06 统计学071400 分数阶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爆破性质博士省立校助65 杨雪陶女1990.12 统计学071400 随机分析在金融中的应用硕士省立校助66 张彩斌男1989.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1400 关于相依风险以及风险厌恶状态相依下的最优动态再保险问题的研究硕士省立校助67 刘要北男1980.09 理论物理070201 LHC/ILC上左右双希格斯模型的唯像研究博士省立省助68 朱佳利女1988.12 物理电子学080901光子晶体修饰的D型光纤传感器制作技术及其特性研究博士省立校助69 李健男1986.03 理论物理070201 玻璃型材料动力学不均匀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博士省立校助70 郑海祥男1990.12 电路与系统080902 基于指向性声源阵列的超声涡旋研究硕士省立校助71 贡丽萍女1991.10 光学工程080300 基于矢量光束的共焦全息显微术理论研究硕士省立校助72 韦天香女1989.07 无机化学070301 基于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博士省立省助73 钱颖丹女1989.03 物理化学070304 不同晶面上蛋白质错误折叠的机理研究博士省立校助74 杜攀女1981.04 物理化学070304 Pt基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博士省立校助75 邱晓雨女1991.05 物理化学070304 功能化Pd基多元纳米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硕士省立校助76 陈榕女1990.08 无机化学070301 硫族半导体纳米晶负载多孔材料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硕士省立校助77 陈思禹男1988.08 细胞生物学071009 PLZF调控肝脏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博士省立省助78 吕凯男1988.02 动物学071002 枝角类对微囊藻敏感性的快速演化及其分子机博士省立省助制79 吴薇女1989.06 动物学071002 赤拟谷盗miR-8在变态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博士省立省助80 张麟男1984.11 生态学071300 北草蜥个体大小和繁殖代价的地理差异博士省立校助81 苏扬男1987.06 微生物学071005 HSP31超家族参与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博士省立校助82 肖雷雷男1985.12 微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碳酸酐酶参与的硅酸盐矿物风化及其对碳汇的影响博士省立校助83 曾庆玉男1989.0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基于PP2A-Erk1/2通路的雷帕霉素干预hsBAFF激活B淋巴细胞免疫调控机理研究博士省立校助84 吴延庆男1989.12 生态学071300 父权格局对王锦蛇后代适合度的影响博士省立校助85 汪正飞男1989.12 动物学071002 鲸类三酰甘油合成关键基因的进化及其与水生适应的关系博士省立校助86 徐翀男1987.0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雷帕霉素调控PP2A抗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分子机理博士省立校助87 张伟男1990.07 微生物学071005 内生真菌促进花生结瘤的生理响应和信号分子研究硕士省立校助88 陈睿女1990.11 水生生物学071004 栅藻诱导型防御对枝角类种群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硕士省立校助89 卞玉霞女1987.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序列视频三维点云位置的不确定性研究博士省立省助90 杨艳菊女1986.11 自然地理学070501 氧气和铵态氮供应水平对水稻土初级硝化速率的影响博士省立省助91 徐美娜女1989.09 环境地理0705J1 人类活动对滇池柴河流域有机质迁移的影响博士省立省助92 马钧霆男1987.10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自适应空间离散对机理过程模型收敛性的影响研究博士省立校助93 张振球男1988.02 第四纪地质学070905 亚洲季风及洞穴岩溶过程对YD结束响应方式研究博士省立校助94 王宜强男1987.05 人文地理学070502 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类型、集散特征与格局演化博士省立校助95 刘凯男1989.0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融合DEM和影像纹理特征的地貌形态识别方法研究博士省立校助96 杜莹女1981.09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基于GWF-PROV扩展模型的地理科学工作流数据溯源方法博士省立校助97 胡勇男1973.06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支撑多维地理计算的几何代数空间索引博士省立校助98 余凤龙男1978.12 人文地理学070502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博士省立校助99 王玉娟女1980.11 人文地理学070502 主体关系重构下的城乡空间组织及其协同机理博士省立校助100 王俊淑女198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705030基于空-谱特征和自学习策略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01 沈琳男1991.01 地图学与地理070503 考虑人为活动影响的空间单元水文流向提取方硕士省立校助信息系统法研究102 周迪女1990.05 环境科学077601 滇池流域设施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硕士省立校助103 陈伊笛女1990.06 音乐与舞蹈学130200 诸子百家音乐史料存在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04 张雪女1991.11 音乐与舞蹈学130200 同宗民歌《茉莉花》的流变与发展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05 张梦瑶女1992.02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江苏省普通中学体育法规政策执行现状的调查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06 解亚萌女1990.06 运动人体科学040302 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评价标准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07 芦甲川男1974.12 美术学050403 中国传统纸绢本人物造像审美观念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08 王春雷男1979.12 设计学130500 江南明清住宅室内设计思想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09 陆敏女1989.10 食品科学083201 染料木黄酮抑制饼干烘焙过程中蛋白糖基化的机制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0 陆文娟女1991.06 食品科学083201 干巴菌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1彭大成男1990.05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 智能家居网络化控制系统硕士省立校助112黄雯迪女1990.10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混沌控制和硬件实现硕士省立校助113 张百强女1992.04 热能工程080702 流化床反应器中碳基多组分气体催化合成碳纳米管的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4 夏雪女1990.08 教师教育0401J3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中学教师激励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5 邵雁心女1990.10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 “翻转课程”模式在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6 方寅男1978.09 对外汉语教学050125 作为显赫范畴的汉语动量库藏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17 蔡亚萍女1990.11 计算机软件与081202 面向图像分割的机器学习算法研究硕士省立校助理论081203 基于转发图的微博主题发现与演化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8 徐伟男1990.11 计算机应用技术040202 追寻生活的意义——个体心理学及其发展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19 吴杰男1981.0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20 程永佳女1981.11 应用心理学040203 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中的希望感研究博士省立校助硕士省立校助121 王婉莹女1990.11 基础心理学040201 通过训练促进顿悟问题中的表征转换及其神经机制研究040202 积木游戏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22 杨春慧女1989.0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青年调研课题

我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青年调研课题我国法学会是我国大陆现行最大规模的法学学术团体,于1950年5月1日在北京成立。
是我国法学会的研究领域涉及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也是我国法学界的主要研究方向。
我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青年调研课题则是该地区法学领域的一个专注点,是国家在法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课题旨在促进法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发展。
一、课题意义我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青年调研课题的设立是为了引导和支持广大法学研究工作者深入了解当前我国社会法治建设的紧迫需求和重大问题,推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
该课题的意义在于激励和鼓励年轻学者在法学研究领域展现才华,提高青年法学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水平,促进法学研究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课题内容我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青年调研课题的内容多样且广泛,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青年学者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具有一定深度的课题进行研究,借助专业的法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探索学术前沿,推动全社会法学研究的发展。
三、课题影响我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青年调研课题的开展对法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当前法治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我国法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该课题对于培养青年法学研究人才,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成果的产出,为社会提供了多样化的法学视角,为法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课题展望我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青年调研课题的设立不仅带动了青年法学研究人员的研究热情,也为法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希望该课题能够继续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青年学者在法学研究领域的持续成长和进步,推动我国法学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五、个人观点我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青年调研课题的设立对于促进法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11年3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通过,2014年6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修订,2016年4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促进法学繁荣和发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为部级研究课题。
研究工作的规划由中国法学会制订。
课题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负责。
第二章课题选题与类别第三条中国法学会课题的选题,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着力研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和法治实践问题,以及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四条中国法学会课题分为:重大专项课题、年度课题、后期资助项目、委托课题、合作课题、专项课题。
第五条重大专项课题是为解决影响我国法治进程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而设立的课题,由中国法学会通过委托或招标立项。
第六条年度课题是中国法学会每年一度通过招标立项的课题。
年度课题包括: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和自选课题。
其中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由中国法学会资助经费。
自选课题是自筹课题经费的课题。
年度课题立项评审、成果鉴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关键环节邀请中国法学会纪检部门负责人、专家代表参加,接受监督。
课题选题指南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在向中央部门、法学法律界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经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评议,中国法学会审定。
部分资助课题的选题由申报人自拟。
第七条委托课题分为年度重点委托课题、临时性委托课题、中央部门委托课题以及其他委托课题。
年度重点委托课题由中国法学会党组会议或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审定选题及实施方案。
临时性委托课题由中国法学会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临时确定选题。
中央部门委托课题是由中央政法委员会或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委托中国法学会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承担的课题。
中国法学会关于提交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成果要报》的通知-

中国法学会关于提交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成果要报》的通知正文:----------------------------------------------------------------------------------------------------------------------------------------------------中国法学会关于提交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成果要报》的通知各课题主持人:为了加强智库建设,推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更好地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国法学会决定建立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后提交《成果要报》的制度和机制。
请通过2014年结项成果鉴定课题的主持人,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至少1份《成果要报》并报送中国法学会。
《成果要报》应选取成果中最具有对策建议性的部分,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法治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从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强调思想性战略性,突出问题意识,不需要对整个课题成果进行凝练;结构可以为:现状或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问题+成因+对策建议,问题+实践/外国经验+对策建议,侧重对策建议;文风朴实,语言精炼,字数在3500字左右。
具体样式可登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网站参考《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汇编》。
《成果要报》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将作为中国法学会《要报》报送中央有关部门,或推荐在《法制日报》理论版发表。
同时,《成果要报》将择优结集出版。
有突出贡献的,将给予奖励。
请于3月31日前,将《成果要报》电子版发至*****************。
完成情况将作为今后课题委托的重要依据。
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联系电话:************联系人:杨青春、曹菲中国法学会研究部2015年3月11日——结束——。
我国民营银行的监管方式研究

我国民营银行的监管方式研究作者:王启迪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5年第10期王启迪(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民营银行已在我国正式破冰起航,依其自身特点进行适当有效的监管关系其兴衰成败。
民营银行在道德风险、流动性风险、内部人控制风险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为了防止风险,应在准入过程中加强对发起人、注册资本来源、业务范围、经营管理人员资质、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审查。
对于退出监管,民营银行应区别于国有银行,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即以破产和并购为主,行政强制干预为辅,并且以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为保障。
关键词:民营银行;准入监管;运营监管;退出监管DOI:10.16083/ki.22-1296/g4.2015.10.059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133—03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民营信贷机构的法律监管方式研究”,课题编号:SFH2014D21。
收稿日期:2015—04—25作者简介:王启迪(1982—),女,江苏南京人。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截至2015年3月,我国有三家民营银行获准开业,分别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和温州民商银行。
2015年3月26日,温州民商银行成为全国首个正式营业的民营银行。
在国际上,通常国家持股低于50%的就被定义为民营银行,按此标准,发达国家的银行绝大多数都被揽括其中。
国外民营银行已有诸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而民营银行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试水起航阶段,如何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之上,依其自身特点进行适当有效的监管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必须面对的课题,关系到我国民营银行的兴衰成败。
一、民营银行的性质特点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金融十条”,即《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九条规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
中国法学会202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指南

中国法学会202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指南中国法学会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法学研究机构,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关于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指南,以推动我国法学研究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法学会202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指南的内容。
正文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法学研究的发展,中国法学会每年都会组织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这些课题旨在围绕国家法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和推动法治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根据中国法学会发布的202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指南,今年的课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体系与法治理论研究本方面课题主要关注我国法律体系的构建和法治理论的深化研究。
重点探讨法律体系是否与社会实际相适应,法治理论是否能够指导法律实践,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治建设。
2. 社会主义法治与全面依法治国此方面课题主要关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问题。
研究内容涉及如何加强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及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举措等。
3. 法律与经济发展此方面课题旨在研究法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重点研究法律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等。
4. 法律与社会问题此方面课题主要关注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及其解决办法。
重点研究法律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等。
5. 法律与公共治理此方面课题旨在研究法律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研究内容涉及法律与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等。
以上仅为中国法学会202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指南的部分内容,具体的研究方向和要求可在指南中详细查阅。
希望广大法学研究机构、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能够积极申报和参与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法学事业的发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法学会部级课题

法学会部级课题
法学会部级课题是指由中国法学会设立的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属于国家级课题。
课题申报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申报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级别,但只能申报其中一级,不得同时申报中国法学会课题和司法部课题。
申报的课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符合法学研究的学科特点,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前期研究成果。
申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申报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程序包括填写申报表、提交申请、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
申报表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并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两份。
申请书应当由申请单位加盖公章,并由主要研究人员签名。
形式审查应当对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专家评审应当对受理的课题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公示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资助经费由中国法学会提供,用于支持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资助经费应当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并接受中国法学会的监督和检查。
总之,法学会部级课题是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申报程序严格,研究质量要求高,对于推动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法学会 课题 自选课题

中国法学会课题自选课题是指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中的一种,由申报者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方向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申报。
自选课题的申报者需要填写《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申报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至中国法学会课题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自选课题的申报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具备申报资格:申报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申报资格,如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等。
2. 具备研究能力:申报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和经验,能够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3. 符合自选课题要求:申报者需要选择与法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申报,且课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中国法学会课题管理部门会对申报的课题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结果将在中国法学会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后,中国法学会将正式公布立项名单。
自选课题的申报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填写申报表:申报者需要认真填写申报表,包括研
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内容。
2. 突出研究特色和创新点:申报者需要突出课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点,以及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3. 充分准备材料:申报者需要充分准备申报材料,包括研究计划、研究基础、研究成果等,以便评审专家更好地了解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
4. 注意申报时间和程序:申报者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申报,并确保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
5. 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申报者需要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积极与中国法学会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转化。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是针对我国法学领域相关问题开展
的重要研究活动,是全国范围内权威的法学研究机构之一。
下面我将
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课题内容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是由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委托中国
法学会针对法学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展的研究。
每个课题都是一个重要
的课题组,由专家学者组成。
课题组的研究内容通常与当代中国法律、法规等政策有关系,例如合同法、商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
二、研究成果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通常经过若干年的研究,会产生相
应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常常以专业书籍的形式发表出来,供法
律工作者和学者学习参考。
研究成果也经常被涉及到当代中国法律的
相关机构,包括政府公开的形式,如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等。
三、影响力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影响力在当代中国法律领域十分
显著。
其重要作用在于为中国法律领域提供了一个公正、科学、独立
的研究基地。
国内各大法律研究机构都十分重视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
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它们是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完善过程的重要
参考。
此外,因为这些成果是由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委托研究的,所
以研究成果也通常得到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由此可见,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为了我国法律领域关
键问题研究的有力支持和指导,有利于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制建设的进
一步完善和发展。
法学科研课题

法学科研课题
一、法律制度的演化
法律制度的演化研究主要探讨法律制度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制度特点,揭示法律制度的演变规律,预测未来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二、法律与经济发展
法律与经济发展研究主要探讨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法律制度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法律与人工智能
法律与人工智能研究主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法律制度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法律制度。
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到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法律责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四、法律与环境保护
法律与环境保护研究主要探讨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环保法规的差异和特点,评估环保法律的执行效果,提出改进环保法律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五、法律与全球化
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主要探讨全球化对法律制度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到跨国法律问题、国际法、国际贸易法等方面,对于推动国际合作和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六、法律教育改革
法律教育改革研究主要探讨如何改革和完善法律教育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法律人才。
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法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法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
法学是一门关于法律、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法律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法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对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法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某一特定法学课题,对相关法律规定、司法实践、学术研究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通过对特定法学课题的研究,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三、研究内容。
1. 研究范围。
本研究将主要围绕某一特定法学课题展开,涉及的范围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学术研究成果等,旨在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该法学课题的相关内容。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法律文件、司法案例和学术著作的梳理和分析,深入挖掘法学课题的内在规律和实践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3. 研究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首先,明确研究的具体课题,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标。
(2)收集文献资料,其次,对相关法律文件、学术著作进行搜集和整理,建立研究档案。
(3)开展案例分析,通过对相关司法案例的分析,挖掘法学课题的实践问题和现实意义。
(4)撰写研究报告,最后,将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特定法学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为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五、研究保障。
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建立研究小组,明确研究任务分工,定期组织研讨和交流,加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享,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制定一个合理的法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于深入开展法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力求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为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度江苏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指南
*1.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研究
3.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研究
4.中国自贸区金融创新与法律对策研究
5.江苏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6.《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立法研究
7.官邸制度的立法研究
8.刑事错案防范机制研究
9.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的司法程序研究
10.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研究
11.遗嘱信托制度研究
12.小额诉讼程序实证研究
13.民间借贷纠纷中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研究
注:有“*”者为重点课题,其他为一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