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教材第94页探索
漫画中的人物在用木筏上的木材作燃料,其结果必然导致木筏越来越小,最终会使大家都沉入水中,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漫画从深层次说明人类目前过度索取资源,损害环境,将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因此,人类必须转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地恢复受损的环境,减少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新的损害,这样才能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
二、教材第95页思考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教材第100~101页思考
1.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颁布实施。
为了落实该议程,我国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就如下图所示:
《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困难有: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解决办法: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要实现的发展战略目标而言,中国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而不考虑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对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四、教材第101页复习题
1.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严峻的问题,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为实现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减少过度包装,倡导
简朴生活,节能节水,选购环保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拒食野生动物,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等。
3.通过互联网等形式查找案例即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公众参与。
[课堂小结]
学业达标
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荫!”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
A.控制人口数量B.实施清洁生产
C.选购绿色产品D.公众认识和参与
2.做到既能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同时又能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方法是( )
A.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
B.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
C.逐步淘汰或限制烧烤
D坚决予以取缔
解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
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
烧烤是一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饮食文化,简单地淘汰或取缔是非常可惜的。
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能规范经营,但是没有从环境保护角度去进行治理。
目前,烧烤摊点用的燃料基本上是污染程度较大的烟煤或木炭,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是非常好的一种措施。
答案:1.D 2.B
下图为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3~4 题。
3.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三江平原B.黄淮海平原
C.塔里木盆地D.太湖平原
4.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③肥料施用量减小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生产模式下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可两熟;三江平原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作物熟制也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不是冬小麦和夏玉米。
第4题,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小肥料的施用量,也可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答案:3.B 4.D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6.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B.资源短缺
C.较低的人口素质D.资金严重短缺
7.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解析:第5题,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压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第6题,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地区,长期以来,这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素质较低,而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第7题,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答案:5.B 6.C 7.D
8.“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在基本解决农村生活能源来源问题的同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在各类生态农业模式中,“四位一体”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读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图
(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_______(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_______(气体);猪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______,还产出沼渣、沼液,为蔬菜生产提供________。
(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1和2中,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农业模式的掌握以及生态农业在我国推广和实施的意义,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应该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回答。
答案:(1)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氧气燃料(能源) 有机肥料
(2)生产过程2
(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能力提升
2013年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发布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
本年度绿皮书以“聚焦低碳城镇化”为主题,在我国城乡一体的背景下,展示“新型城镇化”在低碳实践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公众行为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
A.讲究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
B.减少煤炭使用,大量使用电能
C.多开私家车出行,减少对公共交通的压力
D.多选择带有环境标志的商品
10.下列地区的能源开发和使用不能体现“节能减排”的是( )
A.新疆地区使用太阳能
B.东南丘陵地区使用沼气
C.山东半岛沿海发展风能
D.山西加大煤炭资源的开发
解析:第9题,带有环境标志的商品,从其生产到消费及废弃物的处理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应鼓励选购;使用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不利于环保;大量使用电能,不能体现节能减排;为缓解交通压力,应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
第10题,加大对煤炭资源的开采,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答案: 9.D 10.D
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下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 )
A.河南B.广西
C.黑龙江D.山东
12.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资源B.技术
C.水源D.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13.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C.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D.该产业链中,主导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利用甘蔗制糖,而甘蔗生长需要较多的热量与水分,所以它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比较四个省区,只有广西位于我国的南方,所以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广西。
第12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影响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限制因素不是资源、技术与水源,而是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第13题,该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11.B 12.D 13.C
14.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材料二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材料三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指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地理事物。
A矿产地是________;B处是________山脉。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
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解析:第(1)题,地理事物的名称是基础,对记忆的要求高,注意积累。
第(2)题,甲和乙工业部门根据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可做出判断;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可结合图中及所学知识做出回答。
第(3)题,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结合该地区特点来合理安排。
第(4)题,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1)察尔汗祁连山
(2)①电力工业建材工业②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了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
(3)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
(4)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
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