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298期2014年12月(上)
Total.298
December 2014(A)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
又一重要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为此,高校应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认同现状建议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Zheng Zhiwen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an-other major result of our Party's theoretical innovation,and it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urrently,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re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therefore,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re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college students;present situation of recognition;suggestions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而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
大学校园是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调查
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我们从五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卷进行设计,并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935份,其中有效问卷1917份,有效率99%。
基于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揭示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
1.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况调查的统计和分析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
容有一定认知。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11.37%的学生
选择非常了解,49.77%的同学选择基本了解,27.18%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11.68%的学生选择一无所知。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16.74%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49.14%的同学选择基本了解,25.51%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8.61%的学生选择一无所知。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23.53%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52.79%的学生选择基本了解,18%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5.69%的学生选择一无所知。
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21.96%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50.29%的学生选择基本了解,17.01%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10.75%的学生选择一无所知。
1.2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很多学生开始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分析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不具有指导作用,44.18%的学生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8.90%的学生选择有作用,11.11%的学生选择是名义上的作用,15.81%的学生感觉说不清楚。
对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中国才将走上繁荣,41.63%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44.13%的学生选择基本赞同,11.06%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3.18%的学生选择不赞同。
对于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43.87%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37.61%的学生选择基本赞同,17.4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1.10%的学生选择不赞同。
对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34.12%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44.18%的学生选择基本赞同,16.43%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5.27%的学生选择不赞同。
1.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
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我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49.77%的学生非常赞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38.65%的学生基本赞同,6.4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5.16%的学生不赞同。
50.34%的学生非常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和方向,35.68%的学生基本赞同,10.17%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3.81%的学生不赞同。
34.01%学生非常赞同坚持统统理想推动了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的建设,37.77%的学生基本赞同,18.31%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9.91%的学生不赞同。
64.16%的学生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SJBFDY073)。
作者简介:郑志雯(1982—),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分析
郑志雯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江苏·盐城224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4)34-0009-03
9
. All Rights Reserved.
兴一定能实现,26.71%的学生认为会实现,5.27%的学生认为可能实现,3.86%的同学认为说不清楚。
12.05%的学生赞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融合,走向趋同,23.79%的学生基本赞同,33.44%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30.73%的学生坚决不赞同。
41.11%的学生坚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大学生应该坚持与追求的,36.15%的学生选择赞同,16.74%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6%的学生选择不赞同。
1.4大学生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认同
调查显示,大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
85.34%的同学当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时,感到自豪。
70.16%的学生坚信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20.76%的学生认为赞同。
51.12%的学生坚持用理性的行为和思想去爱国,39.12%的学生认为基本能。
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57.59%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37.14%的学生选择赞同。
33.49%的学生坚信在全球化的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比在任何时代显得更重要,39.44%的学生基本赞同。
52.84%的学生坚信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28.27%的学生赞同,9.86%的学生基本赞同。
43.87%的学生坚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44.65%的学生赞同,7.41%的学生基本赞同。
1.5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
调查显示,一个人的价值,23.58%的学生非常赞同是由其对社会的贡献决定的,44.08%的学生表示基本赞同,18.05%的学生选择不一定,而14.29%的学生选择了不赞同。
51.38%的学生非常赞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是一致的,34.01%的学生表示赞同。
74.39%的学生非常赞同诚信是为人处世的一种重要品质,17.79%的学生表示赞同。
对“无羞耻之心,非人也”,68.54%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17.42%的学生选择赞同。
42.78%的学生坚决认为“八荣八耻”应该成为每个大学生追求的核心价值观,38.65%的学生选择赞同。
32.97%的学生认为自己一直都是诚信待人、诚信做事,39.23%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做到,26.71%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事能做到,而1.1%的学生认为自己没能做到。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述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学生党员、高年级学生的价值取向明显比非党员学生、低年级学生更加积极向上,这说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偏差,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通过调查,44.1%的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理想,55.9%的学生没有考虑过人生志向,认为人活着就是要随遇而安。
但是总体上,大学生普遍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并认为这里理想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斗志。
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的实现,靠自己是实现不了的,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特别是在个人理想的实现中,权力、地位和金钱成为大学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2部分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
调查显示,有些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信念不坚定。
根据调查显示,虽然很多大学生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因为信仰而要求加入共产党的学生并不占多数,很多学生是因为入党可能带来的有利条件,而选择加入共产党。
虽然一些学生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但是自己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
2.3部分大学生忽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积极作用认识不清,不能正确理解历史上的先进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甚至有些学生已经不能明确地分辨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对我们的时代精神的了解更是无从说起。
2.4小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明确,甚至出现偏差
调查中选择不清楚选项的学生不少,有的比例较高,说明这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存在困惑。
选择不同意的同学,在思想上已经产生的偏差。
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是非常推崇个人价值的,是不愿意牺牲自我价值去实现社会价值的。
2.5大学生价值观知行不一的情况较为突出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大学生明确地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知道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表示赞同,但是在执行上却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社会和集体对个人价值实现的巨大影响力,但是在生活中还是比较注重个人价值。
2.6部分大学生荣辱观扭曲
调查显示,有部分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表示理解,也有的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持无所谓的态度。
对“部分女孩用外表获取经济利益”,有42.8%的学生认为是可以理解的。
对不按时上课的大学生的看法,50.3%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32.1%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些都说明,部分大学生是非观念不强,荣辱观扭曲。
3关于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建议3.1高度重视课堂的教育
首先,要高度重视“两课”教学。
“两课”教学是在学生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中,老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政课程体系当中。
其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在专业课的授课中,注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发挥各方面老师的育人功能。
3.2高度重视学生管理人员的作用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学生管理中,辅导员队伍尤为重要,他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骨干力量。
3.3要高度重视后勤服务人员的作用
高校历来重视教学育人和管理育人,但是在服务育人
思政教育
10
.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298期2014年12月(上)
Total.298
December 2014(A)
上往往有所缺失。
服务育人,是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的。
从小的来说,后勤的优质服务、热情的态度,文明规范的管理,会在生活中、思想上、道德上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3.4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大学校园,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主要的交流方式,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舍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感染,长期共处,一个宿舍会形成一定的舍风。
积极向上的舍风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健康的舍风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态度。
3.5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在社团中,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自发地组织各种活动,满足自己的求知欲,锻炼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融入到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中,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学生社团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3.6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传播方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单项的传播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
“以文化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是一项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又是全党全社会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共同使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在工作中,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方法,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2.
[3]任星宇.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乌鲁木
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王绍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
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于俊如.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思想政治教育,2012.[6]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8.
[7]田霞,王永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调查及对策
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编辑李前锋
(上接第4页)
学情况并不理想的任课老师一个过得去的评价,或者任课
老师能够对学生的辅导员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是任课教
师本身就是院系的领导等等;其次是这种方法几乎没有明确体现出学生的诉求,比如学生没有提出教师课堂教学的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三是没有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而大数据时代的解决方案能够避免这种局限性,通过收集学生和教师平时在微博、博客、网络社区、校园bbs 、飞信、qq 群等聊天交友平台中的发言或聊天记录建立一个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模型,因为学生在和老师交流时往往会显得比较保守而有所保留,以至于老师无法听到学生的心里话,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没有利害关系而明显会更加真诚和真实。
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每一个教师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善课堂教学的建议或培训计划,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评价,掌握这一班级学生的真实状况,包括生活、学习、思想动态等信息,从而在学生培养方面更有针对性。
3.8更高效的社会信息反馈
大学教育是否成功最后还要经过社会实践的考验,传统的高校社会信息反馈系统收集毕业学生就业信息的手段一般采用电话调查,这种方法很难得到学生一段时间的就业信息,根本没有办法掌握毕业学生就业环境的全面信息,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学生就业环境的全面信息,并加以分析,掌握社会实际需求的毕业生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并迅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
4大数据时代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
印度教育学家苏伽特·米特拉在印度乡村街头安装连接互联网的电脑,那里的孩子从没见过电脑,也不会英文,
几个月后他发现孩子们在没人教的情况下学会了电脑,他
还在其他国家做过很多类似的以数学、语言等为内容的实验,实验结果都与上述情况类似,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苏伽特·米特拉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定义:教育是一种自组织行为。
据此,在教育过程中大学和大学老师便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了。
据美国新媒体教育联盟(NMC )的研究,人类学习行为需要的媒介或载体都有其对应的技术基础,也就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会被旧方式阻碍。
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 和Peter Novig 教授全世界的粉丝超过16万,而且还在持续增加,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也为其他大学教师树立了信心,大学将变成一个巨大的训练场,教师就是教练,这个转变过程需要时间,也会有重重困难,对大学和大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5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教育创新以培养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这一阶段的大学教育结合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将更具智慧,是对学生心智的全面开发,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陈律.大数据背景下学习分析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15-17.
[3]张俊超.大数据时代的院校研究与大学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2014(1):128-135.
编辑李前锋1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