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中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塔吊专项方案计算

塔吊专项方案计算

塔吊作为施工现场的重要垂直运输设备,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为确保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将针对塔吊专项方案进行计算分析,以期为施工现场提供参考。

二、计算内容1. 塔吊倾覆力矩计算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塔吊倾覆力矩M,计算公式如下:M = G H + Q h其中,G为塔吊自重,H为塔吊重心高度,Q为最大起重荷载,h为最大起重荷载作用点到塔吊重心的距离。

2. 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计算计算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对交叉梁中心的作用力,计算公式如下:F1 = G + QF2 = G L1 + Q L2其中,L1为塔吊自重作用点到交叉梁中心的距离,L2为最大起重荷载作用点到交叉梁中心的距离。

3. 交叉梁最大弯矩和桩顶竖向力计算根据计算简图,计算交叉梁最大弯矩和桩顶竖向力,计算公式如下:Mmax = F2 L2 / 2Rmax = F1 L1 / 2其中,Mmax为交叉梁最大弯矩,Rmax为桩顶竖向力。

4. 交叉梁截面主筋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2条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计算交叉梁截面主筋,计算公式如下:N = Mmax / f A其中,N为主筋数量,f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A为主筋截面积。

三、计算结果分析通过对塔吊专项方案的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 塔吊倾覆力矩较大,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倾覆。

2. 交叉梁承受较大弯矩和桩顶竖向力,需加强交叉梁的设计和施工。

3. 交叉梁主筋数量较多,需确保主筋质量。

四、建议1. 加强塔吊基础和附着装置的设计和施工,确保其承载能力。

2. 在施工现场设置防风、防倾覆装置,降低倾覆风险。

3. 定期对塔吊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4.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总结通过对塔吊专项方案的计算分析,为施工现场提供了塔吊安全运行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结合计算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塔吊安全稳定运行,保障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

工长算量经验公式

工长算量经验公式

工长算量经验公式
工长算量经验公式是:
1. 砖墙工程量:墙高×墙长度×墙厚度×砖的块数×单块砖的体积。

2. 门窗工程量:门窗数量×门窗面积。

3. 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梁长×梁宽×梁高。

4. 钢筋混凝土板工程量:板长×板宽×板厚。

5. 钢筋混凝土柱工程量:柱高×柱直径×柱周长。

6. 钢筋混凝土墙工程量:墙高×墙长度×墙厚度×砖的块数×单块砖的体积。

7. 基础土方工程量:基础面积×基础深度。

8. 屋顶工程量:屋顶面积×屋顶厚度。

9. 地面工程量:地面面积。

10. 楼梯工程量:楼梯踏步数量×楼梯踏步面积。

这些经验公式仅供参考,具体工程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并考虑各种因素,如设计变更、材料换算等。

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在设计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计算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项目中。

这些公式能够帮助设计师在规划、构建和评估设计方案时,更准确地进行计算和量化。

以下是一些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1.比例计算公式:比例计算公式在设计中非常常见,用于确定不同物体之间的尺寸关系。

比例计算公式可以帮助设计师在空间布局、平面设计和模型构建中保持一致的比例关系。

2.动态载荷计算公式:在工程设计中,动态载荷计算公式用于估计结构或机械系统在运行时承受的压力和荷载。

这些公式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质来计算各种类型的载荷,包括重力、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3.施工成本计算公式:施工成本计算公式帮助设计师在项目初期预测和控制施工成本。

这些公式可用于估计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租赁成本等,从而提供项目预算和建议的成本控制措施。

4.光照计算公式:在照明设计中,光照计算公式被用于计算照明要求和照明水平。

这些公式考虑了光源、反射率、空间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设计满足人眼对照明的可视需求。

5.热负荷计算公式:热负荷计算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用于评估建筑对热能的需求和负荷。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适当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以实现能源效益和舒适性。

6.水力计算公式:水力计算公式用于水力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设计师计算水流速度、管道尺寸、水压和水位等参数,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7.结构强度计算公式:结构强度计算公式用于确定建筑结构在承受荷载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些公式通常用于计算材料的弯曲、压缩、拉伸和剪切强度等参数,从而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结:以上只是设计领域中一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不同设计项目和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计算公式。

设计师应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并灵活应用合适的公式。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设计师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消防用水计算公式选择设计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消防用水计算公式选择设计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消防用水计算公式选择设计消防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确保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消防工程的设计中,消防用水计算公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对消防设备的配置、消防水源的规划以及消防管道的布置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常用的消防用水计算公式,并对其适用性进行探讨。

一、容积法计算公式容积法是一种简易的消防用水计算方法,它基于建筑物的容积大小来确定水源及消防系统的需求。

常用的容积法计算公式如下:消防用水量 = 建筑物容积 ×系数其中,系数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特点来确定。

例如,对于住宅建筑,该系数一般为0.09-0.16。

而对于商业建筑,该系数可能会更高,常在0.16-0.24之间。

容积法计算公式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过程相对直接。

然而,由于该方法仅仅是通过建筑物容积来确定水源需求,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水灭火面积法计算公式水灭火面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消防用水计算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来确定消防用水量的需求。

常用的水灭火面积法计算公式如下:消防用水量 = 灭火面积 ×系数其中,灭火面积是指火源的预计面积或火势所覆盖的区域面积,系数根据火灾的危险程度和建筑物的特点来确定。

水灭火面积法计算公式的优势在于充分考虑了火灾的危险性,因此能够更为准确地确定消防用水的需求。

然而,该方法需要对火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水流量法计算公式水流量法是一种基于水流量来确定消防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常用的水流量法计算公式如下:消防用水量 = 检测点供水流量 ×系数其中,检测点供水流量是指建筑物内的消防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水流量,系数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来确定。

水流量法计算公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消防用水量的需求,同时还考虑到了供水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然而,该方法需要对消防供水系统的流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进行配合。

常用施工方案中临水、临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及举例

常用施工方案中临水、临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及举例

常用施工方案中临水、临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及举例一、临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当一个新的项目开始时,各专业的人员都必须对该项目的开工作好充分的准备。

而作为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人员则必须对该项目的临时施工用电负荷进行分析和测算,从而择优选择相应的施工用电的供电方案和供电系统,以确保现场施工用电的安全和可靠性。

但由于很多电气人员对现场施工用电的性质和功率因数的不了解,从而造成了计算的错误,给临时施工用电埋下安全隐患,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本次征稿阶段发现大多临电计算人员在计算上出现了误区,为了确保临时施工用电的计算能够较为精确,在实例计算中按照交流电路中的计算容量和设备容量的概念,进行计算。

计算容量也称为计算负荷、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它常用Pjs表示,标志现场设备的最大用电功率,是配电设计时选择变压器、确定备用电源容量、无功补偿容量和季节性负荷的依据,也是计算配电系统各回路中电流的依据。

设备容量也称为安装容量,它常用Pe表示,它是现场安装的所有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或额定功率,常标于现场的用电设备铭牌上,是配电系统设计和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依据.然而在计算ΣPe时很多电气人员就把电动机的千瓦数、交流电焊机的千伏安数、照明用电的千瓦数三者直接相加,这样就把直流电的基本概念错用到交流电路上,从而带来变配电设备系统的选择不当.【例】一项目的用电设备如表3-9,现场变压器提供(400kV A)的电源,现场电线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系统供电。

【解】:【1】临电布置1)电源由办公楼后的变压器(400kV A)供我方(400kV A)的电源,引入现场一级总柜,由一级总柜再分别引出数个回路分别供现场及生活区、办公区等。

2)线路现场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系统供电。

3)负荷计算用电设备表表3-9(A)塔吊(1台)P e=2P n错误!=2×63×错误!错误!错误!=48.8kwK c=0。

6,cosφ=0。

施工现场用电量计算

施工现场用电量计算

施工现场用电量计算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土建部分中,确定了各单元工程的施工方案,选择了所要的机械设备,安排了施工进度,就可以对临时用电量的估算。

一,估算方法一种估算方法是同时考虑施工现场的动力和照明用电,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S=K{(∑P1÷ηcosφ)K1K2+∑P2K3}公式中各部分的代表含义如下:S:工地总用电量;K:备用系数,一般取K=1.05~1.1;∑P1:全工地动力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总和,KW;∑P2:全工地照明用电量总和,KW;η:动力设备效率,即各电动机的平均效率,一般取η=0.85;cosφ:功率因素,建筑工地一般取用 0.65;K1:全部动力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五台一下时取K1=0.6,五台以上时取K1=0.4~0.5;K2:动力负荷系数,主要考虑没有因性质不同在负荷时的工作情况,一般取K2=0.75~1;K3: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K3=0.6~0.9;另一种方法,如果工地照明用电量很小,为简明计算,可在动力用电量之外再加10%,作为总用电量,这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S动=K1(∑P1÷ηcosφ)K2得出总的用电量之后,再计算工地所需的总电流,其公式为:I=(Sz×1000)÷(1.73×U)公式中I:表示总电流,A;Sz:表示工地总用电量,KVA;U:表示供电系统的线电压,U=380二,详细计算方法:(1)工地临时供电包括动力用电与照明用电两种,按下列几点情况计算用电量:1)全工地使用的电动机械设备、电动工具和照明的用电量;2)施工总进度计划中施工高峰期间用电机械设备的最高数量;3)各种电力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的利用情况。

总用电量按下式计算:P=1.05––1.10(K1ΣP1/cosθ+K2ΣP2 + K3ΣP3 +K4ΣP4)P–––––供电设备总需求容量(KVA);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P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P3–––––室内照明容量(KW);P4–––––室外照明容量(KW);cosθ––––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子(在施工现场最高为0.75-0.78;一般为0.65-0.75);K1、K2、K3、K4–––––需要系数;K1(电动机)=0.5-0.7K2(电焊机)=0.6。

2018年度一建施工组织方案计划经济详细计算公式定理

2018年度一建施工组织方案计划经济详细计算公式定理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计算公式汇总1、单利计算单i P I t ⨯=式中 I t ——代表第t 计息周期的利息额;P ——代表本金;i 单——计息周期单利利率。

2、复利计算1-⨯=t t F i I式中 i ——计息周期复利利率;F t-1——表示第(t -1)期末复利本利和。

而第t 期末复利本利和的表达式如下:)1(1i F F t t +⨯=-3、一次支付的终值和现值计算①终值计算(已知P 求F 即本利和)n i P F )1(+=②现值计算(已知F 求P )nni F i F P -+=+=)1()1(4、等额支付系列的终值、现值、资金回收和偿债基金计算等额支付系列现金流量序列是连续的,且数额相等,即:),,,,常数(n t A A t K 321===①终值计算(即已知A 求F )i i AF n11-+=)(②现值计算(即已知A 求P )nn ni i i Ai F P )()()(+-+=+=-1111③资金回收计算(已知P 求A )111-++=nn i i i PA )()(④偿债基金计算(已知F 求A )11-+=ni i FA )(5、名义利率r是指计息周期利率:乘以一年内的计息周期数m 所得的年利率。

即:m i r ⨯= 6、有效利率的计算包括计息周期有效利率和年有效利率两种情况。

(1)计息周期有效利率,即计息周期利率i ,由式(1Z101021)可知:mr I =(1Z101022-1)(2)年有效利率,即年实际利率。

年初资金P ,名义利率为r ,一年内计息m 次,则计息周期利率为 mri =。

根据一次支付终值公式可得该年的本利和F ,即:mm r P F ⎪⎭⎫ ⎝⎛+=1根据利息的定义可得该年的利息I 为:⎥⎥⎦⎤⎢⎢⎣⎡-⎪⎭⎫ ⎝⎛+=-⎪⎭⎫ ⎝⎛+=111m m m r P P m r P I再根据利率的定义可得该年的实际利率,即有效利率i eFF 为:11i eff-⎪⎭⎫⎝⎛+==mm r P I 7、财务净现值()()tc tnt i CO CI FNPV -=+-=∑10(1Z101035)式中 FNPV ——财务净现值;(CI-CO )t ——第t 年的净现金流量(应注意“+”、“-”号);i c ——基准收益率; n ——方案计算期。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 hi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第二种的方法精度较高,应尽量采用,特别适用计算机计算。

建筑工程方案的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方案的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方案的计算公式一、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1.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壤及其基础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包括标准土压实曲线法、双曲线法、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等。

其中标准土压实曲线法的计算公式如下:q = cNc + qNq + 0.5γBNγ式中:q为单位面积荷载;c为土的内摩擦角;Nc、Nq、Nγ为土壤分别对立方数的承载能力系数;γ为土的单位体积重;B为基础宽度。

2. 基础底土所能承受最大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当土的屈服域计算底土所能承受最大地基承载力时,以抗剪强度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为限制值,即:q = c + σtgmaxtanφ式中:c为土的内聚力;σtgmax为最大的抗剪强度;φ为土的内摩擦角。

二、楼板荷载计算公式楼板是建筑物上部结构的重要承重构件之一,它所承受的荷载是由建筑物上部结构的重量、使用荷载、风荷载等共同作用下的。

1. 单向板、双向板的荷载计算公式单向板、双向板的楼板荷载计算公式为:q = G + Q + W式中:q为单位面积楼板荷载;G为板自重;Q为使用荷载;W为风荷载。

2. 基于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在楼板的荷载计算过程中,可能会考虑到最小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为:ρmin = 0.12√fct/fy式中:ρmin为最小配筋率;fct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y为钢筋屈服强度。

三、梁的挠度计算公式梁是建筑物上部结构中起承重作用的构件之一,其挠度计算公式是挠度控制的重要依据。

1. 受直载、弯矩、剪力作用的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在受直载、弯矩、剪力作用下的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δ = (5wL^4)/(384EI)式中:δ为梁的挠度;w为单位长度的荷载;L为梁的跨度;E为弹性模量;I为梁的截面惯性矩。

2. 应变极限状态下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在应变极限状态下,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δ = KwL式中:Kw为应变位移系数;L为梁的跨度。

四、风荷载计算公式风荷载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外部荷载,其计算公式是根据建筑物结构形式、风速、地区气象条件等综合考虑得出的。

路面原地面压实度计算公式

路面原地面压实度计算公式

路面原地面压实度计算公式路面原地面压实度是指路面在施工过程中经过压实作业后的密实程度。

它是影响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路面原地面压实度的计算,可以评估路面的质量,为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路面原地面压实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路面原地面压实度计算公式。

路面原地面压实度可以通过压实度指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压实度指数(CI)=(Σ(NiPi)/Nmax)100%。

其中,Ni为每个测点的压实度指数,Pi为该测点的权重系数,Nmax为权重系数的最大值。

压实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1. 测点的选择。

在进行路面原地面压实度的计算时,需要选择代表性的测点进行测量。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取路面的中心线、边线和轮胎轨迹等位置进行测量。

2. 测点的压实度指数计算。

对于每个测点,可以通过静载轮压实度仪等设备进行测量,得到该测点的压实度指数Ni。

3. 权重系数的确定。

权重系数Pi通常根据测点的位置和重要程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中心线的权重系数较大,边线和轮胎轨迹的权重系数较小。

4. 压实度指数的计算。

将每个测点的压实度指数Ni与其对应的权重系数Pi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再除以权重系数的最大值Nmax,最后乘以100%,即可得到路面原地面的压实度指数。

二、路面原地面压实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路面原地面压实度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中,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质量的评估。

通过对路面原地面压实度的计算,可以评估施工过程中路面的密实程度,从而判断施工质量的优劣。

如果压实度指数较高,说明路面的密实程度较好,施工质量较高;反之,如果压实度指数较低,说明路面的密实程度较差,施工质量较低。

2. 施工工艺的优化。

在进行路面施工时,可以根据路面原地面压实度的计算结果,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调整压实作业的时间、频率和压实设备的参数,以提高路面的密实程度,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3. 施工方案的设计。

施工用电量计算

施工用电量计算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土建部分中,确定了各单元工程的施工方案,选择了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安排了施工进度,就可以对临时用电量的估算。

一种估算方法是同时考虑施工现场的动力和照明用电,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S=K{(∑P1÷ηcosφ)K1K2+∑P2K3}
公式中各部分的代表含义如下:
∙S:工地总用电量;
∙K:备用系数,一般取K=1.05~1.1;
∙∑P1:全工地动力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总和,KW;
∙∑P2:全工地照明用电量总和,KW;
∙η:动力设备效率,即各电动机的平均效率,一般取η=0.85;
∙cosφ:功率因素,建筑工地一般取用0.65;
∙K1:全部动力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五台一下时取K1=0.6,五台以上时取K1=0.4~0.5;
∙K2:动力负荷系数,主要考虑没有因性质不同在负荷时的工作情况,一般取K2=0.75~1;
∙K3: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K3=0.6~0.9;
另一种方法,如果工地照明用电量很小,为简明计算,可在动力用电量之外再加10%,作为总用电量,这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S动=K1(∑P1÷ηcosφ)K2
得出总的用电量之后,再计算工地所需的总电流,其公式为:
I=(Sz×1000)÷(1.73×U)
公式中I:表示总电流,A;Sz:表示工地总用电量,KVA;U:表示供电系统的线电压,U=380V。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是指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相关信息,计算出所需的混凝土材料的用量和工程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混凝土体积计算、配料计算和施工工程量计算。

下面对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和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体积计算混凝土体积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和结构要求,计算出混凝土的总体积,包括结构构件的体积和配筋的空间占用体积。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混凝土构件尺寸,计算出构件的截面面积。

2.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混凝土构件长度,计算出构件的长度。

3.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混凝土构件截面形状和长度,计算出每个构件的体积。

4.对于含有配筋的构件,需要将配筋的体积也计入总体积中。

配筋的体积可以根据配筋图纸上加筋的长度和截面积进行计算。

5.将所有构件的体积相加,得到混凝土的总体积。

混凝土体积计算的公式如下:混凝土体积=Σ(构件体积+配筋体积)二、配料计算配料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配合比和施工工艺要求,计算出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包括水泥、骨料、砂浆、水和掺和料等。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

2.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每方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水量。

3.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

4.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骨料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骨料用量。

5.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浆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砂浆用量。

6.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掺和料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掺和料用量。

配料计算的公式如下:水泥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比例骨料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用量比例砂浆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砂浆用量比例水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用量比例掺和料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和料用量比例三、施工工程量计算施工工程量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施工所需的人力、机械设备和材料等工程量。

工程施工常用计算

工程施工常用计算

工程施工常用计算1. 基础承载力计算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进行基础承载力计算时,工程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土质条件,计算基础底部的承载能力是否足够承担建筑物的重量。

通常采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标准静载荷计算法、静力平衡计算法等。

2. 结构荷载计算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需要承受来自自身重量、风荷载、雪荷载等外部荷载。

工程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建筑结构的最大荷载,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等效荷载法、风荷载计算法等。

3. 施工量计算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施工工序的材料、工程量进行计算,以确定施工进度和成本。

施工量计算通常包括土方量、混凝土用量、钢筋用量等。

工程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施工量计算。

4. 施工成本计算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材料、人工、机械等费用进行计算,以确定施工成本。

工程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市场价格,进行细致的成本计算,以确保施工进度和预算控制。

5. 施工进度计算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工序的进度进行计算和控制,以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施工进度计算通常包括各工序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工期等。

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进展顺利。

6. 安全系数计算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结构、材料等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安全系数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安全系数计算一般包括静载体系、极限状态、安全系数等内容。

工程师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安全系数计算,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7. 机械设备选型计算在工程施工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

工程师需要对不同机械设备的性能、工作量、效率等进行计算,确定最适合的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选型计算一般包括动力计算、传动计算、工作效率计算等内容。

8. 质量控制计算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估。

工程师需要对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计算和检验,确定符合要求的质量水平。

常用施工方案中临水、临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及举例

常用施工方案中临水、临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及举例

常用施工方案中临水、临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及举例一、临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当一个新的项目开始时,各专业的人员都必须对该项目的开工作好充分的准备。

而作为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人员则必须对该项目的临时施工用电负荷进行分析和测算,从而择优选择相应的施工用电的供电方案和供电系统,以确保现场施工用电的安全和可靠性。

但由于很多电气人员对现场施工用电的性质和功率因数的不了解,从而造成了计算的错误,给临时施工用电埋下安全隐患,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本次征稿阶段发现大多临电计算人员在计算上出现了误区,为了确保临时施工用电的计算能够较为精确,在实例计算中按照交流电路中的计算容量和设备容量的概念,进行计算。

计算容量也称为计算负荷、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

它常用Pjs表示,标志现场设备的最大用电功率,是配电设计时选择变压器、确定备用电源容量、无功补偿容量和季节性负荷的依据,也是计算配电系统各回路中电流的依据。

设备容量也称为安装容量,它常用Pe表示,它是现场安装的所有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或额定功率,常标于现场的用电设备铭牌上,是配电系统设计和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然而在计算ΣPe时很多电气人员就把电动机的千瓦数、交流电焊机的千伏安数、照明用电的千瓦数三者直接相加,这样就把直流电的基本概念错用到交流电路上,从而带来变配电设备系统的选择不当。

【例】一项目的用电设备如表3-9,现场变压器提供(400kV A)的电源,现场电线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系统供电。

【解】:【1】临电布置1)电源由办公楼后的变压器(400kV A)供我方(400kV A)的电源,引入现场一级总柜,由一级总柜再分别引出数个回路分别供现场及生活区、办公区等。

2)线路现场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系统供电。

3)负荷计算用电设备表表3-9(A)塔吊(1台)P e=2P n J Cn=2×63×0.15 =48.8kwK c=0.6,cosφ=0.65,tg=1.17P c1=K d.P e=0.6×48.8=29.3kwQ c1= tgφ.P c1=1.17×29.3 =34.3kw(B)电焊机(1台)Pe3= 3 ×S n×cosφ×J Cn =38.6× 3 ×0. 6× 5 =28.48 kwK d=0.6,cosφ=0.45,tgφ=1.98P c2=K J Cn·Pe3=0.6×28.4=17kwQ c2=tgφ·P c2=1.98×17=33.7kvar(C)搅拌机(1台);振捣棒2台;平板振捣器(2台);蛙式打夯机(2台)卷扬机(1台)K d=0.6, cosφ=0.68, tgφ=1.07P c3=K d×ΣP e=(3+1.1×2+0.5×2+1.1×2+7.5)×0.6=9.54kwQ C3= tgφ·P C3=1.07×9.54=10.2kvarP i3=P c1+P c2+P c3=29.3+17+9.54=55.84kwQ js=Q C1+Q C2+Q C3=34.3+33.7+10.2=78.6kvar照明取总电负荷的5%S js1=P js2+Q js2×105%=55.82+78.62×105%=101.3KVA(D)木工棚(圆锯1台;电锯1台)K d=0.7, cosφ=0.68, tgφ=1.08, tgφ=1.08P js2=P c=K d·ΣP e=0.7×(3.0+2.2)=3.64kwQ js2=Q c= tgφ·P c=1.08×3.64=3.93kvarS js2=P js2+Q js2×105%= 3.642+3.932×105%=5.7KVA(E)钢筋场A)电焊机(1台)P c1=17Kw,Q c1=33.7KvarB)调直机一台,切断机一台,弯曲机一台,无齿锯一台.K d=0.7, cosφ=0.68, tgφ=1.08P c2=K d·ΣP e=0.7×(8+5.5+3.2)=11.69kwQ c2= tgφ·P c=1.08×11.69=12.6kvarP js=P c1+P c2=17+11.69=28.69kwQ js=33.7+12.6=46.3kvar照明取5%S js3=105%×78.692+46.32 =57.2KVA总计算负荷S js=S js1+S js2+S js3=101.3+5.7+57.2=164.2KVA4)变压器校验以及主要设备等线截面选样(A)变压器容量校验S js=164.2KVA现场配电室400KVA变压器满足负荷要求T js=S js3·V e=164.23×0.38=249.4A配电室提供一300A回路,满足负荷要求。

冬雨季施工方案(带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 公式)

冬雨季施工方案(带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 公式)

冬雨季施工方案一、引言冬季是建筑施工的关键时段之一,尤其是在降雨的情况下,施工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本文将介绍冬雨季施工方案,包括在此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并详细解释混凝土的热工计算步骤与公式。

二、冬雨季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工作在冬季降雨季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排水处理,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避免积水对施工造成影响。

其次,要做好施工材料的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凝固不完全。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冬雨季施工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以及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需求,合理设计配合比将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3. 混凝土施工过程在冬雨季节,混凝土的温度对其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导致凝固不良。

三、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1. 热工计算步骤混凝土的热工计算主要包括计算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温度变化等参数,以确保混凝土在冬季雨季施工中的质量和强度。

热工计算步骤包括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的蒸发散热、计算混凝土的终凝时间等。

2. 热工计算公式混凝土的热工计算公式是基于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热传导特性和物性参数进行推导得出的。

常用的热工计算公式包括混凝土的热容公式、热传导公式、凝结时间计算公式等。

四、结论冬季雨季施工是一项复杂且需谨慎处理的工作,特别是对于混凝土施工而言更是如此。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混凝土热工计算,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深入研究和应用混凝土的热工计算步骤和公式,对于冬季雨季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1.混凝土结构形状计算:根据设计图纸中所给出的混凝土结构形状(如墙体、地板、柱子等),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其体积和面积。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墙体体积计算公式:V=L×H×D-地板体积计算公式:V=L×W×D-柱子体积计算公式:V=π×R^2×H其中,V表示体积,L表示长度,H表示高度,D表示深度,W表示宽度,R表示柱子的半径。

2.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水泥、砂、石子等材料的用量,进而计算出混凝土的总用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水泥用量计算公式:N=V×C/(CFA×S)×α-砂用量计算公式:S=V×SFA/(CFA×S)×α-石子用量计算公式:C=V×CFA/(CFA×S)×α其中,N表示所需水泥的用量,S表示所需砂的用量,C表示所需石子的用量,CFA表示砂石的细度模数,SFA表示石子的细度模数,α表示混凝土的相对密度。

3.混凝土配制方案计算: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出的材料用量,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制方案。

包括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生产工艺的可行性等。

4.配筋计算:根据设计图纸和结构要求,计算出所需的钢筋用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L = L' / sin⁡θ-钢筋用量计算公式:Q=L×A×ρ其中,L表示钢筋长度,L'表示构件的周长,θ表示钢筋的弯角,A表示截面积,ρ表示配筋率。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总用量,并根据要求制定实际的施工方案。

在进行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时,要注意准确度和合理性,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

总之,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工程的经济效益。

施工方案中常用计算公式

施工方案中常用计算公式

施工方案中常用计算公式、数据使质量为1㎏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即:1牛=1千克.米/秒2或1N=1㎏.m/s2,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重力加速度值为9.80665M /s2,那么重量为1千克的物体向下(朝水平地面)作用力就等于1㎏×9.80665㎏.m/s2=9.80665N,另重量为1㎏的物体向下作用力为:1公斤力=9.807牛即1牛=0.012公斤力工程植筋(抗拉)计算方式:例:Φ6.5;Q235(或HRB335、Q400)钢,拉墙筋,计算公式:∏×R²×Q×90℅即:0.9倍屈服强度现场拉力值≥3.14X(0. 065/2)²X235X90℅=0.7014KN例:规格22,三级钢,即:0.9X(0.11)2X3.14X400= KN植筋深度、直径表1㎡砖:128块;1m3砖:512块;空斗墙1㎡:84块。

1㎡瓦:15块,尺寸:400㎜X230㎜,有效尺寸:330X200㎜。

砖型号尺寸有:240X115X53;190X190X90;240X115X90;240X180X115。

常用建筑材料取用规格及重量砼通常配比:C25号每立方材料用量:价格:约300元/m3水泥:680~812斤,砂:1382斤,碎石:2494斤1、模板结构的自重标准值。

模板结构的自重包括模板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的自重力,有的模板还包括安全防护结构,如护身栏等自重。

楼板结构的自重标准值应按模板设计确定,肋形楼板及无梁楼板模板的自重标准值,可参考下表:2、新浇筑的砼自重标准值。

对于普通砼可以采用25 KN/m3,对其它砼应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

100㎜厚现浇板重标准值:25 KN/m3X0.1m=2.5 KN /㎡15㎜厚混合砂浆粉底重标准值:17 KN/m3X0.015m=0.26 KN/㎡35㎜细石砼面层重标准值:24KN/m3X0.035m=0.84 KN/㎡3、钢筋自重标准值。

c25配合比计算公式方法

c25配合比计算公式方法

c25配合比计算公式方法C25配合比计算公式方法。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而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子和水的比例,它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C25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它表示混凝土在28天龄期下的抗压强度为25MPa。

那么,如何计算C25混凝土的配合比呢?下面将介绍C25配合比计算公式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C25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包含的材料。

C25混凝土的配合比中通常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这四种材料。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还可以添加一些外加剂和添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接下来,我们来看C25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方法。

C25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水泥,砂,石子,水 = a:b:c:d。

其中,a、b、c、d分别表示水泥、砂、石子和水的质量比。

这些比例是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使用要求和原材料特性来确定的。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首先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比如C25。

然后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确定水泥、砂、石子和水的配合比。

通常情况下,设计单位会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中的配合比计算公式,可以直接得出C25混凝土的配合比。

以C25混凝土为例,其配合比设计方案可能如下:水泥,砂,石子,水 = 1:2.3:2.7:0.5。

根据设计方案中的配合比,我们可以得出C25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 = 1:2.3:2.7:0.5。

这意味着每单位水泥的质量配合2.3单位的砂、2.7单位的石子和0.5单位的水。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工程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考虑原材料的实际特性、施工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

总之,C25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方法是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相关标准确定水泥、砂、石子和水的配合比。

通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计算,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工程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方案中常用计算公式、数据
使质量为1㎏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即:
1牛=1千克.米/秒2或1N=1㎏.m/s2,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重力加速度值为9.80665M/s2,那么重量为1千克的物体向下(朝水平地面)作用力就等于
1㎏×9.80665㎏.m/s2=9.80665N,另重量为1㎏的物体向下作用力为:
1公斤力=9.807牛即1牛=0.012公斤力
工程植筋(抗拉)计算方式:例:Φ6.5;Q235(或HRB335、Q400)钢,拉墙筋,
计算公式:∏×R²×Q×90℅即:0.9倍屈服强度
现场拉力值≥3.14X(0. 065/2)²X235X90℅=0.7014KN
例:规格22,三级钢,即:0.9X(0.11)2X3.14X400= KN
植筋深度、直径表
1㎡砖:128块;1m3砖:512块;空斗墙1㎡:84块。

1㎡瓦:15块,尺寸:400㎜X230㎜,有效尺寸:330X200㎜。

砖型号尺寸有:240X115X53;190X190X90;240X115X90;240X180X115。

常用建筑材料取用规格及重量
砼通常配比:C25号每立方材料用量:价格:约300元/m3
水泥:680~812斤,砂:1382斤,碎石:2494斤
1、模板结构的自重标准值。

模板结构的自重包括模板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的自重力,有的模板还包括安全防护结构,如护身栏等自重。

楼板结构的自重标准值应按模板设计确定,肋形楼板及无梁楼板模板的自重标准值,可参考下表:
2、新浇筑的砼自重标准值。

对于普通砼可以采用25 KN /m3,对其它砼应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

100㎜厚现浇板重标准值:25 KN /m3X0.1m=2.5 KN /㎡
15㎜厚混合砂浆粉底重标准值:17 KN /m3X0.015m=0.26 KN /㎡
35㎜细石砼面层重标准值:24 KN /m3X0.035m=0.84 KN /㎡
3、钢筋自重标准值。

应根据钢筋砼结构工程设计图纸计算确定,一般梁板结构每立方米钢筋砼钢筋自重标准值,可以取用以下数据:框架梁1.5KN/m3;楼板1.1 KN/m3。

4、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

任意三角函数值:Sinа=y/r ,Cosа=x/r ,tgа=y/x ,Ctgа=x/y
半角公式:Sinа/2=±【“弓号”(1-cosа)/2 ,
cosа/2=±【“弓号”(1+cosа)/2,tgа=1-cosа/sinа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公式:平方关系:sin2а+ cos2а=1 ,1+ tg2а=sec2а
1+ ctg2а=csc2а
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R指三角形外圆圈半径
2、余弦定理:a2=b2+c2-2bcXcosA ,c 2= a 2+ b 2-2abXcosC
b2=a2+c2-2acXcosB
12+22+32+....+n2=1/6XnX(n+1)X(2n+1)
13+23+33+....+n3=1/4Xn2X(n+1)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
Sfcu=【(弓号)Σf2cu,- n*mfcu2/n-1
即:同一验收批强度标准差Sfcu=每组试件强度代表值的平方之和减去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平方乘以组数再除以组数减一后开弓号。

砂浆砼试块评定方法:
砂浆试块简述:同一验收批(不少于3组)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试块最小平均值(三块试块平均值)必须大于设计强度等级的
0.75倍。

注:砌筑砂浆的验收批,同一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应不少于3组,当同一验收批只有一组试块时,该组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龄期28天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单组试块(三块试块平均值)平均值抗压强度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

抽检数量:每批250M3砌体同一强度等级。

砼试块评定简述:砼试块少于10组其平均值须大于1.15倍强度值,最小值须大于0.95倍强度值。

高强螺栓终拧扭矩值计算方法:T C=K*P C*d
T C为:终拧扭矩值(N·m);K为:扭矩系数(实验室确定例:0.137)P C为: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设计要求(例:M24:225 KN),或取规范5-18页。

D为:螺栓直径,例:M24取24。

例:高强螺栓M24终拧扭矩值为:0.137*225*24=739.8N·m;初拧值为终拧值的0.5倍即:369.9 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