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给加红字注音。

鄂.()豫.()绥靖
..()锐不可当.()荻.港()溃.败()督.战()歼.灭()
管辖.()区域.()要塞.()阻遏.()
2.选词填空。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________及________一切抵抗之敌,________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__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控制击溃歼灭占领)
3.对下列各句中加红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1)二十四
.....渡过三十万人。

...小时内即已
(2)至发电
...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3)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4)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

A.“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B.“至发电时止”表明时间概念确切,暗含渡江胜利的豪迈之情。

C.“不料”含有嘲讽之意,敌军的“不料”正显出我军的神勇。

D.“歼灭及击溃”是“战胜”的意思,如用“战胜”取代,表意也是确凿具体的。

4.填空。

新闻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五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和结语。

其中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________中。

运用能力提升
5.根据下列消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语并填写在横线上。

4月23日下午,中国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

这是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

胡锦涛主席乘坐“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检阅中外舰艇。

关键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毛泽东诗句竞猜。

下面6个谜语各猜一句毛泽东诗词,看谁又对又快。

(1)武汉长江大桥建成:________________
(2)海陆空喜庆:________________
(3)早就想当飞行员:________________
(4)铁骑不停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
(5)一尘不染:________________
(6)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战争材料,了解历史风云。

材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
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在材料中,有一句诗艺术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新闻事件“□□□□□□□”。

(2)在材料中,“沧桑”一词是由“沧海桑田”压缩而成的,意即历史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中与此照应的一个词语是“□□□□”。

课内同步阅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__(坚强、顽强、顽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_______(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________(击溃、击退、击败)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__(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本文共17句。

在下面句子序号之间用“||”划分导语和主体部分,用“|”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
9.为选文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10.下面是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是对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11.对本文主体部分先写中路军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中路军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中路军二十四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D.中路军所遇之敌抵抗较顽强。

12.对作者在叙述中插入⑻⑼两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13.选择填空。

(1)本文第⑾⑿两句话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A.嘲讽B.批评C.斥责D.抨击
(2)本文⑾⑿两句话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A.归纳上文B.总领下文 C.承上启下D.照应首尾
14.本文第⑵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请具体回答。

15.从本文主体部分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写在下面。

课外拓展阅读
(2011 浙江温州)
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
游宇明
(1)与西方科学家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中勇于亮出自己相比,某些中国科学家显得过于冷静。

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特别提到:以自然科学家的言论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在政治性媒体上只占3.5%,在公共网络论坛上只有3.2%,在新闻媒体上只有13.3%。

全社会为之轰动的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
在公共网络论坛上,自然科学家的言论作为
消息来源的竟然
..为零!韩启德呼吁:我们科技工作者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能选择沉默或逃避,要有不惧流俗的勇气!科学家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精神,如果因为讲真话而挨骂,
那恰恰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光荣。

(2)我一向非常佩服中国科学家的智慧。

【A】我们国家当年想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只花
了短短一段时间,罗布泊的上空就升起了蘑
菇云;后来希望拥有人造卫星,科学家憋着劲狠干几年,卫星一颗颗冲上了天空;最近一些年,神州飞船进入太空,嫦娥卫星绕月飞行。

这一切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

(3)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似乎只对科研项目有热情,却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

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都是有经费支撑的,有了科研成果,还可以获得各种奖励。

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什么利益都没有。

(4)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与做科研项目风险程度也大不一样。

做科研项目,取
得了成果,利益丰厚;没有取得成果,也不
会损失什么。

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呢,在事情真相未明之前,可能会挨网民的板砖;在真相大白之后,不挨网民骂了,却会遭到某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

换句话说,一个科学家没有公共精神,他的生活也许风平浪静;一旦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他的日子就可能不再安定。

然而,我们一些科学家恰恰忽视了一点:社会需要理性精神,一个科学家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会对其他人群产生示范作用,一步步促成公民社会的成长。

(5)科学家以自己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杰出才华作为谋生的手段,没有这种才华,他就没有资格享有科学家可以享受的一切;但科学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善良、更加正义、更加温暖。

【B】如果说,专业技能是科学家的一只翅膀的话,公共精神则是他们的另一只翅膀,缺少其中一只,就无法在岁月的深处翱翔。

(选自2010年11月30日《联谊报》有删改)
16.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方面概括回答。

17.结合上下文,说说第(1)段中加点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情感。

18.A处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做出评价。

材料一:当“非典”肆虐之时,记者问病情的控制情况。

有人说已经控制得很好,钟南山说了实话:根本没有得到控制。

在一次会议上,钟南山对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公认结论大胆质疑。

会后,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

”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材料二:2003年4月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1200位受访民众当中,有89%认为钟南山是一位英雄。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è yù suí jìng dāng dí kuì dū jiān xiá yù sài è
2.歼灭击溃占领控制
3.D 解析:“歼灭及击溃”包含两层含义,既有“歼灭”的,也有“击溃”的,而“战胜”则表达模糊。

4.标题导语主体主体
运用能力提升
5.中国(或:中国青岛)海上阅兵建军60周年多国海军(或:中外舰艇)胡锦涛(或:胡锦涛检阅)(“海上阅兵”“胡锦涛”“多国海军”或“中外舰艇”三点必答。

)6.(1)天堑变通途(2)三军过后尽开颜(3)久有凌云志(4)快马加鞭未下鞍(5)玉宇澄清万里埃(6)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7.(1)百万雄师过大江(2)天翻地覆
课内同步阅读
8.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消息的结构、层次。

从开头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是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取得成功。

从“二十日夜起”到结尾,这是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的渡江经过。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二十日起”到“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简评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结尾写东路军的战斗情况。

9.这四组同义词或近义词,可从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等角度辨析。

正确答
案为:顽强激战击溃控制。

10.C 解析:本题考查对导语的作用的分析。

标题交代了报导对象、人数、事件、气势。

导语除含有标题的内容外,多了战线长度、战绩(冲破)、渡江区域,“百万”“均是”点明气势,“冲破”点明战绩,“横渡”既点明气势又点明战绩,因此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而点明时间的是电头,不是导语。

此外用“热烈”来描述我军渡江的雄伟气势,很不得体。

所以C项不正确。

11.D 解析: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顺序和材料安排问题。

从敌情看,中路军所遇之敌抵抗甚为微弱,抵抗较顽强的是东西之敌。

可见D项明显有误。

12.C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新闻以记叙为主,可穿插简要的议论,这种议论会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因而题中四项分析,据文意可知A、B、D三项都是正确的。

不正确的只有C项。

13.A、C 解析:本题考查两个问题:一是根据语境准确把握句子蕴含的感情色彩;二是理解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14.加上“(不含)”指明渡江区域不包括九江。

(或:九江不在渡江区域内),使语意明确。

15.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课外拓展阅读
16.(1)没有利益;(2)风险很大。

17.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对自然科学家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冷漠态度的不满(痛心、失望)之情。

18.A处:具体论证了“中国科学家具有光彩
照人的专业才华(中国科学家是有智慧
的)”,更有说服力。

B处: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科学家既需要专业技能又需要公共精神,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19.①钟南山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选择沉默或逃避,有不惧流俗的勇气;②他坚持真理,凭着科学家的良心,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③他的言行会对其他人群产生示范作用,一步步促成公民社会的成长;④像他这样的科学家必然得到人们的尊敬。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