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比例为什么会流行16:9?以前的4:3有什么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屏幕⽐例为什么会流⾏16:9?以前的4:3有什么问题
早年间我们使⽤的“⼤屁股”电视、显⽰器,屏幕⽐例多是4:3的,为什么现代的LCD电视、显⽰
器为什么流⾏16:9,甚⾄⼀些显⽰器出现了21:9的⽐例?
⼚商的说法是更有符合⼈眼视觉⽐例,更有浸⼊感,然⽽我个⼈认为最重要的是⼚商们为了节
约成本。

⼀台电视、显⽰器⼀半以上的成本基本都在⾯板上。

由于屏幕尺⼨是根据对⾓线来推
算的,所以不同⽐例,同样⼤⼩尺⼨的屏幕,⾯积却是不⼀样的。

我们拿34英⼨举例,很容易推算出:
4:3,屏幕尺⼨为666mm×500mm,⾯积33.3万
16:9,屏幕尺⼨为726mm×408mm,⾯积29.6万,⽐4:3⼩10.98%
21:9,屏幕尺⼨为765mm×328mm,⾯积25.1万,⽐4:3⼩24.57%,⽐16:9⼩15.27%
也就是说,屏幕同尺⼨的情况下,⽐例越⼤⾯积越⼩,这样⼚商们就能节约更多的成本。

当然,这也只是我⼩⼩⼼⾥阴暗⾯的猜测,关于屏幕⽐例为什么从4:3演变到现在的21:9,下⾯
还有更加科学的说法。

科学说法⼀:
早期屏幕⽐例主要受限于CRT也就是⼤屁股的显⽰原理、CRT是靠电⼦束打在屏幕上成像的,从第⼀⾏第⼀个像素点开始逐个扫描,⼀个640*480分辨率的显⽰屏,显⽰⼀帧完整的图像需要击发640*480次屏幕,如果刷新率是60hz,那么还要乘以60。

⼀秒内发射电⼦的次数正⽐于显⽰带宽,但显⽰器的带宽是有限的,如果640*480最⾼⽀持
60hz,那么800*600分辨率下最⾼只能⽀持38.4hz,但是30hz左右⼈眼会感到明显的闪
烁,60hz时才会让眼睛⽐较舒服(在LCD上没有这个问题,因为LCD有残影,不会造成闪烁)。

刷新率上去了,分辨率就上不去,如果这时候做成16:9,横向分辨率⾼了,纵向必然会低,唯⼀的办法就是增加带宽,这样成本⼜上去了。

另外电⼦偏转在屏幕边缘是会信号衰减的(早期CRT都是球⾯的,1:1的屏幕才是最适合CRT的),所以⼀般会让电⼦管发射能⼒⽐设计的分辨率更⾼⼀些,⽽⼜因为电⼦管⼀般是圆柱形的,如果设计成16:9,会造成纵向发射能⼒的浪费,增加成本。

科学说法⼆:
电视显⽰内容来源于播发信号源,信号源的内容来源于影像记录设备,影像记录设备的前提是依靠镜头,镜头是正圆的,可被记录的光学信息范围应该也是正圆的。

但是正圆信息内容显然不符合普通⼤众的审美习惯。

录制设备在考虑到这点的情况下,需要给出尽可能的利⽤全部图像信息的⽐例⽅案。

在记录设备权衡镜头边缘画质与记录形状的实⽤度、利⽤率上,最⼤的⽐率应该是 1:1。

电视发明之前(就电⼦电视来说⼤概是上世纪20-30年代左右),影像记录设备、相机使⽤的记录介质都是底⽚。

常见的8mm底⽚4.5:3.3 、super 8 5.79:4.01、135mm 3:2、120格式为1:1、17.5mm 1:1。

所以播放设备必然会给出⼀个兼容度最⾼的⽐例,现实这个⽐例就是 4:3。

信息源如此定义,信息展现系统也必然遵循这个定义延续⽽来。

因此最初的电视屏幕以及由电视屏幕衍⽣⽽来的其他屏幕,必然遵守信号源画⾯⽐例约束。

所以,摄影设备也就遵循了最早画⾯⽐例定义。

⽽当液晶技术出现后, 4:3⽐例实质在⼚商层⾯是浪费液晶⾯板材料的⽐例,因此⾮ 4:3 ⽐例屏幕⾸先出现在不严格依赖⼴播源的电脑显⽰器上。

其后数字影像系统、数字⾮编系统、镜头技术的发展乃⾄数字化⼴播系统技术同时完善,在⼴播电视层⾯4:3逐渐被淘汰。

所以,说了这么多,屏幕⽐例越来越⼤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商们想节约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