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1-03-01T06:27:18.19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36期作者:周永翠
[导读] 这篇文章将针对教学模式生活化做出阐述,从而提高低年级语文的教学质量。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茂林中心校 657307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完成相关的教学工作。
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掌握良好的字词是学生深入学习这门学科的基础,为了能够引导同学们主动的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教师要能够结合现阶段的教学背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同学们的年龄相对较低,因此很难将个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中,有些学生甚至不愿意在课上认真听课,为此,教师决定将教学生活化这一授课方法应用到课堂中,从而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生活化
引言: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要在课上完成的工作。
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薄弱,教师需要及时的在课上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上融入生活这一元素,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同学们主动的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从而高效的利用课上的时间,强化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篇文章将针对教学模式生活化做出阐述,从而提高低年级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转变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能够总结好课上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的调整教学的模式。
低年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在课上并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字词积累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字词的重要性,所以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并扎实。
其次是学生在课上并不清楚应该如何学习,他们找不到课上的重点,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在课上积累老师介绍的重要内容。
面对课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在课上积极引导同学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主动在课上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并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1]。
二、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的意识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方式。
将生活化这一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中,老师需要引导同学们主动在课上思考。
例如在介绍《乌鸦喝水》这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通过介绍生活中小动物们在自然界中寻找水源的不同方法引入这一篇课文。
在课上,老师可以简单的介绍文中的背景,在课外资料的补充中,同学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同学们能够积累文学常识,同时要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让同学们理解乌鸦的聪慧并产生一定热爱动物的情感,因此在生活化的授课模式中,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对乌鸦进行了解、发表自己对于乌鸦的看法,并请他们主动介绍自己喜欢的其他小动物和它们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篇文章,并发现语文这门学科存在的趣味性,从而愿意在课上主动的学习,并提高个人的理解能力[2]。
三、补充学习背景,强化基础知识
学习背景的补充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
掌握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前提,为此,老师可以在课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同学们认识更多的生字。
例如在介绍《四季》这一小节时,需要同学们对这四个季节的生字有着一定的认识。
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不同季节的特点,并请同学们概括自己看到的景象。
在不同景象的描述中会有不同的汉字需要他们去认识。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总结的景象思考对应的汉字要怎么书写,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场景,同学们愿意主动的积累自己不认识的汉字,并在四季的引导中感受语文这门学科和实际生活存在的紧密联系。
同时老师可以播放简单的视频丰富同学们的学习材料。
在课上介绍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在兴趣的带动中鼓励他们夯实基础知识,并在思想的转变中灵活的运用自己新学习的内容,最终达到强化基础知识的目的。
四、课上相互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在课上主动的交流。
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鼓励同学们在课上开展相关的口语交际活动。
首先老师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课上的话题进行相关的讨论,由于最初开展讨论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要分享哪些信息,为此,老师可以在课上进行适当的引导。
先让同学们思考自己在实际的生活中是否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回顾当时的情况思考自己有着什么感受。
随后小组之间相互的交流个人的看法,最后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开放式教学,学生的综合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同时他们可以很好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并强化个人在课上的情感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语文这门学科。
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教学,更要重视同学们的阅读、写作以及思维的发展,通过在课上开展相关的讨论,同学们的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可以将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进行表述,从而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最终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课堂教学实现生活化是现代教育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渗透生活化教学,让同学们从生活中体会到知识的实际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促使他们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联系,在互动的课堂模式中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并热爱学习,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470.
[2]刘千兰.浅析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A]..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2019:3.
[3]刘富荣.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研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