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PPT课件(共12章)第五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通过区域水均衡计算,确定出区内地下水的均衡状 态,预测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方向,为制定合理的 地下水开发方案及科学管理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及基本任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
其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
(1)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是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形成条 件的综合反映。因此,可根据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分析、认识地下 水的埋藏条件、水量、水质形成条件和区分不同类型的含水层。 (2)地下水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故可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 去计算地下水的某些均衡要素。 (3)由于地下水的数量与质量均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一切水 量、水质的计算与评价,都必须有时间的概念。如对同一含水层 来说,在雨季、旱季、丰水年、枯水年,其水资源数量与水质都 可能大不一样。因此,地下水动态资料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预测 时必不可少的依据。
地下水动态的特点
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系统)对外部环境施加的激励 (输入)所产生的响应(输 出)。
以降雨为例说明地下水动态的 形成机制:降水 → 补给地下 水系统 → 水位上升。
地下水动态(对外界响应)特 点:在时间上表现为滞后和延 迟。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降水
潜水位
1954-1955年 北京地区
潜水动态曲线
1—气温;2—相对湿度;3—降水量;4—潜水位;5—蒸发量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二、水文因素—河水
河水的影响:主要取 决于含水层(地下水系统) 距地表水体的远近。
莱茵河对潜水的影响 1、2、3、4、5—观测井中潜水位,数字大的距 河远;6—莱茵河水位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三、地质因素——(影响输入信息变换)
当降水补给地下水时,包气带厚度与岩性控制着地下 水位对降水的响应。
潜水埋藏深度愈大,相对于降水,地下水位抬高的时 间滞后与延迟愈长;水位历时曲线呈现为较宽缓的波。
包气带岩性的渗透性愈好,地下水位抬升的时间滞后 与延迟小;水波历时曲线波形较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及基本任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动态的监测项目
对大多数水文地质勘查任务来讲,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本项目都应 包括地下水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井、泉流量等。对与地下水有 水力联系的地表水水位与流量,以及矿山井巷和其它地下工程的出水 点、排水量及水位标高也应进行监测。 水质的监测,一般是以水质简分析项目作为基本监测项目,再加上 某些选择性监测项目。选择性监测项目是指那些在本地区地下水中已 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特殊成分及污染物质,或被选定为水质模型模拟 因子的化学指标。为掌握区内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基本趋势,可在每 年或隔年对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一次全分析。 地下水动态资料,常常随着观测资料系列的延长而具有更大的使用 价值,故监测点位置确定后,一般都不要轻易变动。
潜水储存量的变化为△ Q=µ*△h。当△ Q相同时, µ 愈小,△h变幅愈大。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四、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在天然条件下,由于气候因素在多年中趋于某种平均状 态。因此,一个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补给量与排泄量在多年 中保持平衡。地下水储量的地下水位在某一范围内起伏,而 不会持续地上升或下降,地下水的水质则在多年中向某一方 向(盐化或者淡化)发展。
总水量均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W A B
地下水均衡的监测项目
收入项(A)
大气降水量(X)
地表水流入量(Y1) 地下水流入量(W1) 水汽凝结量(Z1) 人工引入的水量(R1)
地表水流出量(Y2)
支出项(B)
地下水流出量(W2) 蒸发量(Z1)
人工排出的水量(R2)
均衡期的存储量变化 △ω=A – B
地下水均衡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的均衡包括水量均衡、水质均衡和热量均衡等不同性 质的均衡。不同性质均衡方程的均衡项目(均衡要素),也就 必然有所区别。以水量为例,讨论水量均衡的组成项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地区,在任一时间段内,地下水 系统中地下水(或溶质或热)的流入量A(或补充量)与流出 量B(或消耗量)之差,恒等于该系统中水(溶质或热)储存 量的变化量ΔW。据此,我们可直接写出均衡区在某均衡期内 的各类水量均衡方程。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主要有三类:
外部环境对含水层(含水系统)的信息输入:气象(气候) 因素、水文因素;
影响输入—输出关系的转换因素,主要涉及赋存地下水的 地质环境条件——地质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开采、人工回灌、灌溉、库渠渗漏、污水 排放等等。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一、气象(气候)因素
气象(气候)因素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降水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影响潜水的补给,从而使 潜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抬升。 气温、湿度、风速等与其它条件结合,影响着潜水的 蒸发排泄,使潜水水量变少,水位降低,水质变咸。 气象(气候)要素周期性地发生昼夜、季节与多年变 化,因之,潜水动态也存在着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多年 变化。其中季节变化最为显著且最有意义。
地下水动态的概念
地下水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最主要区别是,其量和质总 是随着时间而不停地变化着。
地下水动态即是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 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等)随时间而 变化的规律。其变化规律可以是周期性(昼夜、季节性、多年) 的变化,也可以是趋势性的变化。在人为因素(开采或回灌) 的影响下,地下水动态变化将会更加强烈。这种强烈的变化, 可能对地下水本身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关系
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均衡是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地下水各要素,如地下水位、水 量、水化学成份、水温等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化)是含水 层水量、盐量、热量、能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水量的收支不平衡将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 ➢盐量的收支不平衡将引起水质的变化; ➢热量、能量的收支不平衡将引起水温的变化。
回顾
当前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六类: ✓ 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 水文地质钻探 ✓ 水文地质物探 ✓ 水文地质化探 ✓ 水文地质(现场)试验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及基本任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潜水均衡方程
收入项(A)
降水入渗补给量(Xf) 地表水渗入量(Yf) 水汽凝结量(Zc) 上游断面流入量
(Wu1) 越流补给量(Qt)
支出项(B)
潜水蒸发量(Zu) 排泄量(Qd) 下游断面流出量
(Wu2)
均衡期的潜水储量变化 △ω= μ△h (Xf+Yf+Zc +Wu1+Qt) - (Zu+Qd+Wu2)= μ△h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一、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基本任务
(1)正确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对动态监测的频率、监测 次数及监测时间作出科学的规定。 (2)根据所获得的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地下水动态的年内 及年际间的变化规律。动态变化规律,主要是指某种动态要素随时 间的变化过程、变化形态及变幅大小等的水文地质意义,变化的周 期性与趋势性,并通过不同监测项目动态特征的对比,确定它们之 间的相关关系。 (3)根据所获得的各种动态资料,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水文、气 象、开采或人工补给地下水等)的作用,确定区内地下水的成因类 型。为认识区域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质、水量的形成条件及有害 环境地质作用的产生和发展原因等,提供动态上的佐证。
地下水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均衡,就是指这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 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流入)与消耗(流出) 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当补充与消耗量相等时,地下水(量与 质)处于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小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负 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正均衡状态。 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多处于均衡状态;在人为活动影 响下,则可能出现负均衡或正均衡状态。
人类活动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而改变 地下水的天然动态。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采排水量过大,天然排泄量的减量与补给量的增量的总和, 不足以偿补人工排泄量时,则将不断消耗含水层储存水量,导 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修建水库、利用地表水灌溉等,增加了新的补给来源而使地 下水位抬升。河北冀县新庄,1974年初潜水位埋深大于4m,由于 灌溉,旱季水位反而上升,到1977年雨季,潜水位已接近地表了。
承压水均衡方程
承压水的水量均衡方程,比潜水简单,常见形式为:
*h (W1 E1 ) (W2 R2k )
式中: W1,W2––––地下径流的流入和流出量; μ*––––承压含水层的弹性给水度(贮水系数); E1––––越流补给量; R2k––––承压水的开采量。
小结
(1)地下水动态是含水系统水量、水质收支平衡状况的综 合表现。 (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有: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 人类活动。 (3)地下水均衡计算,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地下水量均衡方程式的一般表达式为:收入项—支出 项=系统储存量的变化。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二、研究地下水均衡的基本任务 (1)为进行均衡研究,首先要确定均衡区的范围及边界的位
置与性质。当区域较大,各地段的地下水均衡要素组成又不 相同时,应划分均衡亚区。为便于均衡计算,每个均衡区 (或亚区)最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均衡区的 边界最好是性质比较明确、位置比较清楚的某一自然边界 (或地质界线)。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
(4)用任何方法计算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都必须能经受地下水 均衡计算的检验;任何地下水开采方案,都必须受地下水均衡量的 约束。为尽可能地减少开采地下水引起的负作用,开采量一般不能 超过地下水的补给量,即不应破坏地下水的均衡状态。 (5)研究地下水的均衡状态,可预测地下水水量、水质及与地下 水有关的环境地质作用的变化及总体发展趋势。 因此,在各种目的的水文地质勘探中,都规定进行一定时期的地 下水长期观测,以便进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勘探阶段愈详 细,长期观测工作量愈大,要求的精确度愈高。
(X+Y1+W1+Z1+R1) - (Y2+W2+Z2+R2)= △ω
地下水均衡的监测项目
进一步写为(单位面积):
h V P ( X Y1 Z1 W1 R1) (Y2 Z2 W2 R2 )
式中: μΔh––––潜水储存量的变化量,其中,μ为潜水位变动带内岩石的给水度 或饱和差,Δh为均衡期内潜水位的变化值; V,P––––分别为地表水体和包气带水储存量的变化量; X––––降水量; Y1,Y2––––地表水的流入和流出量; Z1,Z2––––凝结水量和蒸发量(包括地表水面、陆面和潜水的蒸发量); W1,W2––––地下径流的流入和流出量; R1,R2––––人工引入和排出的水量。
(2)确定均衡区内地下水均衡要素的组成及地下水水量或水 质均衡方程的基本形式。在建立方程时,应考虑到,同一均 衡区在不同的时段,其均衡要素的组成可能是不同的。因此, 在均衡计算之前,还应划分出均衡计算的时段,即确定出均 衡期。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3)通过直接(野外实测或室内测定)或间接(参数计 算)方法,确定出地下水各项均衡要素值,为地下水水 量、水质的计算与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及基本任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水量和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任何目的、任何勘查阶段的水文地质调查, 都必须重视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工作。由于对地下水动 态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资料积累才能得出 结论,因此在水文地质调查时,应尽早开展地下水动态与均 衡研究。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及基本任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
其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
(1)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是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形成条 件的综合反映。因此,可根据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分析、认识地下 水的埋藏条件、水量、水质形成条件和区分不同类型的含水层。 (2)地下水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故可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 去计算地下水的某些均衡要素。 (3)由于地下水的数量与质量均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一切水 量、水质的计算与评价,都必须有时间的概念。如对同一含水层 来说,在雨季、旱季、丰水年、枯水年,其水资源数量与水质都 可能大不一样。因此,地下水动态资料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预测 时必不可少的依据。
地下水动态的特点
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系统)对外部环境施加的激励 (输入)所产生的响应(输 出)。
以降雨为例说明地下水动态的 形成机制:降水 → 补给地下 水系统 → 水位上升。
地下水动态(对外界响应)特 点:在时间上表现为滞后和延 迟。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降水
潜水位
1954-1955年 北京地区
潜水动态曲线
1—气温;2—相对湿度;3—降水量;4—潜水位;5—蒸发量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二、水文因素—河水
河水的影响:主要取 决于含水层(地下水系统) 距地表水体的远近。
莱茵河对潜水的影响 1、2、3、4、5—观测井中潜水位,数字大的距 河远;6—莱茵河水位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三、地质因素——(影响输入信息变换)
当降水补给地下水时,包气带厚度与岩性控制着地下 水位对降水的响应。
潜水埋藏深度愈大,相对于降水,地下水位抬高的时 间滞后与延迟愈长;水位历时曲线呈现为较宽缓的波。
包气带岩性的渗透性愈好,地下水位抬升的时间滞后 与延迟小;水波历时曲线波形较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及基本任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动态的监测项目
对大多数水文地质勘查任务来讲,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本项目都应 包括地下水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井、泉流量等。对与地下水有 水力联系的地表水水位与流量,以及矿山井巷和其它地下工程的出水 点、排水量及水位标高也应进行监测。 水质的监测,一般是以水质简分析项目作为基本监测项目,再加上 某些选择性监测项目。选择性监测项目是指那些在本地区地下水中已 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特殊成分及污染物质,或被选定为水质模型模拟 因子的化学指标。为掌握区内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基本趋势,可在每 年或隔年对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一次全分析。 地下水动态资料,常常随着观测资料系列的延长而具有更大的使用 价值,故监测点位置确定后,一般都不要轻易变动。
潜水储存量的变化为△ Q=µ*△h。当△ Q相同时, µ 愈小,△h变幅愈大。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四、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在天然条件下,由于气候因素在多年中趋于某种平均状 态。因此,一个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补给量与排泄量在多年 中保持平衡。地下水储量的地下水位在某一范围内起伏,而 不会持续地上升或下降,地下水的水质则在多年中向某一方 向(盐化或者淡化)发展。
总水量均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W A B
地下水均衡的监测项目
收入项(A)
大气降水量(X)
地表水流入量(Y1) 地下水流入量(W1) 水汽凝结量(Z1) 人工引入的水量(R1)
地表水流出量(Y2)
支出项(B)
地下水流出量(W2) 蒸发量(Z1)
人工排出的水量(R2)
均衡期的存储量变化 △ω=A – B
地下水均衡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的均衡包括水量均衡、水质均衡和热量均衡等不同性 质的均衡。不同性质均衡方程的均衡项目(均衡要素),也就 必然有所区别。以水量为例,讨论水量均衡的组成项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地区,在任一时间段内,地下水 系统中地下水(或溶质或热)的流入量A(或补充量)与流出 量B(或消耗量)之差,恒等于该系统中水(溶质或热)储存 量的变化量ΔW。据此,我们可直接写出均衡区在某均衡期内 的各类水量均衡方程。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主要有三类:
外部环境对含水层(含水系统)的信息输入:气象(气候) 因素、水文因素;
影响输入—输出关系的转换因素,主要涉及赋存地下水的 地质环境条件——地质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开采、人工回灌、灌溉、库渠渗漏、污水 排放等等。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一、气象(气候)因素
气象(气候)因素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降水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影响潜水的补给,从而使 潜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抬升。 气温、湿度、风速等与其它条件结合,影响着潜水的 蒸发排泄,使潜水水量变少,水位降低,水质变咸。 气象(气候)要素周期性地发生昼夜、季节与多年变 化,因之,潜水动态也存在着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多年 变化。其中季节变化最为显著且最有意义。
地下水动态的概念
地下水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最主要区别是,其量和质总 是随着时间而不停地变化着。
地下水动态即是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 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等)随时间而 变化的规律。其变化规律可以是周期性(昼夜、季节性、多年) 的变化,也可以是趋势性的变化。在人为因素(开采或回灌) 的影响下,地下水动态变化将会更加强烈。这种强烈的变化, 可能对地下水本身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关系
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均衡是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地下水各要素,如地下水位、水 量、水化学成份、水温等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化)是含水 层水量、盐量、热量、能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水量的收支不平衡将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 ➢盐量的收支不平衡将引起水质的变化; ➢热量、能量的收支不平衡将引起水温的变化。
回顾
当前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六类: ✓ 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 水文地质钻探 ✓ 水文地质物探 ✓ 水文地质化探 ✓ 水文地质(现场)试验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及基本任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潜水均衡方程
收入项(A)
降水入渗补给量(Xf) 地表水渗入量(Yf) 水汽凝结量(Zc) 上游断面流入量
(Wu1) 越流补给量(Qt)
支出项(B)
潜水蒸发量(Zu) 排泄量(Qd) 下游断面流出量
(Wu2)
均衡期的潜水储量变化 △ω= μ△h (Xf+Yf+Zc +Wu1+Qt) - (Zu+Qd+Wu2)= μ△h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一、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基本任务
(1)正确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对动态监测的频率、监测 次数及监测时间作出科学的规定。 (2)根据所获得的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地下水动态的年内 及年际间的变化规律。动态变化规律,主要是指某种动态要素随时 间的变化过程、变化形态及变幅大小等的水文地质意义,变化的周 期性与趋势性,并通过不同监测项目动态特征的对比,确定它们之 间的相关关系。 (3)根据所获得的各种动态资料,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水文、气 象、开采或人工补给地下水等)的作用,确定区内地下水的成因类 型。为认识区域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质、水量的形成条件及有害 环境地质作用的产生和发展原因等,提供动态上的佐证。
地下水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均衡,就是指这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 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流入)与消耗(流出) 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当补充与消耗量相等时,地下水(量与 质)处于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小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负 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正均衡状态。 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多处于均衡状态;在人为活动影 响下,则可能出现负均衡或正均衡状态。
人类活动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而改变 地下水的天然动态。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采排水量过大,天然排泄量的减量与补给量的增量的总和, 不足以偿补人工排泄量时,则将不断消耗含水层储存水量,导 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修建水库、利用地表水灌溉等,增加了新的补给来源而使地 下水位抬升。河北冀县新庄,1974年初潜水位埋深大于4m,由于 灌溉,旱季水位反而上升,到1977年雨季,潜水位已接近地表了。
承压水均衡方程
承压水的水量均衡方程,比潜水简单,常见形式为:
*h (W1 E1 ) (W2 R2k )
式中: W1,W2––––地下径流的流入和流出量; μ*––––承压含水层的弹性给水度(贮水系数); E1––––越流补给量; R2k––––承压水的开采量。
小结
(1)地下水动态是含水系统水量、水质收支平衡状况的综 合表现。 (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有: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 人类活动。 (3)地下水均衡计算,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地下水量均衡方程式的一般表达式为:收入项—支出 项=系统储存量的变化。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二、研究地下水均衡的基本任务 (1)为进行均衡研究,首先要确定均衡区的范围及边界的位
置与性质。当区域较大,各地段的地下水均衡要素组成又不 相同时,应划分均衡亚区。为便于均衡计算,每个均衡区 (或亚区)最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均衡区的 边界最好是性质比较明确、位置比较清楚的某一自然边界 (或地质界线)。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
(4)用任何方法计算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都必须能经受地下水 均衡计算的检验;任何地下水开采方案,都必须受地下水均衡量的 约束。为尽可能地减少开采地下水引起的负作用,开采量一般不能 超过地下水的补给量,即不应破坏地下水的均衡状态。 (5)研究地下水的均衡状态,可预测地下水水量、水质及与地下 水有关的环境地质作用的变化及总体发展趋势。 因此,在各种目的的水文地质勘探中,都规定进行一定时期的地 下水长期观测,以便进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勘探阶段愈详 细,长期观测工作量愈大,要求的精确度愈高。
(X+Y1+W1+Z1+R1) - (Y2+W2+Z2+R2)= △ω
地下水均衡的监测项目
进一步写为(单位面积):
h V P ( X Y1 Z1 W1 R1) (Y2 Z2 W2 R2 )
式中: μΔh––––潜水储存量的变化量,其中,μ为潜水位变动带内岩石的给水度 或饱和差,Δh为均衡期内潜水位的变化值; V,P––––分别为地表水体和包气带水储存量的变化量; X––––降水量; Y1,Y2––––地表水的流入和流出量; Z1,Z2––––凝结水量和蒸发量(包括地表水面、陆面和潜水的蒸发量); W1,W2––––地下径流的流入和流出量; R1,R2––––人工引入和排出的水量。
(2)确定均衡区内地下水均衡要素的组成及地下水水量或水 质均衡方程的基本形式。在建立方程时,应考虑到,同一均 衡区在不同的时段,其均衡要素的组成可能是不同的。因此, 在均衡计算之前,还应划分出均衡计算的时段,即确定出均 衡期。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3)通过直接(野外实测或室内测定)或间接(参数计 算)方法,确定出地下水各项均衡要素值,为地下水水 量、水质的计算与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及基本任务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动态类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水量和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任何目的、任何勘查阶段的水文地质调查, 都必须重视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工作。由于对地下水动 态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资料积累才能得出 结论,因此在水文地质调查时,应尽早开展地下水动态与均 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