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一、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从我国汽车工业占GDP的比重来看,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地位还在逐渐的升高,下图中看出,2007年时,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92%,比上一年增加了0.8个百分点。

1990年时,这个比重值只有2.66%,1998年时,比重为3.30%,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接近8%了,预计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这个比重将会继续增加。

以上这个比重值仅仅是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果加上对其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远远的超过1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汽车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汽车工业包括6个子行业,其中整车制造行业是重要行业之一,汽车整车行业工业总产值占了整个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整车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上升速度加快,到2007年年底时,所占比重已经达到了4.2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整车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二、供需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变化
(一)供需快速增长
2007年,我国汽车市场继续快速平稳发展,产销量分别达到了888.25和879.15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22.02%和21.84%,比上年同期增加150多万辆。

行业快速的发展使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02~2007年汽车产销状况
07年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主要是经济、政策、产业发展等为此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首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汽车市场发展。

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五年保持了快速增长,2007年GDP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得到了较多实惠。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

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有更多的人能买得起车。

第二,汽车产品的不断降价,使得有更多的车能被更多的人消费得起,汽车消费不仅仅在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也都有了不小的消费市场。

(二)消费结构趋于稳定
1、乘用车和商用车消费结构比较稳定
2007年,乘用车消费比重保持了和上年基本一致的水平,占了汽车消费总量的71.63%,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1个百分点,而商用车比重增加了0.1个百分点。

可见,商用车在2007年保持了较好的消费状况。

从发展速度看,2007年两种车型发展速度截然不同,乘用车出现一定的下降,而商用车消费速度加快,商用车消费速度加快与我国能源紧缺、物流行业发展、旅游市场发展以及城市公交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05~2007年商用车和乘用车消费结构变化
2、轿车、SUV消费比重小幅增加,货车比重下降
2007年,各车型的消费结构继续发生着变化,但变化幅度明显缩小,轿车比重小幅增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7个百分点,占了整个汽车消费53.8%的比重,占一半多的市场份额。

SUV消费比重也出现小幅增长,比上年同期上涨0.8个百分点。

轿车消费比重小幅增长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是密切相关的,2007年,由于竞争激烈,轿车不断降价,轿车的价格不断的落入了更多居民消费者的消费范围之类,这大大的促进了轿车的消费。

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轿车消费比重还将继续增长。

货车消费比重较大幅度下降主要是油价上涨、对超载的严查等所导致的。

油价上涨使得营运成本增加,而超载是他们唯一的盈利渠道,严查超载使得运输基本没有收益甚至还亏钱,进而使得很多运输企业或个人放弃了购买货车。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05~2007年各细分车型消费结构变化
3、商用车消费速度加快
从下图中看出,2007年商用车消费速度加快,客车和货车的增速都较上年有明显的加快趋势。

商用车销量增速比上年加快了8个多百分点,客车销量速度加快了20多个百分点,商用车销量速度的加快主要是由两点原因所造成,一是近两年商用车销量速度都比较低,远落后于乘用车行业,使得基数变小,二是2007年能源运输紧张、旅游业发展以及城市公交的发展促进了对客车和货车的消费。

乘用车中,增速加快的为SUV车型,而轿车和MPV车型增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回落。

各种车型增速出现不同变化,说明随着市场的日渐成熟,消费结构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05~2007年各种车型的销量速度变化
(三)进口平稳发展,出口大幅度增长
2007年,汽车整车(含底盘)累计进口314130辆,同比增长38%;累计进口金额110亿美元,同比增长46%。

进口以乘用车为主,占到整车总进口量的96%。

乘用车累计进口302096辆,同比增长38%,增速较快,但是略低于上年全年41%的增速水平。

从十大类整车进口商品市场表现看,轿车、四驱越野车均保持较快增长,上述2个品种共进口282095辆,占进口乘用车总量的93.4%,占汽车进口总量的89.8%,占绝对主导地位。

07年汽车整车进口的季节波动较小,没有出现06年的1季度的进口暴增的现象,2季度后的同比增速稍高达到53%,3季度后平稳在40%左右的水平,市场波动不大。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03~07年汽车整车进口走势
2007年,整车出口(含底盘)出口612380辆,同比增长78%,增速较06年的97%下降19个百分点;出口创汇73.1{乙美元,同比增长133%。

收入增长快于数量的增长。

客车、越野车成为出口的亮点,同比增长数量增长达到3倍以上。

小轿车也出现翻番的走势。

轿车和货车的出口单价大幅上升成为新的亮点。

随着国内主要汽车尤其是轿车生产企业综合实
力的不断提高,其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也逐步提升,因此使得整车出口能力在前几年快速上升的基础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2007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对汽车出口是个利空。

升值削弱了出口整车的价格优势。

目前我国整车出口主要集中在货车,人民币升值后,将稍稍削弱轻货车出口的价格优势。

但是由于我国货车价格与国际龙头厂商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升值后其价格优势依然能够保持,所以影响有限。

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本土化程度高的企业出口成本上升,如果其产品所需进口配件多,那就意味着买进口件所需的成本会下降,进而使其整体成本水平下降,本土化率越低自然越有利。

但是反过来,对于本土化率已经达到90%~100%的企业,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成本就会随之上升。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汽车出口将产生长期影响--致使出口成本提高,无疑会削弱国产汽车的价格竞争力,将会深刻地影响汽车出口市场的走向。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03~07年汽车整车出口走势
(三)行业效益稳步回升
1、汽车销售价格逐月走低
2007年,汽车市场价格继续保持稳中小幅下降走势。

据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至12月份国产汽车价格环比下降0.89%,同比下降4.86%,月均下降幅度由上年的0.14%扩大到0.41%。

全年除6月份价格与上月持平外,其余月份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乘用车比上年12月份价格降幅超过6%,成为拉动汽车价格走低的主要因素。

2007年乘用车价格全年逐月走低,至12月份乘用车价格比上年末下降6.03%,月均降幅比上年扩大近0.3个百分点,累计比上年同期下降3.55%。

其中基本型、运动型乘用车与微型客车价格分别比上年末下降7.33%、7.32%和1.93%。

监测品种中,降幅较大的基本型乘用车夏利N3与运动型乘用车华泰特拉卡降幅分别达到23.52%和22.42%。

2、利润总额大幅度增长
汽车行业收入近两年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7%左右,2007年1~11月收入达到9373亿元,年底将超过10000亿元;利润保持高速加快增长态势,2006年增速为44.17%,2007年1~11月增速为60.49%,总额达555.94亿元,年底将超过600亿元。

汽车行业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表明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虽然由于激烈竞争,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但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逐渐加强,使得利润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2007年汽车行业收入和利润变化
3、行业经营状况良好,效益回升
汽车行业盈利能力近三年来大幅度提升,2007年11月盈利水平基本达到了2004年年底水平,远高于2006年的盈利水平,销售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达到16.24%和5.93%,资产报酬率达5.79%。

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三费的下降是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

行业的负债率逐年上涨,达到57.22%,但依然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亏损面小幅度不断下降,降到了30%,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好转;利息保障倍数逐年增长,达到了18.61倍。

可见,汽车行业负债处于安全范围,偿债能力很强,负债风险很低。

从增长率看,收入、利润和资产增速都在加快,特别是利润增速,2007年11月达到了60.49%;应收账款增速较低,表明行业运营良好。

因此,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潜力较大。

从营运能力看,应收帐款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增加,而产成品周转率稍有下降,即产品库存有所增加。

总体看,行业的营运能力为增强态势。

总之,汽车行业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发展前景良好。

2004~2007年汽车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供需发展预测
2007年,全球跨国车商似乎整体卷入了中国扩产狂热,这被普遍认为是受到市场超速成长的吸引。

自从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井喷式增长期以来,不时能听到跨国公司对中国工厂加班超负荷生产仍然跟不上需求的“抱怨”。

几乎每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汽车巨头,都忙于新投资或扩产计划,巨头们的一致“举动”,使中国现在生产汽车整车的能力超过了1000万。

为此,发改委提出严控产能,但依然没有挡住汽车巨头的扩张步伐,2007年及2008年汽车巨头在中国都有不同的扩张计划,中国的产能将会继续扩大,但由于发改委的严控,无效产能和落后产能减少,产能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从消费速度来看,2007年保持了22%的增速,2008年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增速可能会有小幅度的放缓,预计增速会保持在20%左右,消费总量将超过1000万辆。

从近两年的汽车消费结构看,我国汽车行业的消费结构已经趋于稳定,即乘用车比重占到71%左右,商用车占29%左右,虽然乘用车比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但速度已经非常缓慢,预计2008年乘用车比重约增加1个多百分点,所占比重达到72%左右,而商用车则在28%左右。

可见,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但由于需求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产能过剩将在合理范围之内,但市场的竞争依然非常的激烈。

三、行业授信风险分析
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减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国家调控力度加大,这一切将会使得汽车行业发展减速,但由于汽车市场份额较大,小幅的减速不会给行业发展带来太大的影响,因此,宏观经济风险较低。

2007年国家对汽车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共计颁布了20多项政策法规,这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是少见的,可见,中国政府已经把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国家对行业的重视,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问题,二是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总政策的目的来看,主要是规范市场,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利好。

具体到企业来看,大型企业将具有更好的发展环境,而小型企业面临着比较残酷的考验,如果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达不到国家要求或跟不上是市场发展方向的话可
能会随时面临着淘汰。

因此,对行业来说,政策风险很低,而对于企业来说,大型的优质企业的风险很低,而小型企业的风险较高。

银行在授信时,必须要结合企业的产品进行分析,看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

从原材料价格趋势来看,2008年依然为上涨态势,这将给行业的盈利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原材料的上涨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都应该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较低。

从市场角度看,产能小幅度过剩,供需基本平衡,供需风险很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合资品牌、民族品牌的竞争,不断推出的新车的竞争,都使得产品的价格在不断的下降,企业盈利在激烈的竞争中削弱,特别是对于一些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来说,由于盈利空间很小,激烈的竞争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市场竞争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存在着一定风险,银行重点关注利润空间较小的企业。

四、总体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
2007年,我国汽车行业以平稳快速的态势发展。

从汽车行业的发展周期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2008年汽车行业依然会保持20%左右的发展速度,如此快速的增长给汽车行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空间。

但是,汽车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企业设备及资源被闲置;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成本压力增加,产品竞争加剧,行业利润逐渐变薄,行业又面临着新一轮洗牌。

因此,汽车行业利好和不利因素共存。

对于银行来说,要严格控制授信的额度,减少同比增长幅度,加大对技术研发授信额度,减少对规模扩大授信额度,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小、技术比较落后的企业,尽量减少额度。

另外,由于国家目前的发展策略是大力支持民族汽车产业,对民族产业提出了很多的鼓励、支持和优惠的政策,并且部分的民族汽车企业确实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成就,因此,银行授信可以适当的增加对民族企业的授信额度。

从商用车和乘用车来看,2007年商用车发展速度较快,所占汽车总量的比重有所增加,但从2008年来看,由于宏观经济减速,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减缓,再加油价上涨,商用车消费市场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发展速度会有所减缓,所以可以适当减缓授信额度的增速;乘用车将会保持比较平稳的发展速度,授信额度增速保持和上年基本一致的水平。

在商用车车中,货车受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最大,所以严格控制信贷,而对于客车行业,由于旅游业和城市公交的发展,要适当的增加授信额度。

在乘用车中,轿车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发展趋势良好,市场份额会继续扩大,授信额度应该至少保持在50%以上,并且要不断增加,加大中长期授信比重,对于主要生产企业研发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大授信额度。

对于企业来说,商业银行授信的投向,主要是市场份额较大、研发能力较强、产品更新换代快、有提升附加价值能力的汽车龙头企业;适度支持优质中小型企业,适度支持龙头企业的经销商及配件供应商;限制向一般汽车企业发放信贷,并逐步退出;原则上授信不再投向产品技术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适当减少整车行业企业的授信数量,加大对零部件、汽车服务业及汽车电子等利润较高、发展前景较好企业的授信数量。

我们预计吉利、奇瑞等内资轿车企业将保持快速增长,但合资企业仍保持技术和市场优势。

目录
第一节汽车行业中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
一、汽车行业产业链及地位分析.............................................
二、整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整车行业产品分类.....................................................
第二节汽车行业供需分析........................................................
一、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三、汽车消费预测.........................................................
第三节汽车进出口分析及预测....................................................
一、汽车行业进出口总体走势...............................................
二、汽车整车进口分析.....................................................
三、整车出口分析.........................................................
四、汽车进出口预测.......................................................
第四节汽车价格变化分析........................................................
一、汽车价格分析.........................................................
二、2008年汽车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节产能状况................................................................
一、汽车厂家忙扩产.......................................................
二、未来5年中国汽车业产能过剩严重化.....................................
三、发改委严控产能....................................................... 第二章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行业规模分析及预测......................................................
一、资产规模变化分析.....................................................
二、收入和利润变化分析...................................................
第二节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
一、行业三费减少.........................................................
二、行业效益分析.........................................................
三、行业平均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第三章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
一、行业整体竞争特点分析.................................................
二、跨国公司加大投资.....................................................
三、中国车企海外拓疆.....................................................
五、新能源汽车启动.......................................................
第二节行业重组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自主品牌车竞争分析及预测................................................
一、自主品牌车国际化步伐加快.............................................
二、自主品牌换标,国内汽车召回频繁.......................................
三、自主品牌车竞争预测................................................... 第四章细分子行业分析
第一节乘用车行业分析..........................................................
一、乘用车供需分析.......................................................
二、轿车供需分析.........................................................
三、MPV供需分析.........................................................
四、SUV供需分析.........................................................
五、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分析 ................................................
第二节商用车行业分析..........................................................
一、商用车供需分析 ......................................................
二、货车行业供需分析 ....................................................
三、客车行业供需分析 .................................................... 第五章细分地区分析
第一节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
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
二、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
三、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北京市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区域行业在全国中地位变化.............................................
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三、区域内主要企业分析 ..................................................
四、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
第三节吉林省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区域行业在全国中地位变化.............................................
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三、区域内主要企业分析 ..................................................
四、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
第四节上海市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在全国中地位变化 ....................................................
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三、区域内主要企业分析 ..................................................
四、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
第五节湖北省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在全国中的地位变化 ..................................................
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三、区域内主要企业分析 ..................................................
四、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
第六节广东省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在全国中地位变化 ....................................................
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三、区域内主要企业分析 ..................................................
四、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 第六章企业分析
第一节总体企业特征分析........................................................
一、规模特征分析 ........................................................
二、所有制特征分析 ......................................................
三、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第二节上市公司重点企业对比分析................................................
一、总体排名分析 ........................................................
二、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三、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四、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五、发展能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析............................................
一、公司基本评价.........................................................
二、公司行业地位分析.....................................................
三、2007年企业经营业绩..................................................
四、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五、2007年重大发展事项..................................................
六、发展前景预测.........................................................
第四节一汽轿车分析............................................................
一、公司基本评价.........................................................
二、行业地位分析.........................................................
三、2007年经营业绩......................................................
四、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五、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 第七章行业环境风险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及预测..............................................
一、宏观经济及风险分析...................................................
二、金融政策影响汽车企业筹资.............................................
三、汇率变化考验产品竞争力...............................................
第二节产业政策环境风险分析及预测..............................................
一、产品政策.............................................................
二、能源政策.............................................................
三、市场贸易政策.........................................................
四、出口政策.............................................................
五、税政策...............................................................
六、小结.................................................................
第三节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分析..................................................
一、钢材价格上涨影响分析及预测...........................................
二、成品油价格上涨影响...................................................
三、燃油税改革影响.......................................................
第四节市场风险分析............................................................
一、产能过剩风险.........................................................
二、市场竞争风险.........................................................
三、出口风险............................................................. 第八章汽车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
第一节汽车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
一、总体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
二、子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
三、企业授信机会及建议...................................................
第二节产业链授信机会及建议....................................................
一、零部件行业...........................................................
二、橡胶材料业........................................................... 附件2007年海外汽车市场分析
一、美国:丰田取代福特排名第二...........................................
二、巴西:销量增长近三成 ................................................
四、德国:销量同比下降近10成............................................
五、意大利:销量增长强劲 ................................................
六、法国:新车销量略增 ..................................................
七、荷兰:新车注册增长4%................................................
八、比利时:与2006年基本持平 ...........................................
附表
表2汽车整车产品分类
表32007年汽车产销状况
表42005~2007年各种车型的销量速度变化
表52007年汽车整车各细分车型进口状况
表6轿车进口国别结构变化
表7SUV进口国别结构变化
表8汽车整车出口国别结构变化
表9轿车出口国别变化
表10SUV出口国别变化
表11货车出口国别变化
表12客车出口国别变化
表13未来几年乘用车新增产能表
表142004~2007年汽车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表152005~2007年轿车产销量情况
表162007年各排量轿车产销量
表172005-2007年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量情况
表182006-2007年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量情况
表192005-2007年多用途车产销量情况
表202006-2007年两轮驱动多用途车产销状况
表212006-2007年四轮驱动多用途车产销状况
表222005-2007年交叉型乘用产销量情况
表232006-2007年各排量交叉型乘用产销量情况
表242007年商用车产销状况
表252007年货车行业产销状况
表262007年客车行业产销状况
表27汽车行业资产和收入区域分布状况
表28汽车行业盈利区域分布状况
表29汽车行业亏损区域分布状况
表302004~2007年北京市汽车行业经济运行状况表31北京市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状况
表32北京市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盈利状况
表332004~2007年吉林省汽车行业经济运行状况表34吉林省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状况
表35吉林省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盈利状况
表362004~2007年上海市汽车行业经济运行状况表37上海市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状况
表38上海市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盈利状况
表392004~2007年湖北省汽车行业经济运行状况表40湖北省汽车主要生产企业规模状况
表41湖北省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盈利状况
表422004~2007年广东省汽车行业经济运行状况表43广东省汽车主要生产企业规模状况
表44广东省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盈利状况
表45汽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资产状况
表46汽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从业人员状况
表47汽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亏损状况
表48汽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发展及盈利状况
表49汽车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及盈利状况
表50汽车行业企业区域分布状况
表51上市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
表522007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重点上市公司排序表5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表54上市公司偿债能力
表55上市公司营运能力
表56上市公司发展能力
表572004-2007年上海汽车财务指标
表582008年上海汽车整车销量预测
表592004-2007年一汽轿车财务指标
表602008年汽车工业对主要橡胶材料的需求预测表612008年汽车行业主要橡胶制品的需求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