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科专业课教学的一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工科专业课教学的一点思考
在分析了专业课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确定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惯性器
件原理》课程为例,论述了如何解决好“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怎么讲”这三个专业课
教学的关键问题,并根据教学实践谈了一点体会。

大学专业课;教学;惯性器件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12-02
专业课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1]。

专业课是大学生掌握本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途径,专
业课的学习对学生以后在本领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根据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
趋势和技术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2]。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及方法加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课程。

由于专业课程一般都有涉及面广、学时有
限的特点,所以解决好专业课教学中“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和“怎么讲”的问题,才能让
学生即有宽广的知识面又能掌握本课程的重点。

下面作者以《惯性器件原理》课程为例谈大
学专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确定教学内容
专业课有较强的技术特色,专业课教学是为学生以后从事本专业打下基础,因此一定要把教
学目标定在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上,不能偏离教学重点。

“讲什么”是专业课教学首先要
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教学目标。

专业课教学目标从小的角度说是让学生掌握本专
业的专业知识,从大的角度说是为了国家科技的发展。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
技术产生、有新的原理应用,旧的教材已经不能反映现有技术情况,也不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

因此,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适应科学发展的需求,为促进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服务[3]。

传统的基础要继承,新的技术要重点讲,未来的技术发展及应用要有所体现。

《惯性器件原理》课程是一门传统的课程,是惯性技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有陀螺力学基础、
传统转子陀螺、近代新型陀螺和加速度计等。

前面陀螺力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后
面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光学、电子学、微机械和信号处理等多学科。

近代新型陀螺是近代科技
发展的成果,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国防“十一五”教材规划指南中指出《惯性器件原理》
要以最新最近的惯性器件及其测试技术为教学重点。

二、合理规划各部分的教学内容
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没有足够的学时面面俱到。

必须根据各部分教
学内容的重要程度和相关程度对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

这就出现了教材的章节如何编排、各章节的篇幅如何确定的问题,也就是每部分内容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讲到什么程度
的问题和讲什么即教材内容是不可分的。

前面的教学内容应是让学生建立起惯性空间的概念,理解不同坐标系下的惯性器件输出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和会在不同坐标间进行变换,对传统转
子陀螺的教学内容要较以前教材有所删减。

后面最新最近的惯性器件的教学内容应增加,让
学生掌握最新最近的惯性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有所讲、有所不讲,这是专业课教学中普遍要面对的问题。

其它学科的知识点中讲到的现象、原理、定理我们在
这要承认、要记住、去应用。

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出现的其它
学科知识点深入理解、提炼出精华,然后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形式讲出来。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掌握了,教学才是成功的。

这就涉及怎么讲的问题,怎
么讲学生才能接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

专业课有很强的特色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教学方法同专业特色联系起来,采取多种形式的、最有效、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接受所教的知识[4]。

《惯性器件原理》
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抽象,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作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体现在“惯性器件原理”教学上就是把抽象的陀螺仪理论同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一是加深对陀螺仪理论的理解,二是能利用陀螺仪理论去解释
相关的现象。

学生在生活中不接触陀螺,对其特点难以想象,但通过讲飞机盘旋与转弯时的
陀螺现象,自行车转弯时的陀螺现象等就会让学生对陀螺特点有直观的认识,并能举一反三
对生活中的陀螺现象给予解释,达到学与用的结合。

(二)形象化教学
在许多专业理论课的教材中,经常遇到一些概念、原理等都很抽象,教师在讲授该知识时就
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理解掌握该知识时也非常吃力,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具体呢?真实场景不可能再现,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实物都拿来。

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具演
示相结合的方法来,使抽象的概念、原理直观化,让学生从现象中体会,不但理解了抽象的
概念、原理,还可以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形象化教学对专业课教学是很好的方式,特别是对于《惯性器件原理》课程形象化教学尤其重要。

例如,在教学中把陀螺玩具给学生,让他们体会陀螺的定轴性、进动性和陀螺力矩,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体会了陀螺的力矩,对陀螺特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反过来也理解了书上的公式,这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当没有惯
性器件实物也没有教具的情况下,可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物理意义有更
直观的了解。

为学而学,学而不会用,会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现象。

在转台上做过“惯性器件测试”实
验后,学生大悟“什么陀螺不就是角速度传感器吗?”。

这说明学生已经跳出了各种陀螺的细节,认识到了陀螺的本质。

这不是个难的问题,学生以前知道是陀螺测量角速度的,之所以
感悟,是由于通过实验,他们对陀螺的功能有了深刻的感知与体会。

比力的概念不是不好理
解吗?把加速度计在分度头上转一圈,同样是静止,加速度计却有不同的输出,且与地垂线
角度有关。

做过实验后学生知道了进行导航解算时要把引力加速度去掉。

这个效果是课堂教
学很难达到的。

(四)把科研工作融入教学
科学研究是对前沿科学技术的探索和成熟技术的应用,体现在研究项目上就是预先研究项目
和工程实现项目。

预先研究项目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它反映了技术的发展趋势,把
预先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有利于开拓思维、培养其创造性。

工程实现项目重于实现、重于应用,在研究过程中会对技术的内涵会有更深的理解。

把科研工作中的成果与体会
讲给学生,将提高教学的生动性,而且会直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这对提高学生
的科研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专业课的教学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内容,针对课程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与升华。

[1]夏鲁惠.学科、专业的发展是大学发展的基础[J].中国高教研究,2006,(9):35-36.
[2]孙宏斌,孙元章,陈永亭等.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3):80-81.
[3]廖欣.工科类专业课知识点的联系特征[J].中国建设教育,2006,12(12):22-24.
[4]刘静碧.浅谈专业课的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1(2):12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