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金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不能避开庄子的人格不谈。

在先秦,我认为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杨朱的贵我人格,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的大丈夫人格,锋芒毕露,正义在胸;(甲)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平和公正,循规蹈矩;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虽然后来荀子式的人格遍布天下,那种带有老人和妇人特征的思维方式几成民族性格,我依然敬仰墨子尊重杨朱,佩服孟轲而心仪庄周。

没有人愿意为天下自苦如墨子,也没有人敢于为个人自私如杨朱,更没有人敢在专制的社会里学孟夫子,学庄子的遁世.无闻也极难。

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凤毛鳞角,才显出大勇气大人格大精神。

这里不谈别人,只谈庄周,当庄子唱着“一而不党”的调子从我们身边掉臂而过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

他是在瓦解铁板一块举手措足都强求一律的政治。

并且我们在人群之中感到多少孔子所津津乐道的“恕”了呢?
……
(乙)但是,庄子留恋的已经失去,他所向往的又迟迟不能到来。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

从庄子那里,我们知道了这种致命的乡愁与致命的寻找,他的哲学就是对失去的家园的怀念……(丙)“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你已返回故乡了,而我还要寄寓人形之内,在这人间羁旅啊)”——这孟子反、子琴张二人在朋友子桑户灵前的悲歌,就是庄子对人间满怀倦意的流露。

(1)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遁世
B . 凤毛麟角
C . 并且
D . 津津乐道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一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儒家体系中,对伦理与道德关系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述。

在孔子是“礼”与“仁”,在孟子是“五伦四德”,董仲舒以后则是“三纲五常”。

但无论如何演变,伦理与道德始终一体,而且“礼”、“五伦”、“三纲”的伦理,之于“仁”、“四德”、“五常”的道德总是处在优先地位。

孔子以后,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尤其是儒家体系中,总有三个结构性元素:伦理性的礼或人伦,道德性的仁或德性,而修养则是它们之间使二者同一的“第三元素”。

修养的关键在于“修身养性”。

“身”即人的个别性或所谓“单一物”,“性”即人的公共本质或所谓“普遍物”。

“性”作为普遍本质为人所共有,因而需要“养”;“身”作为个别的感性存在则潜在某种道德上的危险性,因而有待“修”。

“修身养性”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的过程。

可见,对于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在儒家思想中说是礼仁合一,伦理道德共生,伦理优先。

儒家学说以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理想主义,对现实的伦理存在和道德状况采取批判的态度,提出“内圣外王”,“圣”是“王”的前提条件,以此作为对“王者”的道德教训。

宋明理学通过儒道释的融合,以“理”或“天理”统摄“礼”的伦理与“仁”的道德,也是伦理与道德统一的一种诠释。

到了理学阶段,中国道德哲学核心概念,已经不是“礼”,也不是“仁”,而是“理”。

与西方相比,中国没有强大的宗教。

但人们一般承认中国伦理尤其儒家伦理的准宗教意义,这不仅因为中国伦理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也不仅因为作为完成形态的中国传统伦理的宋明理学中已经融合了佛教的因素,宗教参与了中国伦理的历史建构和现实发展,更重要的是,伦理精神本身与宗教有相通之处。

伦理必须作用于人们的精神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实现。

所以,中国道德哲学一开始就设置了兼具伦理与宗教意义的“天”的概念。

到了宋明理学,形成所谓“天理”概念,标志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完成。

“天”与“理”的结合,是伦理与宗教的结合。

这种结合不能一般地解释为道德哲学中融合了宗教的因素,而是可以看作中国伦理与宗教在哲学上的文化相通。

在西方,伦理的实体被人格化,这就是上帝。

在中国,伦理性的实体被哲学地把握和表达,但由于它同样具有某种终极性的意义,同样具有神圣性,因而寄托于集自然、伦理、宗
教于一身的“天”的概念以表述和表现。

孔子着力于“仁”,坚持“为仁由己”,求“仁”得“仁”,但却认为“仁”是一个精神境界。

“伦”的实现,有赖于“精神”的信念和信仰,“伦理”便是所谓“伦”之“理”。

因此,不仅实体性的“伦”,而且作为达到“伦”的条件的“精神”,都具有某种宗教的哲学气息。

(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道德哲学核心概念是“理”,它与“天”的结合,其实就是伦理与宗教的结合。

这种结合体现了中国伦理与宗教在哲学上的文化相通。

B . 在儒家体系中,伦理与道德始终一体,无论它们的关系如何演变。

在儒家思想中说就是礼仁合一,伦理道德共生,道德总是处于优先地位。

C . “修身养性”里的“身”指人的“单一物”,潜在某种道德上的危险性,故而需要“修”。

这个过程就是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的过程。

D . 儒家学说里有“内圣外王”的概念,认为“圣”是“王”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要先“内圣”,然后才能达到“外王”。

(2)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 . 伦理与道德的异同点
B . 浅谈中西方伦理与道德
C .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
D . 伦理与道德关系发展历程
(3)依据文本内容,概括人们承认中国伦理尤其儒家伦理的准宗教意义的原因。

3. (9分)(2019·济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终端不是平
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

广义的数字阅读包括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公开出版物、电子书、漫画、数字报刊杂志以及有声读物文件。

狭义的数字阅读指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设备进行文学作品的在线或离线阅读,仅包含网络文学与出版物的电子版。

(摘编自艾瑞咨询《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研究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已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产业发展方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4.5亿,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

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题材。

且呈现高时长、高频率的阅读习惯;25~30岁的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内容,人均年阅读量13.22本,超过数字阅读用户的平均水平。

付费意愿上,数字阅读用户的版权意识基本建立,付费意愿连年提升,2018年达到66.4%。

作者与内容方面,作者数量稳步增长,特别是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创作者的写作水平,带动精品内容涌现。

数据显示,近70%的数字阅读用户认为2018年的数字阅读内容质量有所提升。

题材上,立体多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受用户欢迎,都市生活、职场商战类的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

在产业创新方面,以社交化为特征的媒体融合以及线上线下打通的纸电融合等模式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挖掘出产业内生动能。

(摘编自《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材料四:
单从数据来看,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相当于一个月读一本,其实已经不能算少了。

但人均12.4本的数字阅读量,确实模糊了很多问题。

且不说具体阅读的方式,是精读还是粗读,是有思考的阅读还是浮光掠影的阅读,就说阅读的内容,就很值得细细推敲。

虽然缺少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但就眼前所见,恐怕很多阅读内容难让人乐观。

当下电子阅读中,网络小说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

当然,随着这些年来对内容生产的重视,网络小说的质量正在提升,但也很难说就达到了要求。

而在一些角落里,大量的阅读内容还存在着不健康一面。

这样的电子阅读,即便数字再多,又有多大意义?阅读的所有美好意义,其实都是通过价值体现出来的。

消遣式、娱乐式阅读也无不可,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一些不健康和漏洞百出的内容,走马观花的阅读一百本,可能还不如精读一本有质量的书更有价值。

(摘编自毛建国《数字阅读不能只重视阅读数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阅读内容就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而阅读载体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的就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

B . 从2011年到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在持续扩大,而到了2018年市场规模更是显著提升。

C . 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内容,25~30岁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题材,表明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与年龄有关。

D . 2011年至2018年,人均数字阅读量逐年攀升,但从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上看,广大数字用户的阅读质
量是参差不齐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数字阅读内容狭义上指文学作品,而广义上还包括有声读物在内的其他数字文件。

B . 2011年到2018年,数字阅读用户和市场的增长率逐年降低,说明该产业已饱和。

C . 随着作者数量增长和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数字阅读内容的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D . 浮光掠影的粗读,或者阅读内容不健康,会使阅读价值的美好意义无法充分充分体现。

4. (12分) (2019高一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各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节选自《拿来主义》)
(1)选文第二段中的“抛来”“抛给”分别有怎样的含义?
(2)作者在选文的开头说“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在选文中鲁迅通过故意省字、褒词贬用、褒贬搭配等幽默滑稽的语言来展现嘲讽之意,请找出相应词句进行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
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之。

其后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斯?”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B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
C .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没有
D .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搅浑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王怒而疏屈平②不患寡而患不安
B . ①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 . ①举贤以自佐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 . ①圣人不凝滞于物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3)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但也遭受上官大夫的嫉妒,被怀王疏远。

B . 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C . 屈原和渔父的对话,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

D . 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

(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②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①,有白衣劝酒杯②。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①泼醅:没有滤过的酒。

②“有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

普天乐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

千山应瘦,万木皆稀。

蜗角名,蝇头利。

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

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
滕曲中的“蜗角名”和“蝇头利”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试分析这两首元曲所流露出的共同的思想倾向。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②________,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③渔舟唱晚,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④青山隔送行,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⑤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甾。

________,________。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在《窦娥冤》中,窦娥在被行刑前说了三桩誓愿:一是血溅白练,二是六月飞霜,三是亢旱三年。

文中前两桩誓愿已经灵验了,请你续写第三桩誓愿。

要求:(1)采用白话文;(2)运用想象,以描写为主;(3)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4)字数200字以上。

9. (5分) (2019高三上·吉林月考) 请将下面的新闻报道压缩成一句话新闻,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流畅,不超过60字。

9月4日14时46分,首台搭载5G设备的402号“和谐HXD3D”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缓缓驶入西安机务段机车整备场,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5G+AI铁路智慧机务系统”正式投用,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在铁路机车上应用5G技术,对提升机车数据转储效率、加快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部署5G车地转储解决方案后,通过现场测试,30GB的机车视频数据在3分钟左右就可全自动完成数据转储,较之前的转储效率提升了约13倍,且全程无须人工干预。

这一系统还可通过AI技术对机车乘务员十余种作业行为进行智能分析,进一步提升了铁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二上·新津开学考)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一颗善于感受和思考的灵魂来说,世上并无完全没有意义的生活,任何一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内在的财富。

而且,这是最可靠的财富,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5-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