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护理管理
59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12月15日 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护理部,310014 杭州市(蔡学联,郑芝芬);科教科(唐晓英);干部科(孙香爱);心脏内科(裘文娟);骨科(贾勤);神经内科(杜丽萍);肝胆外科(裘丹英) 作者简介:蔡学联,本科,主任护师,主任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中,取到了显著成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品管圈运行程序与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院品管圈小组由1名圈长(兼辅导员)、7名圈员组成。
圈名为“平衡木”,并设有圈徽,意喻通过品管圈活动让患
者保持身体平衡。
1.2 确定主题
小组成员从不良事件中寻找问题,运用评价法评价所发生不良事件的严重性,以及应用品管圈的迫切性、效益性及其圈能力,并确定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作为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
1.3 拟定活动计划
品管圈活动时间共33个月,第1个月:选定主题与拟定活动计划;第2个月:现状把握与设定目标;第4个月:分析原因与制定对策;第5至第11个月:实施对策;第12个月:效果确认;第13
至第33个月:作进一步改进,巩固效果。
1.4 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1.4.1 现状把握
现状把握分3部分,即制作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流程图、查检39例跌倒患者跌倒之状况、调查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对自身(患者)存在的跌倒危险因素、预防跌到的相关知识、技能和依从性。
(1)制作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流程图,见图1。
按流程图分析39例跌倒患者是在哪一环节中护理上发生了缺陷及其原因,以便了解跌倒发生的原因,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2)制作“患者跌倒状况”查检表:根据本院“患者跌倒报告表”,回顾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39例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情况,制作查检表,并将相关情况记录于查检表,统计频次、所占比例与累计百分比,见图2。
(3)制作《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跌倒认知情况》调查表:调查100
名跌倒高
护理安全 Nursing Safety
百特 专栏
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
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
◆ 蔡学联 郑芝芬 唐晓英 孙香爱 裘文娟 贾勤 杜丽萍 裘丹英
中国护理管理
60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V ol.11, No.12 December.15, 2011
危患者与其陪护人员对自身(患者)存在的跌倒危险因素、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技能,调查结果见表1。
注:1=疾病;2=年龄>70岁;3=使用跌倒相关药物;4=跌倒干预缺陷-告知不足,措施不当或措施未执行;5=患者擅自活动或方法不妥;6=跌倒评估-未作评估或评估分值与患者实际状况不符;7=设备、环境缺陷-地地湿滑,警示标识不醒目,无床栏。
1.4.2 目标设定
经QCC 小组讨论,依据目标设定原则,设定目标:在2009年9月30日前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0.030‰降低至0.015‰,进步率达50%,并保持与巩固效果。
衡量指标及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
患者跌倒发生人次/住院患者总床日×1000‰。
1.5 原因分析
QCC 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并汇总情况,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法找
出39例患者跌倒的因素,并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
经讨论分析,除患者年龄和疾病因素外,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有5个方面:医务人员缺乏问题意识及团队合作与持久管理意识,跌倒防范措施执行与监管不力;医务人员缺乏药物相关知识,评估患者平衡与活动能力的技能不足;患者跌倒高危因素评估表单一,缺少专科方面的评估内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对跌倒危险因素、防范知识的知晓度与依从性不足;跌倒危险警示标识置于床尾,常常被床帘遮挡而起不到警示作用,详见图3。
1.6 制订与实施对策
QCC 小组成员针对要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防范对策,然后各自通过打分评价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团结力,并根据打分结果采取对策。
1.6.1 组织多次、多种形式患者跌倒论坛、专题知识讲座
组织医务人员论坛:内容有医护人员问题意识、团队意识、持久管理意识与患者跌倒的关系;如何提高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依从性;案例警示教育;专题讲座:患者平衡与活动能力的评估方法、跌倒相关药物与使用注意事项;组织护士长、责任组长交流在患者跌倒管理中的经验与体会等。
1.6.2 增设跌倒高危因素专科评估表,提高护士应用评估表的能力
根据专科特点设计了内科患者跌倒
百特 专栏
Nursing Safety
护理安全
中国护理管理
61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12月15日 第11卷 第12期
危险因子评估表、外科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康复科与神经科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并在临床试用后加以完善。
同时对护士进行培训,让每位护士熟悉评估表的使用方法与要求,使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能够依据评估表评估其跌倒危险程度,并将分值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以后每周评估1次,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改变用药时则随时评估,并将评估分值及时记录于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单。
1.6.3 采用跌倒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告知书,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
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对跌倒危险因素、防范知识的知晓度与依从性不足是患者跌倒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了跌倒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告知书制度;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选择告知内容及注意事项条目,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提供给患者书面告知书。
此外,在每间病室内张贴“防跌十诀”提示语及其图画;将跌倒警示标识移至床头;尽量固定陪护人员。
1.6.4 完善住院患者跌倒管理规范,监督规范执行情况
针对系统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修订并完善患者跌倒管理规范,其内容包括:跌倒定义、分类、危险因素及评估方法与技巧,“预防药物相关性跌倒须知”“跌倒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告知书”,跌倒防范措施,跌倒处理与报告程序等。
管理人员通过模拟案例考核护理人员对规范的知晓程度与跌倒的应急处理能力,现场察看规范的执行情况与所采取措施的记录情况。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比较
品管圈活动结束后按衡量指标计算实施品管圈管理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01‰,目标达成率为133%,与之前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
P <0.05)。
2.2 无形成果比较
通过本次活动,圈员运用QCC 能力、团队精神、脑力开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荣誉感(分别用A、B、C、D、E、F 表示)均得到提升,见表2。
3 标准化与研讨
QCC 小组将QCC 活动中总结的可取方法、成功之处编制成标准作业指导书,并探讨了今后应改进的方面: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增进改善效果;进一步完善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制作防范跌倒教育录像片;向全省推广改善的经验与方法。
4 讨论
品管圈活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后在企业广泛传播,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近几年被国内少数医院引入护理管理领域[2]。
品管圈是我国台湾地区医院最重要,也是最普及的医务管理工具[3]。
我院于2009年引进品管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4]。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据报道,每年每例住院患者会发生1.4次跌倒[5]。
患者跌倒问题已成为医务工作者所关注并越来越重视的医疗安全问题,中国医院协会已将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列入患者安全管理十大目标之一[6]。
因此,我院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作为质量改进的主题之一,探索了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
生率管理中的作用。
(1)本品管圈活动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 循环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查检表、特性要因图(鱼骨图)、柏拉图等基本工具,从排查服务缺陷入手,层层剖析,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发掘问题,从内部和外部分别寻找原因,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针对要因制定与实施对策,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并通过人性化运作,达到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目标。
(2)品管圈的活动精神是尊重人性,建立愉快的工作现场;激励同仁活用无限的脑力资源;改善事业品质、繁荣组织[3]。
本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精神,
让圈员有充分的机会在大众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位圈员获得参与感、成就感及满足感,并且适时给予激励。
因此,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并且还增强了圈员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与创新意识,其脑力开发与沟通协调能力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还使圈员学会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为进一步
推动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乔丽曼.品管圈在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中的作用.中国药学杂志,2010,30(23):2025- 2027.
[2] 沈崇德.以精细化管理之手造中医院品质之形.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67.
[3] 林逸胜.台湾医院的“品管圈”.中国卫生人才, 2002(10):42-43.
[4] 邓菲菲,甘秀妮,唐玮.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管理策略研究及其实效观察.护理与康复,2011,14 (3):794.
[5] 成磊,胡雁,吴金球,等.《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指南》的设计和初步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3):267.
[6] 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 2009-02-13.
[收稿日期:2011-09-30][修回日期:2011-10-26]
(编辑:
崔怀志)
护理安全 Nursing Safety
百特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