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孙爱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孙爱玲
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标志的社会,而未来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

过去,教师一般喜欢
老实听话、循规蹈距的学生而有好奇心、喜欢思考、有创见的学生往往受到冷遇。

但是现在,“高分低能”“知识偏狭”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

中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学学校数学
教育目标应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由“漠不关心”变为“积极探索”,达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在形式陶冶和应用价值之间的平衡,使未来世纪的中国公
民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

这时候教师应
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
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
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
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二、诱发发散思维,拓宽创新的广度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它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分析综合,寻找新
的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思维过程。

它的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

批判性就
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
就是批判。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从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使抑制甚
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程式化使学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
的学习方式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式的解决问题,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
许批判,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

在创新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能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使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


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在获取前人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常会有自己的新
的看法,或试图进一步发展前人的成果,这种求异的探索知识的心理,在数学方面加以引导,常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

由此可见,教学时要多注意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鼓励“标新立异”。

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决不
能挫伤学生宝贵的创新、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如诱导、实践活动、
多媒体演示等引导他们发展思维、开拓思路。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
创新思维的训练。

三、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作用。

既能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验证和运用,从而求新立异,也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
知识,可在动手、动脑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能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创造思维,不但可
以激发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更能培养他们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和创新精神。

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时,组织了“淘气的三角形”课外活动,让学生各自剪两个
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尽可能多的图案,引导学生说出各
种上图案变化的依据。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有无数多种摆法,得到了无数多个图案,
逐步认清了变与不变的关系,从而摆脱了因图案变幻而引出的困惑,为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寻
找对应边、对应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注意双基,培养创新能力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点,是创新能力的形成的基础。

所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建立在“双基”的教学基础上,这要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
的基本功,使它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

但是,这不等于说有了“双基”进行创新能力
培养,而应当在进行“双基”教育的过程中就予以渗透,使二者相辅相成。

例如,在数学教学
中用启发式、问题式、发现式、探究式等教学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和途径。

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
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
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

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
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