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作业CMOS

合集下载

CMOS工艺流程讲解

CMOS工艺流程讲解

CMOS工艺流程讲解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工艺,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的制造中。

CMOS工艺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技术,可以将上千万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小芯片上。

本文将对CMOS工艺的流程进行详细讲解。

1.晶圆准备:CMOS工艺的第一步是准备硅晶圆。

晶圆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去除表面的杂质,并通过流程控制器控制晶圆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纯度,确保晶圆表面洁净。

2.线刻蚀:在晶圆上进行图形图案的制作。

首先,在晶圆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然后用光刻机将模板上的图案投射到光刻胶上。

接着,在光刻胶上暴露出图案的区域,通过化学腐蚀或镀膜的方法将未暴露区域去除,形成芯片上的图形。

3.掺杂:接下来,在暴露出来的图案区域进行掺杂。

掺杂是指向晶圆表面引入杂质原子,以改变晶圆的电子特性。

通过掺杂可以形成n型或p 型区域,用于形成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和栅极。

4.氧化:将晶圆暴露部分的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形成一层薄薄的氧化层。

氧化层可以用来隔离不同晶体管之间的电流,提高芯片的绝缘性能。

5.金属沉积:将金属沉积在晶圆上,形成导线和连接电子器件的金属线路。

金属通常是铝或铜,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晶圆表面形成金属层。

然后,通过光刻和蚀刻步骤,将金属层剔除,形成芯片上的金属线路。

6.流程清洗:在制造过程中,芯片表面会沉积很多杂质,因此需要进行分级清洗。

清洗旨在去除表面的杂质,提高芯片的可靠性。

7.封装测试:最后,将芯片封装在塑料或陶瓷包装中,以保护芯片。

同时,对芯片进行测试,确保芯片的功能和性能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CMOS工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半导体制造过程,包括晶圆准备、线刻蚀、掺杂、氧化、金属沉积、流程清洗和封装测试。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在芯片上集成大量的晶体管和电子器件,实现高度集成的集成电路的制造。

CMOS工艺的发展使得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cmos工艺流程

cmos工艺流程

cmos工艺流程cmos工艺流程如下:1、初始清洗将晶圆放入清洗槽中,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在晶圆表面的尘粒或杂质去除,防止这些杂质尘粒对后续制造工艺造成影响。

2、前置氧化利用热氧化法生长一层二氧化硅(Si02)薄膜,目的是为了降低后续生长氮化硅(Si3N4)薄膜工艺中的应力。

氮化硅具有很强的应力,会影响晶圆表面的结构,因此要在这一层Si3N4及硅晶圆之间生长一层Si02薄膜,以此来减缓氧化硅与硅晶圆间的应力。

3、淀积Si3N4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技术,沉积一层Si3N4,用来作为离子注入的掩模板,同时在后续工艺中定义p阱的区域。

4、p阱的形成将光刻胶涂在晶圆上后,利用光刻技术,将所要形成的p型阱区的图形定义出来,即将所要定义的p型阱区的光刻胶去除。

5、去除Si3N4利用干法刻蚀的方法将晶圆表面的Si3N4去除。

6、p阱离子注入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将棚打入晶圆中,形成P阱,接着利用无机榕液(硫酸)或干式臭氧烧除法将光刻胶去除。

7、p阱退火及氧化层的形成将晶圆放入炉管中进行高温处理,以达到硅晶圆退火的目的,并顺便形成层n阱的离子注入掩模层,以阻止后续步骤中(n阱离子注入)n型掺杂离子被打入p阱内。

8、去除Si3N4利用热磷酸湿式蚀刻方法将晶圆表面的Si3N4去除掉。

9、n阱离子注入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将磷打入晶圆中,形成n阱。

而在p阱的表面上,由于有一层Si02膜保护,所以磷元素不会打入p阱中。

10、n阱退火离子注入后,会严重破坏硅晶圆晶格的完整性。

所以掺杂离子注入后的晶圆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以回复原始的晶格排列。

退火就是利用热能来消除晶圆中晶格缺陷和内应力,以恢复晶格的完整性,同时使注入的掺杂原子扩散到硅原子的替代位置,使掺杂元素产生电特性。

11、去除Si02利用湿法刻蚀方法去除晶圆表面的Si02。

12、前置氧化利用热氧化法在晶圆上形成一层薄的氧化层,以减轻后续Si3N4沉积工艺所产生的应力。

CMOS工艺流程讲解

CMOS工艺流程讲解

CMOS工艺流程讲解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它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技术,将p型和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结构。

CMOS工艺在现代电子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势包括低功耗、高集成度和低噪声。

首先是沉积步骤。

在沉积步骤中,将硅片放置在真空室中,然后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在硅片表面上沉积一层薄膜。

这一步骤通常用于形成电阻器、电容器和金属线等元件。

接下来是光刻步骤。

在光刻步骤中,将光刻胶涂在硅片上,然后使用光刻机将特定的图案投射到光刻胶上。

通过控制光的入射角度和光的波长,可以将光刻胶中的图案传递到硅片上。

这一步骤用于定义晶体管和其他元件的形状和位置。

然后是刻蚀步骤。

在刻蚀步骤中,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硅片上不需要的材料去除。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湿法刻蚀或干法刻蚀来实现。

湿法刻蚀使用化学液体来溶解或氧化硅片上的材料。

干法刻蚀则使用等离子体或离子束来去除材料。

刻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晶体管、连线和容量电极等结构。

接下来是掺杂步骤。

在掺杂步骤中,将特定的杂质加入到硅片中,改变硅片的导电性质。

掺杂可以通过离子注入或扩散来实现。

离子注入是将高能离子注入到硅片中,以改变硅片的导电性。

扩散是将杂质物质放置在硅片上,并通过高温使其扩散到硅片中。

掺杂步骤的目的是形成电阻、电容和电流源等元件。

然后是退火步骤。

在退火步骤中,加热硅片使其结构稳定,并消除在之前步骤中产生的扭曲和杂质。

退火步骤通常在高温下进行,并可以使用氮气或氢气来控制退火的速度和温度。

最后是耦合步骤。

在耦合步骤中,将不同的CMOS电路连接在一起,形成集成电路。

连接可以通过金属线、电容和寄生二极管来实现。

耦合步骤通过形成电压转换器、放大器和逻辑门等功能模块来完成整个电路。

总的来说,CMOS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沉积、光刻、刻蚀、掺杂、退火和耦合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制造出低功耗、高集成度和低噪声的CMOS集成电路。

CMOS的制造流程

CMOS的制造流程

CMOS的制造流程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常用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它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和可靠性较高等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CMOS的制造工艺流程。

1.基片制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硅基片作为电路的基底。

硅基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例如清洗、去除表面氧化层和掺杂等,以便在其表面形成电路。

2.硅基片的氧化:将清洗后的硅基片放入氧化炉中,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使硅基片表面氧化形成一层二氧化硅(SiO2)薄膜。

薄膜厚度通常在几百埃(1埃=10^-10米)到几千埃之间。

3.光刻:光刻是制造CMOS电路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首先,在氧化层上涂覆光刻胶,然后将掩膜(即模具)放在光刻机上,通过紫外光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在掩膜上形成所需的图形。

4.蚀刻:使用化学蚀刻技术,将暴露在掩膜下的部分二氧化硅进行腐蚀。

蚀刻方式通常有湿法蚀刻和干法蚀刻两种选择。

5.掺杂:为了形成PN结构的晶体管,需要将掺杂物引入硅基片中。

掺杂一般分为两步进行,首先进行扩散,将掺杂物(如磷或硼)混入氧化层下方的硅基片中,然后进行烘焙,使掺杂物在硅基片中扩散和活化。

6.浸蚀:浸蚀是为了去除光刻胶和二氧化硅的残留物,通常使用浸入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技术。

7.金属化:为了连接不同电路、减小电阻和形成电路的引脚,需要在硅基片上沉积一层金属薄膜。

8.绝缘层制备:在金属覆盖层上沉积一层绝缘性氧化层,作为绝缘层,以防止不同电路之间的电互连和杂散电流。

9.上下管连接:通过开孔技术,将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暴露出来,并用金属填充孔洞以连接不同层次的电路。

10.封装:最后一步是封装,将芯片固定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中,并通过引脚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

以上就是CMOS制造工艺的大致流程。

当然,CMOS的制造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到很多细节和步骤,同时每一步也有很多不同的变种和改进。

由于篇幅有限,上述只是对CMOS的制造工艺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对于深入了解CMOS制造工艺的读者来说,建议详细学习相关的专业资料或参考相关的科学论文。

CMOS制造工艺流程介绍

CMOS制造工艺流程介绍

研究生课程报告题目CMOS制造工艺流程介绍学生姓名鲁力指导教师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专业班级电子1602班研究生院制2017年4月CMOS制造工艺流程介绍CMOS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物理操作过程最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集成电路。

而做为一名集成电路专业的学生,如果对于半导体制造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CMOS制造工艺流程有个简单的了解,那么对将来进入集成电路行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同时我也认为只有了解了CMOS的工艺才会在硬件电路设计中考虑到设计对实际制造的影响。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发现CMOS制造工艺流程非常复杂,经过前面学者的简化主要由14个步骤组成,如下所示:(1)双阱工艺注入在硅片上生成N阱和P阱。

(2)浅槽隔离工艺隔离硅有源区。

(3)多晶硅栅结构工艺得到栅结构。

(4)轻掺杂(LDD)漏注入工艺形成源漏区的浅注入。

(5)侧墙的形成保护沟道。

(6)源漏(S/D)注入工艺形成的结深大于LDD的注入深度。

(7)接触(孔)形成工艺在所有硅的有源区形成金属接触。

(8)局部互连(LI)工艺。

(9)通孔1和钨塞1的形成(10)金属1(M1)互连的形成。

(11)通孔2和钨塞2的形成。

(12)金属2(M2)互连的形成。

(13)制作金属3直到制作压点及合金。

(14)工艺是参数测试,验证硅片上每一个管芯的可靠性。

由于这个CMOS制造工艺的流程太复杂,我主要对其中的部分重要工艺做一些介绍。

1、双阱注入工艺我们都知道n阱工艺是指在N阱CMOS工艺采用轻掺杂P型硅晶圆片作为衬底,在衬底上做出N阱,用于制作PMOS晶体管,而在P型硅衬底上制作NMOS晶体管;而p阱工艺是指在p阱CMOS工艺采用N型单晶硅作为衬底,在衬底上做出p阱,用于制作nMOS晶体管,而在n型硅衬底上制作pMOS晶体管。

如果要双阱注入在硅片上生成N阱和P阱。

那么只能N阱工艺和P阱工艺结合在双阱cmos工艺采用p型硅晶圆片作为衬底,在衬底上做出N阱,用于制作PMOS晶体管,在衬底上做出p阱,用于制作nMOS晶体管。

现代CMOS工艺基本流程

现代CMOS工艺基本流程

现代CMOS工艺基本流程现代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是集成电路制造中最主要的工艺之一,它是一种使用P型和N型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技术,具有低功耗、低噪声和高集成度的特点。

以下是现代CMOS工艺的基本流程。

1.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CMOS工艺的第一步。

它通常使用硅片作为基材。

首先,要选择高纯度的硅作为原料,然后通过化学方法将其制成单晶硅圆片。

随后,通过前端处理将硅片打磨成合适的尺寸和平滑度。

2.清洗和清理:接下来,需要对硅片进行清洗和清理,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不纯物。

清洗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如超声波清洗和溶剂浸泡。

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因为任何残留物都会影响后续的工艺步骤和器件性能。

3.氧化物层的生长:在CMOS工艺中,需要在硅片表面生长一层薄膜氧化物作为绝缘层。

这通常通过将硅片放入氧化炉中,使其暴露在氧气或水蒸气中进行氧化。

这层氧化物可以用于隔离电路元件和保护硅表面。

4.掩膜光刻:在这一步中,需要将光刻胶涂在硅片表面,然后使用掩膜进行光刻。

掩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图案的透明薄膜,其使用光刻胶将这些图案转移到硅片上。

光刻胶的特性使其在紫外线照射后形成化学变化,从而在后续的腐蚀和沉积步骤中保护或提供特定区域。

5.腐蚀:腐蚀是用于去除掩膜未覆盖区域或不需要的材料的工序。

通常,使用化学物质进行湿腐蚀,以去除掩膜暴露的区域。

这使得我们可以在硅片表面形成不同的结构,例如通道区域和配线。

6.沉积:在CMOS工艺中,需要进行各种材料的沉积。

这些材料可以是金属、多晶硅、背景等,以满足不同的容器和连接要求。

沉积过程可以使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技术。

7.刻蚀: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从硅片或其他材料上去除特定的层。

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使用刻蚀工艺,例如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

刻蚀可以根据硅片表面的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8.金属化:金属化是CMOS工艺的一个重要步骤,用于形成晶圆上的金属线路和导线。

cmos集成电路工艺的大致步骤

cmos集成电路工艺的大致步骤

cmos集成电路工艺的大致步骤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集成电路工艺是一种制造集成电路的常用工艺。

下面介绍CMOS集成电路工艺的大致步骤。

首先,制备单晶硅。

单晶硅是CMOS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

在制备单晶硅之前,需要在硅片上形成一个氧化层,称为硅背面的保护层。

然后,使用化学腐蚀或机械磨削的方法将硅片的一个表面做成光滑的,这一面被称为取样面。

接下来,将硅片放入高温炉中,在高温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热分解反应,使硅原子重新排列成为单晶结构,形成单晶硅。

第二步,形成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在硅片上的一层绝缘层上,使用光刻和蚀刻工艺形成形成了沉积原料(多晶硅或金属)的通道区域和源极、漏极。

接下来,在通道区域上形成控制门极层,通常由多晶硅制成。

通过控制掺杂和退火工艺,形成了MOSFET的结构。

第三步,形成互连层。

互连层是将各个元件和器件连接在一起的重要层。

通过光刻和蚀刻工艺,在互连层上形成了铜或铝等金属导线。

接下来,使用化学机械研磨(CMP)工艺将金属导线表面的不平整部分平整化,以确保连接的良好质量。

第四步,形成金属引脚。

在最上面的互连层上,使用光刻和蚀刻工艺形成金属引脚。

这些引脚是与外部设备和器件连接的通道,为集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提供接口。

最后一步,进行封装和测试。

在制造工艺的最后阶段,将芯片通过芯片封装技术封装到塑料或金属外壳中,以保护芯片。

然后进行电性能测试,以确保芯片的质量和功能。

总的来说,CMOS集成电路工艺经历了单晶硅制备、MOSFET形成、互连层和金属引脚制造以及封装和测试等阶段。

这些步骤是制造高性能CMOS芯片不可或缺的环节。

了解这些步骤对于理解CMOS集成电路工艺的流程和原理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MOS基础及基本工艺流程

CMOS基础及基本工艺流程

CMOS基础及基本工艺流程CMOS是由n型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组成的集成电路。

CMOS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低噪声、高抗干扰能力等优势,是现代集成电路领域中最常用的制造工艺之一CMOS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晶圆制备、沉积、光刻、蚀刻、离子注入、退火、金属化等步骤。

首先是晶圆制备。

晶圆是用来制造CMOS芯片的基片,通常由单晶硅材料制成。

晶圆的表面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清洗和抛光工艺,保证表面的平整度和干净度。

接下来是沉积工艺。

沉积是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式在晶圆上沉积一层氧化物,用于制造CMOS芯片的栅极绝缘层。

然后是光刻工艺。

光刻是通过在晶圆表面涂覆光刻胶,并使用掩模板(mask)进行曝光,形成特定图案。

曝光后,通过化学溶解刻蚀胶层,将光刻胶形成图案。

这个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形成栅极、源极、漏极等结构。

接下来是蚀刻工艺。

蚀刻是通过化学溶液,将晶圆表面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去除,形成所需的结构。

在CMOS工艺中,常用的蚀刻方法包括干法蚀刻和湿法蚀刻。

然后是离子注入工艺。

离子注入是一种将杂质原子注入到晶圆表面的方法,用来改变材料的电导性。

在CMOS工艺中,通过离子注入可以形成CMOS管道和源漏电极。

接下来是退火工艺。

退火是通过加热晶圆,在特定的温度下使晶圆中的材料重新排列,消除晶格缺陷,并提高材料的质量和电导率。

最后是金属化工艺。

金属化是通过薄膜沉积和局部蚀刻的方式,在晶圆表面形成金属导线,用来连接电路中的各个器件。

除了以上基本工艺流程,还有一些附加工艺可以提升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如:低介电常数材料的使用、氮化硅的沉积、平坦化工艺等。

综上所述,CMOS基础及基本工艺流程是制造CMOS芯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逐步的工艺处理,可以在晶圆上形成复杂而精确的电子器件结构,完成CMOS芯片的制造。

CMOS工艺的发展不断推动了集成电路的进步和发展,成为现代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CMOS制造工艺及流程

CMOS制造工艺及流程

CMOS制造工艺及流程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集成电路制造中常用的工艺之一。

CMOS工艺能够生产高性能、低功耗的集成电路,因此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CMOS制造工艺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基板制备:使用高纯度的硅片作为基板,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MP)和上下平整(CMP)等技术,将硅片表面制备成均匀平整的表面。

2. 氧化层制备: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氧化层,通常采用热氧化或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

3. 光刻层制备:将一层光刻胶覆盖在氧化层上,然后使用光刻机将图形投影到光刻胶上,并进行曝光、显影等步骤,形成光刻图形。

4. 清晰切割:使用等离子刻蚀工艺(RIE)或者激光切割等技术,按照光刻图形在氧化层上进行切割。

5. 接触孔制备:在晶体管上形成源极、漏极等电极之间的接触孔,通常采用干法腐蚀或者湿法腐蚀的方法。

6. 金属化层制备:在氧化层上形成金属化层,通常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或者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

7. 集成电路封装:对制备好的集成电路芯片进行封装、测试等步骤,最终形成可用的芯片。

总的来说,CMOS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需要在不同的步骤中采用不同的技术和设备,而且对原材料的纯度和生产环境的洁净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MOS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集成电路性能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CMOS制造工艺及流程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要求使得其成为集成电路行业中的关键工艺之一。

下面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CMOS制造工艺中的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光刻层制备。

在CMOS工艺中,光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定义集成电路中的最小结构。

光刻层制备的关键步骤包括光刻胶的选择和光刻机的使用。

光刻胶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分辨率和耐化学性能,以保证在制备图形时具有良好的精细度和稳定性。

对于光刻机的使用,则需要精确的对准和照射控制,以确保光刻图形能够准确地投影到光刻胶上。

cmos制作工艺流程

cmos制作工艺流程

cmos制作工艺流程CMOS制作工艺流程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常见的制造集成电路的工艺流程,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芯片中。

下面将介绍CMOS 制作工艺的流程。

1. 基础材料准备CMOS制作的第一步是准备基础材料。

通常使用的基础材料是硅衬底。

硅衬底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包括清洗、抛光和蚀刻等,以确保表面平整和纯净。

2. 氧化物层的形成在准备好的硅衬底上,需要形成一层氧化物层。

这一层氧化物主要用于隔离电路的不同部分,以防止电流的干扰和泄露。

氧化物层可以通过热氧化的方式形成,也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式形成。

3. 晶体管的形成接下来是形成晶体管的步骤。

晶体管是CMOS电路的基本单元,用于控制电流的流动。

晶体管主要分为N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类型。

晶体管的形成包括掺杂、扩散、沉积和刻蚀等多个步骤。

4. 金属层的形成在形成晶体管后,需要形成金属层来连接不同的电路部分。

金属层主要用于提供电流的传输和信号的传导。

金属层的形成通常使用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式,将金属材料沉积在氧化物层上。

5. 电介质层的形成在金属层形成后,需要形成电介质层来隔离金属层和其他部分。

电介质层通常使用二氧化硅或氮化硅等材料制成。

电介质层的形成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方式进行。

6. 金属层的形成和封装最后一步是形成最上层的金属层,并进行封装。

金属层的形成和之前的金属层形成步骤类似,但需要注意电路的连接和布局。

封装是将芯片保护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中,以保护芯片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以上就是CMOS制作工艺的基本流程。

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很多细节和特定的工艺步骤,以确保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CMOS制作工艺的发展和改进是集成电路技术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电子设备。

cmos工艺的基本流程

cmos工艺的基本流程

cmos工艺的基本流程CMOS工艺的基本流程CMOS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工艺,用于制造集成电路。

它是一种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和层次。

本文将介绍CMOS工艺的基本流程,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 设计和掩膜制备CMOS工艺的第一步是进行芯片设计和掩膜制备。

在设计阶段,设计师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创建电路图,并确定电路的功能和布局。

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制备掩膜,这些掩膜将用于后续步骤中的光刻过程。

2. 衬底制备接下来是衬底制备步骤。

通常情况下,使用硅衬底作为基板。

在衬底上进行清洁和氧化处理,以去除杂质并形成一层薄的二氧化硅(SiO2)层。

3. 晶圆生长在衬底上生长一层单晶硅,这是CMOS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单晶硅的生长过程通常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

通过控制温度和气体浓度,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单晶硅层。

4. 掺杂和扩散接下来是掺杂和扩散步骤,用于改变硅片的电学特性和形成导电区域。

通过在特定区域注入掺杂物,如磷、硼等,可以改变硅片的导电性。

然后,通过高温处理使掺杂物扩散到硅片中,形成导电区域和控制区域。

5. 介电层制备在CMOS工艺中,需要制备多层介电层来隔离不同的导电区域和层次。

介电层通常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制备。

这些层可以提供电气隔离和机械支撑。

6. 金属化和金属填充在完成介电层制备后,需要进行金属化和金属填充。

金属化是指在介电层上制备金属导线,用于连接不同的电路元件。

金属填充是填充金属材料到刻槽中,以减少电阻和提高电路性能。

7. 后处理和封装进行后处理和封装步骤。

在这一阶段,对芯片进行清洁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然后,将芯片封装在适当的封装中,以保护芯片并便于使用和安装。

总结:CMOS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设计和掩膜制备、衬底制备、晶圆生长、掺杂和扩散、介电层制备、金属化和金属填充、后处理和封装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制造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集成电路。

cmos的制作工艺

cmos的制作工艺

CMOS的制作工艺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制作工艺包括多个步骤,以下是一个简化的CMOS制作工艺流程:1.晶圆准备:这是CMOS制作的第一步,涉及对晶圆进行清洗和处理,以确保晶圆表面的纯净度。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晶圆表面的脏污和氧化层。

2.沉积技术:在晶圆表面上沉积各种材料,例如用于制造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氧化硅层。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热氧化、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技术实现。

3.光刻:使用光刻技术将设计好的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

这个过程包括光致裂解光刻胶图层、紫外辐照胶图案和显像等步骤。

4.刻蚀:通过刻蚀去除不需要的材料,形成电路和器件的轮廓。

刻蚀技术有多种,包括干法和湿法刻蚀等。

5.抛光:通过抛光技术使BPSG表面光滑,以提高后续步骤的加工质量。

6.接触孔光刻和刻蚀:这是定义接触孔的关键步骤,接触孔是连接金属和底层器件的通道。

7.除去光刻胶:在完成光刻和刻蚀后,需要去除剩余的光刻胶,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步骤。

8.沉积金属层:这是制作CMOS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在晶圆上沉积多个不同层,如钛、钛氮化物和铝铜等,这些层共同形成电路和器件的结构。

9.抛光和填充:通过CMP技术抛光表面,并使用钨等材料填充接触孔,以实现金属和底层器件的连接。

10.测试和封装:在完成制造后,对芯片进行测试和筛选,然后进行封装和出货。

以上是CMOS制作工艺的大致流程,实际生产过程更为复杂,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CMOS制作工艺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电源电压:使用TTL集成电路时,电源电压不能高于+5.5V,且不能将电源与地颠倒错接,否则可能会因过大电流而损坏器件。

此外,电路的各输入端不能直接与高于+5.5V和低于-0.5V的低内阻电源连接,以防器件过热而烧坏。

2.输出端使用:除三态和集电极开路的电路外,TTL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不允许并联使用。

如果将输出端并联以实现线与功能,应在其输出端加一个预先计算好的上拉负载电阻到VCC。

CMOS制作基本工艺

CMOS制作基本工艺

CMOS制作基本步骤CMOS的制作步骤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和物理操作最终形成集成电路。

而做为一名集成电路版图(ic layout)工程师,对于这个在半导体制造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CMOS工艺流程有个系统的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

个人认为只有了解了工艺的版工才会在IC Layout的绘制中考虑到你所画的版图对流片产生的影响。

芯片制造厂(Fab)大概分为:扩散区,光刻区,刻蚀区,离子注入区,薄膜区和抛光区。

扩散是针对高温工艺,光刻利用光刻胶在硅处表面刻印,刻蚀将光刻胶的图形复制在硅片上,离子注入对硅片掺杂,薄膜区淀积介质层和金属层,抛光主要是平坦化硅片的上表面。

简化的CMOS工艺由14个生产步骤组成:(1)双阱注入在硅片上生成N阱和P阱。

(2)浅槽隔离用于隔离硅有源区。

(3)通过生长栅氧化层、淀积多晶硅和刻印得到栅结构。

(4)LDD注入形成源漏区的浅注入。

(5)制作侧墙在随后的源、漏注入当中保护沟道。

(6)中等能量的源、漏注入,形成的结深大于LDD的注入深度。

(7)金属接触形成硅化物接触将金属钨和硅紧密结合在一起。

(8)局部互连形成晶体管和触点间的第一层金属线。

(9)第一层层间介质淀积,并制作连接局部互连金属和第一层金属的通孔1。

(10)用于第一次金属刻蚀的第一层金属淀积金属三明治结构并刻印该层金属。

(11)淀积第二层层间介质并制作通孔2。

(12)第二层金属通孔3淀积第二层金属叠加结构,并淀积和刻蚀第三层层间介质。

(13)第三层金属到压点刻蚀、合金化重复这些成膜工艺直到第五层金属压焊淀积完毕,随后是第六层层间介质和钝化层的制作。

(14)最后一步工艺是参数测试,验证硅片上每一个管芯的可靠性。

在之前的文章中以一个PMOS和一个NMOS构成的反相器为例,简单的分步介绍了CMOS制作的基本步骤,整个流程就是对上述步骤的详细解说。

不同的是(9)(10)被合在一起介绍,(11)(12)(13)被合在一起介绍,而(14)则没有列入到详解步骤中。

cmos工艺制造流程

cmos工艺制造流程

cmos工艺制造流程CMOS(亦称为复合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是一种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工艺流程。

CMOS工艺的特点是对功耗低、制造成本较低、速度较快,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下面将介绍CMOS工艺的制造流程。

1.硅衬底准备:首先,选择高纯度的单晶硅材料作为基材。

然后,进行化学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氧化层。

接下来,进行机械平整化处理,以确保硅衬底的表面平整度。

2.硅衬底表面处理:在硅衬底表面形成氧化硅层(SiO2),通常使用干氧化的方法。

这个步骤是为了隔离基底并形成电晶体管的栅氧化层。

3.图案化光刻:在氧化硅层上使用已经准备好的掩膜进行暴光处理,形成光刻胶阴影部分。

然后,对光刻胶进行显影处理,以形成图案化的光刻胶层。

4.硅衬底掺杂:使用离子注入技术,在硅衬底上注入所需的杂质原子,以形成所需的电子器件。

这个步骤被称为掺杂,可以使硅晶体变成n型(掺杂磷或砷)或p型(掺杂硼)。

5.栅氧化层处理:去除未光刻胶遮罩的硅衬底表面上的氧化硅层,然后在其上重新生长新的氧化硅层。

这个步骤被称为重新氧化,以确保栅氧化层具有较好的质量。

6.金属沉积和刻蚀:使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将金属层(通常是铝或铜)沉积在栅氧化层上。

然后,使用光刻和刻蚀技术,将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电路的金属线。

7.电介质层沉积和刻蚀:在金属线上沉积电介质材料(通常是二氧化硅或氮化硅),形成绝缘层。

然后,使用光刻和刻蚀技术,将电介质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电路的绝缘层。

8.金属层沉积和刻蚀(第二次):重复步骤6和步骤7,再次形成金属线和绝缘层。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以形成多层金属线结构。

9.铝封装: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整个芯片上沉积一层铝,以保护上面的金属线结构。

然后,使用光刻和刻蚀技术,将铝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芯片的引脚。

10.电测试和封装:完成以上制造步骤后,需要对芯片进行电测试,以确保其工作正常。

化学方法解剖CMOS工艺芯片初探

化学方法解剖CMOS工艺芯片初探

产能经济365化学方法解剖CMOS工艺芯片初探林国伟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摘要:芯片解剖是芯片失效分析和集成电路反向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对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学习和理解极有帮助。

文中针对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芯片进行了化学刻蚀的分析,探讨了化学去层方法、注意事项和常见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CMOS 工艺;芯片;去层;刻蚀中图分类号:TN4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6-0365-01芯片也称集成电路、微电路等,它是利用半导体加工技术经过几十道工序将电路加工到半导体晶圆上,再经过封装测试而成。

要解剖芯片首先要了解芯片的制作工艺,其次了解芯片的各层次及主要其材料成分。

目前半导体常用的制造工艺有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性工艺、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BCD(Bipolar-CMOS-DMOS)工艺、SOI(Silicon On Insulator)工艺等。

本文主要以2M2P(2层金属2层多晶)的CMOS 工艺芯片进行刻蚀分析。

一、CMOS工艺制造流程简介在CMOS 工艺中主要的制造工序有沉积、光刻、刻蚀、掺杂、氧化、剖光、封装等,在加工过程中有些工序反复使用多次才可以完成整个生产。

按照将物质加工到晶圆上的顺序(CMOS N 阱工艺)大致的流程为外延生长(P-SUB)→N 阱扩散→场氧→栅氧→多晶硅淀积和光刻→P+注入→N+注入→接触→金属化→保护层→封装。

二、芯片的主要层次介绍对芯片的主要层次和组成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更方便准确刻蚀芯片各层,图1为2M2P CMOS N 阱芯片的主要层次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2M2P CMOS 工艺芯片有10层,除了第10层为氮化硅保护层外,其他每两层中间夹有一层二氧化硅。

标准CMOS工艺流程

标准CMOS工艺流程

标准CMOS工艺流程
《标准CMOS工艺流程》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CMOS工艺是最常用的一种工艺。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一种半导体制造工艺,它可以生产出高度集成的数字和模拟电路,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和稳定性等优点。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标准CMOS工艺流程。

首先,标准CMOS工艺流程通常包括晶圆制备、光刻、离子注入、蚀刻、沉积、退火和清洗等步骤。

在晶圆制备阶段,需要对硅片进行清洗和表面处理,以获得良好的晶片质量。

接下来是光刻步骤,通过光刻胶和掩模板对硅片进行图案转移,形成导线、晶体管等器件结构。

然后进行离子注入,通过对硅片进行掺杂来改变其电性能。

接着是蚀刻和沉积步骤,用于去除或沉积薄膜材料,形成器件结构和金属导线。

在此过程中需要多次重复薄膜沉积和蚀刻的步骤,以获得所需的多层结构。

最后是退火和清洗,用于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提高晶片的电性能。

总的来说,标准CMOS工艺流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加工步骤,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严格的工艺控制。

而且,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和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CMOS工艺流程也在不断演进,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工艺技术和材料。

因此,CMOS工艺流程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将有助于推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为数字电子产品的不断进步提供技术支持。

cmos级的硝酸 -回复

cmos级的硝酸 -回复

cmos级的硝酸-回复"CMOS级的硝酸"是指在集成电路厂中使用的超纯硝酸,其质量标准要求更高,纯度更高,主要用于清洗和制造集成电路。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CMOS级硝酸的问题,并深入了解其制备过程以及其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介绍硝酸的概念和分类硝酸,化学式为HNO3,是一种强酸,常与其他金属反应生成盐类。

硝酸常见的工业用途包括金属表面的腐蚀处理、炸药的制造等。

根据用途和纯度要求的不同,硝酸可以分为多个等级,包括通用工业级、分析试剂级和超纯级。

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需要使用纯度更高的硝酸,也就是CMOS 级硝酸。

第二部分:CMOS级硝酸的制备过程1. 原料准备:制备CMOS级硝酸的过程通常从高纯度的硝酸铵(NH4NO3)开始。

NH4NO3是一种化学品,其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纯度和含杂质的浓度。

2. 溶解与过滤:将高纯度硝酸铵溶解于水中,形成硝酸溶液。

然后通过严格的过滤过程,去除硝酸溶液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

3. 蒸发浓缩:将硝酸溶液置于蒸发器中,通过加热的方式蒸发掉水分,使溶液浓缩。

这一步骤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及防止气体泄漏。

4. 质量检验:对浓缩后的硝酸样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测试纯度、杂质含量和金属离子的浓度等指标。

如果样品符合CMOS级硝酸的标准,就可以用于集成电路制造。

第三部分:CMOS级硝酸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1. 清洗剂:CMOS级硝酸主要用作硅片表面的清洗剂。

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清洗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以确保电路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制造过程中的反应剂:CMOS级硝酸也可以用作一些化学反应的原料。

例如,在一些制造步骤中,硝酸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需要的产物。

3. 表面抛光剂:在集成电路制造中,表面粗糙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CMOS 级硝酸可以用作表面抛光剂,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使表面平整并去除微小的瑕疵。

CMOS工艺流程

CMOS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一、表面清洗晶圆表面附着一层大约2um的Al2O3和甘油混合液保护之,在制作前必须进行化学刻蚀和表面清洗。

二、初次氧化有热氧化法生成SiO2 缓冲层,用来减小后续中Si3N4对晶圆的应力氧化技术干法氧化Si(固) + O2 à SiO2(固)湿法氧化Si(固) +2H2O à SiO2(固) + 2H2干法氧化通常用来形成,栅极二氧化硅膜,要求薄,界面能级和固定电荷密度低的薄膜。

干法氧化成膜速度慢于湿法。

湿法氧化通常用来形成作为器件隔离用的比较厚的二氧化硅膜。

当SiO2膜较薄时,膜厚与时间成正比。

SiO2膜变厚时,膜厚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因而,要形成较厚的SiO2膜,需要较长的氧化时间。

SiO2膜形成的速度取决于经扩散穿过SiO2膜到达硅表面的O2及OH基等氧化剂的数量的多少。

湿法氧化时,因在于OH基在SiO2膜中的扩散系数比O2的大。

氧化反应,Si 表面向深层移动,距离为SiO2膜厚的0.44倍。

因此,不同厚度的SiO2膜,去除后的Si表面的深度也不同。

SiO2膜为透明,通过光干涉来估计膜的厚度。

这种干涉色的周期约为200nm,如果预告知道是几次干涉,就能正确估计。

对其他的透明薄膜,如知道其折射率,也可用公式计算出(d SiO2) / (d ox) = (n ox) / (n SiO2)。

SiO2膜很薄时,看不到干涉色,但可利用Si的疏水性和SiO2的亲水性来判断SiO2膜是否存在。

也可用干涉膜计或椭圆仪等测出。

SiO2和Si界面能级密度和固定电荷密度可由MOS二极管的电容特性求得。

(100)面的Si的界面能级密度最低,约为10E+10 -- 10E+11/cm –2 .e V -1 数量级。

(100)面时,氧化膜中固定电荷较多,固定电荷密度的大小成为左右阈值的主要因素。

三、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沉积一层Si3N4(Hot CVD或LPCVD)。

CMOS的制造流程

CMOS的制造流程

CMOS的制造流程1.衬底准备:选择合适材料作为衬底,通常是硅(Si)。

首先,衬底表面要进行清洗和平整处理,以去除杂质和缺陷,确保制造出的器件能够工作正常。

2.氧化层:在衬底表面生长一层薄氧化层(SiO2),这层氧化层可以保护衬底免受外界杂质和污染物的侵害。

3.晶圆热处理:将衬底(也称为晶圆)放入炉中进行热处理。

这个步骤有助于进一步清洁表面,并在上面形成一层光刻胶。

4.光刻和图形定义:通过光刻技术,使用光刻胶覆盖晶圆表面,然后使用光刻设备将光刻胶暴露于紫外线光,以制造出所需的图形模式。

5.雾化与刻蚀:使用金属蒸发或者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晶圆上沉积几个纳米厚的底片,例如多晶硅用于制造晶体管的栅极。

然后使用化学腐蚀技术或者离子刻蚀方法根据光刻图形和要求,从晶圆表面去除多余的材料。

6.掺杂:使用离子注入技术将所需的杂质注入晶圆中,以定制和调节晶体管的电性能。

7.金属层沉积: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晶圆表面沉积金属薄膜,用于连接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

9.金属层的绝缘: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绝缘层,通常是二氧化硅(SiO2),以隔离金属层和其他层,并提供保护。

10.热处理:在高温下进行退火处理,以去除产生的应力,并实现更好的材料特性。

11. 电连接:将各个器件之间的金属导线通过金属间连线(wire bonding)或者焊接等方法进行连接。

12.测试和封装:对晶圆上制造的芯片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并将它们封装在适当的封装中,以保护芯片并提供电连接接口。

以上是CMOS的基本制造流程,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节和复杂的步骤,需要借助精密的设备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制造出高质量和可靠的CMOS 器件。

随着技术的进步,CMOS制造流程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提高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硅的研究 --CMOS
姓名:吴丽娟 班级:1113241 学号:30
相机
相机的发展史: 从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了全 世界第一台照相机至今,照相机已经有了 174年历史,而数码相机则是从上世纪八十 年代开始出现。
◆数码相机取代胶片机的原因:
1. 2. 3. 4. 快速高效 图像精良 调节便捷 成本低廉
3.掺杂:掺杂分为扩散和离子注入。扩散是将
某种杂质原子由材料表面向其内部移动的过 程;离子注入是把杂质直接掺入硅晶片的技 术。
4.淀积:在厚的绝缘层上淀积多晶硅的一种常用
方法是化学气相沉淀(CVD)
5.刻蚀:腐蚀掉窗口处的二氧化硅的工艺
① 湿法刻蚀,将硅片置于化学溶液中刻蚀(精度较低) ② 等离子体刻蚀,用等离子体轰击晶片(精度较高) ③ 反应离子刻蚀,用反应气体产生的离子轰击晶体(精度较高)
THANKS!
内容中不免有不足之处,欢迎指出讨论。
姓名:吴丽娟 学号:111324130
V(x)
+
p-substrate B
MOS transistor and its bias conditions
饱和区
VGS VDS > VGS - VT D
G
S n+
-
V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VT
+
n+
CMOS展望
CMOS在数码单反领域的普及要感谢佳能和柯达两位影 像巨人,开发使用CMOS当初只是佳能公司为了不受制于 人的一个缓解之计,现在看来CMOS真的演绎了丑小鸭变 白天鹅的神话。
工作原理
根据CMOS器件的外部连接电压(通常称为偏置 电压)情况不同,其工作状态通常可分为3个工作区: 即截止区、线性区、饱和区。接下来以NMOS为例, 说明CMOS的工作原理。
线性工作区(三极管区、电阻区): VGS-VTn>VDS>0,
VGS S G n+ – VDS D n+ L x ID
pn结的特性:
1.pn结的正向偏置:p端接电源正极,n端接负极。 2.pn结的反向偏置:p端接电源的负极,p端接正极。
光生伏特效应:(请大家见书p361)
当光子入射到p-n结时,如果光子能量 hv>Eg,在pn结附近激发出点子空穴对。n 区的光生空穴被拉向p区,p区的光生电子 被拉向n区,结果n区积累了负电荷,p区积 累了正电荷,产生光生电动势。若将外电 路接通,则有电流由p区向n区。
P-n结的形成
p型半导体:在一块半导体中,掺入受主杂质,3价元(如硼等) 形成的 ● n型半导体:在另一端掺入施主杂志(如磷、砷、锑等) p-n结: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片硅片上, 在它们 的交界面就形成了pn结,如图2.3:

空间电荷区:p区出现负离子区, n区出现正离子区,这些离子是失 去获得到电子的原子,它们不能移 动,pn结两侧的这种离子区域称 为空间电荷区。 内建电场:空间电荷区内的正负离 子形成了内建电场。随着扩散运动的 进行,空间电荷区加宽,相应内建 电场也增强。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 界面两侧的少子发生漂移。
CMOS较CCD的优势之处在于:
1)价格低廉,制造工艺简单。CMOS可以利用普通半导体生产 线进行生产,不象CCD那样要求特殊的生产工艺,所以制造 成本低得多。 2)耗电量低。虽然CMOS的滤镜布局与CCD差别不大,但在感 光单元的电路结构上却有很大差别。CMOS每个感光元件都 具备独立的电荷/电压转换电路,可将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独 立放大输出——这比起CCD将所有的信号全部收集起来再放 大输出,速度快了很多。而且CMOS的感光元件只在感光成 像时才会工作,所以比CCD更省电。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硅
--CMOS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 简介: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压控制的一 种放大器件。是组成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 单元,可在硅晶圆上制作出PMOS
(p-type MOSFET)和NMOS (n-type MOSFET)元件, 由于PMOS与NMOS在特性 上为互补性,因此称为CMOS。
∽ CMOS的物理结构
CMOS=PMOS+NMOS 如图为NMOS结构简化图:
该器件制作在P型衬底上, 两个重掺杂N区形成源区 和漏区,重掺杂多晶硅区 作为栅极,一层薄SiO2绝 缘层作为栅极与衬底的隔 离。
G 多晶硅 S W D 氧化层
如图(b)为CMOS的简化结构图
CMOS技术中,NMOS与PMOS器件必须在同一晶元片上(即 同一个p型衬底上)。由图(b)可知NMOS可以直接做在p型衬 底上,但是如何在p型衬底上制造PMOS呢?这就要利用阱工艺 了。所谓阱工艺就是将某一种类型的器件做在一个局部衬底上, 这个局部衬底就被称为阱(well)。现在大多数CMOS工艺都是 在P型衬底上形成n阱,然后将PMOS做在n阱中。
像素:我们若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
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
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ixel)
◇ 影响像素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感光元件 ◇ 主要的感光元件分为:CCD和CMOS ◇ 像素及CMOS之间的关系:
CMOS是一种特殊半导体器件,上面有很多微小光敏物质感光 元件,每个感光元都称作一个像素(Pixel)。一块CMOS上包 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
n阱的制造工艺流程
1. 氧化:如果将裸露的硅晶体放在1000℃ 左右的氧化 环境中,其表面会形成一层非常均匀的二氧化硅层。 二氧化硅可以实现器件之间或金属层之间的电气隔 离。
2.光刻:通常要去除硅晶体表面指定区域的氧化
物,就是光刻工艺的完成。光刻是用光掩膜 mask将电路的版图信息转移到晶片上的过程。
CMOS最主要待改进之处
噪声
这是影响CMOS 传感器性能的首要问题。这种噪声包括 固定形噪声FPN(Fixed pattern noise)、暗电流噪声、热噪 声等固定图形噪声产生的原因是一束同样的光照射到两个不 同的素上产生的输出信号不完全相同。噪声正是这样被引入 的。付固定图形噪声可以应用双采样或相关双采样技术。具 体地说来有点像在设计模拟放大器时引入差分对来抑制共模 噪声双采样是先读出光照产生的电荷积分信号, 暂存然后对象素单元进行复位,再读取此 象素单元地输出信号。两者相减得出 图像信号。两种采样均能有效抑制固定图形 噪声。另外,相关双采样需要临时存储单元 , 随着象素地增加,存储单元也要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