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总结物理规律有助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于总结物理规律、有助提高教学质量
贵州省毕节市第十中学赵继刚
邮编:551700 物理新课标教学中,要求要善于探究学习,并且会从中总结出相应的结果或规律,为了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多总结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
现将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个规律和同仁商榷。
一、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和使用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正确方法是“一上一下”,在电路及电路图中,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是否正确,只需看你所接的接线柱是不是上下各接一个接线柱,即“一上一下”,否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就是错误的。
当把滑动就阻器正确接入电路后,其接入电路的部分主要由下面的接线柱决定,若下面的接线住接的是左边,则滑动变阻器的左边部分就接入电路中,若滑动变阻器下面的接线柱接的是右边,则滑动变阻器右边的部分接入电路中,记忆方法是“左左右右”。
若滑动变阻器左边接入电路,则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小,滑片向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当滑动变阻器右边接入电路时,则滑片向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
电路的阻值变小,滑片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记忆方法为“左左小、右右小”。
逆向运用:若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则滑动变阻器上面的接线柱任意接,只考虑下面的接线柱接左边就行了。
这种记忆方法既简单又适用。
二、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天平的使用是初中物理力学“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实验中的重要基础之一,几乎每年各省各地区在中考中都要考相关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各教师都有高招,本人在让学生学习天平横梁的调节时,用八个字来记忆,效果很好,那就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天平横梁的平衡调节,是看指针是否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如果没有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就说明天平横梁没有平衡,应调节天平上的平衡螺母使其平衡,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是试着调节,而在题目中,学生要分析一定时间才能填出正确答案。
其实,记忆天平横梁调节的方法也是很简单的,先看分度盘上的指针,若指针左偏,说明左边的力矩大,这就要求要减小左边的力矩(或增大右边的力矩)而横梁上左右两边都有平衡螺母,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往右调刚好能减小左边的力矩,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往右调刚好能增大右边的力矩面达到这一目
的,但恰好是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都是往右调,因此,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看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若指针左偏,则将平衡螺母往右调,同理,当指针右偏时,将平衡螺母往左调,这样,我们用“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就很方便地掌握天平横梁的调节。
三、辨别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是中考必考题,作为教师来讲,这样的问题实在太简单,但每年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都是不理想,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判断螺线管的极性就没有很好的掌握,也许是不理解安培定则的应用。
本人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用“上看手背、下看手指”,在教学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平面上画螺线管,无论你是画平面图或是立体图,但螺线管总
有正面和反面(反面是在图上看不见
的),学生首先要能确定通电螺线管在
正面上的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将手靠在
螺线管上,但这个靠法是有要求的,当
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是向上时,靠上去时就要看着自己手的手背(如图1所示),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另一端则为S极,当螺线管正面的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为下时,就要让手指
对着自己靠在螺线管上(如图2所示),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通
电螺线管的N极,另一端为S极。
注:如
果螺线管是倾斜或竖直位置,只须将其旋
转为水平状态来判断。
四、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往往许多学生做了实验之后无法总结其规律,甚至总结出规律来也会经常忘记,根据我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用几句顺口溜就能总结出来,“一倍焦距不成像,焦点内外虚实明,实像倒来虚像正”;“二倍焦距分大小,外小内大实像成”;“物像一边走,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并且便于学生记忆。
我们可以利用凸透镜两条特殊光线作图为例来说明一下,一条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的光线过焦点,另一条是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可以得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
1、如图1所示,当u>2f时,对应成像在f<v<2f的范围,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注:P为二倍焦距)
2、如图2所示,当u=2f时,在右边成像也在二倍焦距处(v=2f),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如图3所示,当2f>u>f时,像在2f<v的范围,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此可见二倍焦距是成实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说到这里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二倍焦距分大小,外小内大实像成”。
3、如图4所示当物体处在焦点上时,不能成像;如图5所示,当f>u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由此可见焦点是物体成倒立实像和正立虚像的分界点,到此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倍焦距不成像,焦点
内外虚实明,实像倒来虚像正”。
从以上几点规律可以看出:当物体成实像时,物体越向凸透镜靠近,像就距凸透镜越远同时也越大,物距变大相距变小,物距变小相聚变大,即“物像一边走,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由此也可以推测物体从左边无限靠近焦点时,右边的像也距凸透镜无限远;反过来想,如果物体无限远离凸透镜,像也会从远到近无限靠近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