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要有自己的精气神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活着就要有自己的精气神儿!(全文共8页)
——2014年师德活动月汇报材料
石桥镇中心小学邢玉安
4月是师德活动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也在教育系统扎扎实实的进行着,通过学习,我对自己的工作情况也进行了不断的反思:“我本是一位小小的乡村小学教师,教了整整30年书了,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只是引导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们慢慢长大”。
但我常常在想:“人不能白来人世间一回,总要做出点儿什么闪光的事儿来留给后人,要活就要有自己的精气神儿”“天生我材必有用”。
活到老学到老
我是1984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的。
如果说1993年至1998年是我教学生涯真正的起步;如果说2001年至2006年我就在为教学改进进行思考与探究;那么2012年至2014年才算是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真正的质的提高;我这样说并不矛盾,因为我在1993年才有自制教具获奖,1998年才有教学论文获奖;因为在2001年,我被调入大户杨小学任教,在闫石榴和杨海涛两任校长的鼓励下,我一边学习与思考着,一边尝试与探索着,先后写出了近30篇教学论文,发表了2篇,自制教具5件获市级奖励,为此两次被表彰为镇级“十佳教师”,一次被表彰为县级“优秀教师”;因为在2012年,年已半百的我被领导信任,派遣我到石桥镇小边学习边教学,说实话,在没有来到石桥镇小任教之前,自己顶多也只是个井底之蛙,没有见过太大的世面,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窍不通;来到石桥镇小这个新的天地后,的确给我的教学生涯中又注入了许多新的音符。
而按照“闻道有先后”来说,在众位鲁班门前,我也仅仅是一位出道不足两年的“小师弟”尔矣。
但我不怕吃苦、不怕累,在石桥镇小诸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用普通话上课,虽然还不怎么标准,但我仍然在坚持着;我学会了打字、建文档、电子备课、处理和打印文档、搜索资源、上网学习;尤其是我还学会了操作一体化油印机,油印试题。
“学无止境,知无涯”,如今我依然在不懈的学习着,备课的每一个环节仔细推敲,每一篇反思感悟在心,每一个叙事促我完善,每一处点评帮我提高,每
一页理论学习笔记催我奋起,每一次测试与质量分析都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
说真的,的确又给我增添了不少智慧和力量。
尽管如此,现在的我仍然与大家有不小的差距,我会继续勤奋学习的。
所以在此,我要深深的谢谢各位尊敬的领导和把我当亲兄弟对待的同事们!(鞠躬!)“人人都应该有一颗永远感恩的心”!
潜心教学
2012年9月,初来石桥镇小,做李永健老师的副手,任教二(4)班的数学,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挤得密密麻麻的几十个小脑袋,自己的脑袋首先就大了,“这一个班的学生数就相当于村级小学半个学校的学额啦!这么多的学生怎么教啊?”;当我开口说平生的第一句“普通话”时,不仅自己心跳加快、上气不接下气,而且满脸憋得通红;或许孩子们不满我这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子”给他们上课,课堂纪律总是乱哄哄的;一节课吼下来嗓子痛了,看着半尺高的课堂作业,望而生畏。
面对困难,我没有退却,而在静静的反思着自己:“是自己的素质与学生的要求有差距”,“不熟悉学生不行,不学会电脑不行,不会说普通话不行,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行,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行”。
有大爱才会有积极的行动。
之后,我有事没事总泡在教室里,只要学校举行活动,我就陪着孩子们一起参加,了解学生的喜怒哀怨与学习困惑,引导孩子们顿开茅塞,不到两个月,我可以随口叫出全班67个学生的名字,每个孩子的个性也基本心中有数。
张凯文、杜嘉怡、杜顺利、刘佳乐、李嘉诚等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我就耐心的辅导他们坚持完成作业;李灿灿、李美琪、樊丽珠等胆小,我就经常让她们到黑板上演板;吴思怡、孙雅琦、李思齐、薛于乐等好说好动,我就经常让他们起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业批改不完时,我就经常带回家批改。
“我不能拖石桥镇小发展的后腿”。
与此同时,在学校领导的不断鼓励下,我坚定了工作精益求精的信心;在李永健、张振、常新萍,柳丽华、李玲玲等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尝试优课资源,学会了简单地操作“班班通”,用课件展示精彩的教学内容;而且坚持讲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因此学生上数学课的积极性也逐步提高了,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中,我也愉快的感觉到与学生的距离更亲近了。
关注差生
2013年秋,我改教四年级三个班的科学课。
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一方面坚持用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阐述其所蕴藏的科学规律;另一方面坚持用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去揭示科学道理,孩子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浓厚。
但仍然有不少掉队的学生,四(1)班的郭梦圆、余露是两个个子瘦小的小女生,上课少言,作业常常是不能按时上交,测试时都在低分之列,令人无可奈何。
经与班主任周桂香老师交流,得知:郭梦圆,住石桥镇竹园村,被托管,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根本无暇顾及其学习详情;余露,石桥镇石庙人,其父母在石桥街道做个小生意,二婚家庭,其母为其学习状况心急如焚,也曾因为余露成绩平平伤心落泪。
得知这些情况后,我就一边鼓励她们上课用心听讲、认真笔记,一边引导她们积极、大胆地参与合作学习,力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四(2)班的杜国梁,是一位聪慧的小男生,个头不高,但一双有神的大眼睛透着精明。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写的字就像“甲骨文”,没有人能认识;他做的作业就像“天书”,没有人能读懂。
因此,在他的科学课堂作业本上,我不下十次地批语“字要写好!”“字如其人,要写好字,做好人!”,可贪玩的杜国梁,依然是我行我素,没有一点进步,在第一单元的测试中,他竟然得了6分。
“6分”是个什么概念呢?说明了他只填对了3个空,至于其它的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其实,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如此贪玩的小男生,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劣性,怎么办呢?”“还是伸出温暖的手拉一拉杜国梁吧!”,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是,就从家访开始,我知道了留守的杜国梁,既因缺少亲情的爱抚和指导,又因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根本就管不了他,野惯了;对此,课堂上我加强了对他的严格要求,回答问题、抽查练习、演板等都有他展示自己进步的机会;做作业时,我就及时指导他一笔一划的写好每一个字,就这样,一方面帮助他及早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耐心,另一方面促进他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真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四(3)班的李安东同学,家住石桥镇老家村,在石桥镇小借读,他不仅是一位“留守儿童”,而且还是一个被托管的学生。
老实腼腆的李安东同学,壮壮的个头,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爽爽的头发,净净的衣裳,给人以非常可爱的印象,而谁也不会把“什么也不知不会的人”与他联系在一起,因为在科学第
一单元的测试中,就是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仅仅只得了2分,这惊天的“2分”成绩的确是个实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更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来改变李安东同学的学习现状呢?“一个孩子就是未来的一片世界啊!”。
于是,我就从与李安东谈心开始,了解他的家庭生活状况,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了解他的生活习惯,了解他的学习困惑,真心实意的与他交朋友,在他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及时予以辅导,并取得了他的信任。
此举,不仅帮他树立了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精神,而且帮他树立了不断获取进步的自信心。
第二单元测试时,李安东也只考了57分,但是他的进步却是55分,值得表扬,于是,我就一次性奖给他两张绿卡,令全班同学咋舌——“哇”!现在,李安东同学不光是每天都会有一点儿进步,就是笑脸也灿烂了许多。
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片快乐成长的天空,事实上就是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个崭新的世界,我甘愿为这些孩子们的进步付出自己的努力。
帮扶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亲情缺失监护缺位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多方力量倍加呵护。
于2014年春季学期,石桥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帮一”的帮扶活动,即一位教师至少帮扶一名“留守儿童”。
四(3)班的杨筱迪同学,女,10岁,住石桥镇自修路15号,父母都在安徽打工,常年难得回家一次,从5岁起,小筱迪就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监护其衣食起居。
由于我任教的是四年级三个班的科学课,便与杨筱迪结成了帮扶对子,她也愉快的成了我的帮扶对象。
由于她的爷爷奶奶年迈又体弱多病,小筱迪看到同龄的小朋友们都在父母面前撒娇、欢笑、嬉戏,她非常羡慕。
就是在这样的期待着中,小筱迪也慢慢长大了。
正是因为小筱迪常年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爷爷奶奶又是文盲,小筱迪自己经常独来独往,自己累了、苦了;病了、痛了;闷了、乐了;冷了、进步了等无处述说,久而久之,小筱迪形成了非常内向的性格,寡言少语。
每当上课时,发现小筱迪走了神,我会及时的提醒她“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
每当作业不认真时,我又会善意的提醒她“字如其人,写好字,做好人!”。
病了时,我就及时为她问医拿药;天气转冷了,我就及时提醒她适时添加衣服;每当发现她学习有所进步时,我就会给她送去最温馨的表扬。
家访时,看到她们家的家境尚可,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一些,从她的爷爷奶奶处了解到:“小筱迪很听话,很讲卫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经常帮我们做些家务活,也很懂事,回来后,作业不完成就不出去玩!”听到这些,很令人欣慰,“这娃子是个可造之材!”。
现如今,杨筱迪在老师、同学、家庭的共同关爱下,她上课专心听讲,合作学习积极,作业认真,进步是一天一个样,也爱说爱笑了许多,真让她感觉到:“我们的生活充满着阳光!”。
乐于助人
石桥镇小的环境优美,校园文化励志,更美的风景线是这里有一个团结向上、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团队,这些力量感染和鼓舞着我:“我能为石桥镇小能多做点儿什么呢”?
每当有人请我帮助梳理一下文稿时,我深感荣幸,这是一种极大的信任,我会全心全意的帮着润色;每当有人请我帮忙油印试题时,从来就没有推迟过;学校的集体活动,我都自觉的积极参与,布置会场、收拾会场、栽树、打扫公共卫生、安装乒乓球台、挂过路横幅等公益劳动,有时候没有领导安排,只要我能帮上忙的,我都会伸手去帮一把力;至于弯腰捡一下校园里的垃圾,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了;两次在线培训学习与考试,即使是没有人请,帮同事们点一下对话框,多积累一点儿学分,我也乐此不彼。
其实“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自己在帮助自己。
积善成德。
严于律己
我的家在吴集村二组,距离学校有8公里之遥,种有14亩耕地,家中还有一个可爱的两岁的小孙女需要我帮着照看,但自从来到石桥镇小任教后,每当我看到同事们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时,我就暗暗地严格要求自己,把农活都安排在节假日,把家务事都尽可能地安排在课余时间,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误课;做到了很少出校门,也很少请假;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做到了守时守纪,以校为家;努力缩小着自身素质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差距,促进自己早日融入石桥镇小这个进取的温暖的大家庭。
乐于奉献
近两次的“讲一节好课”活动,我都是积极报名的一个,“早讲晚讲早晚要
讲,全员参与人人要讲;早讲为好”。
我不仅积极的参与听课和评课,认真记录听课笔记,而且用心点评、总评和建议。
我喜欢用审视与欣赏的目光,发现生活中的美;留心生活、细心观察、静心思考也是我的一个小小的爱好。
我爱好把身边的光点放大,借以照亮更多的人去进取,激励更多的人去奉献。
就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中,同时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与积累中,逐步感悟到石桥镇小许许多多的无限魅力:校委会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思路清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坚持以德立校;全体教师虚心好学,教与研并进,兢兢业业,处处以人为本;全校学生团结友爱,文明守纪,勤学上进,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校园建筑,“三区”分开,布局合理;校园绿化美化,错落有致,四季常绿;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尤其是把国学经典与求真文化,融合在一起,激进育人;办公室文化励志,楼道文化温馨,教室文化新颖,校长室文化催人奋进;大门口文化更是学校的一张名片,耀眼靓丽;“九室一场一侧”标准高,设施齐,功能全;办公自动化,教学“班班通”;“两操一活动”从不间断;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清点人数、候课、维护楼道上下安全、跟操、护送路队,是每天都可看到的风景线;家校间有连心桥,“走出去”家访,“请进来”开班家长学校;元旦文艺汇演,体艺节,校园集体舞,少年五步拳,“大家唱,大家跳”及各种比赛活动,处处都是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一个个亮点;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电子备课,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讲一节好课,样样都突显着校本研修,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进步。
全校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创新发展,用和谐奠基未来;以德立校,科研兴教,笃学立志,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办学理念,践行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真谛。
这就是我心中的卓越不凡的石桥镇小——“无安全不教育!”、“无责任不教育!”、“无爱不教育!”、“无快乐不教育!”、“无特色不教育!”!正是因为有这些巨大的力量,时时刻刻都激励着我,“心有所感,言之为快”。
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我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侧面,写出了89篇信息报道,近20万字。
2013年12月初,学校开始编写校本教材,加校长在征求我的想法时,我毅然选择了“朝阳城”、“明贞观”和“我们的校园”三个课题,后来由于我所写的“我们的校园”内容太多,于是领导们就果断决定编写《家乡美》和《我们的学
校》两本校本教材。
没想到,动起笔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第一手的资料,单凭苍白的文字是不可能感动人的。
于2013年12月12日,我专程深入到实地访问,追寻历史的遗迹,并且拍回来不少珍贵的文物照片,便夜以继日的完成了“千古县府朝阳城”和“明贞观祖师殿”两个课题的文稿,收录在《家乡美》中,图片6幅,近7000字。
而对于“我们的校园”这个课题,却一筹莫展,或许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吧?总觉得可写的东西太多,又都积在心中而无从下手。
镇定之余,我在校园里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并用相机记录下了校园内一个个富有灵感的场面,于是,我首先列出了写作提纲:“概述,基本情况、历史沿革、领导班子建设、学校工作、校园基本建筑、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绿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备使用情况、学校特色”等十一方面,然后,我就边上课,边挤时间调查,边撰写,毫不夸张地说“还真有点儿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啦”!多移其稿,于12月24日完成了叙事文本的初稿,并送周校长审阅;于12月26日完成了把叙事文本改编成课程文本,并送周校长审阅;于12月28日星期六加班完成了上传有图片的课程文本;于12月30日作了一次修改,12月31日又再次作了一次修改,并定稿为《我们的学校》,共23课,6万多字,收录图片100多张。
2014年1月,我又为校本教材《家乡美》写好了“石桥镇的移民情”,正待校正细节和收录图片,4000多字。
在石桥镇小工作的这一年多中,我的收获满满。
既结交了几十位师长,又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发表论文1篇,获奖论文6篇;尤其是这近27万字的创作,至少耗去了我近200个不眠之夜,灯下笔耕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有的事。
2014年4月16日,也就是我在撰写这篇《人活着就要有自己的精气神儿!》的文稿时,因为只有腹稿,所以一直忙到了凌晨00:48分,也只写出了一个初稿,次日又忙到中午12:21分,才完全脱稿。
我任劳任怨,其实付出与收获都是一种快乐。
不足与改进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的不足是:多媒体应用技术有限,普通话水平低,课堂教学技能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学课实验开出率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生转化工作也没有坚持做到位等,这些都是存在于我身上的弱点,我会继续虚心拜大家为师,努力学习,尽快地缩小与学校稳步发展之间的差距,多为学
校添光彩。
播种一种行为,将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一定会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我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活就要活出自己的精气神儿来”,我在奋斗与付出中完善自我、分享快乐,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稳步发展,我愿意传承敬业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再次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鞠躬)
演讲的不好,请大家海涵!(鞠躬)
占用大家宝贵的时间,请大家谅解!(鞠躬)
2014.4.17.中午于石桥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