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结束)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结束)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
1. (3分)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
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来的到金属铜,下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有关甲、乙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 . 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B . 乙实验可以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加热,以防止发生爆炸
D . 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2. (3分)2019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自然界中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净水
B . 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
C . 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 . 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水循环比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的水循环要活跃
3. (3分)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A .
B .
C .
D .
4. (3分)不能把NaOH、Na2CO3两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A . 酚酞
B . 硫酸
C . 稀盐酸
D . 氢氧化钙
5. (3分)下面是制取ZnSO4的四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A . Zn+H2SO4=Zn SO4+H2↑
B . ZnO+H2SO4=ZnSO4+H2O
C . ZnCO3+H2SO4=ZnSO4+H2O+CO2↑
D . Zn(OH)2+CuSO4=Cu(OH)2↓+ZnSO4
6. (3分)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 .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B .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 .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变色
D . 常温下,测得溶液pH<7
7. (3分)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方法中,选用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A . 鉴别铝、铁、铜三种金属: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观察现象
B . 鉴别硝酸铵、碳酸钙、硫酸铜:加入足量的水
C . 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D . CO2(HCl):通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8. (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B . 向盛有少量稀盐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 . 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 向盛有一定质量稀HCl和稀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
9. (3分)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B . 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C . 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
D . 盐溶液也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10. (3分)宋代著名的医学家宋慈编写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黑色)+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X为Ag2S
B .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 反应中H2S和O2的质量比为17∶16
D . 反应前后,银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11. (3分)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稀硫酸中的FeSO4加入适量锌粉
B除去CO2中的CO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
C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加过量CaCO3 ,过滤
D除去铝粉中的铜粉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12. (3分)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 .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
B . 氧化铜和盐酸
C .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
D . 硫酸和二氧化碳
13. (3分)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
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
B . 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C . CO (NH2)2 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D . 提倡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
14. (3分)课本上有8个“基础实验”,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
B . “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持续加热食盐溶液直至水分蒸干
C .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D . “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
15. (3分)如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 甲是H2、乙是O2
B . 甲是HCl,丙是NaCl
C . 乙是CO,丙是CO2
D . 乙是Cu(OH)2、丙是CuSO4
16. (3分)下列物质制备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是()
A . SO2 Na2SO4溶液 Ba2SO4
B . Cu Cu(NO3)2溶液 Cu(OH)2
C . Fe Fe2O3 Fe2(SO4)3溶液
D . CaO Ca(OH)2溶液 NaOH溶液
17. (3分)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用磁铁吸引
A . A
B . B
C . C
D . D
18. (3分)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炭粉CuO粉末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B CO2气体CO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 NaOH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NaCl溶液CuCl2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19. (3分)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右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 . Na2CO3
B . Fe
C . Ba(OH)2
D . CuO
20. (3分)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 CaO+2H2O=Ca(OH)2
B . 2H2O2 2H2O↑+O2↑
C . Na2CO3+Ca(OH)2=Ca CO3↓+2NaOH
D . Zn+H2SO4= ZnSO4+H2
二、填空题 ( 21,2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8分) (共6题;共28分)
21. (2分)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刚开始时会“冒汗”:________;
(2)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此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收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
(3)工业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________。
22. (4分)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室温下极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以营造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保持较低温度。
人类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得到。
(1)将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的变化是_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根据干冰用途,可推测干冰的物理性质:________。
23. (6分)“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近年来,我县政府全力推进“五水共治”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活污水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1)人畜的代谢产物是生活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图是人体内肾单位的工作模型,最终排出人体外尿液的成分与图中________(填序号)内的液体成分基本一致。
(2)尿液在马桶内若不及时冲洗,会形成污垢,人们常用“洁厕灵”清除。
为了证明”洁厕灵”呈酸性,小青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证明实验方案
酸性方案一:取少量稀释液,加入金属锌
方案二:取少量稀释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三:取少量稀释液,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小青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
②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 。
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可以用来直接灌溉农田
C.使用含磷洗衣粉洗涤衣服后的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湖泊中
24. (6分)有一种纳米材料添加剂,由铝粉、氧化铝粉末、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该添加剂的成分,科学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该现象说明添加剂中一定含有________。
(2)另取少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
再取部分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说明该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铝粉末。
25. (6分)“碳捕捉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
某校科学小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试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根据“碳捕捉技术”过程分析可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6. (4分)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
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42分) (共6题;共42分)
27. (8.0分)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
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右边试管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
他认为 CuSO4 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在 6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 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
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 50 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
记录如下:
试管A B C D E F
CuSO4 溶液/毫升00.51 1.524
水/毫升4 3.53V1V20
收集 H2 所用的时间/秒348246190165230360试管 D 中加入水的体积 V1=________毫升;由上表可得出,CuSO4 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8. (8分)小科为探究Ca(OH)2的性质,进行了图甲所示实验。
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
(1)指出实验中的错误操作________。
(2)图乙中d~m段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下列图像正确的有。
A .
B .
C .
D .
29. (6分)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 2 所示。
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 b 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填选项)。
A . 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 . 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 . 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30. (8分)乙醇可替代石油燃料.利用纤维素酶和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其转化机理为: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种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⑴上述转化过程需要用到某种“缓冲液”,以维持一定的pH;
⑵斐林试剂遇纤维素呈蓝色,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⑴【设计实验】
步骤一:取两支同样的试管,在试管1中加入2毫升用缓冲液当溶剂配制的纤维素酶溶液,▲.步骤二:将两试管置于▲,时间为30分钟.
步骤三: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纤维素液,然后同时置于60℃(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的水浴中保温,时间为10分钟.
步骤四: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斐林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充完成上述实验步骤:步骤一: ________.
步骤二: 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均正确,当观察到 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31. (6分)小琴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她事先除去了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1)A实验中,为了比较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过量的稀硫酸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B实验中,为了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两种金属片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烧杯内盛放的溶液是过量的________溶液。
(3)为了验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小琴同学将锌片和铁片同时插入A实验后的剩余溶液中,而没有插入B实验后的剩余溶液中,其原因是 ________。
32. (6分)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实验。
室温时,将包有样品(足量)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
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150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
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
①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10070约120
②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和少量NaCl10070约70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3)若欲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有________。
四、分析题,解答题(30分) (共4题;共30分)
33. (10.0分)某地1000千克化肥的市场价格如下:CO(NH2)21080元;NH4NO3810元;NH4HCO3330元。
请计算:
(1)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现用10000元采购上述化肥中的一种,要想购得的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最多,你应该购买哪一种?
34. (5分)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格(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
12015
22010
320 6.8
420n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中n的数值为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5. (5分)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__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6. (10.0分)小科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制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取四份样品分别加和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样品第1 份第2份第3份第4份
取样品质量(g)40.040.040.040.0
取稀硫酸质量(g)40.080.0120.0160.0
产生气体质量(g)0.30.60.80.8
试计算:
(1)经分析,在第________份样品测得的数据中,锌完全反应了。
(2)列式计算黄铜屑样品中的锌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请在图中画出在60.0g样品中加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填空题 ( 21,2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8分) (共6题;共28分) 21-1、
21-2、
21-3、
22-1、
22-2、
23-1、
23-2、
24-1、
24-2、
25-1、
25-2、
26-1、
26-2、
三、实验探究题(42分) (共6题;共42分)
27-1、
27-2、
28-1、
28-2、
28-3、
29-1、
29-2、
29-3、
30-1、
30-2、
31-1、
31-2、
31-3、
32-1、
32-2、
32-3、
四、分析题,解答题(30分) (共4题;共30分) 33-1、
33-2、
34-1、
34-2、
34-3、
35-1、
35-2、
35-3、
35-4、
36-1、
36-2、
36-3、
第21 页共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