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布时间:2021-09-17T03:12:31.252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4期作者:李秋燕[导读] 大数据应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研究热点
李秋燕
福州铜盘中学(350003)摘要:大数据应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研究热点,它能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便利。
本探究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与大数据的特征入手,阐述了大数据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优势,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将大数据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打造高效的道法课堂。
关键词大数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精准教学;高效课堂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以及大数据这一基于数据和云计算分析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探究大数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对构建更加高效的道法课堂,实现本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本学科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1]。
据此,在七年级设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如何适应初中人生新阶段,起到承接的作用,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运用。
随着他们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扩展的成长需要,本学科在八、九年级设置的法治教育、国情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深度,对部分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无法熟练掌握和运用,大多靠死记硬背,而且在有限的课时内为了应对不断提高的考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缺少兴趣,学习成效难以提升。
大数据具有规模性(V olume)、多样性(Varity)、高速性(Velocity)和价值性(Value)这些特点,可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教师可以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资源,如图片、文本、视频等,来充实教学内容,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天然具备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属性,极快的数据流转可以为此提供不断更新的数据。
此外大数据技术还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监测、收集、分析,可以实现精准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成效。
因此探索大数据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融合很有必要,能为学科走出困境提供新思路,指明新方向。
与传统课堂相比,大数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优势,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数据平台,推进教学精准化
教育部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来,ICT设施设备建设不断完善、各种教学应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教师和学生每天产生的教育数据越来越多,包含教学、学生成绩、学生管理、微信、QQ等等,大量的数据需要学校构建数据平台,优化教学环境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利用大数据构建精准教学模式,通过精准教学,深入系统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掌握学习动态,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成效,避免教师和学生迷失在海量数据之中。
目前,智学网是我校使用的平台之一,利用该平台进行测试,平台上就会生成相应的学习数据,通过分析挖掘出有效信息形成评价。
智学网系统既可以从宏观上对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也可以精确到每一个学生,系统能展示每一个学生在测验中的位次,波动程度,学习偏好、薄弱知识点等信息,为教师提供学生的精确学情诊断,为进行个性化辅导提供支持。
这也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改进教学策略起到积极的影响。
2.丰富道法教学模式,激活课堂
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激发课堂活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是一种变革和补充。
在课前,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收集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资源制作课件,让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再运用教学软件录制慕课、微课、知识胶囊等,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线下教学时学生就能更早地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教师也可以利用问卷星,QQ等软件在线上预先设置问题或了解学情,改变以往形式单一,内容沉闷的道法教学。
在课中,学生们对不同知识的学习程度差异很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爱好也有显著的差异,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互动、参与的形式探索知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通过交互性强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关注课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同侪教学法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课堂IRS反馈器,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转换成数据或信息记录下来。
从设计逻辑的角度来看,IRS本质是“互动”,从多(学生)对一(老师)的单调互动,通过教学策略形成多(学生)对多(学生)的复杂互动,所有互动都是基于“数据”[3]。
有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真实数据或信息,教师可以即时做出教学决策,调整教学的速度、内容或授课方式,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越来越互动的道法课堂,课堂效率必将提升一大截。
在课后,教师通过智学网等平台布置作业,进行测试,运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哪些学生对核心知识掌握不到位,高频错题的内容和类型等分析结果,通过轻点鼠标就可以呈现。
教师通过精准解惑,反复练习类似题型等措施,帮助学生提升对道法重要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教师还可以反思在教学中对某一知识点是否讲解到位,及时修正、补充、强调。
学生也能够根据数据反馈,借助知识胶囊、微课等线上资源,再次巩固知识。
3.提高数据意识和素养,促进教学相长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大数据的应用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都应提高自身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
在大数据时代,道法教师要想提高大数据融合教学的水平,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学习了解大数据的特点,掌握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大数据理论水平,使自己具有大数据意识。
其次教师需培养并提升自身的数据素养,它包括借助大数据技术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云计算全面精准了解学情的能力,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等,最大限度地在大数据技术帮助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 读懂自己在学业成绩、排名、波动程度等方面所生成数据的意义,善用数据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大数据应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为了学生成长需要,道法教师积极投身研究大数据与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持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由此打造出更高效的课堂又必然会让学生受益良多,这样师生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进步,进入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升级的背景下,将大数据融合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改善教学中教师“一头热“的现状,促使师生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推动道法课堂的创新与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王育齐,陈永恒.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的研究[J]7.中国信息化,2019,(01):69-70
[3] 王绪溢.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Z]. 教技[2018]6号,2018-04-18
[5] 纪凤军.高中政治教学中大数据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54-55.
[6] 涂子沛.大数据[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智慧教学有效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FZDJ2019A20)的主要研究成果。
李秋燕,女,汉族,福建福州,1981年8月,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福州铜盘中学,(350003)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