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示儿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示儿导学案
七年级《示儿》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示儿》,理解诗歌的大意。

2、体会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3、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

背诵并默写诗歌。

2、难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理解诗人的临终嘱托。

三、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诗人用他们的笔触抒发
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南宋诗
人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是他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饱含着他
深深的爱国之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感受诗人的赤子之心。

(二)作者简介
陆游(1125 年—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
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
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 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
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
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
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 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
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三)诗歌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四)诗歌解读
1、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
明确:“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2、诗歌的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
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深知人死后万事皆空,但仍为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
悲伤,这种悲伤中蕴含着深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3、诗歌的后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
明确: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明确: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坚
定信念,同时也嘱咐儿子在祖国统一时要将这个好消息告知自己,表
现了诗人至死不忘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五)诗歌赏析
1、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最深沉的爱国之情,读来令人动容。

2、诗人是如何将自己的爱国情感融入到诗歌中的?
明确:诗人通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未能亲眼目睹的遗憾;通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和对儿子的殷切嘱托,将爱国之情贯穿始终。

(六)拓展延伸
1、了解陆游的其他爱国诗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感受他一贯的爱国情怀。

2、联系当今社会,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陆游的爱国之情。

他在临终前仍心系祖国的统一,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希望同学们能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示儿》。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示儿》这首诗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