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中看张式苍凉:以《花凋》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样一个父亲不是父亲、母亲不像母亲、姐妹不像姐 妹的世界里,川娥像“没点灯的灯塔”,是不起眼而又无用的。 如同素色裙子上的一块碎花补丁,多余而又苍凉单调。
(二)压在玻璃下的照片:无望的爱情 留学归来的医生章云藩,本不合川娥的意,但他的家里 有点底子,人也有点底子,和生活在争吵与嘈杂中的家人不 同,他是干净整齐的,“她喜欢他头发上的花尖,他的微微 伸出的下嘴唇”。这是她生命中第一个有可能的男人,也是 她渐渐爱上的人。女为悦己者容,她听闻云藩喜欢女人的旗 袍长过脚踝,便穿着已经不合时宜的长旗袍;她会因挽手时 云藩的胳膊肘抵在自己的胸脯子上而脸红。这时的川娥是快 乐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可她的快乐并不长久。跳舞回来之后川娥染了肺病,“瘦 得肋骨高高突了起来”。原是恋爱中的男女朋友,现在大部 分时间竟成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章云藩天天来看她,免 费为她打空气针。每逢他的手轻轻按到她胸肋上,微凉的科 学的手指,她便侧过头去凝视窗外的蓝天。从前一直憧憬着 的接触,是的,总有一天,可是想不到是这样。”曾期望的 肢体接触,变了味儿似的以另一种她不愿意的方式呈现在她 眼前。病了两年,成了骨痨,那个曾信誓旦旦说“我总是等 着你的”的人,已经和看护余美增光明正大谈起了恋爱。 人人都是热闹的、光彩的,可只有她满身病人的气味, 在她看来余美增只是五短身材,配不上章云藩——“因为她 爱他,她认为唯有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方才配得上他”。但 云藩身边站着的人,不可能是久病的她了。为了表示自己曾 经年轻漂亮过,在余美增来之前,川娥特地让人把自己曾经 拍过的照片压到桌子的玻璃下。这个举动是孩子气的,却不 难看出川娥的不甘心和那一点点傲气。几乎要结亲的婚事、 令人动容的海誓山盟,却因为她的病成为泡影。以后那“十 年的美,十年的风头,二十年的荣华富贵”,都一并随她的 病拱手让人了。 相比起妻子的身份,川娥更像是一具曾有价值的肉体。 在这具肉体病了、不适合做妻子的时候,她仅有的一点价值 已经消逝。云藩和川娥是有爱的,可是不多——不能支撑他
祝淑婷:从意象中看张式苍凉:以《花凋》为例
218
们在彼此身边,也不能保证不会始乱终弃。一个病人,是最 知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那张压在玻璃下的照片,把人 照的像个囚犯,囚住了从前健康漂亮的川娥,也一并将她的 爱情与婚姻按下了定格键。
(三)“冷而白的大白蜘蛛”:寸寸凋零的生命 曾经的川娥,“小小的鼻峰,薄薄的红嘴唇,清炯炯的 大眼睛,长睫毛,满脸的颤抖的灵魂”,即使在家里是毫不 起眼的,可她还有青春与容貌。而久病的她,已然成了“冷 而白的大白蜘蛛”,是丑陋可怖的。“在心理学里,蜘蛛是 一个颇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一种特别需要和依赖外界支撑的 人格,他们布下的丝网,就像吞噬一切的黑洞,永难满足”③, 蜘蛛这一意象,正是渴望得到关爱的川娥的缩影,从前时她 对亲情抱有过希望,想着父亲可以送她进大学,玩两年挑个 好人家;后来她对章云藩抱有希望,期望之后多少年的美和 风头都有他相伴。她渴望有美满的家庭和美满的人生,然而 那一切的希冀随着没有止境的病一同掉进了无底洞里,再无 见天日的可能。曾经有过的丰美的肉体、华泽的白肩膀都已 成为过去,她只觉得“硕大无朋的自身和这腐烂而美丽的世 界,两个尸首背对背拴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 绝望的川娥想过自杀,“她所要的死是诗意的,动人的 死”,却因为“五十块钱买不了安眠药,况且她又没有医生 的证书”而不得不放弃——连生命都不能体面地掌握在自己 手里。人们对川娥并没有一点悲悯的神色,只是用一种惊恐 如见了怪物的眼神看她,“这女人瘦来!怕来!”。她想着 母亲为她买的两双绣花鞋,“现在穿着嫌大,补养补养,胖
作为姊妹中最小一个,言语迟慢的她不免要被大孩子欺负, “小妹适于学生派打扮。小妹的脸,头发还是不烫好看。小 妹穿衣服越素净越好。难得有人配穿蓝布褂子,小妹倒是穿 蓝布长衫顶俏皮。”“现在时行的这种红黄色的丝袜,小妹 穿了,一双腿更显胖,像德国香肠。还是穿短袜子登样,或 是赤脚。”直到姐姐们都出嫁后,川娥才“突然漂亮了起来”。
【关键词】花凋;意象;苍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217-02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 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 是一种强烈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 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 对照。”①张爱玲曾这样说。她的苍凉渗透到了作品的一经 一脉里,体现在丰富的意象中。费勇亦说,“张爱玲的譬喻 充满了真正的女性意识,象一个冷静的敏锐的旁观者不经意 的诉说,却更能揭示其苍凉主题。”②用一个个意象将苍凉 具象化呈现在世人眼前,这在《花凋》中便可见一斑。
文化天地
217
《戏剧之家》2018 年第 12 期 总第 276 期
从意象中看张式苍凉:以《花凋》为例
祝淑婷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济南 250031)
【摘 要】《花凋》是张爱玲经典短篇小说。讲述了年轻女子郑川娥短暂悲基调。本文主要从小说中意象出发,分析《花凋》中特有张式苍凉。
一、物化苍凉:《花凋》中悲剧意象
(一)“没点灯的灯塔”:家庭中的多余人 川娥墓前的碑文中,她美丽稀有,知道的人没有一个不 爱她。可事实,却“全然不是这回事”。张爱玲形容川娥是 “没有点灯的灯塔”。没有点灯的灯塔,从本质上来说已经 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川娥的在家庭中的处境,正像是这灯塔。 生前没有得到多少爱,死后却活在家人对外精心包装的谎言 中,川娥的苍凉,从生到死都在延续。 川娥的父亲,一位封建遗少,“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 心还是孩子的心”。这是一位不负责任、只顾自己享乐的父 亲。川娥痴心想父亲有了钱可以送她进大学,却不知在父亲 眼里,女儿的大学文凭是最狂妄的奢侈品;他也并不着急为 川娥定亲,为的是不想把家私鼓捣光了;女儿病了,他怕传 染,从不上女儿房间去,即便去了,面对患肺病的女儿,竟 是“浓浓喷着雪茄烟,制造了一层防身的烟幕”;在郑夫人 要为川娥买药时,他无情地说道,“现在西药是什么价钱, 你是喜欢买药厂股票的,你该有数呀。明儿她死了,我们还 过日子不过?”他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作为父亲, 并没有给川娥温暖的父爱与关怀。甚至在金钱与生活面前, 患了病的女儿成为了自己财富的瓜分者、一个累赘。 川娥的母亲,一个美丽苍白而又绝望的妇人。丈夫变着 法想从自己身上套钱花,没完没了的争吵,望不到头的债务, 选择女婿成了她“死灰的生命中的一星微红的炭火”。她对 女儿还是有一点怜爱的,面对生了病不能下床的川娥,她也 会买绣花鞋和皮鞋给她——这对一个绝望病人,总归是一种 安慰。然而面对不愿为女儿出钱买药的丈夫,“郑太太忖度 着,若是自己拿钱给买,那是证实了自己有私房钱存着。” 她设法让女婿筹钱,并将话原原本本告诉了川娥,川嫦听了, “如同万箭钻心”,更觉自己是个拖累。郑夫人的怜爱,在 金钱面前,就像遇到太阳的露珠,即刻便会消失殆尽。 在家里,川娥排行第四,前有三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