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部分
1.(2011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文学如茶,越品越如;文学如酒,越品越感。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根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醇厚幽香清冽
B.清冽醇厚幽香
C.醇厚清冽幽香
D.清冽幽香醇厚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辨析及运用能力。
应该结合语境来回答。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留意文学的三个喻体。
第一空备选词语为“醇厚”“清洌”。
由于此处以“泉”为喻,习惯上赞“泉”都说“泉清”,因此可以排除A、C 两项;第二空前面以“荼”为喻,备选词语“幽香’’“醇厚”,人们称赞“茶好”都说“荼香”是常用的口头语,况且说“酒好”才讲“醇厚绵延有劲道”,因此又可以排除B。
2.(2011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
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_____;忙碌的蜜蜂在田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
_____;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在教我们_____。
A.谦虚勤劳坚韧
B.谦让勤劳坚强
C.谦让勤俭坚韧
D.谦虚勤俭坚强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
麦穗低头是谦虚/蜜蜂采粉是勤劳/水珠滴石是坚韧。
3.(2011河南)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
百年清华__________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__________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
__________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__________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见证铸就只有才
B.印证造就只要就
C.印证铸就只有才
D.见证造就只要就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考查近义词辨析以及词语间的搭配能力。
近义词的辨析要注意词语间的细微差别,可从词义范围、轻重、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等方面考虑。
4.(2011河北)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
(1)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反映过度B.逐渐反应过渡
C.逐步反应过渡D.逐渐反映过度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
(1)“逐步”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
“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变化不具明显的步骤。
(2)物理、化学、病理、生理变化只能用“反应”;如核反应、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神经系统急性中毒反应,也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而感官、思想、心理、行动等活动只能用“反应”,如反应慢、受到触动而引起某种反应。
借湿热(温度)和化学的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引起爱憎的反应。
而把客观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只能用“反映”。
(3)“过度”是指超过适当的限度;“过渡”是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由河的此岸到彼岸。
因此只能选B。
5.(2011兰州)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2)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虽没上过学,却也得一身书香,识文断字。
(3)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所以新《刑法》把“醉驾”定为犯罪。
A.完备熏陶骇人听闻
B.完善陶冶不可思议
C.完备陶冶不可思议
D.完善熏陶骇人听闻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I)“完备”的意思是“具备;不缺任何妊要的东西的”;“完善”的意思是“完备美好;使完备美好”,结合句中的语言环境。
显然“完备”比较恰当。
(2)“熏陶”的意思是“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陶冶”的意思是“教化培育;怡情养性”,结合语言环境,“熏陶”更合适。
(3)“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不可思议”的意思是“原为佛教用语,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
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很明显应该选“骇人听闻”。
6.(2011东营)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C)
①我们以隆重中国共产党90周年为契机,热情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
A.祝贺歌颂警告剔除
B.庆祝赞颂警告铲除
C.庆祝讴歌警示铲除
D.祝贺讴歌警示剔除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
此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庆祝的意思是庆贺;讴歌的意思是歌颂、赞美;警告的意思是警示;铲除的意思是根除、彻底消灭;因此,从题目来看,庆祝、讴歌、警示、铲除是最佳答案。
7.(2011乌鲁木齐)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又过端午节,的芦苇带着的水汽,电视里传出的古韵,慈眉善目的外婆仿佛就在我的面前。
这甜而不腻的粽子,这的感觉永远都埋藏在心灵深处,无论岁月走过多少年,我们都会与外婆一起过端午节。
A.一春濡湿温暖芳香简淡高沽翠绿清香
B.翠绿清香一春濡湿简淡高洁温暖芳香
C.翠绿清香简淡高洁一春濡湿温暖芳香
D.简淡高洁一春濡湿温暖芳香翠绿清香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这一类试题考查我们对于词语的敏感度和理解的精准度。
含义相近的词语往往差别细微,而且常常区别在关键性修饰语上。
“……的水汽”,“水汽”的特点应该是“濡湿”的,据此可排除A、C。
“……的芦苇”,在“翠绿清香”和“简淡高洁”中,“翠绿清香”更符合芦苇的特点。
这样就选择了B。
“……的古韵”应该是没有气味的,所以“简淡高洁”比“温暖芳香”更合适。
何况“温暖芳香”也符合对“感觉”的修饰。
8.(2011杭州)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舞台上台湾女艺术家的演奏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②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到一千年以前。
③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
A.优雅追溯一气呵成B.优雅追述一鼓作气
C.幽雅追述一气呵成D.幽雅追溯一鼓作气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做此类试题,一是借助语感和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对应的横线上;二是比较这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异,如:“优雅”是优美高雅的意思;“幽雅’是幽静雅致的意思。
“追溯”(zhuīsù)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
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
“追述”(zhuīshù)述说已经过去的事情,追忆叙述。
一气呵成(yī qì hē chéng)是一口气做成。
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
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再根据词义和句意,通过品读确认所填答案是否正确。
9(2011舟山)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
迷人的田野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气息,宁静的乡村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
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力!(隐含彰显散发)
【答案】(1)散发(2)隐含(3)彰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词语在语段中运用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可以判断:“田野”与“浓厚的气息”中问应填写的词语为“散发”;“乡村”与“人丈精神”表面看似很遥远,所以应填“隐含”。
剩下最后一个空格应填写“彰显”。
10.(2011宁波)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我们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我们登上山巅,⑴旖旎壮丽的山川,留存美丽的风景;我们细数历史,⑵名垂千古的先贤,接受灵魂的洗礼;我们畅想前景,⑶灿烂美好的未来,获取希望的动力。
A.展望B.眺望C.仰望
⑴▲⑵▲⑶▲
【答案】(1)B(2)C(3)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语段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展望”是对未来的幢憬和向往:“眺望”是站在高处向远处望;“仰望”是站在低处向高处看。
结合文意可知:(1)填“眺望”;(2)填“仰望”;(3)填“展望”。
11.(2011湖州)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3分)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1)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它的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2)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3)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索的人生哲理。
A.凝望B.眺望C.仰望
【答案】(1)B (2)C (3)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语段中运用词语的能力,应结合词语和文意选择即可。
“凝望”读:níng wàng,意思是:集中注意力一动不动地向远处看。
“眺望”读tiào wàng意思是:从高处向远望。
(注意高和远);“仰望”读yǎngwàng,意思是:(1).抬头向上看,(2).敬仰期望,(3).犹言企及,盼望达到。
12.(2011曲靖)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C)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自己,从而才能自己,
自己,直到最后自己,自己。
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 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
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 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
【解析】根据语意的递进关系可判断。
13.(2011·德宏州)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C)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成功失败,她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还要么要么更 B 、只无论还是更
C、只无论还是都
D、还要么要么都
【解析】此段文字是论述“生命的内涵”,应依据论述的层次选择关联词语试填,并默读,依据语意语感确认答案。
14(2011·乌鲁木齐)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
又过端午节,的芦苇带着的水汽,电视里传出的古韵,慈眉善目的外婆仿佛就在我的面前。
这甜而不腻的粽子,这的感觉永远都埋藏在心灵深处,无论岁月走过多少年,我们都会与外婆一起过端午节。
A.一春濡湿温暖芳香简淡高沽翠绿清香
B.翠绿清香一春濡湿简淡高洁温暖芳香
C.翠绿清香简淡高洁一春濡湿温暖芳香
D.简淡高洁一春濡湿温暖芳香翠绿清香
【解析】四个选项中共有“翠绿清香”、“一春濡湿”、“温暖芳香”、“简淡高洁”四个词语,作为修饰语,就是看它们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
关键在于理解中心语的特点,根据语境,找到适合的修饰语。
15(11雅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B )
①本书精选了宗璞几十年创作中最精彩、最能反映其生活及创作的作品。
②这条黑色的胶泥小路旁生了若干的“枝权”,一条条小径像无数条大蛇盲日爬动时留下的。
③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饱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如潮的活力与生机。
④深秋寂冷,落叶满街。
我心潮,酸甜苦辣,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
A.印迹痕迹起伏澎湃 B.印迹痕迹澎湃起伏C.痕迹印迹起伏澎湃 D.痕迹印迹澎湃起伏
【答案】此题是考查学生近义词的运用情况。
“印迹”读 yìnjjì意思是:痕迹;踪迹;“痕迹”读hén jì意思是:①物体留下的印儿,②残存的迹象,某种物体经过的可觉察的形迹(如船的航迹、足迹线或轮辙)。
“澎湃”读péng pài意思是:波涛冲击的声音;指声势、气势等浩大雄伟。
“起伏”一起一落,高低不平;比喻兴衰。
16(2011·长沙市)结合语境,选出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C)
(1)据长沙市交通建设部门日前,长沙市除继续加快地铁1号线、2号线施工外,3号线、4号线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将全面铺开。
(2)与书为伴,能够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思想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
(3)今年入春以来,湖南出现了严重的旱情,洞庭湖水面缩减了约五成,做好抗旱准备工作已经成为的事情。
A.公布完备刻不容缓
B.公示完备迫不及待
C.公布完善刻不容缓
D.公示完善迫不及待
【解析】此题应该依据各句句意,逐一试填,并借助语感确认所填词语与句子本意是否相近,读起来是否顺畅,如果不顺畅就说明这个词语不应该填在此句。
其他句子以此类推即可。
17(2011贵阳)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D)
中国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
研习、欣赏书法作品,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
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的审美情趣。
A.独具匠心虽然但精致
B.博大精深不管也优美
C.博学多识既然就典雅
D.源远流长不仅还高雅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关联词语的选择,比较四个关联词,很容易选择D项。
“审美情趣”前用“高雅”合适,其他搭配不当。
根据这两个条件,很容易确定D项。
18(2011·盐城市)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人生要学会选择。
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______、淡定超然?
A、冷静运筹振作精神谦虚谨慎
B、振作精神冷静运筹谦虚谨慎
C、谦虚谨慎振作精神冷静运筹
D、振作精神谦虚谨慎冷静运筹
【解析】此段文字是阐述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的问题,既有教育意义,又能检测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面对这类试题,首先是默读,理解文意,再结合备选词语词义之间的差异,逐一填空并默读,感觉顺口、流畅就可以确认答案,如果不顺畅,表意不明确,就要重新选择。
19.(2011·台州市)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C)
夏夜,月光(),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角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入梦。
梦里,月下的花儿静静()。
A.皎洁安宁香甜开放
B.洁净安宁恬淡开放
C.皎洁寂静香甜绽放
D.洁净寂静恬淡绽放
【解析】此段文字是描绘夏天夜景的,应依据景色的特点选择词语填入,并默读品味,感觉所填的词语能准确描绘夏夜景色即可。
20.(2011·日照市)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①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国有资财。
②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革命文物。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风景觉得更好。
A.侵吞搜集徘徊
B. 鲸吞收集徘徊
C.鲸吞收集徜徉
D. 侵吞搜集徜徉
【解析】依据各个词语的意思和句意选择词语,并默读品味推敲,看看是否符合句意。
21(2011·东营)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C)
①我们以隆重中国共产党90周年为契机,热情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
A.祝贺歌颂警告剔除
B.庆祝赞颂警告铲除
C.庆祝讴歌警示铲除
D.祝贺讴歌警示剔除
【解析】比较几个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再根据句意试填,后默读品味,借助语感确认答案。
22(2011·兰州)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2)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虽没上过学,却也得一身书香,识文断字。
(3)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所以新《刑法》把“醉驾”定为犯罪。
A.完备熏陶骇人听闻
B.完善陶冶不可思议
C.完备陶冶不可思议
D.完善熏陶骇人听闻
【解析】根据各个句子的意思选择词语,再借助语感品读确认答案。
23.(2011·唐山市)能使下列语意顺畅、连贯的一组短语是(B)
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或者说根本受制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有人说,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奇妙的大地,播下①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②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③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④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者确实是主宰每一个学生命运的人。
A、①思想②性格③行为④习惯
B、①思想②行为③习惯④性格
C、①行为②习惯③性格④思想
D、①性格②行为③习惯④思想
【解析】此段文字是谈论教育的问题,应依据论述的层次和逻辑顺序选择词语。
24(2011·资阳)在下面句中横线上选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
①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
②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工作认真仔细,不但多次到香山地形,攀登顶峰,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承德等地,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
③要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发展。
A.①痕迹②勘察考察③因地制宜
B.①遗迹②考察勘察③因地制宜
C.①痕迹②勘探考察③因势利导
D.①遗迹②考察勘察③因势利导
【解析】做此类试题,首先要大致了解几个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各个句子的句意去甄别,并借助语感默读品味确认答案。
25(2011·眉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①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②大自然用“死”的物质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③最后,夏洛克刚巧陷入这个法网,根据事实的发展,已经足以证明他确有运用直接手段,危害被告生命的企图,法官判决他败诉。
A.庸俗制造/创造如果/就
B.庸俗创造/制造因为/所以
C.粗俗创造/制造如果/就
D.粗俗制造/创造因为/所以
【答案】(①“粗俗”一般指言行,此句中应用“庸俗”;②前者“生命”只能与“创造”搭配,后者“人类”宜与“制造”搭配;③已成事实,故只能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
26(2011海淀)结合语境,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D)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
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对此进行有力地指导和管理。
A.但是只有才B.但是只要就
C.因此只有才D.因此只要就
【解析】此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应依据语段内容,借助语感品读选文,根据语意确认相关括号内应该填上的关联词。
27(11海淀)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C)
周立伟先生认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科学研究的过程。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为高瞻远瞩、构想沉思的准备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为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的探索期。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为不断追求、终有顿悟的豁朗期。
周先生认为在这之后应该还有一种境界,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①这种变化是科学研究第四境的形象说明。
②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探索的过程,令人遐想。
③看吧,小溪流到了尽头,仿佛到了绝地,忽然云霭从水源处升起,云天一色,时隐时现,多么美妙的变化啊。
④“行到水穷处”讲的是实践检验,“坐看云起时”讲的是理论升华,为验证期。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做此类试题,一是读,通过读,理解文段大意;二是析,就是要分析文段的表意顺序;三是借助语感、默读并确认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