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单元双基双测AB卷: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B卷提升篇)(解析版)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度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2. 咸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一晚,冷冻室内有咸鱼味,这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存在斥力D.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C.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D.0℃的冰熔化成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4.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中“酒香”说明分子()A.有引力B.有斥力C.有间隙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6. 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A.给冷水加热B.压缩的空气温度升高C.下滑时臀部发热D.搓手取暖7. 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8.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9.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C)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钢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10.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现象即可比较酒精和碎纸热值大小为完成实验,要求()A.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B.酒精和碎纸的质量不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C.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D.酒精和碎纸的质量不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11.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12. 图8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的温度计水水碎纸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9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图线,则()A.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2℃B.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多D.甲杯的水加热2m 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 in吸收的热量相同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B.-18℃的冰块由于温度太低可能没有内能C.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14. 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B.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C.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D.小球由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15. 小明根据表一中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表一: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A.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大B.同一物质的比热容可能不相同C.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煤油的质量是水的2倍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干泥土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6. 一个质量为2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释放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100g常温的水,则水温将升高℃。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A卷基础篇)(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A卷(基础巩固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面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019 重庆)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可怜九月初三夜,解似珍珠月似弓”一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答案】C【解析】A选项中,“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B选项中,“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C.选项中,"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对;D.选项中,“可怜九月初三夜,解似珍珠月似弓”一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
2.(2019 广西贵港)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灰尘飞舞是由于风的作用力使灰尘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致,属于机械运动;B选项中的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选项中的荷花飘香是荷花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D选项中水变咸是盐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BCD选项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应选A。
3.(2019 湘西)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热运动的是()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B.大雪纷飞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尘土飞扬【答案】A【解析】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B.大雪纷飞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烟雾是大量分子组成的灰尘颗粒,它们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尘土飞扬中的尘土是固体颗粒物(不是分子),其运动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C.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在0 ℃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3.给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加压,当压强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即使钢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瓶壁里渗透出来.这是因为()A.构成钢瓶的分子间有空隙B.油分子被压小了C.油分子间有斥力D.金属原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5.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温度升高Δt时,所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它们之间的比热容关系应满足()A.C甲>C乙>C丙B.C甲<C乙<C丙C.C乙>C甲>C丙D.C丙>C甲>C乙6.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7.家用冰箱的外壳用隔热材料制成的,它们是()A.热的良导体B.既不是热的良导体,也不是热的不良导体C.热的不良导体D.既可能是热的良导体,也可能是热的不良导体8.放射性现象揭示了()A.原子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B.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C.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内存在电子9.如图所示,在用塞子封闭的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子中出现了雾.下面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瓶内空气内能减少℃瓶内空气的温度降低℃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A. ℃℃℃℃B. ℃℃℃℃C.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1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B.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无关C.把一块铁块分成两块,大的那块的比热容大D.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12.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B.D.C.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如图所示是小刘完成“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实验装置:(1)实验中,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包括: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相同的烧杯)、水和沙子的________相同.(3)通过比较________(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加热时间)来反映不同物质吸热本领大小的.(4)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沙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沙子________.14.打假卫士吕长富潜心钻研大家业务.其中,真假芝麻油的鉴别方法很简单,首先,纯芝麻油透明无物,散发着浓浓的芝麻香味,说明芝麻油分子在________;其次,操作上只需要一碗清水、一根筷子即可,方法如图所示.倒一碗清水,再用筷子蘸一滴芝麻油贴近水面滴上,如果浮在水面的油立刻散开,为纯正的麻油,而掺假麻油油滴小而厚,不易散开.鉴别原理:纯正的芝麻油的分子间引力比劣质芝麻油的分子间引力________,所以会迅速散去.15.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一杯水温度由20 ℃加热到60 ℃内能________,由60 ℃降低到30 ℃内能________.三、实验题(共3小题)16.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此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试验中最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而不用酒精灯,用电加热器加热好处是________.17.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1)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示例:℃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推理性结论:________.推理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如图中,甲杯中水量较少、乙、丙、丁杯中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1)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_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大,因为________.18.如图是对A、B两种品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进行测试所获得的图象信息.利用该信息和你具有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A.A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B.B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C.A和B两种品牌的保温效果相同D.保温杯在水温较低时能自动加热(2)保温杯周围环境的气温是________ ℃(3)测试过程热水降温的快慢是不同的,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降温越________.四、计算题(共3小题)19.把汽油装在滴定管内,适当调节阀门,记录到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 cm3,把其中一个油滴滴在水面上形成最大的油膜面积为3 m2,试估算汽油分子的直径.20.小丽需用温度为40 ℃的水泡脚,便把90 ℃的热水与10kg20 ℃的冷水混合,设混合过程没有热量损失,问:需要90 ℃的热水多少千克?21.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第一个装有200 g水,第二个装有200 g酒精,若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根据加热时间与其对应的上升到的温度作成如图所示,求:(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c水=4.2×103J/(kg·℃),不计热损失](2)酒精的比热容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项,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A错误;B项,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项,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叫磁场,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故C错误;D项,根据分子动理论,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另外,物质在固态时体积不一定最小,例如水凝固成冰,体积要增大,故D错误.2.【答案】D【解析】A项,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B 项,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C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D项,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3.【答案】A【解析】给钢瓶内的油施加相当大的压强时,瓶内的油能从厚厚的钢瓶壁里渗出来,说明钢瓶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4.【答案】B【解析】A项,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但不是最小的;故A错误;B项,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故B正确;C项,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但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故C错误;D项,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5.【答案】A【解析】由图象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最多,其次是乙,吸收热量最小的是丙;已知质量相等,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所以甲的比热容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丙.6.【答案】D【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且是等效的.所以,在没有明确内能增加的过程情况下,无法判断是采取哪一种形式使其内能增加的.7.【答案】C【解析】热沿着物体传递的方式叫传导;我们把善于导热的物质叫热的良导体,不善于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家用冰箱的外壳是金属制成的,冰箱外壳不善于导热,故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故选C.8.【答案】B【解析】放射性元素放射后质量数减小,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原子核还可再分.9.【答案】C【解析】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当瓶塞被崩起时,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在瓶口看到的“白气”;故合理顺序为℃℃℃℃.10.【答案】AD【解析】(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是不一定有机械能,故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C都是错误的;(2)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有,内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故选项D的说法也是正确的.11.【答案】B【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故A、C、D错误,B正确.12.【答案】C【解析】A项,由滑梯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B项,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合题意;C项,水蒸气将木塞冲出,是气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D项,压缩空气,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13.【答案】(1)加热时间(2)质量(3)温度计示数的变化(4)均匀受热【解析】(1)研究物体吸热本领的与物质的种类的关系时,由于是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即沙子和水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可以利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要探究物体吸热升温的属性,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保证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相同的烧杯)、升高温度相同,还要保证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大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在加热相同的时间里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即升高的温度)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温度变化大的吸热本领小.(4)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可以沙子均匀受热.14.【答案】做无规则运动小【解析】芝麻油会散发出浓浓的芝麻香味,说明芝麻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纯正的芝麻油的分子间引力比劣质芝麻油的分子间引力小,所以会迅速散去.15.【答案】温度增加减少【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一杯水温度由20 ℃升高到60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所以内能增加;60 ℃降低到30 ℃内能减少.16.【答案】(1)温度计秒表(2)升高的温度(3)水热量损失小【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需要测量温度和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秒表;(2)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试验中最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而不用酒精灯,用电加热器加热好处是热量损失小.17.【答案】(1)质量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质量大的物体内分子数量多(2)丁丁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解析】因为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有关.(1)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可得的推理性结论是: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推理性依据是:质量影响分子的个数,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分子个数多,内能大.(2)在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丁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丁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18.【答案】(1)A(2)20(3)快【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品牌A作保温材料时,水降温慢,因此A材料保温效果好;(2)由图象可知,当温度降到20 ℃时,温度不在变化,所以室温为20 ℃;(3)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降温越快;19.【答案】把汽油分子大致看作球形,油膜的厚度就是油分子的直径.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 cm3”可得,一滴汽油的体积:V==0.001 cm3,已知油膜的面积为S=3 m2,所以汽油分子的直径d==≈3.3×10-10m.答:汽油分子的直径约3.3×10-10m.【解析】已知“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 cm3”可计算出一滴汽油的体积,又进而根据一滴汽油所形成的面积,可计算汽油分子的直径.20.【答案】设需要90 ℃的热水质量为m,20 ℃水质量为m,由题意得:Q吸=Q放,有cmΔt1=cmΔt2;所以,m1===4 kg.答:需要90 ℃的热水4 kg.【解析】由题意可知,若不计热量损失,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计算.21.【答案】(1)水在5 min内吸收的热量:Q吸=c1m1(t1-t01)=4.2×103J/(kg·℃)×0.2 kg×(35 ℃-15 ℃)=1.68×104J,不计热损失,所以电加热器5 min放出的热量Q放=Q吸=1.68×104J,电加热器1 min放出的热量:Q放===3.36×103J;(2)酒精在4 min内吸收的热量:Q吸′=4×Q放′=4×3.36×103J=1.344×104J,根据Q吸=cm(t-t0)可知,酒精的比热容:c2==2.2×103J/(kg·℃)答:(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3.36×103J;(2)酒精的比热容是2.2×103J/(kg·℃).【解析】(1)从图象中找出水的初温和末温,根据公Q吸=cm(t-t0)求出水在5 min内吸收的热量,即电加热器5 min放出的热量,再除以5即可得出每分钟放出的热量;(2)因为是相同的电加热器,所以可以求出酒精在4 min内吸收的热量,再根据公式Q吸=cm(t-t0)求出酒精的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事物中,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止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酒精瓶被打碎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精味B.教室里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C.冬天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白茫茫D.夏天,水坑里有许多小虫乱动,毫无规律2.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泡在凉水中的西瓜温度会降低C.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晒热D.野外求生时用钻木取火的方法获得火种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寒冬梅花香气扑鼻而来,这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冬天,暖气系统中用热水流过散热器,利用水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来取暖。
其中,选用水而不选用其它液体的主要原因是()A.水比其它液体流动性大B.水比其它液体价格便宜C.水比其它液体的比热容大D.水比其它液体来源广,无污染5.如图所示,图a表示一个中间系有棉线的铁丝圈浸过肥皂水后的情形,图b表示用手指碰破棉线右侧的肥皂膜后的情形.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存在引力D.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6.依据如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c/[J•(kg•℃)-1]水 4.2×103干泥土约0.84×103A.质量为1kg的干泥土,具有的内能约为0.84×103JB.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为1℃时,具有的热量为4.2×103JC.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D.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泥土,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升高较多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B.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8.图甲所示为一款新型水杯,将沸水倒入杯中,轻摇几下后,水温便可降至55℃左右,并能保温3小时。
(推荐)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测试第13章 内能(含答案)精编【精校版】

第13章内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2012•成都)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8.(2分)(2012•自贡)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9.(2分)(2010•石家庄模拟)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甲、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10.(2分)已知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11.(2分)(2012•兰州)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12.(2分)有三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C甲:C乙:C丙=3:4:5,让它们吸收相13.(2分)(2009•黄冈)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添加一个附加水箱,不断向刹车片14.(2分)(2010•包头)一杯香浓的豆浆可以让我们的早上有一个精力充沛的开始.电动豆浆机15.(2分)(2009•兰州)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6.(2分)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__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17.(2分)(2012•淮安)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热现象的例子.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该现象表明_________;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表明_________.18.(2分)(2012•海南)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把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能.19.(1分)(2005•哈尔滨)电冰箱的压缩机在压缩某种液体的蒸气时,使蒸气温度升高,这是用_________的方法增加了蒸气的内能;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__的方法减少了饮料的内能.20.(3分)(2012•宿迁)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_;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__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21.(1分)“神舟号”系列飞船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后返回大气层,飞船外壳与空气摩擦温度不断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飞船的内能.22.(3分)如图,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几次后,用手指触摸弯折处,会发现该处温度_________,这是由于弯折时人对铁丝_________,使铁丝_________能增加.23.(1分)(2012•滨州)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故障,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为了给泄露的核反应堆降温,向其内部注入大量的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较大的性质.24.(2分)(2012•衡阳)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相同质量的海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_________的温度升高的少.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5.(5分)武汉钢铁公司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渗入零件的表层,试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其中的道理.26.(5分)冰壶,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2011年女子冰壶世锦赛上中国队险胜丹麦队夺得铜牌.如图是比赛中的一个场景,在一名队员掷球时,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以改变冰壶的滑行方向和速度,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请说明其中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共24分)27.(14分)(2005•扬州)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_________;(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__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_________叫做冷却速率.(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__的影响.(5)根据(4)中的分析,小明终于找到了一个用水使物体快速冷却的办法,并且举一反三,明白了工业生产中使用流水喷淋法冷却高温物体的好处: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8.(10分)(2012•荆门)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_______.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_________.五、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9.(9分)一质量为2千克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后放入1千克20℃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到平衡后,水和金属块的温度均为80℃,求:(1)水吸收的热量;(2)金属块的比热是多少?【c水=4.2×103J/(kg℃)】30.(10分)如图所示,太阳能集热器就是直接利用太阳能把水加热的装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元件包括集热板、储存装置及循环管路三部分.假设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在夏天可达50%;从太阳能手册中查到,在地球表面,晴天时垂直于阳光的表面接收到的热辐射为1.26×103J/m2•s.如果储水箱内的水大约有80kg,集热板接收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是3m2,请计算,要使水温从20℃升高到50℃需要吸收多长热量?达到这样的水温需要多少时间?(C水=4.2×103J/(kg.℃))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2012•成都)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8.(2分)(2012•自贡)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2分)(2010•石家庄模拟)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甲、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在,在10.(2分)已知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t=∴铜块升高的温度值是铅块升高的温度值的;11.(2分)(2012•兰州)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故选B.本题考查了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计算热量,以及利用公式c=来计算比热容,在计算过程中12.(2分)有三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C甲:C乙:C丙=3:4:5,让它们吸收相t=,代入由热量的公式:Q=CM△t,从而推导出△t=,::=::13.(2分)(2009•黄冈)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添加一个附加水箱,不断向刹车片14.(2分)(2010•包头)一杯香浓的豆浆可以让我们的早上有一个精力充沛的开始.电动豆浆机15.(2分)(2009•兰州)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6.(2分)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7.(2分)(2012•淮安)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热现象的例子.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该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18.(2分)(2012•海南)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9.(1分)(2005•哈尔滨)电冰箱的压缩机在压缩某种液体的蒸气时,使蒸气温度升高,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了蒸气的内能;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了饮料的内能.20.(3分)(2012•宿迁)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做功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升高;轮胎停在水中,通过热传递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21.(1分)“神舟号”系列飞船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后返回大气层,飞船外壳与空气摩擦温度不断升高,这是通过做功(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飞船的内能.22.(3分)如图,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几次后,用手指触摸弯折处,会发现该处温度升高,这是由于弯折时人对铁丝做功,使铁丝内能增加.23.(1分)(2012•滨州)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故障,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为了给泄露的核反应堆降温,向其内部注入大量的水,这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24.(2分)(2012•衡阳)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缘故,相同质量的海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的温度升高的少.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5.(5分)武汉钢铁公司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渗入零件的表层,试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其中的道理.26.(5分)冰壶,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2011年女子冰壶世锦赛上中国队险胜丹麦队夺得铜牌.如图是比赛中的一个场景,在一名队员掷球时,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以改变冰壶的滑行方向和速度,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请说明其中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共24分)27.(14分)(2005•扬州)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甲的示数/℃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乙的示数/℃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质量;初温(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放在水中冷却比在空气中冷却效果要好;(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慢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相同时间内下降的温度叫做冷却速率.(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水温的影响.(5)根据(4)中的分析,小明终于找到了一个用水使物体快速冷却的办法,并且举一反三,明白了工业生产中使用流水喷淋法冷却高温物体的好处:①可以使高温物体各部分均匀冷却;②冷却水可以通过流动散热,起到更好的冷却作用.28.(10分)(2012•荆门)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B.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98℃,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气压相同时,不同液体的沸点与什么因素有关.五、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9.(9分)一质量为2千克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后放入1千克20℃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到平衡后,水和金属块的温度均为80℃,求:(1)水吸收的热量;(2)金属块的比热是多少?【c水=4.2×103J/(kg℃)】==0.3 30.(10分)如图所示,太阳能集热器就是直接利用太阳能把水加热的装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元件包括集热板、储存装置及循环管路三部分.假设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在夏天可达50%;从太阳能手册中查到,在地球表面,晴天时垂直于阳光的表面接收到的热辐射为1.26×103J/m2•s.如果储水箱内的水大约有80kg,集热板接收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是3m2,请计算,要使水温从20℃升高到50℃需要吸收多长热量?达到这样的水温需要多少时间?(C水=4.2×103J/(k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一、填空题1.将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从一楼移至三楼静止,则冰块的内能,机械能。
2.潮汕人都爱吃牛肉粿条。
牛肉粿条在制作过程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现象;将一碗牛肉粿条端起来感觉很烫手,是由于通过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其本质是能量的。
(选填“转移”或“转化”)3.小明想知道消毒酒精的密度,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子秤、玻璃杯、注射器等进行测量:给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酒精,测得玻璃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109.4g;用注射器从玻璃杯中抽取部分酒精,如图所示,其体积为mL;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92.2g,则酒精的密度为g/cm3,测量结束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电子秤显示的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减小为91.9g,其原因是酒精易(填物态变化名称),测量过程中闻到酒精的气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
4.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炙手可热”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5.“拆鱼羹”是顺德的传统美食,烹饪“拆鱼羹”的过程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随着温度升高,羹的香气更加浓郁,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热气腾腾的“拆鱼羹”摆上桌,立刻香气满屋,这是现象。
6.烤肉串时,人们通过的方式来改变肉串的内能;肉串散发出扑鼻的香味,这是现象。
7.“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大漠气候的生动描写,而沿海地区昼夜之间温度变化却没有这么明显,这是由砂石与水的不同造成的。
炎热的夏季,海边晚上吹的是(选填“海风”或“陆风”)。
8.如图是冰的熔化图象,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大/减小/不变),假设整个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恒定,冰的质量为100g,则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
二、单选题9.夏季在海边,由于水和砂石的比热容不同,常能够形成海风或者陆风。
海风指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反之为陆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甲乙两种物质,甲的比热容是乙比热容的2倍,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4∶3,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4∶9B.9∶4C.4∶1D.3∶43.夏天气候炎热,小明为了解暑将一杯凉开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内速冻成冰,当他将冰取出时,冰的周围冒着“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B.将凉开水放入冰箱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C.凉开水冻成冰是凝华现象D.“白气”的形成需要放出热量4.使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和水,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后,将铜块放入水中,这时A.水向铜传递温度B.水向铜传递热量C.由铜向水传递热量D.铜和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5.用手弯折铁丝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的内能不变B.铁丝含有的热量增多C.铁丝从手上吸收了热量D.通过做功方式改变了铁丝的内能6.小丽在探究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选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体装入相同的试管中,用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量筒和停表B.甲、乙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为c甲<c乙C.甲、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小关系为Q甲>Q乙D.甲、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7.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两种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B.加热相同的时间,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8.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不同温度和质量的水,则A.甲容器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的大B.甲容器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的小C.丙容器中水的内能一定比甲、乙都大D.甲乙两杯接触,热量可能从乙杯传递到甲杯9.“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有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秋天早晨的湖面飘着白气,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B.冰吸热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热运动加剧C.固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弹棉花使棉花逐渐变大增大了分子间的间隙2.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铁砂,分别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升温快、比热容小,是铁砂B.乙升温慢、比热容大,是铁砂C.甲升温快、比热容大,是水D.乙升温慢、比热容小,是水3.下面成语中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①漫天飞舞①狼烟滚滚①花香袭人①入木三分.A.①①①①B.①①C.只有①D.①①4.温度、热量和内能三个物理量遇到了一起,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5.端午佳节,粽香万里。
煮熟的粽子散发出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很小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运动D.分子间存在引力6.张华同学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冬天,人们说话时呼出的“白气”不是水蒸气B.炎热的夏天往地上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原理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扩散现象D.在结冰的路面撒盐,是为了降低冰的温度7.学习了热学知识后,小聪同学做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B.发生热传递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C.“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热量”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8.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有在气体间进行B.固体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C.扩散现象就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就是扩散现象D.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二、填空题9.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汽缸外面有“水套”,汽车行驶时水的温度会升高,水的内能会增大,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人教实验版)第十三章内能检测题参考答案word版

27.解:由公式Q=c水m(t-t0)得,t=+t0= ℃=35 ℃。
28.(1)a(2)因为摩擦产生的热是传给整个筒壁,压缩气体产生的热主要是在气筒下端传给筒壁。从题中描述的现象得知,气筒上部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下端却很热,甚至烫手,所以压缩气体产生的热量使气筒发热应该是主要原因。
材料名称
铝
铜
铁
cρ乘积大小
2.376×106
3.471×106
3.634×106
显然,铝的cρ乘积最小,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热最少,所以铝做煮水壶较合适。
25.分子动理论指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分子间存在着间隙,碳分子接触钢铁时,就会进入钢铁之间的间隙,它们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为了加快碳分子的运动速度,需要加热,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也就越快。
14.AC 解析:本题可结合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来分析,晶体凝固时虽然放出热量,温度却保持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15.扩散 加快 解析:闻到臭豆腐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16.较小 引 解析:在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这样才能依靠分子引力进行焊接。
5.C 解析: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因为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但是,物体内能的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动能是没有关系的,内能只取决于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即温度高低和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能与宏观上的机械能混淆。
6.D 解析:水银的比热容小,在相同的情况下,吸热升温快容易与人体达到热平衡,这是体温计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的原因之一。水的比热容较大,其应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水的吸(放)热本领强,用其作为散热剂;②水的温度难改变,对机器或人体起保护作用;③解释内陆、沙漠地区与沿海地区昼夜温差相差很大的原因。故选项A、B、C均正确。冷却食品时0 ℃的冰比0 ℃的水效果好,原因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选项D错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初三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及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1.关于同一种固态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2.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热量越多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热量也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3.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变热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C.用冰袋降温D.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4.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5.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A.电子B.中子C.质子D.夸克6.物体间的热传递总是从()A.体积大的物体向体积小的物体传递B.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C.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D.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7.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这主要是因为水的()A.质量较小B.凝固点较低C.沸点较高D.比热容较大8.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9.小红发现自己关于热传递、热量、温度的笔记有些错乱,请你帮助她把正确的挑选出来() 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少B.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D.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含有热量少的物体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 ℃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二、填空题(共5小题)1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_能.12.当神舟号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它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将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13.下列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 ℃的水变成45 ℃的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用天平正确测量盛水烧杯质量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干燥的空烧杯质量为33.4 g,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大约含有________个水分子(不考虑水分子间空隙,水分子的体积约为10-29m3),这说明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15.如图所示,B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气缸A内密封有压缩的空气,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K拔出后,将观察到活塞向________运动,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三、实验题(共1小题)16.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时选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2)实验中记录下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并描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可知b物质是________,分析图象还判断出________(水/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3)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________.四、计算题(共3小题)17.质量是0.5 kg的铝壶内装2.5 kg的水,其温度为20 ℃,如果共吸收5.47×105J的热量,则水温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铝=0.88×103J/(kg·℃))1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kg,初温为80 ℃的水吸收1.26×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多少?若这些热量被5 kg的-50 ℃冰块吸收,则冰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水=4.2×103J/(kg·℃),c冰=2.1×103J/(kg·℃))19.小丽需用温度为40 ℃的水泡脚,便把90 ℃的热水与10kg20 ℃的冷水混合,设混合过程没有热量损失,问:需要90 ℃的热水多少千克?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它不会随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A,B,C错误,D正确.2.【答案】D【解析】A项,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多,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多少,不是含有热量多,故A错误;B项,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C 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D项,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因此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故D正确.3.【答案】C【解析】A项,用锯片锯木头,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锯条发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合题意;B项,铁丝反复弯折,是对铁丝做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合题意;C项,用冰袋降温,是水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符合题意;D项,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人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D不合题意.4.【答案】B【解析】A项,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但不是最小的;故A错误;B项,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故B正确;C项,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但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故C错误;D项,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5.【答案】A【解析】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6.【答案】C【解析】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接触后,就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热传递结束.7.【答案】D【解析】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在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生物体即使吸收较多的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体温不会升的过高;同理在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即使放出较多的热量,体温也不会过低,所以生物体内的水分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8.【答案】B【解析】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质量、热量、比热以及内能的大小无关.两个物体没有发生热传递说明物体间没有温度差.9.【答案】C【解析】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时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A项,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时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项,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故B错误;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故C正确;D项,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10.【答案】D【解析】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两者没有关系.11.【答案】分子势能内【解析】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12.【答案】做功机械能【解析】神舟号飞船穿越大气层时,飞船与空气摩擦做功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3.【答案】B水凝结成冰,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比热容也因此改变【解析】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温度、形状无关,故A、C、D情况下比热容不会发生变化;水凝固成冰,状态发生改变,比热容也会发生改变,所以选项B正确.14.【答案】202×1024大量分子【解析】(1)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总=50 g+3.4 g=53.4 g,水的质量为:m=m总-m0=53.4 g-33.4 g=20 g.(2)∵ρ=,∴v===20 cm3=2×10-5m3,水的分子个数:n==2×1024.所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15.【答案】右变小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解析】当拔去销钉后,气缸内的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向右运动,对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导致了温度计的示数下降.16.【答案】(1)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2)煤油水(3)控制变量【解析】(1)实验课题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所以要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2)水和煤油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温度变化较慢,由乙图知,a为水,b为煤油;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热量更多,水的吸热能力更强.(3)用能直接观察的温度计示数显示不能直接观察的热量变化,采用的是“转换法”;实验中要控制加热情况相同,水和煤油的质量等相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17.【答案】解:m铝=0.5 kg,m水=2.5 kg,∵Q=cmΔt,吸∴Q=Q铝吸+Q水吸=c铝m铝Δt+c水m水Δt,吸∴Δt===50 ℃.∴t=t0+Δt=20 ℃+50 ℃=70 ℃.答:水温将升高到70 ℃.【解析】知道铝壶和水吸收的热量、铝壶和水的质量、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的变形公式求铝和水温度的升高值.18.【答案】解:(1)由Q吸=cmΔt得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Δt===30 ℃,水的初温为80 ℃,升高30 ℃后,水的温度为110 ℃,因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并且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所以水吸热后,温度不会升高到110 ℃,水的末温为100 ℃;(2)由Q吸=cmΔt得冰块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Δt===12 ℃;答:水的温度升高到100 ℃;冰块升高的温度为12 ℃【解析】(1)已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吸收的热量,应用热量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水升高的温度,然后求出水的末温(注意水的末温为100 ℃,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2)已知冰的质量、比热容、吸收的热量,应用热量公式可以求出冰块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19.【答案】设需要90 ℃的热水质量为m,20 ℃水质量为m,由题意得:Q吸=Q放,有cmΔt1=cmΔt2;所以,m1===4 kg.答:需要90 ℃的热水4 kg.【解析】由题意可知,若不计热量损失,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计算.。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

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B卷(能力提升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面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019 安徽省)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2.(2019 湖南益阳)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3.(2019 湖南长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煮粽子的过程利用做功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大4.(2019 湖北鄂州)“梁湖碧玉茶”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
下列对于沏茶和品茶过程中情境的解释,正确的是( )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是汽化现象B.沏茶时,玻璃杯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品茶时茶香四溢,这是一种升华现象D.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2019盐城)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6.(2019 四川遂宁)“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B.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C.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D.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7.(2019 四川绵阳)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检测含答案和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2.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是运动的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0 ℃的冰没有内能B.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就越多4.下列属于做功使瓶内铁屑内能增加的是( )A.不断晃动瓶子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手捂瓶子 D.在烈日下暴晒5.如图,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C.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7.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依据是( )A.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先用凉水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8.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质量为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 ℃,吸收热量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C.甲物体温度升高1 ℃,需吸收2 000 J的热量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 ℃,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9.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砂石0.92×103铜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10.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面条的内能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11.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12.已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用规格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用相同热源同时对两试管均匀加热,实验后,画出如下所示的图像,其中能正确反映该实验情况的图像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3.“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 nm. 14.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力.15.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 kg、初温为20 ℃,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 ℃,吸收的热量为 1.26×105 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16.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17.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将4 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是J/(kg·℃);初温为30 ℃、质量为2 kg的水吸收2.1×105J 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18. 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晶体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当加热至 2 min 时,将甲和乙紧密接触在一起,它们之间 (选填“会”“不会”或“不一定会”)发生热传递.由图像还可反映出它们的一些性质,请任意写出一点:.19. 过去常用水作冷却剂给汽车的发动机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的性质,某汽车水箱中装了8 kg的水,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水温升高了20 ℃,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三、实验探究题(15分)20.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 (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4)根据下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 J.物质质量/g 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 末温/℃水200 20 6 45色拉油200 20 6 75(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J/(kg·℃).(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四、计算题(7分)21.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质量为200 kg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15 ℃升高到65 ℃,则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答案和解析:一、1. C2. D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由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将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碳分子就可以进入零件分子间的间隙,从而渗入零件的表层,D正确.故选D.3. B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内能和热量.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 ℃的冰也有内能,A错误;冬天搓手,克服摩擦力做功,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B正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C错误;机械能是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内能的大小与机械能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故选B.4. A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不断晃动瓶子,铁屑与瓶壁之间有摩擦,在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A符合题意;B、C、D选项中瓶内铁屑分别从酒精灯火焰、手和阳光中吸收热量,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使物体内能增加的,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 C 解析:本题考查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是外界对瓶内空气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大,A正确,C错误;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瓶内气体温度降低,B、D正确.故选C.6. D 解析:本题考查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选D.7. D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凉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凉水遇到热的馒头,会汽化,汽化吸收手上的热量,使手的温度降低,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D正确.故选D.8. B 解析:本题考查比热容的概念及公式.由题意和图可知,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质量为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 ℃,则甲吸收的热量多,乙、丙吸收的热量相同.乙、丙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质量不同,根据Q=cmΔt可知,比热容不同,A错误;甲、乙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甲吸热多,根据Q=cmΔt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B正确;由图可知,甲的温度升高1 ℃,需吸收3 000 J的热量,C错误;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 ℃,比热容大的放出热量多,故甲放热多,D错误.故选B.9. D 解析:本题考查比热容的概念.不同种物质比热容可能相同,如煤油和冰的比热容相同,A错误;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湿泥土的比热容比干泥土要大一些,在阳光照射下,由公式Δt=Qcm可知,干泥土温度升高得更快,B错误;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砂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C错误;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铝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大,根据吸热公式Q=cmΔt 可判断,铝块吸收的热量多,D正确.故选D.10. A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热运动和内能.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A正确;煮面条时,面条会从水中吸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B错误;固体、气体、液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错误;面条没有粘到一起,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引力很小,D错误.故选A.11. A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热量和内能.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A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B错误;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涉及热量,C错误;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有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D错误.故选A.12. C 解析:本题考查热量、比热容.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放在相同石棉网上,同时对两试管加热,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而A、B图中反映了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不同,故A、B图像错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在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也就是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水温升高的较少.故选C.二、13.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0.114. 分子间存在引力大于解析:本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及非平衡状态受力分析.玻璃板未与水面分离,由于玻璃板下表面的分子与水分子相互吸引,使玻璃板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这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此时的玻璃板在向下的重力、向下的分子引力和向上的拉力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所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于玻璃板自身重力.15. 小于 4.2×103解析:本题考查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由Q=cmΔt可得c=QmΔt=1.26×105 J1 kg×30 ℃=4.2×103J/(kg·℃).16. 降低减小17. 4.2×10355解析:本题考查比热容、热量的计算.将4 kg的水倒掉一半,虽然水的质量和体积改变了,但比热容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水的比热容不变,仍然为4.2×103 J/(kg·℃);根据Q吸=cm(t-t0)可知,吸热后水升高到的温度t=Q吸cm+t0=2.1×105 J4.2×103 J/(kg·℃)×2 kg+30 ℃=55 ℃.18. 不会乙晶体的熔点为60 ℃(合理即可)解析: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由于在第2 min,甲和乙的温度相同,所以不会发生热传递;从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晶体的初温相同;乙的熔点为60 ℃(答出一点即可).19. 大 6.72×105 J解析:本题考查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人们常用水作冷却剂给汽车的发动机降温;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8 kg×20 ℃=6.72×105 J.三、20. (1)质量(2)加热时间(3)温度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检测含答案和解析11 / 11 (4) 2.1×104(5) 1.9×103解析:(1)为了便于比较水和色拉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实验除让水和色拉油的初温相同外,还必须控制水和色拉油的质量相同.(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温度的仪器.实验中,我们控制水和色拉油的质量相同且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所以我们是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4)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加热6 min 水的温度变化量为Δt=45 ℃-20 ℃=25 ℃;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Δt =4.2×103J/(kg·℃)×0.2 kg×25 ℃=2.1×104 J .(5)因为加热6 min 水和色拉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由Q =cmΔt 可得c =Q 吸mΔt = 2.1×104 J 0.2 kg×(75 ℃-20 ℃)≈1.9×103 J/(kg·℃).四、21. 解:Q 吸=cmΔt=4.2×103 J/(kg·℃)×200 kg×(65 ℃-15 ℃)=4.2×107 J。
2019----2020年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章 内能》检测卷

2019----2020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章内能》检测试卷时量: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24分)1.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吸食花蜜,该现象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说明()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 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2.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昼夜温差小,其主要原因是()A. 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B. 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 水的热量比沙石的热量大D. 水的内能比沙石的内能大3.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
这是因为()A. 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B. 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C. 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D. 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B. 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一定升高C. 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的功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温度低于0℃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5.下列关于热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润滑油减少机器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可以使热机效率大于1B. 柴油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C. 四冲程汽油机有两个冲程是对外做功的D. 热机不属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6.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相同,物体的内能一定相同B. 物体温度降低,物体内能一定减少C. 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 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C. 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D.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温度低8.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 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C. 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D. 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9.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夏天在涪江河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B. 远处闻到沱牌酒的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 冬天很冷的时候搓双手,手就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10.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 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A. 4:9B. 3:5C. 2:3D. 1:211.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B.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D. 气体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12.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 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 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 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3.将一瓶容量为550mL的矿泉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水温从30℃降低到10℃,这是用________方式改变了矿泉水的内能;在这个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c水=4.2×103J/(kg•℃)]。
2019-2020年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内能》测试卷

第13章《内能》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1.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结构,则分子间距离最远的和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A.甲、乙B.乙、丙C.丙、甲D.甲、丙2.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分子之间有引力时无斥力,有斥力时无引力3.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如图为一个王亚平所做实验的画面,图中的水呈球状而不破裂,除了失重的原因外,还主要是因为()A.水球的外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橡皮膜B.水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C.在实验用水中事先添加了某些特殊物质D.到外太空后,水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4.爆米花是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水份内能不变B.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粒壳爆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增加C.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D.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5.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总是从内能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低的物体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6.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A.电子B.中子C.质子D.夸克7.关于热量,正确的说法是()A.热量表示物体热的程度B.热量表示热能的多少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D.热量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8.如图所示,在玻璃注射器内吸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然后排出内部的空气,并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孔.这时人无论怎样用力推动活塞,也难以使其体积发生微小的变化.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该液体压缩成固体了,所以体积不变B.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很难被压缩C.说明该液体分子的体积大,压缩不动D.说明液体分子间有引力,所以很难被压缩9.九月的七实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桂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10.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B.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二、填空题(共5小题)11.某同学用一种加热器将质量为500g的冰持续加热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看出C点的内能________B点的内能,原因是________.根据图象还可以看出AB段的比热容________CD段的比热容[第一格与第三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_.13.有一个电热器对某液体加热,如图所示是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在5 min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是1.2×103J,液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 ℃.若该液体的质量为1 kg,则液体的比热容是________ J/(kg·℃).14.“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_______,分子间没有________.15.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是受到了________(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三、实验题(共1小题)16.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A、B两种液体,将试管放入完全相同的盛水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1)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溶液A、B________受热;(2)在试管中装入液体A、B时,要控制他们的初温和________相同;(3)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A、B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4)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B的温度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________(选填“A”或“B”)的比热容较大.四、计算题(共3小题)17.在冬天为使房间里保持一定的温度,每小时要供给4.2×106焦的热量,若进入散热器中水的温度是80 ℃,从散热器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0 ℃,问每小时要供给散热器多少千克80 ℃的水?18.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第一个装有200 g水,第二个装有200 g酒精,若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根据加热时间与其对应的上升到的温度作成如图所示,求:(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c水=4.2×103J/(kg·℃),不计热损失](2)酒精的比热容是多少?19.炎夏,某工厂用冰块降温.一块质量为20千克的大冰块,温度由-20 ℃升高到0 ℃过程中,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多少热量?[c冰=2.1×103焦/(千克·℃)].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利用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物质的状态,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作用力大,分子只能在某一位置附近运动,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分子间距离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分子可以任意运动,气体能充满整个容器;液体分子间距离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分子间有较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因此,正确答案是C.2.【答案】D【解析】分子动理论: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D选项错误.3.【答案】B【解析】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但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的平衡距离r0,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即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所以水呈球状而不破裂.故A、C、D错误,B正确.4.【答案】D【解析】A项,玉米膨胀,其内部水分对外做功,水分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B项,玉米膨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C项,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D项,玉米爆开前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增加内能,符合题意.5.【答案】D【解析】A项,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项,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B错误;C项,一切物体皆有内能,温度为0 ℃的物体有内能,故C错误;D项,内能的多少取决于物体的状态、质量和温度,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6.【答案】A【解析】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7.【答案】D【解析】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是温度,故A选项是错误的;表示热能多少的量是内能,故B选项是错误的;伴随热量变化的不一定是物体的温度的变化,比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虽也有热量的变化,但是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热量是用来表示吸收或者放出热的多少的,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8.【答案】B【解析】物体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液体分子间间隙较小,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所以液体难以被压缩.9.【答案】A【解析】A项,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项,扩散现象本身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B正确;C项,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快,扩散就越明显,故C正确;D项,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还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D正确.10.【答案】D【解析】A项,两种液体虽然质量和初温度相同,但是不同物质,内能多少不能比较.此选项错误;B项,物质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此选项错误;C、D项,由图示可以看出,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升高的快,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Δt 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甲的比热容较小,乙的比热容较大.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11.【答案】大于;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小于.【解析】(1)读图可知,该物质的熔化图象有一段呈水平,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属于晶体;虽然在熔化过程中在B点时和在C点时的温度并没有升高,但它一直在吸收热量,因此,该物质C点时的内能大于在B点时的内能;(2)在整个过程中冰与水的质量相等,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设在1 min内吸收的热量为Q,由图示可知,AB段的加热时间为2 min,则吸收的热量:Q1=2Q=c1mΔt1=c1×0.5 kg×[0 ℃-(-40 ℃)]=20c1,c1=;在CD段的加热时间为16 min-8 min=8 min,吸收的热量:Q2=8Q=c2mΔt2=c2×0.5 kg×(100 ℃-0 ℃)=50c2,c2=,则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段的比热容.12.【答案】温度增大减少【解析】物体的温度升高,则其内能增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也越快,而温度降低时则会相反.13.【答案】50 2.4×103【解析】(1)从图可以看出5 min内,液体温度升高了70 ℃-20 ℃=50 ℃.(2)根据Q=cmΔt可知,液体的比热容是c===2.4×103J/(kg·℃).14.【答案】远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作用力【解析】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不像铅硬度小,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15.【答案】汤姆生非平衡力【解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其运动的方向时刻改变,即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所以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16.【答案】(1)均匀(2)质量(3)相同(4)B【解析】(1)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溶液A、B均匀受热;(2)要研究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应控制两个试管中所装的A、B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质量相等;(3)因为加热时间的长短反应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A、B吸收的热量相同;(4)根据图示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升高的温度大于B升高的温度,因此液体B的比热容较大.17.【答案】解:由Q放=cmΔt得:m===100 kg.答:每小时需要供给散热器100千克80 ℃的水.【解析】已知进入散热器的水温和流出散热器的水温,从而可以计算出水的温度变化,知道所需要的热量,进而利用放热公式Q放=cmΔt,求每小时需要水的质量.18.【答案】(1)水在5 min内吸收的热量:Q吸=c1m1(t1-t01)=4.2×103J/(kg·℃)×0.2 kg×(35 ℃-15 ℃)=1.68×104J,不计热损失,所以电加热器5 min放出的热量Q放=Q吸=1.68×104J,电加热器1 min放出的热量:Q放===3.36×103J;(2)酒精在4 min内吸收的热量:Q吸′=4×Q放′=4×3.36×103J=1.344×104J,根据Q吸=cm(t-t0)可知,酒精的比热容:c2===2.2×103J/(kg·℃)答:(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3.36×103J;(2)酒精的比热容是2.2×103J/(kg·℃).【解析】(1)从图象中找出水的初温和末温,根据公Q吸=cm(t-t0)求出水在5 min内吸收的热量,即电加热器5 min放出的热量,再除以5即可得出每分钟放出的热量;(2)因为是相同的电加热器,所以可以求出酒精在4 min内吸收的热量,再根据公式Q吸=cm(t-t0)求出酒精的比热容.19.【答案】解:冰块吸收的热量:Q吸=c冰m(t-t0)=2.1×103J/(kg·℃)×20 kg×[0 ℃-(-20 ℃)]=8.4×105J.答:这个过程中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8.4×105J的热量.【解析】知道冰块的质量、冰块的比热容、冰块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t0)求冰块吸收的热量.。
2019-2020年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水平测试(Word精编版,含答案)

第十三章水平测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端午节小明给奶奶剥粽子时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个现象说明( D )A.分子间存在作用力B.分子间有空隙C.分子由原子组成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图13-1甲、乙、丙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C )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A.甲B.乙C.丙D.乙和丙3. 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A. 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B. 水蒸气膨胀把水壶盖顶起C. 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D. 飞驰的流星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4. 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D)A.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B. 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C.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D. 2 kg的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4.2×105 J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B.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 沿海地区通常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6. 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B )A.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B. 烧开水时看见冒“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C. 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屋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7.如图13-2甲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3-2 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B.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的大C.牛奶的温度变化比水慢D.a是牛奶温度变化的图象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每空2分,共28分)9.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水的比热容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的味道,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填“较大”或“较小”),所以分子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填“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存在较大引力”).1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填“属性”或“特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质量为0.5 kg水温度升高20 ℃时吸收的热量为 4.2×104J;若与水等质量的铝块吸收同样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将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 ℃.12.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13. 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13-3甲所示),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13-3乙是250 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2.1×104J. [c牛奶=4.2×103J/(kg·℃)]图13-3图13-413.如图13-4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弯折越快、时间越长,铁丝弯折处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这个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三、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7分)15.(6分)用图13-5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图13-5(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3-5乙所示,水的沸点为97℃.(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多(填“多”或“少”).(3)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不能.其原因是:没有控制水和食盐水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16.(7分)为研究甲、乙两种密度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图13-6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两种液体的质量和初温都相同.图13-6(1)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加热相同时间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2)写出图中所示装置的两处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不能使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改正错误后,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液体温度,数据如下表所示:(3)加热4 min后,甲、乙两种液体温度均不再升高,原因是两种液体温度均已达到沸点.(4)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甲(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17. (4分)小红利用图13-7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达到91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13-7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图13-7(1)实验中,小红观察到沸腾前与沸腾时杯内都有气泡产生,如图13-7丙、丁所示,图13-7丁中气泡里的物质是水蒸气.(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小红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100 ℃,于是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沸腾更剧烈(或产生更多的气泡或温度依然保持不变等其他合理表述).(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 g,前4 min内水吸收的热量是 3.36×103J.四、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18.(6分)质量为1 kg的铁锅中放有2 kg的水,要把它们从20 ℃加热到80 ℃.已知铁的比热容是0.46×103 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铁锅和水一共要吸收多少热量?答案:(1)5.04×105 J(2)5.316×105 J19.(7分)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干旱少雨,我国多个地区发生了森林火灾,防火形势十分严峻.近期在某地发生的山火中,部队及时出动直升机进行扑救,有效地抑制了火情的蔓延.直升机灭火主要靠外挂吊桶,直升机吊桶一次装满水后,飞到火头上空,把水洒下去,可直接将火头熄灭.(1)若飞机将1.5 t水竖直提升50 m,水平飞行2 km,则飞机对水做了多少功?(g取10 N/kg)(2)用水灭火的过程中,水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若1.5 t水,温度从20 ℃升高到100 ℃,能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 J/(kg·℃)\]答案:(1)7.5×105 J(2)5.04×108 J五、综合能力题(本大题2小题,共18分)20.(12分)某市正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开窗门,满目青翠,走出家门,街道宽敞整洁,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小明家住市中心,他担心奶奶寂寞,想奶奶与他同住,但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愿住,这激发了小明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暑假的某一天,他请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选定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测试点的气温,如下表.(1)气温最低的区域是吉兆湾海滨;解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水域面积大.(2)质量为10 kg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了5 ℃,水吸收的热量是 2.1×105 J,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水=4.2×103J/(kg·℃)\](3)请你为该市“创模”献计献策,提出两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①多种花草树木,扩大绿化带面积.②多建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21. (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成功,“天宫二号”在距地面高度380 km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匀速运行,绕地球一圈的运行时间是90 min.“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由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2017年4月22日与“天宫二号”首次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如图13-8甲所示,为我国建立自己的空间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图13-8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火箭的燃料由液态煤油和液氢混合构成,火箭点火起飞时,火箭内的燃料燃烧从火箭体尾部喷射出火焰几乎直击发射平台,使得发射平台核心区的温度接近3 000 ℃,足以熔化绝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长征七号火箭发射时与其他火箭不同的是发射平台旁的“喷水降温降噪系统”,其采取的是国际上先进的喷水降温方法,如图13-8乙所示,在发射中火箭飞到5 m高以后,“喷水降温降噪系统”向箭体尾部火焰中心喷水20余秒,喷水量约为400 t,一部分的水会汽化到大气中,大部分的水则通过导流槽流走,于是大流量喷水能够带走大量的热起到降温作用,防止了火箭发射台内部的仪器设备可能因高温受到影响. [圆周率π=3,c水=4.2×103J/(kg·℃)](1)设“喷水降温降噪系统”喷出400 t水的初温为20 ℃,在喷水20秒内全部变成100 ℃的水,则水带走的热量为 1.344×1011J.(2)如图13-8丙所示,设地球半径为6 370 km,“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圆形轨道上正常运行,圆形轨道的半径为 6 750km,圆形轨道的周长为40 500km.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及正常入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 对接时“天舟一号”的运行速度为7.5km/s.(3)长征七号火箭所搭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上升过程中的机械能不断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长征七号火箭燃料的化学能燃烧时转化为内能.。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检测试卷

2019----2020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检测试卷时量:45分钟,满分:60分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30分)1.关天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内能越多,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B. 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3.如图所示,在三只相同的烧杯a、b、c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其中b、c两烧杯中水的体积相等,水的温度如图中温度计所示,则以下关于杯中水的内能Ua、Ub、Uc多少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Ua>Ub>UcB. Ua>Ub=UcC. Ua<Ub<UcD. Ua=Ub<Uc4.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解释正确的是()A. 冬天屋顶结的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B. 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C.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放热D. 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看到“白气”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5.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D.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6.下列选项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冬天,用暖水袋取暖B. 夏天,路面被晒得很热C. 冬天,相互搓手会发热D. 夏天,在饮料中放冰块7.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8.由c= ,关于同一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 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 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9.下列现象与对应的能量转化错误的是:()A. 火车过后,铁轨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电熨斗通电发热是内能转化为电能C. 太阳光使黑塑料袋内水发热是光能转化为内能D. 生石灰加水发热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10.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改变内能方法相同的是()A. A B CB. B A DC. B C DD. A C D11.小明用锤子反复击打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针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击打前,铁丝中分子是静止的B. 击打时,锤子将温度传给铁丝C. 击打时,锤子的内能转化为铁丝的机械能D. 击打后,铁丝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1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5∶4,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之比是25∶4,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之比是()A. 1∶5B. 5∶1C. 125∶16D. 16∶1251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的冰块内能为零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 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14.在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古人用钻木取火的方式来获取火种B. 吃火锅时,锅内被煮熟的食物C. 内燃机压缩冲程,气缸内气体温度升高D. 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15.下列四个情景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B.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C. 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D. 在炉子上烧开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如图所示,汽油机正处于________冲程,这个冲程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有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通常以纳米为单位量度分子的直径B.海绵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质子、分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2.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沙石0.92×103铜0.39×103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汽车水箱用水做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C.质量相等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后,铝块吸收的热量多D.一块干泥土变湿后,在同样光照条件下其升温速度将变快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4.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镜子的内能增加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7.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B卷(能力提升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面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 安徽省)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答案】B【解析】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没有规律,故A错;B、温度一定时,分子运动没有规律分子运动朝各个方向,故B正确;C、温度升高时,大部分气体分子速度增大,不是每个气体分子速度增大,故C错;D、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运动还是朝各个方向,故D错;2.(2019 湖南益阳)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答案】D【解析】A选项中,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金属是由原子直接组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A错;B选项中,因为分子和原子体积太小,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小,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用更高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B错;C选项中,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但分子间同时还存在排斥力,故C错;D选项中,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是对的。
故选D。
3.(2019 湖南长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煮粽子的过程利用做功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大【答案】B【解析】A选项中,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提高了粽子的内能,故A错误;B选项中,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正确;C选项中,剥开粽子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子叶上,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C错误;D选项中,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小,故D错误。
4.(2019 湖北鄂州)“梁湖碧玉茶”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
下列对于沏茶和品茶过程中情境的解释,正确的是( )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是汽化现象B.沏茶时,玻璃杯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品茶时茶香四溢,这是一种升华现象D.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沏茶时,玻璃杯的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D、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C错误、D正确。
5.(2019盐城)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答案】C【解析】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物质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红墨水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说明水分子和墨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一切分子都在运动。
故C对。
6.(2019 四川遂宁)“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B.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C.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D.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析】A、蒸粽子时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 错误;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D、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7.(2019 四川绵阳)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r的减小而增大。
故D选项是对的。
8.(2019 四川绵阳)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
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D. 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A选项中,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故A错;B选项中,向瓶内打气,是外界对气体做功,故B错;C选项中,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是对的,故应选C;D选项中,塞子从瓶口冲出,是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故D错。
9.(2019山东聊城).(多选)下列情景中,通过做功使加点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搓手.取暖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C.烧水.D.压缩中的燃料混合物【答案】A D【解析】A选项中,搓手取暖时,克服摩擦做功,摩擦生热,手的内能增加,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
故A正确;B选项中,水蒸气将塞子冲出,是利用水蒸气的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能减少,故B错;C选项中,用火烧水,水从火吸收热量,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错;D选项中,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混合气体做功,燃料混合物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故D正确。
10.(2019 山东威海)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答案】D【解析】A选项中,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错误;B选项中,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C选项中,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存在内能差,故C错误;D选项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11.(2019黄石市)如右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白雾是水蒸气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答案】B【解析】A选项中,白雾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B选项中,塞子跳起来是因为,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是对的。
故应选B;C选项中,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之后,内能减少,故C错;D选项中。
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之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故D错。
12.(2019 成都市)用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相同体积的水和某种油加热,在开始和加热3min时各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
已知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 ρ油=0.8×103kg/m3,加热的效率都为90%,油的末温没有达到它的沸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加热时间(min)0 3水的温度(℃)18 28油的温度(℃)18 43A.这种油的比热容为1.68×103J/(kg.℃B.这种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C.因为这种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的比热容比水小D.加热效率没有达到100%,是因为电加热器没有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答案】B【解析】利用公式Q=cm△t,加热时间相同等价于吸收相同热量,可列等式Q水=Q油,注意二者是同体积,还要用质量密度公式进行代还,可计算出B选项。
密度和比热容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两者之间没有联系。
故C选项中因为这种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的比热容比水小是错的。
加热效率没有达到100%,是因为容器本身要吸热,同时以热传递方式向周围散热,而不是电加热器没有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故D错。
应选B。
13.(2019 福建)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止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屋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答案】C;考查比热容的特点,属于中等题。
【解析】A选项中,由表中可知,煤油和冰的是不同的物质,但比热容相同,故A错;B选项中,水和冰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故B错;C选项中,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当m和△t一定时,铝的比热容比铜大,所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选C。
D选项中,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公式Q=cmΔt可知,煤油升高的温度更多,故D错。
14.(2019 湖北鄂州市)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答案】C【解析】A选项中,图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故A错误;B选项中,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C选项中,由图象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是晶体,故C正确;D选项中,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Q=cm△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
15.(2019江苏苏州)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答案】B【解析】A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A错误;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故B正确;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晶体在熔化前后以及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