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题:世界史 主题12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经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题:世界史 主题12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经济建
设
主题12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经济建设
全国真题“看”北京
命题点1 俄国十月革命 1. (2017扬州)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军舰上(下图左)的大炮发出了震撼世界的怒吼,起义部队潮涌般冲进反动政府最后的堡垒(下图右),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这件事发生于(
)
A. 巴黎
B. 彼得格勒
C. 伦敦
D. 华盛顿
2. (2016菏泽)2016年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发表500周年,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
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变为现实的是( )
A. 英国的宪章工人运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 (2017苏州)《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 .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命题点2 事件排序
4. (2015桂林)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
C. 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命题点3 苏联的经济建设 5. (2015铜仁)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看下图)相符的是( )
一、十月革命
二、战时共产主义三、新经济政策
A. 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B. 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C. 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D.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6. (2017益阳)
某班级举行辩论会,辩论双方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请判断此次辩论的主题是评价( )
A.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7. (2016广东)下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
由此可见( )
B.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2018备考精练
1. (2017房山区模拟)抓住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五月流血周” C. 俄国二月革命 D. 苏联成立
2.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政党从苏联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结合的环节——商业。
从这一点出发,新
的经济政策( ) A. 实行余粮收集制度 B. 重视发展农业科技 C.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建立集体农庄 3. (2017房山区模拟)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 A. 优先发展轻工业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优先发展农业 D. 优先发展商业 4. (2018原创)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实行五年计划经济政策 D. 实行市场经济政策 5. (2018原创) “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
”《全球通史》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 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 在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
D.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6. (2017房山区模拟)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发展道路决定国家命运。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
内容编制 (1)根据材料,指出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
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
营。
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些成就为二战期间战胜
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并归纳这种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
——摘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4)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次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5)分析苏俄(联)、美国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借鉴意义?
主题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经济建设
全国真题“看”北京
1. B
2. C
3. B【解析】解题时紧扣“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中的“伟大实践”是指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B项正确;A、C两项是二月革命的影响,D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影响,
A、C、D三项排除。
4. D
5. 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都是列宁领导的,故选D。
6. C【解析】从题干正方观点的关键信息:“稳定了苏维埃政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及反方观点“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可知是新经济政策。
故选C。
7. A【解析】表格的内容未能反映出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也没有反映工业产品的质量情况,更没有说明苏联成为了工业大国,从对比“规定指标数”和“实际完成数”数据,只能得出苏联没有完成规定的指标。
故选A。
2018备考精练
1. A
2. C
3. B【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为了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是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
故选B。
4. C
5. C【解析】通过材料中的“不顾苏联公民愿望……忍受……贫困”等提示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主要体现了斯大林模式忽视民生建设。
A、B、D材料并未体现,故选C。
6. (1)变化:逐年减少。
(2)原因:当国内危机消除后,苏俄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因此果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积极作用:能够迅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短时期内完成苏联的工业化,使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改革:罗斯福新政。
特征: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5)借鉴意义:要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要注重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协调发展;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发展策略;要注意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