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市巴南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重庆市巴南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的给3分)
1.(3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0.5m
B.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5kg
C.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5Pa
D.一台普通智能手机的重力约为100N
2.(3分)下面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缝衣针的一端做得很尖B.切蛋器上装有很细的钢丝
C.切菜刀的刀口都磨得很薄D.给载重汽车安装宽大的轮胎
3.(3分)一支试管中装有某种液体,在试管处于如图甲、乙、丙三位置时,管内液体质量保持不变,则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A.甲位置最小B.乙位置最小
C.丙位置最小D.三个位置一样大
4.(3分)大雪过后,往往给车辆和行人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交通部门提醒大家“雪天路滑,请注意交通安全!”下列关于冰雪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雪天路滑”是指下雪后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了
B.同一车辆在冰雪地面上行驶比在没有冰雪的路面上行驶惯性大一些
C.冰雪地面行车必须慢速驾驶,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险
D.人在冰雪地面行走时容易摔倒,其原因与惯性有关
5.(3分)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A.用力把铅球推出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6.(3分)重为200N的猴子沿着竖直的树干匀速上爬,他所受的摩擦力()A.等于200 N,方向竖直向下B.等于200 N,方向竖直向上
C.大于200 N,方向竖直向下D.小于200 N,方向竖直向上
7.(3分)“和谐号”动车停靠在成都东站的情景如图所示。

为避免人被“吸”向列车而发生事故,站台上设有距列车一定距离的安全线。

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流速大,压强小B.气流流速大,压强大
C.气流流速小,压强大D.气流流速小,压强小
8.(3分)如图所示,把质量分别为m甲、m乙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在水平桌
面上(已知甲、乙的密度关系为ρ
甲=2ρ

),它们对桌面的压强都为p1.若将乙
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二分之一高度后,再将甲块叠放在剩下的乙块上面,此时
剩下的乙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
乙,则m

、m

及p

、p1的大小关系为()
A.m甲=m乙;p乙=p1B.m甲=m乙;p乙=p1
C.m甲=m乙;p乙=p1 D.m甲=m乙p乙=p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9.(2分)托里拆利是世界上首先测出值的物理学家。

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第一定律。

10.(2分)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设备是利用了物现象或物理原理来工作的。

如图甲所示的活塞式抽水机利用了来工作,乙所示的船闸利用了原
理来工作。

11.(2分)同学们在训练投掷实心球时,投出去的实心球由于还要在空中继续飞行,又由于实心球受到的作用最终要落回地面。

12.(2分)在我国西藏的拉萨市,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在这个神化般的城市,水的沸点100℃.(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13.(2分)(1)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了的作用。

(2)“玉兔”月球车的轮子做得宽大,才不至于陷入松软的月壤中,而不使用充气轮胎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充气轮胎容易爆胎。

14.(2分)如图是射箭的情景,请找出一个与射箭情景相关的物理现象,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射出后的箭能继续飞行;
物理知识:箭具有惯性。

作答:物理现象:;物理知识:。

15.(2分)在图中画出木箱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图和人对木箱的水平推力F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3个小题,16题6分,17题8分,18题8分,共22分.请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16.(6分)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①、②、③及推理④。

(l)为使小车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由静止开始滑下。

(2)从实验①②③看出,小车在最的毛巾水平面上运动距离,在最光滑的水平上运动最远。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

17.(8分)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下来小伟通过图8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在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
样做是根据的知识得出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步骤,如图丁所示。

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4)在某一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用0.4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上,木块恰好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仅仅使弹簧测力计的水平拉力增大为0.7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

18.(8分)如图所示,是小民同学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当小民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在将金属盒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与金属盒相连接的乳胶管可能出现了的问题。

(2)排除故障后,小民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

(3)小民还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

由此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

(4)小民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与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5)接着小民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不变。

(6)小民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于是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小民的这种探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是。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3个小题,19题6分,20题6分,21题8分,共2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g取10N/kg)
19.(6分)重庆北到利川的渝利铁路于2013年l2月28 日正式开通客运,线路全长约265km.一辆质量为l60吨的动车D2266早上9点l0分从重庆北出发,约在当日上午11点40分到达利川。

若该动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8×104N,g=10N/kg求:
(1)这辆动车所受的重力大小。

(2)这辆动车从重庆北到利川的全程平均速度。

(3)动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大小。

20.(6分)如图所示,一人骑着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自行车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10﹣3m2,骑车人质量为50kg,自行车质量为10kg.求:
(1)行驶过程中,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力;
(2)行驶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21.(8分)如图,一茶壶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3m2,茶壶中盛有茶水,水面距离茶壶底部12cm,此时茶壶对桌面产生的压强p1=1.6×103Pa,茶水的密度取为ρ=1.0×103kg/m3.求:
(1)茶壶的总质量;
(2)茶水对壶底产生的压力。

2014-2015学年重庆市巴南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的给3分)
1.(3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0.5m
B.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5kg
C.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5Pa
D.一台普通智能手机的重力约为100N
【解答】解:
A、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0.2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本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0.3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5Pa,故C符合实际;
D、一台普通智能手机的重力约为1N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3分)下面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缝衣针的一端做得很尖B.切蛋器上装有很细的钢丝
C.切菜刀的刀口都磨得很薄D.给载重汽车安装宽大的轮胎
【解答】解:A、缝衣针的一端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不符合题意。

B、切蛋器上装有很细的钢丝,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不符合题意。

C、切菜刀的刀口都磨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不符合题意。

D、给载重汽车安装宽大的轮胎,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符合题意。

故选:D。

3.(3分)一支试管中装有某种液体,在试管处于如图甲、乙、丙三位置时,管内液体质量保持不变,则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A.甲位置最小B.乙位置最小
C.丙位置最小D.三个位置一样大
【解答】解:根据P=ρgh可知,密度一样,关键看深度,甲深度最小,所以甲底部受到的压强最小。

故选:A。

4.(3分)大雪过后,往往给车辆和行人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交通部门提醒大家“雪天路滑,请注意交通安全!”下列关于冰雪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雪天路滑”是指下雪后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了
B.同一车辆在冰雪地面上行驶比在没有冰雪的路面上行驶惯性大一些
C.冰雪地面行车必须慢速驾驶,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险
D.人在冰雪地面行走时容易摔倒,其原因与惯性有关
【解答】解:A、“雪天路滑”是因为下雪后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了,压力一定,摩擦力会变小。

A说法正确。

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同一辆汽车,质量不变,惯性的大小也不变。

B说法错误。

C、冰雪地面行车必须慢速驾驶,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险。

C说法正确。

D、人在冰雪地面行走时容易摔倒,其原因与惯性有关。

D说法正确。

故选:B。

5.(3分)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用力把铅球推出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解答】解:A、B、C三个选项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D选项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选:D。

6.(3分)重为200N的猴子沿着竖直的树干匀速上爬,他所受的摩擦力()A.等于200 N,方向竖直向下B.等于200 N,方向竖直向上
C.大于200 N,方向竖直向下D.小于200 N,方向竖直向上
【解答】解:
由题意知:猴子沿竖直的树干匀速上爬,猴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擦力;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因此,猴子受到的摩擦力f=G=200N,方向竖直向上。

故选:B。

7.(3分)“和谐号”动车停靠在成都东站的情景如图所示。

为避免人被“吸”向列车而发生事故,站台上设有距列车一定距离的安全线。

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流速大,压强小B.气流流速大,压强大
C.气流流速小,压强大D.气流流速小,压强小
【解答】解: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
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

故选:A。

8.(3分)如图所示,把质量分别为m甲、m乙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在水平桌
面上(已知甲、乙的密度关系为ρ
甲=2ρ

),它们对桌面的压强都为p1.若将乙
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二分之一高度后,再将甲块叠放在剩下的乙块上面,此时
剩下的乙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
乙,则m

、m

及p

、p1的大小关系为()
A.m甲=m乙;p乙=p1B.m甲=m乙;p乙=p1
C.m甲=m乙;p乙=p1 D.m甲=m乙p乙=p1
【解答】解: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ρgh。

(1)由题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为p1,
所以有,p1=ρ甲gL甲=2ρ乙gL甲=ρ乙gL乙,
解得:L
乙=2L


由ρ=可得,
===×=×()3=,即m甲=m乙;
(2)在乙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二分之一高度后剩余物体的质量为:
m乙′=m乙,
将甲块叠放在乙块上面后对桌面的压力:
F=m甲g+m乙g=ρ甲L甲3g+ρ乙L乙3g=2ρ乙×(L乙)3×g+ρ乙L乙3g=ρ乙L乙3g,对桌面的压强:
p乙====ρ乙gL乙=p1。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9.(2分)托里拆利是世界上首先测出大气压值的物理学家。

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解答】解: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是世界上首先测出大气压值的人。

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故答案为:大气压;牛顿。

10.(2分)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设备是利用了物现象或物理原理来工作的。

如图甲所示的活塞式抽水机利用了大气压来工作,乙所示的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来工作。

【解答】解:活塞式抽水机利用了大气压来工作;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来工作,在工作时,闸身和上游、下游分别构成连通器。

故答案为:大气压;连通器。

11.(2分)同学们在训练投掷实心球时,投出去的实心球由于惯性还要在空中继续飞行,又由于实心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最终要落回地面。

【解答】解:实心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还要在空中继续飞行;实心球最终落到地上,是因为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实心球最终落回地面。

故答案为:惯性;重力。

12.(2分)在我国西藏的拉萨市,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这个神化般的城市,水的沸点低于100℃.(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解答】解:沸点随气压的改变: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越低,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越高,拉萨海拔高,所以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由于拉萨的气压低,所以拉萨水的沸点低于100℃。

故答案为:低于;低于。

13.(2分)(1)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玉兔”月球车的轮子做得宽大,才不至于陷入松软的月壤中,而不使用充气轮胎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充气轮胎容易爆胎。

【解答】解:
(1)地球上的水珠一般是扁球形的,是因为地球上的水珠受到重力的作用;“天宫一号”上的水珠处于失重状态,所以近乎是正球形;
(2)月球车的轮子不使用充气轮胎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充气轮胎容易爆胎。

故答案为:(1)重力;(2)空气。

14.(2分)如图是射箭的情景,请找出一个与射箭情景相关的物理现象,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射出后的箭能继续飞行;
物理知识:箭具有惯性。

作答:物理现象:射箭时,松手后弓的形变恢复,箭的速度增大;物理知识: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解答】解:由射箭的情景可提出的问题有:
物理现象:射箭时,松手后弓的形变恢复,箭的速度增大;物理知识: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物理现象:用力拉弓弦,弓发生形变;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射箭时,松手后弓的形变恢复,箭的速度增大;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15.(2分)在图中画出木箱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图和人对木箱的水平推力F的示意图。

【解答】解:
木箱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作用点在木箱的重心;木箱受到的推力方向水平向右,作用点也画在木箱的重心,如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3个小题,16题6分,17题8分,18题8分,共22分.请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16.(6分)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①、②、③及推理④。

(l)为使小车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2)从实验①②③看出,小车在最粗糙的毛巾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最短,在最光滑的水平木板上运动最远。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越慢(选填“快”或“慢”)。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1)用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运动速度相同;
(2)从实验①②③看出,小车在最粗糙的毛巾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最短,在最光滑的水平木板上运动最远,这说明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那么就没有阻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了,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粗糙;最短;木板;慢;(3)匀速直线运动。

17.(8分)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下来小伟通过图8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在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出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甲、丙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
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步骤,如图丁所示。

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不可靠(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4)在某一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用0.4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上,木块恰好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0.4N.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仅仅使弹簧测力计的水平拉力增大为0.7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0.4N。

【解答】解:(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
(2)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应选择甲图和丙图;
由图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伟将木块切去一半,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

(4)弹簧测力计用0.4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上,木块恰好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为0.4N。

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仅仅使弹簧测力计的水平拉力增大为0.7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仍为0.4N,只是木块将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1)匀速;二力平衡;(2)甲、丙;粗糙;(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相同;(4)0.4;0.4。

18.(8分)如图所示,是小民同学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当小民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在将金属盒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与金属盒相连接的乳胶管可能出现了漏气的问题。

(2)排除故障后,小民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越大。

(3)小民还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由此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4)小民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与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接着小民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深度不变。

(6)小民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于是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小民的这种探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因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

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一定出现漏气现象,橡皮管出现破裂。

所以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用手轻压金属盒,看U型管液面是否变化。

(2)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型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

(3)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由此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4)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与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则应保持深度不变。

(6)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是深度增大,密度增大,U型管左右液面差增大,没有控制深度不变,不能探究
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漏气;(2)越大;(3)液体深度;越大;(4)不变;相同;(5)深度;(6)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因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3个小题,19题6分,20题6分,21题8分,共2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g取10N/kg)
19.(6分)重庆北到利川的渝利铁路于2013年l2月28 日正式开通客运,线路全长约265km.一辆质量为l60吨的动车D2266早上9点l0分从重庆北出发,约在当日上午11点40分到达利川。

若该动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8×104N,g=10N/kg求:
(1)这辆动车所受的重力大小。

(2)这辆动车从重庆北到利川的全程平均速度。

(3)动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大小。

【解答】解:(1)m=l60吨=160000千克
这辆动车所受的重力是G=mg=160000kg×10N/kg=1.6×106N;
(2)动车所用的时间是:11:40﹣9:10=2.5h,
这辆动车从重庆北到利川的全程平均速度v===106km/h;
(3)因为汽车匀速行驶,受平衡力作用;由二力平衡知识得,F=f=8×104N。

答:(1)这辆动车所受的重力大小为1.6×106N;
(2)这辆动车从重庆北到利川的全程平均速度为106km/h;
(3)动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大小为8×104N。

20.(6分)如图所示,一人骑着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自行车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10﹣3m2,骑车人质量为50kg,自行车质量为10kg.求:
(1)行驶过程中,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力;
(2)行驶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