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动物单元,我们整理一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动物》,三年级上册《动物》,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

纵向来看,这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开始。

学生通过对动物的认知和掌握观察、对比、分类的方法,为后续单元的对于动物作为生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它指向的是小学课程标准中的第7个主要概念:地球上生活中不同种类的生物;第9个主要概念: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5课的学习,对动物的多样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能够依据生存环境、食性、外部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

因此教师要清楚,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

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

【教学重点】
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教学难点】
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
(一)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二)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

(板书:给动物分类)
二、给动物分类
(一)给动物卡片编号
1.依次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这些动物你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并简要说说该动物有什么特点。

2.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

教师: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

教师示范:在狗卡片上标上①号,蝴蝶卡片上标上②号,鸡卡片上标上③号,蛞蝓卡片上标上④号,蚂蚁卡片上标上⑤号,金鱼卡片上标上⑥号,蜗牛卡片上标上⑦号,老虎卡片上标上⑧号,喜鹊卡片上标上⑨号,蛤卡片上标上⑩号。

(投影展示在屏幕上)
3.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

(二)给动物分类
1.分类活动
教师提问: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怎么进行分类呢?
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回答:想要给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并且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教师举例: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有没有脚。

将有脚的狗、蝴蝶、鸡、蛞蝓、蚂蚁、蜗牛、老虎、喜鹊、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脚的金鱼归为另一类(将金鱼卡片放到另一边)。

(教师适当解释:蛞蝓和蜗牛的“腹足”是脚,蛤的“斧足”也是脚。


2.活动手册填写指导
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

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

3.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
先商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

分好后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鼓励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

三、交流研讨
(一)投影下展示汇报
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分类结果。

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小结
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方法汇总到黑板上,小结:“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法?”
(三)讨论
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四、归纳整理
(一)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需要吃食物、需要空气、需要水……
(二)哪些特点植物也有?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小结: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板书设计】
给动物分类
我的分类方法
【教学反思】
1.多策略运用,聚焦问题,激发学生科学思维的积极性
生活是儿童的感性认知和科学的抽象概念之间的连接点,儿童对科学的认知多源于生活。

本课学生通过观看动物世界的视频和猜一猜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本课的趣味性,也有效的聚焦了问题。

由此展开话题,给动物分类。

最后分类活动结束,又回应动物园里现存的给动物又是怎么分类的。

有助于帮助学生关注生活。

2.强化表象、形成概念,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深刻性
本课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探究一——“找朋友”是学生通过先比较两种动物的相同点,然后找到可以与其归为一类的动物。

由简单的表象观察、对比进入到对于多种动物的分类上,学生层层推进探究的过程。

帮助学生很好的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有效的学生探究和展示方式,促进课堂互动空间的建立
探究二——“给动物分类”,学生通过将卡片摆放在托盘里,增强了类别感,而且结果清晰,方便操作。

展示环节,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分类摆卡片,有利于全班进行交流。

分类结果留存在黑板上,简介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