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七中学物理八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七中学物理八上期末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射入一个玻璃器皿杯中,在底部形成光斑,如果用吸管把水缓慢吸出(水未吸完),则这一过程中底部的光斑将()
A.向右移动B.保持不动C.向左移动D.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A.B.C.D.
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OFO为首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由于其方便快捷,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共享单车的质量大约为100kg
B.人骑行后的心率大约为120次/分钟
C.共享单车的车轮直径大约为1.5m
D.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60km/h
4.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锡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
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
5.把标有“36V12W”的甲灯和标有“36V6W”的乙灯串联在电压为36伏的电路中,则()
A.因为甲灯额定功率较大,所以甲灯较亮
B.因为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所以一样亮
C.因为甲灯的电阻较小,所以甲灯较亮
D.因为乙灯的实际功率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6.如图所示,水池墙壁的射灯射出一束光线射到水池底部,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水池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一直向左移动
B.先向左移动再回到P点
C.先向右移动再回到P点
D.一直向右移动
7.在栖凤湖上,游客坐在开动的船中,若说他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B.湖水C.迎面驶来的船D.湖边的树木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C.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比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第1分钟到第7分钟,都是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
B.该物质的熔点为48℃
C.该曲线一定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0.下列现象中,不正确
...的是()
A.在0℃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C.铁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上出现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11.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A.B.
C.D.
12.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反射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
13.如图,在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乒乓球的目的是()
A.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
B.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C.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14.下列是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量的一组数据,其中读数错误的是()
A.0.28m B.3.56dm C.152mm D.8.5cm
15.在“小白兔与狼外婆”的故事中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16.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不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的是()
A.小孔成像
B.激光准直
C.对镜梳妆
D.手影游戏
17.图甲是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A.B.
C.D.
18.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同一首乐曲,很容易能分辨出用哪种乐器演奏的,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点,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P点,则该镜一定是()
A.凹透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平面镜
20.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加的高度可能是()
A.8mm B.8cm C.8dm D.8μm
21.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A’B’为物体B的像,则物体AB所在区域()
A.图中I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III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I V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22.静脉输液技术在20世纪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是目前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药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输液袋)中,使用时通过输液管把药液注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
为使输液瓶中的药液能够均匀地流入静脉,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A.B.
C.D.
23.如图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ρ甲>ρ乙>ρ丙B.ρ甲>ρ丙>ρ乙
C.ρ丙>ρ乙>ρ甲D.ρ乙>ρ甲>ρ丙
2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B.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
C.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8dm D.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
25.下列关于声音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琴家弹奏钢琴键盘的速度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
B.在深圳市深南路某处装有噪声检测装置,可以减弱噪音
C.宇航员能在太空中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拉小提琴时,左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2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27.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A.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28.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盛夏时,吃雪糕解暑B.搓手时,感到手变热
C.天冷时,用热水袋取暖D.发烧时,用湿毛巾给头部降温29.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密度较大
B.甲的密度为0.5g/cm3
C.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
D.乙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30.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放大的字
B.水中的倒影
C.钢笔错位
D.墙上手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在大自然的水循环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__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落下,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两空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2.如图,一个身高1.6m的同学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镜面相距____m。
当人向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5米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新一轮冷空气南下,大风吹得路旁架设的电线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______而产生的,我们听到风声是由____传到耳朵的.将要上钩的鱼儿,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表明除了气体,____也能够传声。
34.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s.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35.在“测量矿石密度”实验中,从同一标本上取下三小块矿石,通过测量分别得到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m1=12g,V1=2.5cm3,剩下的两组数据记录在纸上了(如图所示),请梳理出其中一组数据填入空中:V2=_______、m2=_______(数据要带单位),梳理的依据是:_______。
36.声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音色。
超声波的___________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
37.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物质的密度最______(大或小),c物质的密度等于__________。
38.如图所示,小华坐在火车甲上,看到旁边的火车乙向东行驶,则相对于火车乙,火车甲_____(选填“一定”或者“可能”)是运动的;甲乙火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①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东行驶;②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西行驶;
③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向东行驶;④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停在站台上;
⑤甲乙火车向东行驶;⑥甲乙火车向西行驶。
39.让一束平行光源照到凸透镜上,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_________是15cm。
40.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m 2的圆柱形容器装满水,一光束沿AO 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光线在水平光屏EF 上形成光点Q ,打开水阀K ,水流出,水位下降,光点在光屏上移动,当光点移了10cm 时,容器中的水已流出_____kg (33
110kg/m ρ=⨯水)。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如图甲所示,在0℃的室温下,小明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他用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水的温度变化,用计时器测量所用时间并描绘出“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实验15min 后,发现试管中依然有部分碎冰。
(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温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有:①_____,②_____;
(2)如图丙所示为某时刻A 温度计的示数,其读数为_____℃;
(3)分析图乙所示的图象可知:
①实验中冰熔化时间为_____min ;
②10min 后,烧杯中_____(选填“没有”或“有”)少量冰出现;
③15min 的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变化特点是_____。
42.小明同学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_处,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甲图所示,为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端移动;
(2)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86g,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cm3;
(3)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4)在交流讨论中,小红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小,其原因是______。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据有关材料显示,汽车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车自身质量,降低汽车自身质量可减少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CO2等废气的排放。
某型号汽车原来使用的是1580kg的钢质外壳,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若替换成等体积的某种镁合金材料,质量可减小1220kg。
(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请计算:
(1)这种镁合金材料的密度。
(2)当使用镁合金材料制造的同款汽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每百公里减少的油耗可减少CO2等废气排放18.3kg。
若已知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总共少排放了91.5kg的CO2等废气,则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44.沪宁高速公路限速120km/h,一辆汽车的电脑收费卡上显示,该车8:00从上海进入高速公路,8:40到达苏州,驶出高速公路,上海到苏州的路程为84km。
该车是否超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C
【详解】当杯子内的水逐渐减少时,光的折射程度不变,但入射点逐渐降低且向左移动,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出的折射光线照射在杯子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左移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是ABD,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C,是凹透镜。
故选C。
3、B
【详解】如果共享单车的质量大约为100kg,则其重力为G=mg=100kg×10N/kg=1000N,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人运动后心率加快,人骑行后的心率大约为120次/分钟,B符合实际为答案.
共享单车的车轮直径大约为0.5m,故C错误.
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20km/h,故D错误,不符合实际.
4、D
【详解】A.清澈见底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A错误;
B.坐井观天,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井口大的一片天,故B错误;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波光粼粼属于镜面反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选D。
【点睛】
5、D
【详解】根据
2
U
P
R
可知,甲的额定功率大,所以甲电阻小,乙电阻大,因为甲、乙两灯泡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
电流相等,又因为P=I2R,所以乙灯泡的电阻大,灯泡的实际功率大,灯泡较亮,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当容器内加水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
当水加满后,光在水中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光斑移回到P点,所以光斑先向左移动再回到P 点,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A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我们说乘客是静止的,选定的参照物必须和乘客位置没有变化。
【详解】A.坐在行驶的船中的游客,选定船舱为参照物,游客和船舱之间没有发生改变,以船舱为参照物,游客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CD.坐在行驶的船中的游客,游客和湖水、迎面驶来的船、湖边的树木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以湖水、迎面驶来的船、湖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游客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在黑板表面发生的镜面反射的原因,故B错误;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照相机底片上形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海市蜃楼”是由于大气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BC.由图像可知,固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48℃不变,则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该图像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BC正确,BC不符合题意;
AD.晶体在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结束,即3-6min处于熔化过程,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A错误,D正确,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A.0℃是冰的熔点,故在这个温度上,固液可能共存,而气态的水蒸气可以存在于任何温度,不管温度多少,水都会蒸发成水蒸气,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室外,眼镜片的温度比较高,室外的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铁是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汽水瓶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D
【分析】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详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故选D.
13、D
【分析】首先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其实要知道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跳动,这是利用了转换法.
【详解】ABC.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因此这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BC错误;
D.看见鼓面上乒乓球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A.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应估读到cm的后一位,0.28m中数字2对应的单位是dm,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3.56dm中数字5对应的单位是cm,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152mm中数字5对应的单位是cm,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8.5cm中数字8对应的单位是cm,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音色是声音的感觉特性,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辨别,选B.
16、C
【详解】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手上时被挡住而形成的,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B
【详解】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是水面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是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故B正确.
18、C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详解】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故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则C符合题意。
故选C。
19、B
【详解】由题意,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的会聚点距离该镜更远,说明该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一定为凸透镜。
故选B。
20、B
【详解】12岁的李明是个正常的孩子,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8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故选B。
21、C
【详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比像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D
【详解】A.A图所示装置中,随着瓶内药液流出,输液管出口处药液压强减小,药液下滴的速度减小,不符合题意;B.B图所示装置中,瓶上边与大气相通,故瓶口处液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与液体产生的压强之和,因药液不断输入血管时,药液高度降低,致使瓶口处压强减小,药液的下滴速度将减小;不符合题意;
C.C图所示装置中,当药液输入一部分后,液面降低至进气管上端开口以下时,瓶口处液体压强的变化将与B完全相同,因此也不能保证药液匀速下滴;不符合题意;
D.D图所示装置中,随着液体的下滴,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之和减小到大气压强之下时,空气就会进入瓶内,因此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瓶口处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强,这样药液便匀速下滴。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A
【解析】如图横轴代表体积,纵轴代表质量,当它们的体积均为30 cm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分别为30g、20g
和15g,代入密度公式
m
V
ρ=,可以得到ρ甲>ρ乙>ρ丙
24、B
【详解】A.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0℃,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1m/s,故B选项符合题意;
C.普通的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呼吸1s呼吸一次大约1.3s,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D
【详解】A.钢琴家弹奏钢琴键盘的速度越快,声音的频率是不变的,A错误;
B.在深圳市深南路某处装有噪声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噪声的大小,但不可以减弱噪音,B错误;
C.宇航员能在太空中交流,是用电磁波进行交流,不是声波,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错误;
D.拉小提琴时,左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能够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D正确。
26、B
【详解】AB .由图可知,甲物体的速度
16m 02m/s 8s
s .v .t ===甲甲甲 乙物体的速度
12m 01m/s 12s
s .v .t ===乙乙乙 所以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且2v v =甲乙,故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C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经过6s ,甲物体运动的路程为1.2m ,乙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6m ,所以甲在乙前面0.6m 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7、A
【解析】A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28、B
【详解】A .盛夏时,吃雪糕解暑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 不符合题意;
B .搓手时,感到手变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B 符合题意;
C .天冷时,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C 不符合题意;
D .发烧时,用湿毛巾给头部降温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9、C
【详解】ABC .由图可得
338g 2g/cm 4cm m V ρ=
==甲甲甲 338g 1g/cm 8cm
m V ρ===乙乙乙 可知,甲的密度较大,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
故AB 错误,C 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乙的质量越大,体积也越大,且比值不变,故乙的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0、B
【详解】A.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静水面上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D.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吸收汽化液化
【详解】[1][2]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汽化变成水蒸气;
[3]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有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32、1 不变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m时,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2]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当人向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5米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33、振动空气液体
【详解】[1][2][3]在风的作用下,电线会振动,所以我们听到电线发出的嗡嗡的声音;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中的;岸上的人说话声是通过气体的空气和液体的水传播到鱼的,所以鱼听到声音会吓跑,说明了液体能够传声。
34、337.5B 2.49
【详解】[1]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49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49cm。
35、6.1cm3(或10.2cm3)30g(或50g)
m
V
ρ=和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根据第一组数据,利用
m
V
ρ=计算出矿石的密度,然
后选择图中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1][2][3]矿石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