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幼时上学的三味书屋
百草园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 草园。”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 却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 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 红的桑椹;也不必 说鸣蝉在树叶里长 吟,肥胖的黄蜂伏 在菜花上,轻捷的 叫天子(云雀)忽 然从草间直窜向云 霄里去了。”
用“不必说”“单是„„就„„”句式表达高度赞美之意。 这用拟人的手法,“低唱”“弹琴”流露出“我”对它们 的喜爱之情等等,都让我们感受到“我”对百草园的热爱。
课文分析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 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 什么? 不矛盾。“确凿只是一些野草”这是承认的看法,加 上“似乎”表达的是“我”这个儿童的看法,是对成 人看法的一种否定。它与其后的“但”字相呼应。 作者根据景物的特点和人观察的规律,用了两个“不 必说”和一个“单是”。连词的作用是什么?它和 下文的关系是什么?
4 、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 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分析
1、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 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
这是一篇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 。从题目里,我们可 以看出文章记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 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全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 的生活。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 识。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课文分析
3、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在雪地上捕鸟的? “扫开...,支...,撒...,系...,牵...,看..., 拉...,罩”,准确而生动的记叙了捕鸟的全过 程。可见,童年的“我”对捕鸟十分感兴趣。 4、是谁教“我”捕鸟的? 闰土的父亲。
对比
百草园
学习环境
教书先生 学习内容
三味书屋
对比
百草园
学习环境 教书先生
三味书屋 封闭、沉闷
开阔、优美
亲切耐心的长 死板、冷漠的 妈妈和 闰土 老先生 的父亲 自然景物、故 不懂的古文: 事、捕鸟:神 枯燥乏味 奇有趣
学习内容
总结全文
第一部分抒发的是欢快喜爱之情,由 此表现热爱大自然,喜欢快乐自由生 活的心理;而第二部分抒发的是讨厌、 不满之情,以此表示作者对束缚儿童 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反感。两部分 无论从内容上、感情上都形成鲜明的 对比,从而有力的突出中心思想。
9、三味书屋读的是什么书?作者 写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脱离学 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 背。作者这样写表达他对束缚儿童身 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10、如何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 画画这个问题?
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 作别的活动。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 爱好,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 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 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正面叙述,反映 封建教育脱离 实际的陈腐本质。
侧面描写,反衬三味 书屋子读书生活的枯 燥,同时也表现了鲁 迅童年对自由快乐生 活的喜爱和对艺术节 的追求。
2、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为何中年 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3、书塾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质朴、方正、博学 4、为使人物形象生动,作者对先生进行 哪些方面的描写?
把诸多的景物连在一起,将“春、夏、秋”三季中百 草园的各种动、植物都描绘下来。先写整体的绚丽多 彩,后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每个层次条理 顺序也很讲究。
课文分析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 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 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 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 地
三个“也许是”有什么含义?
三个“也许是”反映出告别百草 园在鲁迅心里引起的震惊,作者不惜 笔墨用疑问、猜测、无可奈何的语气, 表现了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 心情。另外,在空间上,它也照应标 题,表明地点转移至书屋。
第二部分
1、写了哪几个片断? 陈设及行礼( 威严) 提问受斥 (严厉) 读书生活 (枯燥 ) 园中玩耍 偷偷画画 ( 自由 ) ( 珍惜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从
百草园
鲁 迅
到
三味书屋
鲁迅(1881——1936)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鲁 迅 简 介
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 《呐喊》、《彷徨》,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静 低 态 动 高 态
高
低
观察景物:有序
多角度
借助“准确的形容” 即能表情达意
精选词语形容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中 间 翻 动 结 按 啪 ﹙声音﹚ 物 合 叙 单是…… 喷 ﹙动作﹚ 写 就有…… 何首乌藤 人 缠络 ﹙形状﹚ 木莲藤 的 像莲房 ﹙形状﹚ 木莲果 活 拔 植 臃肿 ﹙形状﹚ 物 动 何首乌根 摘 覆盆子 像小球 ﹙形状﹚ 又酸又甜 ﹙味道﹚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低唱(声音) 弹琴(声音)
写作作点 一、对比的写作手法 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体 现了记叙的感情色彩,又突显了主旨。 二、精彩的景物描写 1、抓住景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2、融情入景,景中有人。 3、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 4、景物描写层次井然。 5、善于联想。
课文分析
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百草园景物 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 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 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 “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在“我”眼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 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点?
作者从儿童心理出发来写先生既有 严厉可畏的一面,也有可敬可亲有趣 的一面积,他忠实推行封建教学内容, 维护师道尊严,一味教学生读死书; 另一方面他又比较开明质朴。因而作 者的 行文笔调是幽默的,喜爱中汉露 出善意的讽刺。
8、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 百草园相比,哪个更好玩呢?
当然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 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 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 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而这个园只 能爬上花坛上去折腊梅花、寻明辨是 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 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百草园
“何首乌根是有像人 形的,吃了便可以成 仙,我于是常常拨它 起来,牵连不断地拔 起来,也曾因此弄坏 了泥墙,却从未见过 有一块像人样。如 果不怕刺,还可以 摘到覆盆子┅┅”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先生是一 位极方正、 质朴、博 学的人。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常识。
2、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 叙的感情色彩。 3 、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描写百草园自然风 貌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2、作者 喜欢 哪一个地方?为什么?是如何 描写的?(第几段)
百草园
景物美,喜欢
百草园是‘乐园’
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
百草园是‘乐园’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碧绿的 ﹚菜畦 ﹙光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树 ﹙紫红的 ﹚桑椹 长吟﹚ 鸣蝉 ﹙ 伏 ﹚ ﹙肥胖的 ﹚黄蜂 ﹙ ﹙ ﹙轻捷的 ﹚叫天子 窜 ﹚
雪
地面
短棒
竹筛
秕谷
长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鸟雀
第九自然段
作用:过度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 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 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 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 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 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 木莲们!......
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5、“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 规则,但也不常用”这说明先生是一个怎么 样的人? 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 也反映他对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6、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样的?
提到怪哉虫一事;到小园溜玩,偷偷地描画。 枯燥无味,单调无聊
7、你喜欢私塾先生的形象吗?在 作者眼中他是怎样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