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七年级上生物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江西省景德镇七年级(上)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这说明生物()
A.需要营养 B.进行生长
C.排出废物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C.实验变量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且适宜
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表面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4.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
液,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此实验验证的是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 B.水C.光D.氢氧化钠
6.某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如图的食物网图,请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生物的是昆虫
B.这个食物网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这个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D.蛇和鸟获得最多的能量
7.某同学正在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象如图,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B.向右上移动C.向左下移动D.向右下移动
8.含有12条染色体的体细胞持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个数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6个4条B.8个12条C.6个12条D.8个4条
9.诗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江水泛绿的原因是()
A.树的倒影 B.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
C.诗人的错觉D.江水本来颜色
10.下列植物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A.高粱和大豆B.小麦和西瓜C.小麦和玉米D.绿豆和水稻
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广口瓶底部分别放上纱布,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周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试验结果
甲干燥的纱布,25度的温箱种子不萌发
乙潮湿的纱布,25度的温箱种子萌发
丙潮湿的纱布,4度的冰箱种子不萌发
丁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25度的温箱种子不萌发
A.丙装置可作为甲装置的对照
B.甲、乙对照可知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丁装置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D.本实验证明种子的胚完整而且有活力是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12.观察如图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看看下列有关叙述中有无错误,若有,请把错误的一项找出来()
A.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
B.大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无胚乳和子叶两片子
C.标号⑥所示部分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相比,玉米种子中没有结构③
13.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如图是小麦根尖的结构图,吸水的主要部位和生长最快的部位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②和④
14.如图表示果实形成的简略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种子、胚D.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
15.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A.此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
B.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①
C.完成受精后③凋落,④⑤能继续发育
D.图中②将发育成果实
16.勤劳智慧的莆仙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总结出许多谚语.“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这句谚语说明的道理是()
A.不同植物需水
B.立秋时节谷物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
C.谷物不同的生长时期需水量相同
D.土质不同谷物的灌溉量不同
17.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土壤里的水分通过根向上输导到茎的途径是()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表皮以内各层细胞→茎
B.土壤水分→根毛→根毛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导管→茎
D.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表皮以内各层细胞→导管→茎
18.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19.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开展植造林
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0.“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建设生态之城”下列措施符合“生态景德镇”理念的是()
①将垃圾分类处理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③为了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有机物
B.①表示的是叶绿体,②表示的是线粒体
C.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只在晚上进行
D.2过程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22.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瓜果等,以下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是()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合理密植
C.温室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5℃
D.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23.我国的不少农产品如泗水花生、汶上小麦、金乡金谷、邹城玉米因营养丰富,味道优美而享誉神州,这些品种的营养主要储存的相应职务种子的哪个结构中呢?①子叶②胚乳()
A.①②②② B.②①②① C.②②②② D.②①①①
24.能够促使幼苗发育和花朵开放,并且使果实和种子提早成熟的无机盐是()A.含磷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25.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的雌蕊去掉,桃花乙的雄蕊去掉,桃花丙不做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A.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能结果
B.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C.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能结果
D.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二、看图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如图所示的是几种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无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 类植物([]中填标号,横线填文字);(2)B类植物和C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但B类植物的种子外有包被着,称为植物,而C类植物没有,称为植物;
(3)图中四类植物最高等的是(填标号),最低等的是(填标号).
(4)请将这四种植物分为两类(每类包括两种植物)一类是较低等的(填标号),二类是较高等的(填标号),分类的依据是.
27.如图是植物体的一个整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并把这些物质通过运输到.(2)图中的②表示叶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用来进行作用,释放能量.(3)图中的③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通过运输到.
28.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各实验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步骤①中,将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2)在步骤②中,从叶片上下两面遮盖黑纸片的目的是设置一组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3)在步骤④中,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变绿,说明会溶解于酒精.
(4)在步骤⑥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除此之外光合作用的另一种产物是.
江西省景德镇七年级(上)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这说明生物()
A.需要营养 B.进行生长
C.排出废物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生命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故选:D.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C.实验变量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且适宜
【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且适宜.
故选:D
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表面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分析】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地球内温度及高,没有生物生存;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大部分水圈都有生物生存.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选:A
4.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考点】生物的特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解答】解: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现象,A正确;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B错误;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D、秋风扫落叶,是环境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5.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此实验验证的是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 B.水C.光D.氢氧化钠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把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因此A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B装置中有二氧化碳.AB两装置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此实验验证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故选:A
6.某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如图的食物网图,请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生物的是昆虫
B.这个食物网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这个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D.蛇和鸟获得最多的能量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构成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为动物,分解者为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
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所以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
【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规律是单向、逐级递减的,所以生产者中的含有的能量最多,随着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随之越少.所以在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故A错误;
B.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构成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土壤、水分等.食物网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所以B错误;
C.确定食物链的条数,要先确定生产者和最高级消费者,然后数一数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途径就是该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在该食物网中最终消费者是狐和鹰,从绿色植物到狐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鼠→狐;从绿色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鼠→青蛙→蛇,农作物→鼠→蛇,所以本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故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规律是单向、逐级递减的,所以随着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蛇和鸟含有的能量应该是最少的.故D错误.
故选:C
7.某同学正在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象如图,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B.向右上移动C.向左下移动D.向右下移动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故选:C.
8.含有12条染色体的体细胞持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个数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6个4条B.8个12条C.6个12条D.8个4条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解答】解: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这样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所以含有12条染色体的体细胞持续分裂3次后,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12条.
故选:B.
9.诗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江水泛绿的原因是()
A.树的倒影 B.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
C.诗人的错觉D.江水本来颜色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的细胞内含叶绿体,藻类植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春天,温度适宜,适合藻类植物的生长,会使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而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可见题中的诗句描写的应该是藻类植物.
故选:B
10.下列植物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A.高粱和大豆B.小麦和西瓜C.小麦和玉米D.绿豆和水稻
【考点】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分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
【解答】解:题干中的高粱、小麦、玉米、水稻的种子都只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都为平行脉,因此都属于单子叶植物;大豆、西瓜、绿豆、花生的种子都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都为网状脉,因此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故选:C.
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广口瓶底部分别放上纱布,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
养,数周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试验结果
甲干燥的纱布,25度的温箱种子不萌发
乙潮湿的纱布,25度的温箱种子萌发
丙潮湿的纱布,4度的冰箱种子不萌发
丁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25度的温箱种子不萌发
A.丙装置可作为甲装置的对照
B.甲、乙对照可知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丁装置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D.本实验证明种子的胚完整而且有活力是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分析】熟练掌握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就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作为对照实验,变量只能有一个,而丙装置和甲装置变量有二个,分别是水分和温度,不符合题意.
B、甲是干燥的棉花,乙为潮湿的棉花,二者变量只有一个,那就是水分,对比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符合题意.
C、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没有萌发的原因是得不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空气,它证明的是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而不能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本实验证明的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与自身条件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观察如图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看看下列有关叙述中有无错误,若有,请把错
误的一项找出来()
A.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
B.大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无胚乳和子叶两片子
C.标号⑥所示部分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相比,玉米种子中没有结构③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分析】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解答】解:A、大豆种子萌发时,④子叶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正确.
B、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中有子叶两片,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由子叶一片,正确.
C、⑥胚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正确.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都有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错误.故选:D
13.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如图是小麦根尖的结构图,吸水的主要部位和生长最快的部位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②和④
【考点】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如图: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①成熟区.
【解答】解: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故选:A.
14.如图表示果实形成的简略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种子、胚D.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分析】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据此解答.
【解答】解: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种子.
故选:B
15.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A.此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
B.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①
C.完成受精后③凋落,④⑤能继续发育
D.图中②将发育成果实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分析】图中①是传粉过程,②是子房,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柱头.
【解答】解:A、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正确.
B、如果阴雨绵绵,就会影响昆虫的活动,而造成传粉不足,所以果树开花时节,如果阴雨绵绵,会造成水果减产,主要原因是下雨影响到了①传粉,正确.
C、完成受精后③花丝、④花柱、⑤柱头都凋落,②子房能继续发育,错误.
D、图中②子房将发育成果实,正确.
故选:C
16.勤劳智慧的莆仙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总结出许多谚语.“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这句谚语说明的道理是()
A.不同植物需水
B.立秋时节谷物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