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活、环境、科学技术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是
A.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食品中添加的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
C.“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计时铷原子钟,铷是第IA族元素
D.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述正确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B.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
C.的电子式:D.的电子式: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B.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列
D.科学家依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可以为发现新元素提供线索
4.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2-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
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
A.XY 2B.X 2 Y C.X 2 Y 3D.X 3 Y 2
5.决定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
A.元素化合价B.原子半径C.相对原子质量D.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
6.实验室需要制备少量并验证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B.干燥C.收集D.吸收
A.A B.B C.C D.D 7.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键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将SO 2通入水中B.火碱溶于水
C.将HCl通入水中D.硫酸氢钠溶于水
8.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正确的是
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
B.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
C.溶于水:
D.溶液腐蚀铜质印刷电路板:
9.下列各组比较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B.酸性强弱:
C.碱性强弱:
D.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l、S、P、Si
10.下列叙述能不能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A.溶解度: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C.还原性:D.酸性:
11.下列各组物质的各步转化均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B.
C.D.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相应的结论,表述均正确的是
氧化性:
原溶液中一定有
金属性:
浓硫酸具有脱水
A.A B.B C.C D.D
13.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活性炭催化条件下煤气中的H2S和Hg的协同脱除,部分反应机理如图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清洁燃料H 2B.H 2 S 脱除率为100%
C.H 2 S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脱Hg反应为Hg+S= HgS
14.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与c、d、e都有可能反应生成b
B.d溶液久置于空气中会生成e,溶液的pH减小
C.盐g与盐f之间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将气体c通入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15.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由它们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
以下转化关系。
已知A、C为金属单质;B常温下为液体;F为非金属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化合物D的焰色试验呈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最高化合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
C.Y元素的某种单质和氢化物可能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D.化合物B为直线形分子
16.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其中硫的化合价为-1价)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将黄铁矿粉碎,可以提高其在沸腾炉中的反应速率
B.沸腾炉中每生成1 mol SO 2,有11 mol e -发生转移
C.接触室中排放出的SO 2、O 2循环利用,可提高原料利用率
D.可用浓氨水吸收尾气,并进一步转化为氮肥
17.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是第六周期IIA族的元素,的碱性比的碱性弱
B.As是第四周期VA族的元素,的稳定性比的稳定性强
C.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Cs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
D.Cl的核电荷数比Al的核电荷数大,Cl的原子半径比Al的原子半径小
18.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Z的原子序数是Y的两倍,
Y元素的一种单质是地球的保护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B.Y和Z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Z的
D.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强
19.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LiHCO 3受热能分解
B.Li可以与N 2化合生成LiN 3
C.Li 2 CO 3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D.Li在氧气中燃烧产物Li 2 O中含有离子键
20.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的含量,空气流速为,假定空气中的
可被溶液充分吸收,实验结束时,测定耗时b mi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孔玻璃球泡起到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的作用
B.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空气的流速越快越好
C.当观察到装置内溶液恰好变蓝色时,停止通入空气
D.该空气样品中的含量是
2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⑩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
题:
(2)③④⑤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⑧的一种氧化物在适当温度并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化学反应方
程式___________。
(4)传统的分子筛主要含有④、⑤、⑥和⑦元素,通过调控这4种元素的比例,可获得不
同性能的分子筛产品。
这4种元素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非金属性最强的是④B.核外电子数最少的是⑤
C.金属性最强的是⑥D.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⑦
(5)⑥与⑨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正
确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
(6)能证明元素⑨比⑩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事实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7)铅(Pb)、锡(Sn)、锗(Ge)与元素C位于同主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小于7;常温下,
锡、锗在空气中不反应,而铅表面会生成一层氧化铅。
锗与盐酸不反应,而锡与盐酸反应。
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锗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
②它们+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2.实验室用浓硫酸与铜丝加热生成的制备少量并检验性质。
I.生成并检验性质
操作及现象:点燃酒精灯,试管i中有白雾生成,铜丝表面产生气泡;试管ii中溶液红色褪去,试管iii中溶液变红。
(1)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如何通过实验操作控制试管i中反应的发生与停止___________。
(3)能够说明具有漂白作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Ⅱ.制备并进行性质检验实验:
(4)A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___________性。
(5)B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C中无明显现象。
①甲同学通过检测的生成证明和发生反应;取1mLC中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_(填试剂和操作),产生白色沉淀。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没有排除的影响,设计对照实验并说明实验现象:
__________。
综合甲、乙同学的实验可知,能将氧化。
23.“高压氢还原法”可直接从溶液中提取金属Cu粉。
以硫化铜精矿(含Zn、Fe元素的杂质)为
主要原料制备Cu粉的工艺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
1.9 4.2 6.2
(1)“浸取”时,能够提高浸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2)“浸取”过程中,1mol CuS参与反应时,转移2N A电子,写出该过程CuS发生的离子反
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工业上对硫化铜精矿的预处理有很多方法,相比于高压氢还原法的“浸取”步骤,在空
气中“高温焙烧法”最大的缺点是___________。
(4)流程图中“中和调pH”一步,氨水调节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
(5)“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6)固体X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金属M的成分___________。
24.2022年9月9日,我国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W、X、Y、Z、Q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W与X形成的某淡黄色离子化合物可用作漂白剂,Y的单质被誉为“国防金属”,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中强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X与Y的金属性大小_________。
(3)W、Z分别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中均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其稳定性较强
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W的气态氢化物沸点比Z的气态氢化物沸点高,原因_______。
(4)X的氢化物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氢元素为-1价,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5)除发现“嫦娥石”外,科学院还首次成功获得嫦娥五号月壤中未来聚变能源资源—。
①利用核聚变发电,是最安全的最清洁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与的中子数相同 D.液化是化学变化
②还可以用来人工合成一些半衰期短,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的原子,例如:
,请问新合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用原子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