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有利于咳嗽、排痰。

2.2 加强镇痛、解除紧张和放松肌肉:老年急腹症病人常伴有多种内科慢性疾病,对切口疼痛刺激的耐受性差,术后病人常因切口疼痛,全身肌肉紧张抑制呼吸,适当加强镇痛不仅解除术后痛苦,还可改善肺功能,促进咳嗽、排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可全身应用镇痛药,但应注意用药剂量和注药速度,定时给药,并加强床边监护,以防发生副作用。

另外帮助病人保持姿势舒适。

按摩颈部和肩胛部以消除肌肉紧张,使呼吸保持正常。

2.3 教会病人深呼吸:病人在麻醉清醒后给予呼吸指导,进行深呼吸锻炼,每隔2h深呼吸5~10次,平卧位加强胸式呼吸。

指导呼吸有利于肺扩张,改善通气,提高肺的顺应性。

2.4 学会有效的咳嗽方法:向病人解释通过有效咳嗽,可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

指导病人深呼吸后,用胸腹部的力量做最大咳嗽。

咳嗽的声音应通过胸部震动而发出,每日4~6次。

也可用手指轻压胸骨切迹上气管诱发咳嗽,每30分钟1次,并做数次深呼吸。

咳嗽时按住切口两侧,减少局部活动度,可保护切口,减轻疼痛,并防止切口裂开。

2.5 协助病人排痰:由于麻醉药物抑制咳嗽反射,加上切口疼痛使病人惧怕咳嗽、咳痰。

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者,小气道功能差,常有呼吸道潴留物,痰液较多,需协助排痰。

病人取半卧位,操作者站在病人左边,手掌呈杯状,自下而上叩击背部不同部位,同时鼓励病人深呼吸后咳嗽,咳嗽时协助病人双手按住切口,以防切口裂开。

对个别咳嗽无力的病人,可采用吸痰管吸痰。

但老年人肺功能差,吸痰时间切勿过长,不能超过20s,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30min。

2.6 早期活动训练:鼓励和具体指导病人早期活动,多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早期活动能促进全身代谢,可促进呼吸,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管内分泌物咳出,预防肺部并发症;可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及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能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防止腹胀、便秘;此外,还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防止尿潴留。

方法:早期活动须量力而行,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早期卧床活动和早期起床活动。

卧床时可做关节伸屈活动,定时翻身,改变体位,以后可试着下床站立,进而走动,活动期间注意保暖,时间可逐步延长,以不疲劳为度。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活动措施。

参考文献
[1] 崔瑞敏.高龄患者腹部手术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临床医学,
2007,24(12):65.
[2] 何捷,何湛.肺功能训练对老年肺功能不全患者肺部手术后并发
症及其病程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6,8(5):842~843.
(收稿日期 2008-05-10)
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体会
王金珂
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457000)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对48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1例,女47例,年龄30~73岁,平均49岁;左侧38例,占79.1%,右侧10例占21.9%。

经病理证实腺癌39例,占81.2%,单纯癌9例,占19.8%,均行改良根治术。

术后切口皮下积液3例,经引流、加压、包扎等治疗后逐渐愈合,平均住院17d。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心理疏导:乳腺癌患者往往存在一系列心理问题,应给予最大同情和关怀,使患者排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而安心治疗。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健康教育,介绍乳腺癌的发病率、治愈率,采用发放宣传资料、集体讲课等方式加强健康指导,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提供心理保健知识。

也可找成功病例现身说法,解除其后顾之忧。

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患者交流,鼓励、安慰患者,以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家庭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面对现实,解除消极情绪同认识功能障碍间的恶性循环。

术后患者一侧乳房缺如,容易表现为失落、抑郁、自卑心理,应积极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解释术后形体改变只是暂时的,病情稳定后可以重塑乳房,提高其自尊。

患者主要担心丈夫的心理反应,应鼓励其丈夫关心体贴患者,减轻其心理压力,坦然面对乳房缺如,鼓励家属坚定信心,陪伴患者做完治疗。

指导家属给患者一个宣泄的机会,疏导和安慰患者接受事实,多陪她们聊天、散步,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2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扭曲和脱出,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常自近端挤压引流管,防止积血、积液堵塞引流管。

如有扭曲及时矫正,以免因创面积血、积液导致皮瓣坏死。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当引流袋内的引流液超过100ml时立即更换[2],更换时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负压吸引突然消失,影响皮瓣对胸壁的粘贴。

引流量由每天100ml逐渐减少到每天10ml左右,可考虑拔管。

2.3 病情观察:了解手术过程及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用心电监护仪监侧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检查1次并详细记录,术后3d体温轻微升高为术后吸收热,一般不超38.5℃,不做特殊处理。

术后适当抬高患侧手臂,严密观察患肢远端血运,避免在患侧肢体上输液,以免加重上肢静脉和淋巴回流负担,导致上肢水肿。

对发生皮下积液者,注意患者的疼痛、皮肤水肿程度,及时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应用抗生素,减轻水肿。

创口敷料用胸带加压包扎,松紧适宜。

如有胸闷、呼吸困难、手发凉等症状说明包扎过紧,立即调整胸带。

如发现敷料及胸带过松,应及时给予加压包扎。

减少创腔渗血渗液,使皮瓣及植皮片紧贴胸壁,以利愈合。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术后锻炼,使之尽快恢复患
921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年9月第14卷第5期HENANJOURNALOFSURGERYSep.2008,Vol.14,No.5
2.4:
肢功能。

术后第1天开始做患侧手部和腕部锻炼[1];术后第2天开始肘部锻炼,保持手部、腕部同时活动;术后第3天可做耸肩等主动运动,避免管道和切口部位压力过大,避免活动过度导致疲劳。

可适当进行患侧上肢向心性按摩,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1周后开始小幅度外展动作,以患侧手指触摸同侧耳部,也可做患肢梳头、爬墙动作;术后第10天锻炼抬高患肢,手掌位于对侧肩部,可用健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直至与肩平;术后第14天开始,使患侧手掌触摸对侧肩部或越过头顶触及对侧耳廓。

3 出院指导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功能锻炼非常关键。

坚持上肢功能锻炼,避免患侧上肢负重和长时间下垂,防止上肢水肿。

遵医嘱坚持化疗或放疗,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信息,实施康复护理方案,指导患者树立信心,帮助患者放松和自我调整,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掌握心理学知识,使其正确面对乳房缺如,提高生活质量。

教会患者自我检查乳房的方法,以便早期发现复发征象。

参考文献
[1] 任晓霞.康复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6,
12(4B):726.
[2] 吕素渤,孙爱玲.乳腺癌42例围术期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4B):736.
(收稿日期 2008-05-16)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不同处置的护理
杨建玲 郭 华 尚勤燕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20%[1]。

皮下积液不仅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了术后的其他治疗,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怎样预防和积极处理是临床上的一个老课题。

我院使用注射器穿刺引流、注射器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两种方法用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引流,并就两种不同的处置措施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护理,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乳腺癌患者共145例,其中51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28.8%,多见于腋下、胸骨旁及锁骨下方,均为女性,年龄40~78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分成注射器穿刺引流法25例及注射器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术26例。

1.2 皮下积液的判断标准:术后第3天起手术区域皮下触之有明显波动感且经引流无法自行消除,若拔除引流管后次日手术区域皮下触之有明显波动感,穿刺抽取液体量≥5ml。

1.3 方法:
1.3.1 皮下积液量低于30ml者,选取积液最明显部位于平卧位的最低处常规消毒,注射器穿刺引流用10ml注射器,每2~3天1次,穿刺时应保持注射器与胸壁成30°。

如1周后仍有积液(每次抽取液体量≥5ml)则隔日抽取1次。

用腹带加棉纱垫加压包扎。

1.3.2 注射器负压连接套管针以静脉留置针穿刺,拔取针芯连接20ml注射器,吸尽积液,以透明粘贴覆盖固定留置针于皮肤上,将注射器针筒与针栓间以该注射器针头带套作为支撑,用普通胶布固定,使注射器内形成负压,发挥持续抽吸作用,当注射器内的负压区全部充满积液后,撤出注射器将抽出积液推出,重新用上法连接套管针,直至每日引流量为0~1 ml,颜色为淡黄色清亮液体时拔除套管针。

2 讨 论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①乳腺癌手术创面大,术后渗出液较多,特别是有些患者术中止血不够彻底,更增加了积液量[]。

②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未结扎淋巴管,术后发生淋巴管漏。

③电刀游离皮瓣时功率偏大或烧灼过度,术后脂肪液化[3]。

④引流管拔除过早或引流不畅。

⑤伤口包扎不当。

⑥术后过早、过大幅度活动肩关节,或换药时操作粗暴致使皮肤与胸壁分离[4]。

2.2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由于手术创面大,皮下内容物切除量多,皮下脂肪及淋巴管丰富,加之创面渗血、渗液、淋巴管漏,皮下毛细血管外压力降低等因素,故皮下积液发生率高。

皮下积液使皮瓣漂浮,增加切口张力,减少皮瓣血运,故影响切口愈合,易致皮瓣坏死,并影响术后放、化疗,增加患者住院日及住院费用,不能达到最佳综合治疗效果。

我们认为乳腺癌手术中正确游离皮瓣、严密止血、认真结扎淋巴管、良好的创口缝合、恰当的放置引流管及有效地负压吸引是预防积液的关键。

术后应指导病人适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切忌操之过急,以防发生皮瓣分离,使积液增多。

2.3 注射器穿刺引流法简单方便,易于观察,但病人容易产生恐惧感,费用也比较高。

护士应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进行穿刺时不会产生疼痛感,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

同时应注意引流量、引流液的性质、颜色,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并准确记录。

2.4 注射器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不需要反复、多次进行穿刺,病人容易接受。

采用注射器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的方法,不仅对已经明确术后皮下积液的患者适用,而且也适用于部分皮瓣与胸壁间空虚不能紧贴的患者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可以使皮瓣与胸壁间在负压状态下紧密接触,促使新毛细血管形成,加快组织愈合。

护士应及时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及时倾倒引流液、使注射器始终处于负压状态,并准确记录。

参考文献
[1] 左文述,徐中法,刘奇.现代乳腺肿瘤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6.567.
[2] 邱献华.外科治疗高龄乳腺癌48例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5,21
(22):2558~2559.
[3] 吴河水,黄文广,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止原则:
附5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
[] 李建田乳癌根治术后预防皮瓣坏死的经验体会当代肿瘤学杂志,5,()55
(收稿日期 6)
031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年9月第14卷第5期HENANJOURNALOFSURGERYSep.2008,Vol.14,No.5
2.1:
2
9.20002011:80.
4..
19922:1.
2008-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