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
小学音乐五年级教案上册

小学音乐五年级教案上册第一课: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音符、拍子、调性等基础知识- 能够使用简单的音乐符号演奏简单的旋律- 能够感受并区分不同的节奏和音符长度教学内容1. 音符与拍子- 教师介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半音符、全音符,将其投影或展示给学生- 教师演示并让学生模仿,教学生如何辨认不同的音符- 教师介绍节拍器或节拍板,并演示如何使用它们2. 调性与音阶- 教师介绍一些基础的音阶,如C大调- 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奏简单的旋律,并讲解旋律当中的调性和音阶教学流程1. 介绍音符与拍子:10分钟2. 演示并让学生模仿:10分钟3. 介绍节拍器或节拍板:10分钟4. 介绍调性与音阶:10分钟5. 与学生一起演奏音乐:20分钟教学方法- 演示法- 模仿法- 听力法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与教师一起演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音乐乐谱,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辨认不同的音符和节拍第二课:歌曲欣赏教学目标- 能够欣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 能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能够跟随歌曲的节奏,自如流畅地演唱歌曲教学内容1. 歌曲欣赏- 教师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如《两只小蜜蜂》、《小燕子》等-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自由欣赏- 教师讲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2. 歌曲演唱- 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已经欣赏过的歌曲,并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自由演唱- 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自主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演唱教学流程1. 歌曲欣赏:15分钟2. 歌曲演唱:25分钟教学方法- 演示法- 听力法- 分组研究教学评估- 学生演唱时教师进行现场检验,测试学生对节奏和音调的掌握程度- 学生分组演唱后,教师评比各小组表现,给予表扬和建议。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新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第一单元:声音的起因与传播
课时一:声音的发生
- 课时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方式。
- 教学内容:
- 声音的定义和特点
- 声音的发生方式:发声体、振动和空气。
-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
2. 介绍声音的定义和特点。
3. 研究声音的发生方式,包括发声体、振动和空气的作用。
4. 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声音的发生方式。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声音的传播
- 课时目标: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
播的特点。
- 教学重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 教学内容:
-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方式。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教学步骤:
1. 复上节课所学内容。
2. 介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3. 讨论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特点和区别。
4. 进行实验活动,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差异。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
(继续完成后面的课时内容)。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欣赏《驯鹿、冬猎》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驯鹿、冬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音乐欣赏课《驯鹿》、《冬猎》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驯鹿》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
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
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
《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
“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
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
接着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追猎的场景,随后乐队全奏出欢乐明朗的歌调,抒发猎人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本节欣赏课的学习内容对于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审美感知素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于《驯鹿》、《冬猎》两首作品,从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把握,表现为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体验音乐美感,领悟作品表现意图;在听赏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体会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意趣;在此基础上辨识并描述两首音乐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2)艺术表现素养艺术表现除了是为对音乐作品的诠释之外,还可以贯穿歌曲、乐曲教学的各个环节,本节课中的唱谱环节即为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重要环节。
3)文化理解素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熟悉、了解、热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人文生活,增强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学情分析本节音乐欣赏课的学生为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属于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唱谱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2023年新教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新教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音乐入门课时1:音乐的魅力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欣赏音乐,体验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音乐的定义;- 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设备;- 各类音乐录音。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课前接触过的音乐形式,如歌曲、乐器演奏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导入新知:介绍音乐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和意义。
3. 听音乐欣赏: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录音,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美妙,让学生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和想象。
4. 小结: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引导他们理解音乐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
课时2:音乐的元素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节奏和音色;- 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音乐元素带来的效果。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简单解释音高、音长、节奏和音色的概念;-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感受和表达不同音乐元素。
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设备;- 音乐节奏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研究的音乐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不同元素。
2. 导入新知: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节奏和音色,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
3. 听音乐分析:播放不同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音高、音长、节奏和音色。
4. 音乐体验活动:使用音乐节奏器具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操作不同的节奏,感受音乐元素的效果。
5. 小结:让学生总结和展示他们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引导他们认识到不同音乐元素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课时3:音乐的节奏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通过声音和身体动作的配合,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准确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节奏;- 学生能够通过身体动作表达音乐的韵律。
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设备;- 节奏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研究的音乐元素,重点复节奏的概念和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2.学习基础音乐知识,如音符、音阶、节拍等;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教学重点 - 音乐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的概念 - 音乐和生活的关系教学内容 1. 介绍音乐的定义和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分享音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广告音乐、电影配乐等; 3. 引导学生发表对音乐的感受和看法。
教学活动- 倾听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 制作一个简单的乐曲,学生可以用身体语言或乐器演奏。
第二课:音符和节拍的认识教学重点 - 音符的名称、时值和排列方法 - 节拍的概念和常见的拍子教学内容 1. 讲解不同音符的名称、时值和排列方法,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2. 介绍节拍的概念和常见的拍子,如2/4拍、3/4拍等; 3. 练习用手拍出不同拍子的节奏。
教学活动 - 给学生分发纸和笔,让他们画出不同音符的时值; - 教师用打击乐器演奏不同拍子的节奏,学生跟随拍子。
第三课:音阶和音程的学习教学重点 - 音阶的概念和常见的音阶类型 - 音程的概念和基本种类教学内容 1. 解释音阶的概念和常见的音阶类型,如自然大调音阶、自然小调音阶等; 2. 介绍音程的概念和基本种类,如纯一度、大二度、小三度等; 3. 学习唱歌时的音程跳跃。
教学活动 - 唱各种不同的音阶,让学生尝试唱出不同的音阶; - 让学生搭配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出不同的音程。
第四课:节奏的节拍和乐谱的阅读教学重点 - 节奏的节拍和常见的节拍组合 - 乐谱的基本符号和阅读方法教学内容 1. 介绍节奏的节拍和常见的节拍组合,如1拍、2拍、4拍等; 2. 讲解乐谱的基本符号和阅读方法,如音符、休止符、连音等; 3. 练习用乐谱演奏简单的乐曲。
教学活动 - 教师敲击打击乐器,学生根据节拍跟随击打; - 给学生分发乐谱,指导他们用乐器演奏。
2019年【18页精品】人教小学音乐五上教案

人教行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西部风情第1课时依马呀吉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3课时。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
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
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音乐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上册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一课 第二课时《 渔舟唱晚》教案

........试题试卷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一课第二课时《渔舟唱晚》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从中体会自然界的朝夕美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教学过程: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朝夕(第2课时)人音版(简谱)(2023秋)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朝夕》的学习充满了热情。他们在学习简谱知识、演唱歌曲、讨论音乐表达情感等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关于简谱知识的教学,我觉得通过结合歌曲《朝夕》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简谱的基本概念,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音高、节奏的掌握仍然不够准确,这说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巩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音高、节奏的识别和歌曲情感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练习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朝夕》相关的音乐元素,如音高、节奏、情感表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的简谱知识来演唱歌曲。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谱的基本知识,学习了歌曲《朝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表达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例如:歌曲中的旋律起伏、歌词意境,教师需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出来。
-简谱知识应用:运用简谱知识进行歌曲学唱,巩固简谱基础知识。
-例如: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将简谱中的音符、节奏等知识应用于实际演唱中。
2.教学难点
-音高准确性: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音高的准确性往往是一大难点。
-例如:针对音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音阶练习、听音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音准。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优秀教案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引导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培养他们
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
1. 音乐欣赏:介绍不同音乐风格和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
音乐的方式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2. 声乐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运用表达情感,练歌唱技巧,并培养合唱团的协作能力。
3. 乐器演奏:介绍常见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不
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并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活动。
教学步骤
第一课:音乐欣赏
1. 介绍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和目的,并给学生播放一段经典音乐,引导他们聆听和感受音乐的美妙。
2. 讨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引导他们描述音乐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3. 分析所听音乐的风格、曲调和乐器运用,并让学生尝试通过
绘画或写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声乐表达
1. 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儿歌或合唱歌曲,并进行逐句教学和练。
2. 引导学生在歌曲中理解和表达情感,强调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练,注重协作和团队精神。
第三课:乐器演奏
1. 介绍几种常见乐器的名称、外观和声音特点,让学生对乐器
产生兴趣和好奇。
2. 指导学生使用简单乐器进行演奏练,例如击打乐器、吹口琴等。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演奏一段简单乐曲,鼓励创意和表现。
教学评价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和创意来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声乐表达能力和乐器演奏能力的提高情况。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评价、个别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
最新人教版五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西部风情第1课时依马呀吉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3课时。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
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
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教学反思:第2课时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目标:(一)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五年级音乐上册 爱的礼赞(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爱的礼赞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唱:《甜甜的秘密》2.动:采集与分享、露一手3.认:四拍子指挥图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看懂四拍子指挥图式。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能力目标: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1.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符和后八分休止符。
2.正确唱出弱起音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
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
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带休止符的感觉。
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4)跟唱第5—8小节。
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
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教xx唱第二乐段。
2)跟琴小声哼唱旋律。
3)加词小声跟师唱。
注意弱起的“啊”、“快”、“好”、“请”等字要唱清晰。
5.跟琴完整地唱全歌。
6.说说橘子里的秘密是什么,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7.有感情地、投入地跟伴奏演唱。
师生同唱。
8.学习四拍子指挥图式。
1)教师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个别纠正。
2)教师板书四拍子指挥图式指导学生看懂。
3)边打拍子边唱《甜甜的秘密》歌谱。
三、采集与分享(布置作业)。
1.收集、学唱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12.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教导,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
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五年级上册音乐各单元教材分析讲课教案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一、单元教材分析1.“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
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舞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
2.《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
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3.《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题材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便于演唱。
歌曲为羽调式,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结合方法,节奏感强,唱起来流畅上口。
4.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
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这一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时的情景。
乐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风格的乐段(其中,最后一个乐段再现第一个乐段)和尾声构成。
二、单元总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3.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4.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5.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三、课时划分:三课时第一课时:《依马呀吉松》第二课时:《上去高山望平川》《北京喜讯到边寨》第三课时:《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第二单元绿色畅想一、单元教材分析1.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通过重复轻快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塑造了热情、灵巧、开朗的小主人公的形象。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供参考)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供参考)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3. 研究唱几首简单的儿童歌曲,并能够按照五线谱演唱。
4. 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基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音乐基本概念和要素1. 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长和节奏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受的方式,了解音乐的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和声等。
第二课:五线谱的基本知识1. 介绍五线谱的基本结构和符号。
2. 研究五线谱上的音符表示和音高的概念。
3. 练在五线谱上标记简单的旋律。
第三课:唱歌练1. 研究唱几首简单的儿童歌曲。
2. 练按照五线谱演唱这些歌曲。
第四课:音乐欣赏和表达1. 听取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感受和看法。
2.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方法1. 听觉感受法:通过听音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要素。
2. 演唱法:通过唱歌来研究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互动讨论法: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讨论来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对学生的演唱、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儿童歌曲录音。
2. 五线谱和音乐教材。
3. 录音设备、投影仪等音频和视觉设备。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尝试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儿童歌曲。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音乐理论和乐器演奏技巧。
以上为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新东北风》教材分析:《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东北风》,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饭、扇子、手绢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二、感知部分:欣赏《家在东北》提问:(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三、新授部分: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并提出问题: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3)随琴视唱曲谱。
4、猜一猜:有一种乐器,只要一吹响它,喜庆的气氛就油然而生?(哽呐)5、模仿顷呐的声音模唱旋律。
6、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7、用自学、生生互教等方式自己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8、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快乐嚓嚓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快乐的嚓嚓嚓》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变化音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学习新课1、听歌曲。
认拍号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
(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 X | X X | 2/4 0 X X | 0 X X | 2/4 X X X | X X X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
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
(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
教师指导纠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总结,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教学目标: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难点:唱准变化音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1、播放录音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五年级上音乐教案人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
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
(莫扎特简介)二、欣赏小步舞曲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
《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
(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①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
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
(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我们来当一名钢琴家怎么来演绎一下莫扎特的音乐。
(用OO节奏来演奏一遍。
)(三)听赏第三部分。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第一课时《美丽的家乡》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美丽的家乡》。
2、过程与方法: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难点:用二声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研究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局部,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
练时要留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观赏《驯鹿》《冬猎》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常识与技能:观赏《驯鹿》《冬猎》这两首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赏这两首作品,相识月琴、XXX 的音色、吹奏特点、表现伎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点:观赏这两首作品,相识月琴、XXX的音色、吹奏特点。
教学难点:相识月琴、XXX的表现伎俩。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观赏《驯鹿》(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鼓掌或拍腿,用×××××│×××××│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2课 足 迹

第2课足迹教学内容1、聆听《嘎达梅林》《歌唱二小放牛郎》2、演唱《雨花石》《我怎样长大》教学目标: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教学目标: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
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1.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二、新授部分:(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五年级音乐《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案一.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x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x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x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一)教具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有关x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风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欣赏《走进x藏》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
(录音播放《走进x藏》学生静听)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x 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
童声里的中国教案

童声里的中国教案教学内容第1课时:欣赏《草原小姐妹》唱《草原赞歌》歌表演《草原赞歌》第2课时:欣赏、表演《好一土娃子》唱《好一土娃子》第3课时:欣赏、唱《童声里的中国》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
在听唱《好一土娃子》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第1课时1、组织教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新授歌曲《草原赞歌》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C、视谱。
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D、接龙唱谱。
E、用“LU”模唱旋律。
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G、歌曲处理。
H、完整演唱。
4、表演《草原赞歌》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活动一、织教学,师生问好、
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活动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纠强位上的半拍休止符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活动三:总结、下课
带领同学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记号的使用
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课后反思
得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变化。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
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指导。
课题
《校园的早晨》
课型
新授
课时
共__5__课时
第_2_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唱准变化音
易混、易错点:强位上的半拍休止符
学生认知基础:歌曲结尾开放性的效果带来意犹未尽的感觉
时间分配
学10分钟讲15分钟练15分钟
教法与学法
听唱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失在这次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做到了目标明确,做到了通过各种音乐游戏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也做到了每一个环节都围绕主题。但在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方面缺乏组织教学经验,以至于使学生在游戏中有些走神。从中我认识到,在教学实施过程应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量身定造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细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的用激情去感染每一位孩子,让孩子们成为你优秀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才能有无数的思维火花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