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艺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
26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艺术分析
◎丁澜鑫
摘要:亭、台、楼、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不提的一部分,尤其是“亭”字居首。
《园冶》中提到《释名》上说:“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苏州园林在世界园林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代表之作。
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重要的点缀,在园林建筑形式中是最多的一种,所以亭亦有“园林眼睛”的美誉,其中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便是以园中一亭命名,可见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本文通过中国古典亭和苏州园林的简述,进而主要分析苏州园林中古亭形态和位置经营,最后探讨古亭和现代亭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词:苏州园林;古亭 形态;位置经营
一、苏州古典园林简介
有这么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若提及中国园林,首推江南园林,而江南园林当然为首的就是苏州园林了。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南方园林的代表,集聚了私家园林精致、小巧、雅韵的特点。
苏州古典园林建园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春秋吴王阖闾的园囿,形成于五代十国,在宋代成熟发展,兴旺鼎盛于明清。
二、苏州园林建筑中亭的形态分类
中国古典亭亭有两大类,半亭和独立亭。
而一般独立亭居多,所谓的半亭是贴墙而建,与走廊结合在一起的。
苏州园林建筑中亭的形态基本都在中国古典亭的范围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三角攒尖顶亭,这种亭体积特别小,主要是起点缀作用。
2.多边形是最常见的亭式,其中有方形亭、五角形亭、六角形亭、八角形亭等:
3.组成式亭,其组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进行组合;另一种是一主体与若干个附体的组合。
4.半亭:沧浪亭中的步碕亭,坐落在弧形走廊中,三面环水,又称“邻水亭”沧浪亭中的仰止亭、看山楼半亭。
5.圆亭,留园舒啸亭;拙政园笠亭
6.伞亭、蘑菇亭.这种亭在新建的公园游览区比较流行。
伞亭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有中心一根支柱,屋顶为一层薄板,因而最为轻巧。
三、苏州园林古亭位置经营
亚里斯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而苏州园林中的“亭”就发挥了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的因素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作用。
园林需要在咫尺之间营造方方有境、层次多变、处处有景的景况,这就需要在建园之初的完整规划,或者是“景到随机” 亦即随机性一边造园,一边不断修改、调整。
也就说,苏州园林在造园的时候就已经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就像中国绘画中的“经营位置” ,在绘画之前便“成竹在胸”。
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 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苏州园林,都是要求“意在笔先”。
苏州园林建筑中亭的位置经营,就起到很好的分割全园、联络全园各个空间的作用。
苏州园林中亭主要在山林和水面邻水中设亭,苏州园林中的山一般都是人工堆砌而成的,高大的不多,所以多在山上设立体型小巧玲珑的亭子,需要尺度把握得体恰当,从而为山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留园的可亭、拙政园的待霜亭等。
亭子在苏州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
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
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
”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
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园林景观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美,而意境美追求的是意境无限性。
因为苏州园林的每个园林占地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随心所欲,所以苏州园林不可能也无法具有很大的规模。
为了实现意境无限性,就需要在营造整个园林景观的过程当中,通过联想创造的实施,以及写意等手法的使用,从而使得景观之间的游览想象空间得到了有效地扩展延伸,从而使园林的有效空间变成了游览和无限想象的较佳状况。
苏州园林的构造是以表现景观造型的特点为基础的,但是主要设计意图是观赏者的视觉享受。
为了实现观赏建筑达到意境享受,苏州园林将景物与视线巧妙的结合起来,使用敞景、对景、漏景等处理方式使整个园林景观视觉感官错落有致,尤其苏州园林中的亭的设计就是通过敞景、对景、漏景等处理方式。
敞景就是宽敞之景,尽可能的让观赏者的视野敞开不受限制以接受更广大全面的景观。
对景设计方式是苏州园林的亭最常使用的,对景就是造园者对重要观赏位置的景观匠心独运加以意识的景物组合,从而实现错落有致的景物群。
苏州园林亭的分景设计,着意于景色构成的层次性以及视象方面的流动性。
分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景观的质与量,使园中的景色错落有致,虚实变换,实现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苏州园林亭的空间设计中,亭起到了苏州园林建筑景观的衬托作用,即点景效果。
苏州园林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建筑物的自热性,建筑物交织在假山池水、花草树木的自然风景之中,按照整个景观设计的需求,设置了不同风格的水榭,使亭台楼阁和整个园林的自然风景成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总之,苏州园林的亭是和厅堂、斋台、轩榭等建筑物一样,都是造园主要部分。
亭的地位在园冶中没有成法,但是也有基本要求如“格式随宜”“按基形成”“随方制象,各有所宜”,无成法是要求造园设计时具备整体意识,从而灵活应用。
还有很多建筑名著如《长物志》和《营造录》里面虽然也提及造亭原则,最终还是认为造亭不能定法,只求山林建亭取其幽远,水面建亭取其灵静,建亭时采用对景、敞景、分景等手法就可以了,归根结底亭最大的经营核心就是作为重要的景点建筑,起点缀升华观赏意境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参考文献
[1]田永复.《中国园林建筑构造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王玉玖.《苏州古代园林布局理法的探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