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结论和解释为
、刚才同学们所做的都是对一个问题的不同探究,只不过控制的条件有所不同,象这

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
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讨论物质的三态变化: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核能不能再分了呢?卢瑟福同样通过
物质的相对性
-
新授课:由于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很小,使用不方便,提出一个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在饮料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他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食盐 D .生石灰 2.下列归纳和总结错误..的一组是( )
A .A
B .B
C .C
D .D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A .甲的溶解度大
B .t 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 2℃时,向100g 水中加入100g 甲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D .将t 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 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某实验小组对铝片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他们将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0~50s ,发生稀盐酸与Al 2O 3的反应
C .50s 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 3
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5.“好朋友手拉手”。

从图中化学反应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是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2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
B.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新制Cu(OH)2并加热煮沸,出现黑色固体
C.加热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出现黄色沉淀
D.灼烧一根棉纱线,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7.实验室利用某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向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5g 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97.2g,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10.8% B.35% C.0.35% D.5.9%
8.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工艺简洁,效率高。

其主要反应如下:
①②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②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③反应后的和可以被循环使用D.反应结束后,只得到一种产物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2 ℃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 .乙溶液从t 3 ℃降温到t 1 ℃,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发生改变
D .t 3 ℃时,50 g 水中加入40 g 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 g 甲的饱和溶液 12.用pH 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 值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 .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C .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
D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13.善于归纳知识,利于培养素质。

下面是某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不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14.图中“”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①可能是氧化物
B .②可能是金属
C .③一定是混合物 D
.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15.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

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6.5g 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6.5g 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
A .偏向左边
B .偏向右边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6.(关注生活)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论走进厨房,还是走向田间,只要细心观察,生活处处有化学时时用化学。

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烹调食物所用燃料天然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需将灶具的空气进风口调_____(填“大”或“小”)。

(2)清蒸鱼富含_____(填“油脂”或“蛋白质”)。

鱼是人体摄入铁元素的食物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_____(填“贫血”或“佝偻病”)。

(3)硫酸钾属于_____(填“氮”或“钾”“复合”)肥,标签中“纯天然”的用语是_____(“正确”或“错误”)的。

(4)家用电热水壶标出了四个部位所用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不锈钢外壳所用材料属于金属单质
B 纯铜导线所用材料属于纯合金
C 聚乙烯能制成大棚薄膜,因为它具有热塑性,废弃塑料不回收会造成“白色”污染。

D 酚醛塑料手柄、聚氯乙烯线套和玻璃、玻璃钢、有机玻璃一样,都是合成材料
17.“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__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 来实现的。

图中a是自然界中消耗CO2 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光合作用。

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CO2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8.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塑胶跑道工程广泛应用,合成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其分子式式
C15H10N2O2)。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500g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三、简答题
19.信息时代,5G让手机飞起来!手机芯片是智能手机终端的关键。

制备该电子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工业上制取硅的主要反应为:SO2+2C Si+2C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生成的一氧化
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

②二氧化硅还是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

A 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B 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C 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D 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
20.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___________?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图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B图实验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C图中的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
(4)D图中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碳酸亚铁(FeCO3)可用于制作补铁药物,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资料)40℃以上时,(NH4)2CO3易分解.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
(2)写出向固体A中加入稀硫酸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从溶液C中可回收一种化工产品,请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
六、计算题
2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试计算:
(1)次氯酸钠是由___种元素组成的;
(2)次氯酸钠中Na、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

24._______克的水与122.5克氯酸钾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

七、探究题
25.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

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Ⅰ. 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观察到 B 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1)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 和_________。

Ⅱ.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

设计了如下图所示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___________。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大蛋白质贫血钾错误 C
17.水分子 AD CO2+H2O=H2CO3 3H2 + CO2CH3OH + H2O
18.5:16 250 56
三、简答题
19.SiO2(或二氧化硅) +2 置换 B
20.可燃物降温和隔绝空气
四、实验题
2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较多固体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水或细沙水沸腾,硫酸液滴飞溅五、流程题
22.过滤 Fe+H2SO4═FeSO4+H2↑ 温度低于40℃用作氮肥
六、计算题
23.三 23:16
24.54
七、探究题
25.CO2+Ca(OH)2→CaCO3↓+H2O C、H、O 除去水中溶解的 CO2和 O2①和③铜生锈一定与 O2有关根据对比实验可知,还需要探完铜生锈与环境是否干燥有关,故⑤中不应有水,应是将铜丝放在干燥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与 CO2、H2O 和 O2都有关保持铜表面干燥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修建防火墙、开挖隔离带均可以防火,是因为它们均隔离了可燃物
B.明矾和二氧化氯均可用于净水剂,是因为它们都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C.NaOH和CaO溶于水时均能放出热量,是因为它们都能和水发生反应
D.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后质量分数都会变小,是因为它们都有吸水性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三个铁离子:3 Fe2+
B.氯酸钾的化学式:KCl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H2
3.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 x O2N,相对分子质量是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氨酸化学式中x的值为7
B.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丙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D.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4.向a g K2CO3溶液中滴入b g 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表示K+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小于(a+b)g
C.将Ba(OH)2换成BaCl2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D.恰好完全反应时,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5.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数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在纯氧条件下进行
B.氧气浓度过低不支持蜡烛燃烧
C.蜡烛燃烧后瓶内剩余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D.图中瓶壁上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反应
6.只用一种试剂依次就能够鉴别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无色溶液,该试剂是
A.稀盐酸B.氢氧化铜 C.硝酸银溶液D.稀硫酸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H+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
D.生活中常用肥皂水软化硬水
8.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Ca(OH)2中钙元素显+2价B.2Hg表示2个银原子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 D.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HCO3
10.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则取出液体的实际体积为( )
A.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判断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1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Al+3O2 = 2Al2O3 B.Ca(OH)2+Na2CO3 = CaCO3↓+2NaOH
C.H2CO3 =H2O+CO2↑ D.H2+CuO Cu + H20
1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15.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下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B.镆属于金属元素
C.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二、填空题
16.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完全反应后过滤。

滤液中溶质是______。

(写化学式)17.结合下表给出的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1)20℃时,将40g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
(3)60℃时将90g和30gNaCl组成的混合物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当温度降低到20℃时,发现有较多固体析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60℃时NaCl和两种固体全部溶解
B剩余的溶液中含有NaCl和两种溶质
C析出的固体中既有也有NaCl
18.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2)吸附剂中主要物质为SiO2和CaCl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CaCl2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3)如图2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盛有蒸馏水,放置一段时间,电子秤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
三、简答题
19.现有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石灰水四种溶液,将其长期露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物理变化而减少的是_____,而增大的是_____.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反应方程为_____,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反应的方程式_____.
20.(8分)称取NaOH 和 Ba(OH)2 的固体混合物21.3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
四、实验题
21.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和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为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五、流程题
22.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氯碱工业生产的一种流程如图:
(1)从“海水→粗盐→精盐”的过程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实验室中上述3种操作都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填名称)。

(2)“食盐水”中常含有NaCl、MgCl2、CaCl2等物质,“精制”过程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__。

(3)写出“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填化学式)。

(4)氯碱工业生产的碱样品中常含有Na2CO3和NaCl等杂质,用“离子交换膜法”生产的碱样品质量主要标准如下表所示
①你认为碱样品中含有Na2CO3的原因是__,检验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试剂中可选择使用的是__。

a.酚酞 b.稀盐酸c。

澄清石灰水
②李老师设计和完成了如下实验来判断碱样品的等级。

称取20.3g碱样品,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BaCO3)固体0.197g;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
耗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365g。

该碱样品的等级是__(不考虑其他杂质参加反应)。

六、计算题
23.20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g,同时生成氢气0.4g。

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24.某同学对某地工业废水(含有硫酸和盐酸)中的H2SO4进行测定。

取50g该废水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中,过滤、洗涤、干燥得到BaSO4固体11.65g。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50g该废水中H2SO4的质量
(2)若改用KOH溶液来测定50g该废水中H2SO4的含量,结果会(填“偏高”、“偏低”、“不变”),理由是
七、探究题
25.“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

(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
_________。

(实验探究)下表是甲组同学设计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磁铁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____,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

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MgCl2和ZnCl2
17.6 AB
18.物理 +4 40:71 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三、简答题
19.浓盐酸浓硫酸 Ca(OH)2+CO2=Ca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20.(1)23.3g (2)142g (3)5.1%
四、实验题
21.酒精灯 BC或BD CaCO3+2HCl=CaCl2+H2O+CO2↑
五、流程题
22.玻璃棒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氯化镁 2NaCl+2H2O2NaOH+Cl2↑+H2↑; NaOH 部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bc 一等品
六、计算题
23.65% 40% 28.87%
24.解:
(1) 设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 BaCl2= BaSO4+2HCl (1分)
98 233
X 11.65g (1分)
(1分)
X=4.9g (1分)
答:硫酸的质量为4.9g
(2)偏高(1分),说到盐酸跟氢氧钾反应即给1分。

七、探究题
25.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CaO 铁粉 CaCO3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的。

第(2)步氧化钙和水反应也可以生成氢氧化钙(写化学方程式也可以)稀盐酸(或稀硫酸) Fe2O3+6HCl=2FeCl3+3H2O (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